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流年】匪媒(小说)

精品 【流年】匪媒(小说)


作者:叶浅韵 举人,3616.4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206发表时间:2017-11-02 09:47:46

【流年】匪媒(小说) 兰婶子的三儿子已经二十五岁,这岁数在村子里已算大龄青年。
   兰婶子急得火烧眉毛,与人闲话或遇见有什么亲戚来访时,总要很插巴地打探些适龄姑娘们的情况,不管有无,都拉着人家的手,神情庄重地托付一番。就像一个很有经验的庄稼人,季节到了,就把种子往地里撒一些,盼望着能有一些收获。
   托付的人,一拨又一拨,动静和声响也是有一些了。那边山上的姑娘说年龄还小,暂不想考虑,其实都二十岁了。这边山上的姑娘说这个村子吃水困难,过日子太辛苦。说辞一大堆,都是对不上眼的话。
   兰婶子就寻思着要请个有些经验的媒婆。可别小看了请媒婆这事儿。她们往往都是有心人,谁家有女初长成,谁家少年陌上行,不小心就掉进了她们眼里。她们还长着一张巧嘴,可以把西山上的花夸成人间稀罕物,也可以把东山上结的果认定为王母娘娘的寿桃。媒婆的面子和嘴上功夫,往往决定了事情的成败。乡间还流传一句俚语:老媒婆,尖尖棍,两头戳。这句俚语把媒婆这个角色置于反面的角色,事实上,这上村下铺谁家又离得了这角色呢。
   兰婶子着急,但儿子不急。兰婶子说,村子里有五、六个三十多岁还找不着对象的大伙子,我一天到晚看得心慌,这恍恍惚惚一混就到四十岁。四十岁,哪个鬼还愿意嫁你嘛。被她唠叨烦了,儿子就丢下一句,皇帝不急太监急!一句话把兰婶子气得吃不下饭。她说,老娘不急,我怕你二日天打了光棍,杵在谁家门口,人家嫌多余!儿子扛着犁下地去了,由她一个人拌。拌,这个字是村子里的人嫌弃老娘最爱说的话。拌,太拌,莫拌。无耐,当娘的总是要通过语言和行动,把一个家安置得好生生的,就像搅拌锅里的食物,在翻来炒去的当儿,把猪、鸡、狗和人都喂饱了。这个年近花甲的老奶,这些日子的思维都停顿在请谁来当媒婆,为儿子的终身大事操心上,都有些着了魔道了。看谁谁不顺眼似的,在家里,像是时时被点燃的火柴。老伴的烟筒胡乱摆放,她要拌一气,儿子的坐相不好,她又要拌一气。仿佛全家都不长眼睛不长心,全都长在她身上了。
   兰婶子炒菜时,发现家里的盐巴用完,去趟街上,要来回跑一二十里的山路,她觉得不划算。去村子里问了一圈,没人要去。卖菜的天不亮就去了,农忙时节,通常没有人去赶闲街子的。把屋里的事都安置好后,兰婶子还是决定去街上一趟,专门买个盐巴。
   卖盐巴的供销社就在街子正中央,方圆团转的供需都在那里完成。兰婶子熟悉得就像是去自家地里拿几匹黄菜叶一样,走去就拿来了。想着儿子的亲事,又想着家里一大堆事情要靠她的双手,也无心闲逛。才出街口,她的双腿就疼得不行,咬着牙巴骨也难于忍受。她歇在路边的石头埂上坐一气,又站起来,腿也还不听招呼。这来来往往的交通工具也就只有马车。马车坐到家门口要两元钱,两元钱已经够买两袋盐巴了。她有些舍不得。赶马车的人向她招揽生意,已经好几拔。
   恰好有辆马车停在她身边,马车夫正在给两匹马喂青草,一匹枣红马,一匹黑马,威武高大,明显比别家的马要显得出众,就像她种的蔬菜瓜果,总是比别人家的长得壮实粗大。车夫的脸黑黝黝的,长年被风刮得皮糙,像他的两匹马一样牢实。这么一想,兰婶子心里的亲近感就升腾了起来,有了些想坐上马车回家的念头。回到家涂抹些自己泡制的千里马和大草乌毒药酒,腿就该不疼了。
   一个胖婆娘上了这辆马车,正与赶马车的人讲价,问一元钱坐吗?不坐,那一元五行不?不行!接着,那个赶马车的黑汉子说,像你这样的体重,我没收你双份钱就算不错了,你还讲什么价,你没看见,你一上来,我的马都向后坐了几下了。兰婶子笑了起来,她立即决定坐马车回家,对自己大方一回,就一回。
