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乡】不为往事扰,余生只愿笑(散文)
一
“灼灼桃花十里,取一朵放在心上,足矣。”
“只要有你在,便还是那晚的月亮。”
从《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再到《那年花开月正圆》,冲着这诗情画意的题目,我便开始了今年须臾的追剧。火及四海八荒的夜华与白浅,一开始的剧情中就是虐女主,接着虐男主,到后来男主女主一起虐,看得着实让人着急,既心疼又羡慕,跟着哭过三生三世,终于编剧还是给了个美好的结局。
然而周莹,虽然与吴聘只有短短一年的夫妻生活,却已足够她一生怀念。
那年,花开,月圆。你在我的生命中,像一场最绚烂的烟花,许多年后,终于如你所愿,吴家做了陕西第一。
周莹坐在那年的别院,仰头望天,在凉风中笑,然后又哭。此生所爱,终究已隔山海。种种繁华,不过云烟。你太好,值得我一生去思念。若人生可以选择,我愿永远靠在你肩头,一起看花开和月圆做最平凡的女子。吴聘是月,周莹是花,花开月圆,真是人生好时光。
温暖,轻薄无负担,宠妻狂魔的吴家少爷,像吴聘这样儒雅沉稳,体贴包容的暖男是多少女人少女时代梦想过的完美伴侣,他的温柔呵护,无条件的溺宠,让多少女人感动流泪又羡慕。
我曾一度钟情到看到吴聘中毒身亡后一段时间都不愿去追剧,我沉迷在吴聘和周莹的爱情故事里,迷恋在吴聘的暖男呵护中。
如果没有吴聘,很难想象还有什么样的人可以收服周莹这样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自由女子。女人只想和一个温柔以待的男人相守,才会感到真正的踏实和快乐,因为他能懂得你的欢喜,理解你的悲伤,以心换心,给予关怀和温暖。
在吴聘的关爱包容,温柔呵护下,她心甘情愿褪下一身刺,学着去忍耐,学着去改变,学着去体贴。
一个人的素养体现在他是否尊重她和自己的不一样,去帮助她实现自己的价值。
认识你之前觉得世界有点大,认识你后发现世界越来越大。帮她发现自己身上的优点,让她的梦想成为现实。就像周莹说的,我在吴家这些日子,我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我,我喜欢这个不一样的我,所以我不离开。
吴聘又像她的指路人,给她点亮了希望,照亮她未来人生的路。
花前月下,周莹靠着吴聘的肩头说,我觉得怎么也比不过那晚的月亮,那晚月亮好圆好圆。
“哪一晚?”
“就那一晚。”周莹害羞的说,就是她和他圆房那晚的那轮月色。
吴聘一身湛蓝起身走向书房,然后拿出刚刚用纸剪出来残缺的那块月亮,对着天上的月亮说,看这样就圆了。
也许周莹在没有吴聘的岁月里,让她坚持下来,支撑她的就是那月圆那晚的温存,靠着这温存让她思念他一辈子,也是无数个寂寞的夜晚她可以回忆思念的片段,就是有吴聘的温存,使得周莹没办法再去接受任何人。
他的温柔和呵护让她此生只够爱一人,从此她再也遇不上一个像吴聘这样去宠她,尊重她,包容她,理解她,纵容她的男人。因为你的呵护,她一生的风情万种,只为你绽放。因为你的体贴,她一世的柔情只对你诉说。只有在你面前,她才肆无忌惮的展现真实的自己,不担心你嫌弃,不担心你埋怨,不怕你不喜欢。就是因为你太好,所以值得她用一生去思念,去怀念。
伴侣就是在发现你身上有许多缺点而仍然选择你的那个人。
往年追过的《美人心计》里的刘恒与窦漪房。刘恒对窦漪房说:“本王决定要把心都交给你了!今生今世,无论你说什么,本王都相信你,永远不相问。”这番约定,感人至深。他不仅仅深爱着窦漪房,还为窦漪房做许多浪漫的事,在母亲与爱人之间也能用心化解,当孩子控诉窦漪房挟制了自己,刘恒顾不得病重的身体也要为她澄清。
《武媚娘传奇》的李治与武媚娘。李治临终前对武媚娘说:“我对江山社稷毫无兴趣,却做了一辈子君王。开始是为了保护你,后来是为了得到你,现在,我只想和你好好看一场烟花……”李治对武媚娘也是一心一意,他可以抗拒后宫三千佳丽的诱惑,只专心钟爱于武媚娘,并不顾一切世俗言论,只为和她在一起。
