
【风恋·两年庆】但愿我是杞人忧天(随笔)
社会文明发展到今天,也还有好多我们看不惯的行为时时出现,污染着我们的视觉,刺激着我们的神经。
昨天上午我校上第二节课,一个班级的学生正在操场上体育课。紧挨操场的健身场地,来了不速之客——一对年轻的夫妻,大概二十四五岁的样子。女的腹部高隆,该是有了身孕吧。他们先是紧紧贴着坐在健身器材上,不久两人就情不自禁的亲昵起来。时而两手相握;时而男的从女的后面,双手环抱女腰;时而男的用双手轻轻抚摸女的脸;后来两个人干脆亲吻起来……亲昵的举止,让人不忍目睹。而旁边就是正上体育课的学生。他们精彩得无私无畏的演艺,搅得学生也无心再上课了,面面相觑。
作为老师,看到这一幕,心里的感觉无法形容,可以说愤怒、不耻、叹息……什么都有!我不知道,现代社会文明,什么时候竟然进化到了如此“高级”的地步了!年轻夫妻之间闺房之密,竟然成了阳光下无羞无耻的靓丽行为,且是在纯净的校园,当着一群纯洁无邪,青春懵懂的学生。难道现在有些年轻人真回归到“返璞归真”的程度了吗?就算如此,也不该不顾礼义廉耻吧!记得读《笑林广记·行房》时,上有记载:“一秀才新娶,夜分就寝,问于新妇曰:‘吾欲云雨,不知娘子尊意允否?’新人曰:‘官人从心所欲。’士曰:‘既蒙俯允,请娘子展股开肱,学生无礼又无礼矣。’”闺中秘事,竟如此依礼,可想而知,在大庭广众之下,这样的人绝不会超出“礼”的范畴,做出有伤风化之事。
他们的大胆让我们这些“远离文明”的教书育人的人惊愕震悚。
我始终以为如此大胆而腻人的举止,只是电视或电影上才能见到,或在城市的马路上也能见到热恋的情人或恩爱有加的夫妻,手挽手的相互搀扶的情景,那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是一种幸福的表达,给紧张忙碌的生活增添了绚丽诗意的一笔。
但在学校里,面对着那么多的学生,如此肆无忌惮,旁若无人的搂抱和亲吻,难道不是伤风败俗的行为吗?我们对别人的恩爱亲昵举动,本无可厚非,也是可以理解的。年轻人,结婚不久,正是新婚燕尔,卿卿我我,恩恩爱爱,甜甜蜜蜜,如漆似胶,死去活来,得意忘形地表达恩宠和爱恋,情之使然,别人无可置喙的。可关键是,他们选择了一个展示自我的特殊地点和场合——学校体育课的课堂旁。如果在家中闺房,在僻静的地方,在花前月下,在马路的林荫道上,谁也不能说什么,因为那是至真至善的美,是一种温馨而诗意的美。可这里是学校,是在几十双学生的眼前去做,就有不合时宜之嫌了。他们的行为已经超越了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公认的传统道德的雷池,成为让许许多多文明而善良的人们不屑而鄙视的低级庸俗的“文明”之举。试想,不避众目,肆意表达,忘乎所以,这与禽兽之举有和区别?而人毕竟脱离了禽兽,高于禽兽,难道还能效禽兽之行吗?如果这个社会,人人都这样去表现,岂不成为了禽兽的乐园?我这绝不是耸人听闻!近年来,发生在众目睽睽之下的无数猥亵妇女的丑行,在公共场合大秀恩爱的丑态,是不是就是这种兽性的延续呢?这不能不引起每个社会人的关注和警醒。
我们可以设想,在众目睽睽之下,如此做派之人,要么是神经不正常,要么是双目失明,对外物视而不见,要么是在进行电影电视拍摄,要么就是对外界反应麻木,要么是生活中的另类,要么有心理疾病,不顾廉耻……当然,前面几点,这对年轻的夫妇应该无缘了,看来他们应该是另类,或不顾廉耻,有心理疾病吧!才会毫无节制不知羞耻地放大自己的需要,此时他们眼中只有自己,唯我独尊,是非颠倒,黑白不明,美丑混淆,张狂的欲望蒙蔽了心智,到了毫不避讳的程度。这是不是人格、人性、道德扭曲的自然反弹呢?这应该是社会的悲哀吧!