   马车的车厢是改装过的,上面安了扶手,两侧和后排都有座位。都是来赶街子要往回赶的人,陆续就坐满了。一个急急忙忙的姑娘背着个背箩问还坐得下吗?赶马车的人说,挤挤攒攒,挤挤攒攒。大伙儿都把屁股动了下,还是有些挤。兰婶子忙着把那姑娘的背箩放了下来,提在自己的脚边。那姑娘连忙道了谢,将就着就坐了下来。赶马车的人是个话多豁达的人,一路上说说笑笑,一车的欢乐就行进在乡间小路上。
   兰婶子看着这姑娘模样好看,就长了个心眼,问她在住哪,名叫啥,父母谁,找婆家了没。姑娘很大方地说,叫柳叶,家住在李子箐,父亲李永军,母亲孙冬梅,上个月已订婚了。兰婶子才听柳叶说到父母的时候,心里已经打了好几个转儿,寻思着哪个人与这李家和孙家说得上话。一听到人家订婚了,心里就一阵儿不舒坦,就好像她地里的瓜被人摘了似的。又问你婆家在哪,姑娘说是前山的胡家洼洼子。胡家哪一家?兰婶子问。姑娘说,准公公叫胡长宝。这名儿兰婶子熟悉,半山腰上,他家有块地与兰婶子家的上埂对着下埂。赶马车的黑汉子取笑兰婶子说,你这个老奶也是,打破沙锅问到底,非问沙锅装得几碗米。一车的人就笑了起来,兰婶子就说起自家儿子没说媳妇的事儿。胖婆娘说,一根草上一个露水珠子,打不失的,莫急莫急。兰婶子说,不急不行啊,一晃就要晃到三十了。
   兰婶子又免不得问了一车的人,各自村子里的姑娘。兰婶子说,要是我家说得个像柳叶这样的姑娘,娶进门来,老娘都愿意听她的。柳叶笑着羞红了脸,兰婶子立即拿出她帮别人做媒婆时的本事,把她儿子夸了一通。说他儿子高高大大,银盆大脸,力气比家里养的黄牛还大,干活又快又好。这么好的儿子,就是婚姻还不动。车上的人说,动了,这回就怕要动了。赶马车的说,哪个找着你这种人当婆婆么也是幸福,嘴有一张,手有一双,享不完的福了。被人一夸,兰婶子心里乐开了花,连腿上的疼也没感觉了似的。
   回到家的兰婶子,心神有些不宁静。她从柜子上拿出一瓶黑乎乎的液体,倒些在手里,在双腿上来回地搓擦,仿佛她的风湿疼痛就被这些毒酒从身体里碾了出来,脸上一阵轻松。睡了一夜起来,腿上疼痛宁静许多了,但心里还是无法宁静。其实她一直在心里打一个小算盘。自己也给村子里的几个小伙子当过媒婆,虽然没有百发百中,却也是有一套经验了。何不自己出马,当一回儿子的媒婆去,那姑娘不错,过了这村,所没了这店。不如试试去。
   打定了主意的兰婶子就行动了起来,上街去置办了些东西。介于姑娘已订婚了,先得把这婚约搅黄了,才能当得成媒婆。她备着些烟酒,一路上盘算着要说些什么。径自就往了胡长宝家去了,一座山的高度,几歇气就到了。胡长宝见到这个女人,有几分奇怪,但没引起什么警惕。吃过饭之后,兰婶子开始摊牌了。她说,长宝大哥,我听说你儿子和柳叶订婚了,但那姑娘和我儿子是对上眼了,她也不想嫁到你家来,人家父母也不大好意思来说这事。就得我这个老奶厚着脸皮子上门来了。胡长宝听了这话,大吃一惊。表示不可能,这不是订婚吗?兰婶子说,订婚也可以退婚呀,强扭的瓜不甜。胡长宝的儿子一听这准媳妇居然还有另一只船,气血一下子就上来了。退婚就退婚,三只脚的找不到,两只脚的到处是,谁还担心找不着个媳妇。
   兰婶子看着这一对着了道的父子,心中暗自窃喜,又觉得自己不够厚道,但为了让儿子说门亲事,她也只能出此下策了。临走时,她还摞下一句话,这姑娘,我们家是要定了,你看着办,你订婚损失了多少钱财,我家愿意赔,我勒紧裤腰带也要赔。胡长宝看着这个一阵风似的泼辣女人,一时竟不知怎么应对。兰婶子担心胡长宝家还不愿意退婚,又加了一个码,她说,长宝大哥,你家的地就在我家那里,如果你非要与我违拗着不同意,那以后那地你也别种了。村子的里牛啊羊啊的,赶上来,够你招架。
   兰婶子一路上心懵懵慌慌的,药是下了,但闹不闹得着人,还得看天意。她怕夜长梦多,又不知疲倦地背了些东西往李子箐去了。打了几拨狗,问了几行人,才找到柳叶家。柳叶见这个婶子来,很是热情。全家人都不知道兰婶子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都说了无事不登三宝殿。兰婶子拉着柳叶的手,对柳叶的爹妈说,你说好好的一姑娘,凭什么要让人家嫌弃嘛。柳叶的爹妈听得一头雾水,连忙问是什么事。兰婶子说,要不那天赶街子遇着,我还不知道你们家有这么一个标致的姑娘。说来也巧,那天我去山上干活,胡长宝家的地与我家的连在一起的,说着说着就说到了柳叶的身上。那个老东西还说你们家柳叶个头小,一小只的样子,怕干不动重活。兰婶子看着这一屋的摆设,又添油加醋地说了句,还说你们家条件太差了。这下,可不得了了,柳叶和她的爹妈都像是被人戳到了痛处。柳叶说,还轮得到他家来嫌弃我,我还嫌弃呢,什么人家嘛。
