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丁香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丁香青春】家史探秘(散文)

精品 【丁香青春】家史探秘(散文) ——寻根义门陈(2)


作者:乐歌 举人,3777.6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089发表时间:2017-11-02 10:41:37
摘要: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义门陈氏追根溯源,竟是南北朝时陈武帝陈霸先的皇族后裔,难怪义门陈氏后代英雄辈出呢!元末明初有陈友谅,近现代有国民党元老陈立夫、陈果夫、陈诚,有中共早期领导人陈独秀,有新中国开国将帅陈毅、陈赓等。

【丁香青春】家史探秘(散文) 义门陈,这个赣北山区普通而又特殊的小山村,藏在深山之中,交通不便,说它是穷乡僻壤一点不为过,如果不是古色古香的义门陈遗址纪念馆和高高耸立的分庄纪念碑,还真难以想象,它就是那个享誉四方、蜚声海内的江州义门陈氏的祖居地。
   车桥镇本就偏僻,一条小街长不过三五百米,宽不过10米,只有少许几家商店,街面人口不多,只能算是个稍大点的村庄而已。而义门陈村,距镇6.5公里,我们来时正在修路,刚填的路基,渣土还没有完全压实,工程车辆经过,把我们湮没在扬起的灰雾中,越是路难行越觉得远,骑行中,我和老刘聊起,当年宋仁宗仰慕陈氏义名,在江州视察期间,还专程微服私访义门陈村,据说,随从带了包子扔给狗吃,狗闻都闻一下就离开了,很是诧异,便问农夫因由,农夫答:一犬不至、百犬不食!宋仁宗深为感动,心想义门陈氏果然不同凡响,就连犬类都这么有情有义!我感慨的不是义犬,而是皇帝,古时候没有飞机、火车、汽车,更没有修什么高速国道省道的,他作为一国之君怎么有心思到这山旮旯里来体察民情呢?来一次得多么难!
   从车桥往义门骑行,沿途山岭葱翠、绵延,山虽不高,但颇有灵性,小路在山间逶迤盘旋,越往里走,越发的感觉气场的所在。骑行中,突觉眼界渐宽,路边出现一个小村,蝴蝶结式的宣传牌上印着陈氏家训条文,民居木质窗格中“义门”二字特别明显,从小路进去,前面是一片开阔地,小桥、流水、池塘、山包、草坪,草皮和灌木是新栽的,显然这是一个刚刚建成的小型绿化广场。沿小路继续前行约300米,就是义门陈遗址纪念馆了,放眼看去,整个纪念馆建筑群和广场,坐北朝南,地势呈阶梯状依次上升,上窄下宽。
   最前面是个不大的广场,中间是一个书形石雕,上面刻的是《义门陈赋》,讲的是义门陈家史,全文言文,似懂非懂,也就没有深入研读。左侧不远处一块巨石挺立,“天下第一家”几个朱红大字特别显眼,忍不住站在石旁照了一张相。石书后边是个小水池,池中有一块黑色大石头露出水面,听当地人讲,它叫龟石,据说还有一段美丽传说呢。900年前,宋仁宗敕谕分庄,自此我陈氏族人背井离乡,遍布天下。传说,圣旨下时,族老齐聚义门议事厅,说不完背井离乡苦,道不完生离死别情。忽然,一只巨龟以其两只蒲扇大的脚,徐徐推开议事厅大门。但见此龟锅盆大小,伸出巨头,泪眼汪汪,挥之不去。一族老揖曰:“神龟请回,今奉旨析庄,圣命难违。义门子孙,不论千里万里,都不会忘掉根本,一定岁岁回归,祭祀先人。”金龟听罢,点头离去。自此,金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吃不喝,昂首四顾,守望在义门陈故里。历经千年风雨,变成了一尊昂首眺望远方的大龟石。族人称之为“千年龟”。听罢,不免对龟石心生敬意,它也是我们陈氏文化一个重要符号啊。
   过龟池,拾级而上,台阶左右两侧是两片不大的绿化带,草坪上,低矮灌木组成的“忠义孝悌”四个大字,显得磅礴大气,前方平台上,两根汉白玉石柱擎天屹立,上书对联一副“义聚三千口天下第一,同居五百年世上无双”,这是对义门陈氏家族史的高度概括,也让我作为这个大家族的后裔颇觉荣光。江州义门陈,自唐开元盛世建庄,至北宋嘉佑年间创造了十五代同堂、历时三百三十二年聚族而居、同炊共饮、击家无私财、族产共有、人无贵贱、共同劳作、平均分配、和谐相处的人间奇迹,成为中国历史上人口最多、文化最盛、和谐团结最紧密的大家庭。义门陈氏以其勤劳智慧的义聚实践,演绎出了一个真实的桃花源仙境,实践了孔圣儒家思想精华的大同世界、构建了“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古代和谐社会,成为人类社会文明与进步的历史典范!
