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香青春】穿行鄂赣边 (散文) ——寻根义门陈(1)
关于义门陈的神奇传说,源于央视的一个电视片《义门传奇》,才看不到10分钟,就被深深地吸引,义门陈桃花源式的生活令人神往,江州义门陈氏合居300多年不分家,聚3900余口,室无私财,厨无别馔,全家上下谦让和睦、合德同风,其乐融融,“堂前架上衣无主,三岁孩儿不识母”“一犬不至、众犬不食”等脍炙人口的故事,更是让义门陈氏“忠孝义礼立世、诗书翰墨传家”的家风名扬海内外。
起初,只是惊叹和钦羡,并没有和自身扯上关系。直到有一天,一朋友把我拉进一个叫做《中华义门陈回归庄宗亲联谊会》的微信群,报上自己辈分排序“鸿儒正帮、文仁继启”,立刻有懂行的跟我说,你是回归庄下四份的,确定是义门陈之后无疑!我对家族世系这些不甚了解,也没多少时间去研究,也没机会接触族谱,不敢轻易认定自己就是义门后裔,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去一趟义门陈氏的祖居地,成了我的心愿。
2017年10月14日,天气:阴,气温:14-19℃,爽爽的天,正适合骑行。早六时许,早早来到集合点--肖铺路口,边吃早点边等队友,女老板很热情,跟我说,小兄弟!这是要出去骑车吗?一路顺风哈!一句问候心里暖暖的,更让我窃喜的是那句“小兄弟”,要知道,因为我邋遢的外表,十次有八次被人看老了,最多一次被人看老十几岁,让我很尴尬,这次总算有个眼睛雪亮的!正抿嘴乐呢,听见有人叫乐歌,哟!鸽子姐、大嘴、龙龙都到了,鸽子姐紧腰长腿、面若桃花,永远一副自信满满的健康达人形象;大嘴体态稍壮,做事沉稳,人品厚重,有他后勤保障无虞;龙龙是个九零后小鲜肉,青春有活力;还有个猛汉-老刘在谈山隧道另一侧出口等候。五人小团队全部到齐,开路!
从谈山隧道一路东进,沿途全是好路,加上我们人少,实力相对平均,很适合“开火车”,我在前面打头,老刘紧跟,后面依次是鸽子姐、龙龙,大嘴。五个人就像一个整体,每车相隔一米左右,踏频一致、腿部动作一致,加上拉风的铁骑队服和饱满的精神面貌,行进在公路上,就是一道靓丽风景,又如同一列红色动车组“唰”的一声飞驰而过,惊艳之处在于,你还没看清是怎么回事,“列车”已消失在视线之外!
第一站停靠小箕铺,休息时,大家纷纷拿出自带的小吃分享,鸽子姐的橘子、龙龙的山楂片等等,只有我为了轻装,啥也没带,厚着脸吃别人的,大嘴递过一支烟,想都没想接过、点上,本来我是不抽烟的,有人递就接,有小便宜就占!这心态,是不是有点像抠门的葛朗台?!
许是人品不好的缘故,刚准备出发,我就受到“惩罚”,前胎破了!憨直的大嘴二话不说,帮我补胎,为了节约时间,鸽子姐拿出她的备胎给我,剩下的朋友,帮忙的帮忙、打气的打气,很快就把前胎装好,“列车”再次联挂开行。
“动车组”一路欢歌,接连穿过阳新县白沙镇、浮屠镇,速度不减、队伍不散,所到之处,如一道红色闪电掠过,惹得路人羡艳,骑行中能够感觉到热辣的目光跟随。车过沿镇村,渐有起伏,加之体力有所消耗,队形有些松散,龙龙、大嘴逐渐落在后边,考虑路途遥远,不敢懈怠,狠心让大家坚持到率洲附近,方才歇息。5分钟后继续开拔,又是一路高歌猛进,于10:30到达今天行程重要一站--阳新县龙港镇,此时已行进了81公里。
龙港镇地处鄂东南边陲,与江西省瑞昌市、武宁县、湖北通山县接壤,1930年,彭德怀、何长工等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进驻龙港,开辟了以龙港为中心的鄂东南革命根据地。如今,彭德怀故居、鄂东南特委机关、彭杨学校等40余处革命旧址尚保存完好,其中有36处已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可惜,今天只是路过这里,龙港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只能以后再来寻访了。龙港街比我想象的繁华许多,街道两边商铺林立、各式招牌琳琅满目,街道上到处是人和车,根本无法骑行,只能推着走,一路上汽车喇叭声、小商贩的吆喝声、高音喇叭里放出的促销广告声,还有近旁歌厅舞厅流出的流行音乐声,此起彼伏、不绝入耳,既有纷乱、嘈杂的市井气息,又有芸芸众生,生生不息的和谐之美。