   兰婶子假巴意思地安抚了柳叶一家,不顾人家留晚饭就走了。
   胡家请的媒婆上了李家的门的时候,被柳叶和她爹妈好生奚落了一回,任是媒婆说多少好话也是挽不回的婚事了。真是十个说客,不如一个戳客。一句退婚,就算是告吹了。
   消息传来时,兰婶子正在喂猪。她高兴得眉毛里都要长出蜂蜜似的,看着她养的四头肥猪,觉得它们是天下最好看的猪了。兰婶子做的这些事,她一个也没说,一是因为没有人会支持她这样做,二是因为一旦说出去,坏事的人还会更多。她的智商俨然可以做村子里的军师,那些年代人家还选她当过村子里的妇女主任呢。
   第一步棋走对了了,第二步棋就下活了。
   兰婶子第二次出现在柳叶家时,她就成了上宾。除了与柳叶家的人一起痛骂胡长宝这个狗东西,有眼不识金镶玉,狗不识抬举,还以为自己是谁呢,又不住地夸赞柳叶是打着灯笼火把都找不到的好姑娘,胡家那种小门小户的人家又如何配得上呀。说到火候时,兰婶子说,我看这姑娘就给我家三儿子做媳妇了,他们才是般配的一对。她指着年画上的一对男女说,你看,就仿这种,书上说的是郎才女貌。柳叶和她的父母都一时高兴起来,觉得这个爽利的老婆子真是有本事的人。去她家过日子,差不到哪里去。
   一来二往,这门婚事就说成了。兰婶子在地里干活遇见了胡长宝,觉得亏欠人家许多,就热情地主动打招呼,热脸子贴在人家冷屁股上多少次,她心里也高兴。总该是自己做了对不住别人的事。有一次,胡长宝说,你这个老巫婆,坏事做尽。兰婶子说,哟,长宝大哥,金的银的,不是你家的,一坛银子也会化成水的,只怪他们没有缘分。这不是什么坏事,明明是好事嘛。哈哈哈!一窝的笑声,惊起林子里的鸟儿。为了安慰胡长宝,她还说,等我看见哪个村子有合适的姑娘,帮你儿子相着哈。胡长宝就把锄头在地埂边的石头上狠狠地敲了好几下,说,你这种老戳客,哪个敢靠你嘛。
   村子里的人说,人家兰婶子长本事,说几个儿媳妇都是得来全不费功夫,夸她有福气,这婚姻说动就动了。兰婶子听见了,笑笑,她在心里说了一句,妈的,不动,老娘也要把它推动了,就像推那盘笨重的石磨,人不推,磨哪里会自己动呀!
  

共 423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读完,我竟笑了起来,笑过之余,又不得不佩服作者精致的构思。这就是生活。虽然小说是虚构的,但体现的是生活的真实,表达了作者的一种态度。兰婶子这个人物的形象,在编者面前立了起来,栩栩如生,异常饱满。三个说客,不如一个戳客,活生生的现实。作者并不去评判什么,谁对谁不对,仅仅表达一种存在,引发阅读者的思考,这就够了。兰婶子这个人物,读了挥之不去,刻下了。小说语言是那么有趣有味,紧紧扣住人阅读的欲望。我赞成作品要么感人,要么把人逗笑。既笑不起来也不被感动触动,那样的作品如品嚼蜡烛,食之无味。一幅活生生的乡间画面,就在面前似的,喜欢。佳作,倾情推荐阅读。【编辑:山地731828829】【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71103000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山地731828829        2017-11-02 09:52:29
  这样趣味横生的作品,真的很好。然而,作品还有一种厚味,有一种场感,喜欢这样的小说。一种又好气又好笑的感觉,但又让人思考。这篇小说就有这效果。
回复1 楼        文友:叶浅韵        2017-11-07 09:46:02
  谢谢乡哥一直的鼓励。温暖在一路上!