夫妻两人,表达感情,拉拉扯扯,搂搂抱抱,亲亲热热,是很正常的行为,在家中,在僻静的地方,那叫文明,叫恩爱,叫甜蜜,叫和谐;但在众目睽睽之下,应该叫无聊,叫粗俗,叫浅薄,叫下流吗?或许觉得过分。还把这样的三级片以实体的形式塞给学生,是不是对学生权利的侵犯?
据说在德国要是没有邀请或许可,是不得进入他人的区域。在非请莫入的情况下,无论你站在多远,都不应朝他人看,否则就被视为“视觉侵犯”。 而在美国,人们把听到别人的谈话视为耻辱,彼此之间仿佛有一种默认的无形界限,故而谈话时降低声音。你不加节制的声音进入别人的耳中,是一种“听觉侵犯”。其实这对年轻的夫妻没有学校的邀请,而主动进入学生的活动区域,强行把这种色艳庸俗的表演塞进学生的眼中,其行为已对学生构成了视觉的污染侵犯。这既是对文明的亵渎和践踏,也是对学生人格的极大侮辱。这种“不卫生”的视觉垃圾,会对学生心理和精神造成无法估量的伤害和影响,也有可能对学生的健康健全人格的形成起到不可低估的消极影响。本来社会环境的各种肮脏腐臭的“垃圾”,对这些心智尚未成熟学生的影响已经够大的了,它需要学校花费难以估量的精力和心血,去消除,去扭转的;而这两人送货上门的现场示范说教,给学生送来的感官心理和精神的刺激亵渎,恐怕不是能轻而易举摒除尽的吧!
其实,很多场合,一个人的行为举止,代表的并不是他一个人的,而是多种因素的聚合体。一个好的习惯或品格的形成会受到来自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影响,特别是家庭的影响尤其突出,比如一个家庭中,父母野蛮,粗俗,不讲礼仪,孩子绝对不会文明到哪里去,这种粗俗鄙陋的品行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就会在孩子的生活中不由自主的表现出来,会在脸上贴上不文明的标签。我们能不能说,这对夫妻的表现就是这样影响的结果呢?家庭作为孩子的“第一所学校”,是不是应该加强对孩子文明礼仪的教育,用美的品行去影响熏陶孩子,为孩子美好的道德习惯,坚韧的道德意志和文明的道德行为奠基呢?
当然,发生在我校体育课堂上的这一幕,也绝不是个案,但我们如果掉以轻心,这样的个案也可能会长期上演。大家试想,社会上的如此精神垃圾还少么?
要想消除这样的“精神垃圾”,除了国家和社会重视思想文化建设,要不遗余力地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社会文明环境外,每一个社会成员也应该加强个人的思想品德的修养,最起码,要懂得自尊,自重,自爱;要明是非,知善恶,辨美丑,懂廉耻;只有这样,作为社会属性的人,才会在公共场合,注重自己的形象,才不会有跨越文明和人格的不文明行为举止出现,我们的社会道德的建设才能上一个新的台阶。荀子说:“人无礼不立,事无礼不成,国无礼不宁。”“礼”是个人和社会国家的文明进步的标尺!人们能否“守礼”,事关个人的生活质量好坏,事业成败,国家的兴衰。
这种行为在学校出现,学校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如果学校加强管理,不让闲杂人等随意出入校园,这种低级庸俗的事件,也不会在校园发生了,一切影响就不会出现了。可见学校的管理问题也是造成这种事实的重要原因,学校难辞其咎!为了给学生营造优良的学习环境,学校也应该关闭自己的大门,把好自己的关。
但愿我是胡思乱想,杞人忧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