   过石柱继续往前,就是纪念馆正门了,红墙灰瓦,木质榫卯结构,正中“义门陈氏”牌匾特别打眼,正中上方有“御赐”字样,四周是大小四条金龙环绕,活灵活现,据说这是唐僖宗御笔亲赠的牌匾,自此,后世皇帝多次下诏表彰,义门陈氏也因此闻名遐迩。
   纪念馆门前,一口水井吸引了我,据说是陈氏迁居江州的始祖陈旺亲自开凿,井水清澈甘甜,四季不涸,陈家人觉得,家族人丁兴旺和这口井有很大关系,说是怀孕的妇女喝了此井之水,一定会生男孩,也为了纪念先祖,后人把这口井称为“旺井”。
   穿过门厅,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小段残垣断壁,灰色砖墙,大理石拱门,据说,这是义门陈老宅唯一留下的遗迹了,心潮难平,当年的万千浮华已消逝在历史的尘埃中,希望这一段残壁长久的保留着,有了它,游子们就有了心灵的归宿。
   纪念馆右侧为文史馆,主要展出的是义门陈氏发展史,从始祖建庄,到立家规家训,到家族一点点壮大,再到受到历朝历代皇家表彰,再后面就是历代义门陈氏名人。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义门陈氏追根溯源,竟是南北朝时陈武帝陈霸先的皇族后裔,难怪义门陈氏后代英雄辈出呢!元末明初有陈友谅,近现代有国民党元老陈立夫、陈果夫、陈诚,有中共早期领导人陈独秀,有新中国开国将帅陈云、陈毅、陈赓等。
   从展出的资料看,有几点特别引起我的注意:
   一是家法甚严。一个封建家族能够维持332年不分家的奇迹,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义门陈有严明的家法家训家规,教育子弟忠义孝悌,只要犯了其中一条就要去刑杖厅接受惩罚。而且思想十分先进,在家法中明确提出一夫一妻“皆只一室”,还有晚婚晚育“男子十八才可订婚,二十才可娶妻”,另外家主之位采取举贤任能的方法,由选举产生,所有十五代家主中任职长的有二三十年,短的一两年。
   二是非常重视教育。义门陈有我国乃至世界最早的家族书院:东佳书院,只教育本族及与本族有姻亲关系的子弟。但不可否认的是当时名气还是非常大的,黄庭坚、欧阳修、苏轼等都曾在这里游学,苏轼提下“一字院”,欧阳修留下“山石岩泉流白水”的千古绝对,至今无人能对出。东佳书院为义门陈培养出很多有名之士,曾出过三任宰相,还有兵部尚书、吏部尚书以及教育太子的三傅,“接管厅内,尽是进士、博士、大学士,迎宾路上,又来侍郎、礼郎、尚书郎”。这一对联形象的反应出义门陈人才辈出,也许就是这个原因才会引起皇上的忌惮之心,才下旨分家。