2 楼        文友:山地731828829        2017-11-02 09:53:38
  我乡妹,哪天上来,要联系啊,我请你吃富源酸菜煮猪脚,如何?
回复2 楼        文友:叶浅韵        2017-11-07 09:46:28
  要得,我上来会与你联系的!
3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17-11-02 14:00:17
  看到你来,心头便晕开一缕浅韵,欢迎好姑娘。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回复3 楼        文友:叶浅韵        2017-11-07 09:47:27
  微信与江山,总算是乱清楚是同一个你了。纷飞的雪,从杜拉斯开始的记忆,我一直记得!
4 楼        文友:唐风汉韵        2017-11-02 17:10:58
  人物形象饱满鲜活,如在眼前,妙。
一路走来,用文字遇见美好,播种温暖
回复4 楼        文友:叶浅韵        2017-11-07 09:48:10
  谢谢你,立冬,致安!
5 楼        文友:上官风        2017-11-02 17:24:28
  读着这篇文章,忍不住笑出声来,兰婶子为替儿子说媒,也是拼了。最后竟然亲自出马,而且做了一些龌龊的事……但用她的话说,一切都是为了儿子。
   这篇文章,文章风格不仅幽默搞笑,作者娴熟的文笔更是一绝,一颦一笑、一言一行,将兰婶子的着急甚至匪气刻画的栩栩如生,似乎犹在眼前。
   欣赏美文,问好作者,流年愉快
回复5 楼        文友:叶浅韵        2017-11-07 09:49:06
  这是以我老姨妈为原型写的小说,挣得点小稿费给她打酒吃。
6 楼        文友:石语        2017-11-02 17:59:39
  这兰婶子,想恨她还真不容易。
回复6 楼        文友:叶浅韵        2017-11-07 09:50:27
  一读我就想我老姨妈,爱她得很,太辣的姨妈,爱的人她爱得自己出不了气,恨的人她会让人出不了气。
7 楼        文友:平淡是真        2017-11-02 18:39:24
  读过会有这样的感觉,看似是一样说媒,实则是在映衬贫困生活的现状,若日子都好过了,还需要用这样的心思吗?
   写得真好!
   感谢支持流年。
回复7 楼        文友:叶浅韵        2017-11-07 09:51:03
  是啊,农村现在的说个媳妇好难。
8 楼        文友:康心        2017-11-02 22:30:12
  乡村人的野蛮和爽快刻画得入木三分,听信背后嘀咕,其实是反映山里人婚配就是对眼,感情一般是后来才建立的现实。兰婶子主动出击虽然缺德但也反映山里人积极勇敢争取自己的幸福生活的精神。如果真有感情的恋人一对质,兰婶子就穿帮了。可是她成功了。可见她儿子确实也强。
用文字记录人生的轨迹,修一条心心相通的小径
回复8 楼        文友:叶浅韵        2017-11-07 09:51:55
  虚构的作品,来去也遵守逻辑,我追求把文章写得有趣一点。问安好!
9 楼        文友:山地731828829        2017-11-03 21:47:43
  这篇小说首发于《中国作家》第九期!
   祝贺乡妹!
   与你共勉啊!
回复9 楼        文友:叶浅韵        2017-11-07 09:52:26
  谢谢乡哥!运气好!
10 楼        文友:断肠崖居士        2017-11-05 11:45:16
  小说的确很优秀,兰婶这一人物栩栩如生,浑身都是故事,尤其佩服作者善于使用乡村俚语,很有特色!比如:……总要很插巴地打探些适龄姑娘们的情况,“很插巴”绝对是地方特色话,我虽然不懂,但可以猜到它的含义,可能有迫切、热络等意思吧。还有“我怕你二日天打了光棍”等等,“二日天”也是富有特色的土语吧!为佳作点赞!
情动便近断肠崖 无情真乃大丈夫
回复10 楼        文友:叶浅韵        2017-11-07 09:53:16
  你理解的很对,虽然是方言,但几乎也能有大致的意思。冰雪如你!问安好!
共 13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