过龙港后,前方出现一个长上坡,坡度虽然不算太陡,但足有2公里多长,加上沿途修路、坑洼不平,提不起速度,这段路骑得有点累,基本上算是本次行程的一个节点了。好在平时练就的爬坡功夫并非假把式,咬咬牙,三下五下猛冲上去,前面就是一道顺溜的下坡,光亮的柏油路面,视线开阔,遂放开手闸,风儿呼呼,树儿后倒,思绪如柳絮漫天飞舞,兴奋的心儿似乎要飞出胸膛,像秋日里飘荡的红叶,顺着谷底的山路,找寻梦的方向。
山脚是一个三岔路口,属通山县地域,往右是通向九宫山的106国道,往左是我们要去的316国道南昌方向。稍事休息,继续前行,不远处就是鄂赣两省分界处,留影一张,再次出发。从这里到前面的泉口镇,约10多公里,道路多在山中蜿蜒,海拔高度也顺山势逐波降低,骑行在路上很是畅快,两侧郁郁葱葱的山峰交替,时而露出的田野里,稻黄果香,秋意随着清风吹来,夹杂着淡淡的桂花香味,让人神清气爽;享受长下坡欢快的同时,我也在暗想,骑行路上,有吃肉的惬意,也会有啃骨头的难捱,今天的下坡就是明天的上坡。好好享受吧,兄弟们,但愿明天回来不要太累!
出省后路过的第一个集镇是武宁县泉口镇,与龙港镇的喧嚣嘈杂相比,这里显得异常的宁静,宽宽的马路只有我们几个人横行,似进入无人之境,商店虽有不少,但难得看见有人进出,只是路旁停放的摩托车、农用车才让人感觉到是一个集镇所在。按计划,出省第一个小镇安排吃饭,我们沿路搜索,却没找到一家小餐馆,快出镇区时,经人指点,才找到一家小酒店,进去一问,说是已有一桌在吃,接待不了,建议我们另找别处,鸽子姐溜到后厨,发现里边没菜,示意我们走人。继续前行约5公里,到了一个叫金水的地方,才发现一个“老招牌酒楼”,赶紧停下,推车进至一个小院,老刘、鸽子姐忙着点菜,我去“卸载”,许是大家累了、饿急了,端上的菜,很快风卷残云,感觉什么都好吃,至于吃了些什么,全然不记得了,好像大嘴说了一句,豆腐不错!
餐后稍事休息,继续向东南方向挺进,看高德地图显示,此地距离目的地-义门陈村约46公里,距离瑞昌市南义镇22公里。 从这里开始,坡度相对平缓,只有一些不大的起伏,按说应该骑得更快才是。可惜“走了豺狼、来了虎豹”,4-5级东南风迎面刮来,让我们猝不及防,大风裹挟着地上的落叶、枯草、纸屑,漫天飞舞,沙尘抽打在脸上生痛,横过马路的电线上下跳动,好像随时会落下来似的,让我们紧张兮兮。车行路上,感觉到一股强大的压力,让你不得不奋力前行,稍有懈怠,就有可能被风逼停,甚至掀翻!逆风骑行,速度慢不说,体力消耗巨大,队伍又一次出现分化,老刘继续扮演拼命三郎角色,顶风前行,冲锋不止;我紧随其后,像打不死的“小强”,只要前面不停就咬牙跟;鸽子姐在第三位,女汉子特性暴露无遗,一路上“追”得我俩亚历山大,要不是怕她超过没面子,也许我们不会那么拼!大嘴和江龙距离稍远,但也在顽强坚持。五人小团队就这样一路暗暗较劲、一路相互扶持,穿过武宁县鲁溪镇、瑞昌市南义镇,于下午15:50左右抵达德安县车桥镇,又走了约5公里烂路(正在修路),颠疼了屁股,吃了一嘴的灰,总算到达了心中的圣地-义门陈遗址。
这一路跑的很猛,全程160公里,爬升1500余米,且遭遇大风顽抗,好在天气较为凉爽,总算安全顺利到达终点,所用时间也不算太多,只是苦了兄弟们!大嘴一到义门陈广场就躺倒在地,不想起来,其他队友也都说“累”。而我的“旅程”才刚刚开始,我的思绪将会从此时此刻出发,穿越千年时空,追寻陈氏先祖足迹,领略中华古文明的浩瀚,汲取传统文化的营养。
厚重的历史文化,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瑰宝。

另外,把文章“一”放到附加题目处就可以,这样不会影响题目整体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