   三是家族特别的和谐。义门陈当时的生活情况,可以用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来形容,最有名的一句话就是“堂前架上衣无主,三岁孩儿不识母”,说的是放在架子上的衣服是没有主人的,因为没有个人财产,所以只要适合你穿就可以将之穿走,脏了放在篓子里有人负责洗好;刚出生的孩子都是放在百婴堂里共同抚育,孩子在哭不管是谁家的,只要有奶便去喂养,所以孩子三岁了也不知道自己的母亲是谁。同时,义门陈可以说是一个小社会,机构非常完全,有酒楼、大戏院、嬉戏亭秋千院,犯了错有刑杖厅,不仅有我国最早也是全世界最早的家族书院东佳书院,有我国最早幼儿园的雏形百婴堂,最早敬老院的雏形寿安堂。
   纪念馆另一侧是分庄纪念馆,讲的是分庄的因由和分庄去向。自唐代以来,历代皇帝都曾旌表义门陈氏,及至宋朝,太宗淳化三年(公元992年)还赐予义门陈“忠孝世家”匾额。次年又御赐“真良家”大鼎一尊。到宋仁宗嘉佑七年(1062年),义门陈氏已历时332余年,全家3900余口,田庄300多处,成为当时人口最多的一个家族。这么大的一个家族,精诚团结,显得势力过于膨胀,朝廷开始害怕危及自己的统治。在重臣文彦博、包拯、范师道等屡次建议下,仁宗皇帝终于下诏分家。当然,理由也是冠冕堂皇的,如此孝义之家,应竖为典型,以教化万民,仁孝治天下。
   据说,分庄时,把大锅砸了,查看锅铁为291块,遂分析为大小291庄,阄迁全国各地。我在墙上的世系表中查出,我们浠水回归庄是大房的,迁居地是浠水蔡桥。难得的是,分庄后,跨越千年,天各一方,但是义门陈氏后裔仍然念念不忘义门祖训,念念不忘自己是江州义门陈氏的子孙。
   纪念馆前方最高处是陈氏祠堂,供奉着历代先祖,其中一世祖陈旺和夫人孙氏太在中间,铭牌上分别写有“大唐晋国公、大唐诰命夫人”字样,“公”是古代爵位中除了王爵外最高一等,先祖能够受封国公,可见地位之尊贵。殿堂之上的先祖,正襟危坐、慈眉善目,气质儒雅,难怪尊为万世楷模。
   从纪念馆出来,环顾四周,但见群山环绕,郁郁葱葱,山林茂密,北部山势较高,东西两侧渐次降低,整个故居坐北朝南,很像一把太师椅,南边是一片开阔地,似有虎踞龙盘之势,真是好风水!难怪先祖会把庄址选在这里,这是智慧的结晶啊!
   看看时间,已经六点了。必须要赶在天黑前到车桥镇住宿,否则夜里骑烂路是很难受的,分庄纪念碑只能留待下次瞻仰了。留一点遗憾也好,作为陈氏子孙,我想,这次来义门陈是第一次,但绝不会是最后一次。别离之际,我在断壁处捡了一小块砖末,小心包好,留作纪念。
   当晚,我们一行五人在车桥镇一农家住宿,第二天一早就飞马回奔。十点多就到了龙港镇,没有之前想象的那样困难,让人感动的是,阳新骑友九头鸟等二人在此迎候我们,并陪同我们午餐。餐后继续回返,遭大雨袭击,队友们没有退缩,顶风冒雨前行,不离不弃,全部人马于下午五时许,安全顺利回黄。
   此次义门之行,是一次单车拉练活动,更是一次心灵放逐之旅,感谢我的队友陪我实现这个愿望,感谢陈氏先祖留下了辉煌灿烂的义门陈文化,让我心有所依、情有所归!