《甄嬛传》里的果郡王与甄嬛。初遇,他说,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情浓,他说,得嬛儿,此生足矣。终身所约,永结为好,愿琴瑟在御,岁月静好。离别时,他说,只消一刻,我可以抱天下所有的女人,却再也不能抱你在怀。搭救时,他说,我与嬛儿之间无需计较那么多。戍守边关时,每一封家书都有“禧贵妃安?”终至杀身之祸。临终,他说,以后我再也不能保护你了,你要好好保护自己,在我心里,你是我唯一的妻子。
有没有一种爱,忠此一生不曾忘怀,有没有一个人,拼劲全力保你周全,牺牲性命也在所不惜。
对着断气的皇上,甄嬛轻语道:“四郎,那年杏花微雨,你说你是果郡王,或许一开始便都是错的……”皇上为人谨慎,当年自诩为果郡王接近甄嬛,甄嬛便渐渐爱上了名为果郡王的皇上。或许那个时候,就注定了,甄嬛与果郡王之间的情愫。就像皇上临死之前说的:“因为果郡王,你恨毒了朕吧!?”是的,甄嬛一开始就揣着被撂牌子的希望,从来没想过要常伴君侧,更不贪图宫中富贵,如果当年遇上的就是果郡王,也许就不用绕那么多圈子,也许果郡王就不用为了保全甄嬛而自己饮了那杯酒,也许他们还能在一起。
《芈月传》里的一幕剧情,我最为深切,那就是自芈月入了秦宫后第一次与自己爽约多次的恋人黄歇相见。黄歇与芈月青梅竹马两小无猜,芈月是个性情直爽之人,为了喜欢的黄歇,芈月都可以陪黄歇一起去死,芈月与黄歇在楚国度过了各自美好的初恋时期,在懵懂之际,却已私定终生,黄歇是芈月对爱情的最美好的向往,没有权利的纷争,没有媵妾的苦恼,也没有各种争权夺贵,就是纯粹的爱情。更让人心羡的是黄歇对芈月的爱一向都是理解与支持,二人总是心有灵犀。
这一次相见,简直让芈月痛不欲生,又欣喜若狂,更是迫不及待。痛不欲生是因为原本以为黄歇坠崖不能生还,欣喜若狂是因为得知黄歇安然无恙,居然身在秦国,还经常出入四方馆。于是芈月顾不得其它,迫不及待的跑去四方馆,正巧,即便是四方馆门庭若市,芈月期盼的眼神,还是一眼望见了他。黄歇偶然的转身,也一眼看见了芈月,二人并没有立即奔跑过去熊抱,而是原地相视,似乎正在心灵对话。那演技,不由得让人钦佩,分明不是演戏,而是真实的剧情。就是这样一个场景,还未等芈月落泪,我却已被触动得稀里哗啦……可是芈月在答应与黄歇走后,行李都收拾好了,却得知自己有孕,又一次没能和黄歇续缘,真是让人唏嘘不已,倍感叹息。
黄歇错过了芈月的一辈子。前朝争不过秦王,后朝争不过义渠君。都只因他给的爱太小了,他只能问一句,你可愿跟我走,让我保你母子一世周全。秦王可保芈月衣食无忧不受半点苦楚,而义渠君为芈月可舍命,带领兵将替芈月母子夺回秦国天下。一个成熟的女人要的爱,不是空头的承诺,而是实实在在扶持自己的臂膀。
爱你的人生怕给你不够多,不爱你的人总是说你要的多。
所以每每我都告诉自己,这些都是电视剧而已,不要被编剧给蒙骗了。但女人似乎对美好的爱情都趋之若鹜,我也不例外,多么希望这就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感情,或者我的老公也能那么浪漫,那么暖心。
二
我从乡下跑进这座城里,一转眼已经六年,并在这座春意黯然的城里安家,相夫,教子。与老公的相识也许是命中已定,他,虽没有如剧里的主角那般暖,但却也有一番独特。
那年,暮秋,不顾一切地跟随你再次踏足这座城,便注定此生经历一定不平凡。起初你我一见钟情,从闪恋到闪婚,这几年虽然我们物质上并不富裕,却一起幸福的见证了我们孩子的成长。
在过去的这几年里,我们有过浪漫的回忆,有过现实的争执,有过欣喜,有过失意,有过不闻不问,也有过满腔的热枕。
我们的爱情并没有山盟海誓,轰轰烈烈,却也铭心刻骨。我们的婚姻并没有多么如胶似漆,却相爱相守,甘苦与共。这世上的情事,其实就是百般纠缠,其解决之道,无外乎只有两种,要不执着,要不成全。
我在乎你,所以我不想勉强你,我知道你我之间,也许相互依偎着取暖的感觉,多过于爱慕缠绵。
爱情并不会让两个人白头到老,爱情的力量很有限。带给一个女人希望的不是爱情,而是男人的责任感。带给一个男人安全的也不是爱情,而是女人对家庭的付出。爱情让两个人走在一起,而想要继续走下去的动力,并不只靠相爱。白头到老的秘诀,无非就是两件事情,负责和付出。
