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柳】天下雄关——嘉裕关(散文)
到敦煌,我们坐的是火车,从兰州到敦煌约1200公里;离开敦煌,我们先坐汽车,约380公里到嘉裕关,用时5个多小时,坐车很辛苦。从敦煌火车站和机场附近的314省道东返,公路两侧刚开始是市郊印象,渐次荒凉。与公路相伴的,右侧远处是长长的山脉,我想应该是祁连山,左侧是兰新铁路,有这两个伙伴,在沙漠戈壁上行车,也就不孤单了。在盛产瓜果、中药的沙漠绿洲瓜州上了霍连高速,路过著名油田玉门市,一直到嘉裕关市。河西走廊的西段的敦煌、瓜州(安西)、玉门是一个内流盆地,靠着雪山融水滋养,形成三个沙漠绿洲;东段有酒泉(肃州)、张掖(甘州)、武威(凉州)。河西走廊是丝绸之路的北线通道,也是甘肃的粮仓,而东西段中间的嘉裕关,显得尤其重要。河西走廊因为这些绿洲而风光美丽,还因为丰富的人文历史而魅力无限,同时沙漠戈壁更不是资源贫乏的代名词,沿途看到方圆几百里的风电阵,巨大的太阳能电厂,还有铁矿、石油、天然气等,这几天罗布泊还因为钾盐基地通了火车,这便是我这次西行途中认识的巨大转变——荒漠不荒。
下了高速公路,我们进入嘉裕关市区,在泰兴饭店用午餐,稍作休息后赶往嘉裕关景区。嘉裕关市在酒泉西25公里,这两座城市几乎是连在一起的,前几年嘉裕关市还是酒泉下面的一个县级市,因为上市公司酒钢集团在嘉裕关,其经济实力雄厚,以至可以让嘉裕关市升格为地级市和酒泉平起平坐。不过这个市和公司几乎合二为一,主要市政设施都是酒钢的,是个公司化的城市、城市化的公司,我们住的宾馆是酒钢的,就连我们外出吃饭,只要说是住酒钢宾馆,就可以打折,真有一家人不说两家话的味道。
到达景区,看到是一个广场,过了验票口,里面绿树围绕,还有池塘芦苇,一副江南味道。树是200岁的左公柳,晚清儒将陕甘总督左宗棠守关14年,64岁时受命督办新疆军务,仅用一年半的时间就收复了新疆除伊梨以外的全部领土,这树名便是一种纪念和褒奖,为国为民干实事的人,人民永远记住他。当年为去除鸦片毒害,左公引导人们种棉花,兴教育,我们却在左公柳边看到公园为吸引游人种上了罂粟,那艳丽的红花看着怎么那么让人不舒服呢?
嘉峪关城楼的建筑由内城、瓮城、外城、罗城、城壕五部分组成。我们从东闸门进城,东闸门用方木柱支撑,是嘉峪关门楼中唯一建有木柱的建筑。东闸门在当时起城门的作用,晨开酉闭。外城以前有街道、驿站、店铺、饭馆、车马店和庙宇,后随着时间都已毁去,现在栽种了大量的树木,为空旷的外城,增加一些绿色。外城现存的建筑主要有文昌阁,供奉文曲星君的地方,对应的是关帝庙,应该是武的,不过细究下来,关羽可是“释道儒”三教共尊偶像,这在中国宗教史上是少有的现象,儒家尊其为“武圣人”“忠孝义节”, 佛家尊其为“伽蓝神” 寺院的守护神,道教则尊其为“关圣帝君”主管命禄,保科举,治病除灾,驱邪避恶,乃至招财进宝。关帝庙的另一侧是座古戏台,戏台满身苍桑,两边对联书:“离合悲欢演往事,愚贤忠佞认当场”,应该是当年军民共乐的处所。
走过戏台,经南侧的“朝宗”门进入东瓮城,过“光化门”进入内城,在内城首先参观的是游击将军府,一座两厅式的四合院建筑,是当时最高军事长官居住和办公场所。内城当时建有许多军营,后都被毁,据史料载驻城士兵约两千余,城外还有四千多名屯兵。我们在“击石燕鸣”处上了城墙,有人走了马道,也有人走的楼梯,各有所需。到了城楼上,光化楼、柔远楼、嘉峪关楼三座主楼尽收眼底,还有内外城城墙和角楼、敌楼、箭楼。角楼在内城四角,敌楼在内城南北城墙中段,而箭楼在外城面西的城墙南北两角上。我们沿内城南侧城墙环行,认识了射孔、了望孔、炮孔,绕到柔远楼,听导游介绍“定城砖”的传说,然后在瓮城上拍照留念,回到柔远楼东侧远观演武场的表演节目。节目结束,我们下了城墙,回到内城,从柔远门经西瓮城的会极门出城。内外城之间便是罗城,这里曾是百货局,过往商客、行人、车辆和马夫出入关口,均要到百货局检验货物,交纳关税。最后我们要过的就是嘉峪关城楼,城门洞地面上的石条有明显的凹槽。“嘉峪关”三个字是由乾隆亲笔题写的,从这里往西走就是一览无垠的戈壁。可惜我们来到时,嘉峪关城楼正在整修,围着绿色的保护网。
嘉峪关是明长城西端第一关,南是白雪皑皑的祁连山,北是连绵起伏的黑山,两山之间仅30里,是河西走廊西部最狭窄的地方。嘉峪关南北两侧的长城联结了祁连山和黑山,像伸出的两个臂膀,牢牢地守在“河西第一隘口”上。
进城时多云,出城时天空放晴,蓝天白云衬托下的灰黄古城墙、五彩古城楼,更显雄壮。我们从东闸门出城,参观长城博物馆,那里展示了长城的历史和文化,详尽而丰富,形象而生动。
离开景区,驱车前往嘉裕关市最好的宾馆——酒钢宾馆。在房间外半月形阳台上,可以望见祁连雪山,太阳落山后,城市凉爽宜人,晚上逛街时遇到了在此避暑的上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