共 370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次寻寻根之旅,义门陈之行,是一次单车拉练活动,更是一次心灵放逐之旅,观赏先祖留下了辉煌灿烂的义门陈文化,是一份殊荣!骑行,不仅仅是锻炼体魄,更是历练心灵之旅,包揽祖国大好河山,感受祖先灿烂的文化。因此,敬佩作者心怀天下景观,看三千里飞流的壮观景色。陶冶了心灵,扩展了心境,是一次心灵朝圣,义门的文化底蕴,是先祖留给后人的难得精品,感受千古绝唱,曼妙风情!此次骑行,实乃收获不小!文章写意厚重,历史文化分析透彻,山水风情,人文礼节之瑰宝,实乃一篇佳作!令读者大开眼界。感谢赐稿!倾情推荐!共赏馨香文章!【丁香编辑:娇娇】【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171109000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天使的左翼        2017-11-02 10:46:08
  快乐的骑行,饱览祖国大好河山,真乃神仙也。
天使的左翼
回复1 楼        文友:乐歌        2017-11-02 10:59:30
  百犬同槽、一犬不至、百犬不食是真的,因为这些狗长期一起进食,哪怕少一条犬,其他的犬都不会进食,难怪宋仁宗诧异。
2 楼        文友:天使的左翼        2017-11-02 10:46:42
  一直寻根之旅,不错,先生一定满载而归。
天使的左翼
回复2 楼        文友:乐歌        2017-11-02 11:01:10
  的确是一次寻根之旅,那个地方虽然偏僻,但环境极好,青山绿水、空气永远是那么新鲜。
3 楼        文友:巍巍昆仑        2017-11-02 10:47:54
  哇塞,了不得,义门文化很棒,拜读佳作,问好老师。
回复3 楼        文友:乐歌        2017-11-02 11:01:56
  天下第一家的美誉实至名归
4 楼        文友:巍巍昆仑        2017-11-02 10:48:45
  跟随老师笔记,一路追随厚重的义门陈文化风采。
回复4 楼        文友:乐歌        2017-11-02 11:03:39
  诗书翰墨传家,忠义孝悌立世
5 楼        文友:木斯塘        2017-11-02 10:50:03
  好羡慕老师,能够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感受千年义门文化大餐。
木斯塘
回复5 楼        文友:乐歌        2017-11-02 11:05:04
  好在这里离家不远,想去就去了,相比那些相隔万里的海外游子,我是幸运的。
6 楼        文友:木斯塘        2017-11-02 10:50:50
  不一样的文采,不一样的风情,骑行,寻根之旅。
木斯塘
回复6 楼        文友:乐歌        2017-11-02 11:22:19
  是丁香让我的骑行有了方向。
7 楼        文友:辽宁孙成文        2017-11-02 10:52:09
  厚重的历史文化,寻根之旅的壮举,真棒!
闻杰
回复7 楼        文友:乐歌        2017-11-02 11:23:40
  江州义门陈氏自始祖陈旺开基以来,以忠孝节义为本,勤俭耕读传家,建书堂,立家法,敬友邻,睦家人,义风蔚然而日益昌盛。
8 楼        文友:辽宁孙成文        2017-11-02 10:53:02
  欣赏佳作,感受地域文化底蕴,南国风情,不一样的感觉。
闻杰
回复8 楼        文友:乐歌        2017-11-02 11:24:21
  同炊共饮、击鼓传餐、百犬同槽、孝义传世、耕读传家、家无私财、族产共有、人无贵贱、共同劳作、平均分配、和谐相处
9 楼        文友:樱雪        2017-11-02 11:18:37
  很精彩的骑行感受。文章充满浓厚的历史、人文气息,尤其是那些组训,给我们的感觉是深深触动心灵。我们不能忘了老祖宗的恩德和教诲,很好,欣赏学习。问好。
一个人的KTV,自己唱给自己听。
回复9 楼        文友:乐歌        2017-11-02 11:25:47
  公元1026年,宋仁宗宣陈兢入朝,赐梨一个,鸽一只,陈兢谢恩后当即一人把梨子吃了,仁宗问陈兢“为何独吞?”兢曰:“义门陈氏不分梨(离)。”仁宗点头赞赏。兢将鸽子一只带回家中和酒,合家三千余人共尝,使者问兢“为何一鸽合家共尝?”兢答曰:“陈氏一门感知天恩加厚矣,世代好鸽(合)以谢天恩。”使者复奏,仁宗赞曰:“诚哉,义门也。”
10 楼        文友:樱雪        2017-11-02 11:19:42
  文笔很细腻,所到之处,均给与细致的描写,使得文章充满亲切感,读完,如同亲自去了一趟。文章写得很好,另外蕴含的哲理值得我们思考,再次问好。
一个人的KTV,自己唱给自己听。
回复10 楼        文友:乐歌        2017-11-02 11:27:56
  感谢樱雪老师的倾情点评。
共 19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