我左手上的伤疤早已经不痛不痒,看上去虽然并不美观,但是心中却认为这道疤很美。
去年的11月初,因为与公公一点小矛盾,我不顾老公,也没跟他讲缘由,就兴冲冲的带着2岁的孩子和大部分冬季行李,千回百转从昆明回到娘家。因为母亲之前帮过面馆,了解此行的一些收益,所以我与母亲商量,找一间比市场便宜些的铺子自己开面馆。赚不赚钱不重要,重要的是积累经验。这一决定,没有一个亲戚看好,有经验的亲戚都劝说我和母亲:餐饮这行,看似利润可观,其实不然,各种零散花费开销太多,更何况你们还打算开在门面便宜的地方,那里一定比较偏远,人流不集中,餐饮行业这么辛苦,你们别说要赚钱了,就怕坚持不下去,到时又后悔。
为了坚定信念,我对母亲说:我们不为能赚多少钱,重要还是积累经验,等我们有了经验,有了技术含量,再择个闹市,门面贵些也无妨,因为那时,我们至少有经验,有技术,有底气,根本不怕店开不走。
租门面,也不是件易事,一个星期的多翻对比下,还是就择了个转让出价最便宜的门面。庆幸的是转给我们的正是在经营中的面馆,设备设施一应俱全,环境也很干净,只是没有消毒柜和保鲜柜,这些都是我们后来自己置办的。开店前的筹备,我和母亲预想了许多要准备的东西,于是不管是预想之中的还是预想之外的,我们都为了这个点店能有很好的口碑,大肆购买。
接手过来的时候,老公也从千里之外的昆明赶了过来,准备一起开业。我们开得有些仓促,部分细节上的准备工作都没有准备好却不知道。开业第一天,店上就只有我和母亲及父亲,老公在家里带着孩子,因为开面馆都起得很早,我们开业已是11月最后两天了,早上出门还是很冷的,所以老公10点才带着孩子过来的。
这一早上的生意,大多都是上学的孩子和上班的青年,由于当时煮面只有母亲一个人会,我只能在厨房手忙脚乱的帮忙,总问母亲这个料要怎么放那个料该怎么放,搞得母亲好几次都给人家煮错了,不仅面给煮错,外面的客人又是要上学又是要上班的,自然等不及,个个都在催,越催吧我们越慌,越慌,越容易出错……最后甚至有的等不及的都去隔壁买粑粑吃去了……
我把这早上营业的情况跟老公大概的讲诉了一遍,老公说道:看来客流量还是可以,只是开业开得仓促了,即便今天人很多,但已经破坏部分客人的印象,只怕人家明天不一定会来了……那么收益呢?
这会子母亲也终于不那么忙了,把钱拿出来清点了一下,已经有两百多块(我们的品种很多,最便宜的一两面或米线4元一份相当于小份,最贵的三两面或米线7元一份,是大份),不过我们的真实分量要远超过实际重量,爸爸收回的碗里很多人都是没吃完的,当时客人都说,我要的一两米线怎么看着像二两?而实际她的米线该有3两的重量了………
开业的第三天老公回昆明工作了,这几天里,也许是他第一次用这么长时间,这么久的时间,在没有我的环境下,用心一个人照顾孩子,陪孩子玩耍,便开始更关心注重孩子的事了。在后来的日子里,由于两地分居,我似乎感觉老公与往常有了些许变化……
元旦的时候,我带着孩子回到昆明三天,意在过年前领着孩子陪公婆过个小年,也好看看老公这几月的个人生活环境是怎样的。这趟回来,老公非常热情,嘘寒问暖,还专门为了我回来换了干净的被套床单,帮我脱鞋,帮我洗脚,一个劲的跟我讲话,搞得我像在做梦一般感到温馨。因为这样的现象,只有以前我对他,他还没有过几次这样主动伺候我的,呵呵。老公的突然转变,我想可能是因为分开几月想我和孩子了吧……
离开昆明的时候,老公很不开心,他不愿我走,说店让爸爸妈妈开着就可以啦!可是爸爸不会收钱,不会煮面,买菜也不会还价,电话又打不来,这样又不能送餐,这些都只能靠妈妈一人,而我离开的这几天,是舅妈无偿来店上帮忙的,我答应了舅妈三天就回,不能食言,不能放弃这个店。
整个冬季,店面的生意在这个地段,再好也好不到哪里去,因为人流确实少得可怜,直至过年,冷冷淡淡,或人进人出,似乎开始有了规律。
过年的时候,老公依旧过来了,这回过来,十分勤快,不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店里,他都像个顶梁柱一般支撑着我们,为我们加油打气,并帮着忙前忙后,还用心的带孩子,真有些让我刮目相看了,他已经在改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