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情感小说 >> 非常孝道(小说)

编辑推荐 非常孝道(小说)


作者:唐成元 秀才,1897.6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907发表时间:2017-11-05 08:10:02


   幸福苑的韩老太,年过九旬,从面相上看,人们都说她不过七十左右。她一米五六的身材,鹤发童颜,红光满面,背不驼腰不弯,头发梳得光光的,衣服穿得干干净净的,说话声音响亮,有条有理,精神面貌就像一个中年妇女。她每天有一个比她年轻三十多岁的女人陪着按时出门,除下雨天之外,都在社区小游园里散步,同老姐妹聊天,日子过得很舒展。令周围的人们十分羡慕,不知她家底细的人,可能会以为她家多富有,以为陪在她家身边的女人是保姆,不然她这个90高龄的老太能活得这样潇洒,活得这样有滋有味?
   其实她家并不富有,陪她的女人也不是保姆,而是她唯一的儿子死了,出了嫁的儿媳没离家,对她不离不弃照顾她。人们说她不知那辈子积的德,修来一个比亲生女还亲的好儿媳彭青青,是一个在十里八乡打起灯笼火把都难找的儿媳。每当人们夸她已出嫁的儿媳时,她就笑得合不拢嘴,滔滔不绝地讲述儿媳对她的关爱和孝敬。
   韩老太是个不幸的女人,早年丈夫外出干活死亡,留下一个三岁的儿子王平强,她受到旧时封建妇道的约束,一心一意不再嫁,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儿子身上。心想,只要把儿子养大成人就有希望了,一生就有靠了。解放后,她得到了政府的照顾,进了铁丝厂当工人,过上了吃不愁穿不愁的生活。儿子王平强很聪明很听话,读书学习好,无须他妈操心,放学后还帮妈做家务,初中毕业后他想到妈带他太辛苦,就不愿意继续读书了,十八岁也进了铁丝厂当工人。他面貌出众,一副谦恭、温厚的样子,在厂里踏实肯干表现好,同厂的女工彭青青爱上了他。这个彭青青身材长瘦,面貌平和,心灵手巧,做事干净利索,说话快言快语,是一个一雷天下响——人人皆知的好女人,韩老太也很喜欢她,很快就给他们举行了婚礼。婚后他们夫妻恩爱,韩老太也把她当女儿一样疼爱。
   五年后彭青青先后生了一儿一女,一家五口人日子过得和和美美。常言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他们一家万万没有想到,平时没有得过疾病的王平强,突然患上了难治的绝症——肝癌,韩老太感到天都要塌了。她费尽了心思,花光了钱财,千方百计也没有保住儿子的性命,那一天突然乌云密布,树上的乌鸦发出凄厉的叫声,王平强睁着难舍难分母亲和妻子儿女的眼睛,转瞬之间紧闭,再也没有睁开,独自去了另一个世界。
   家里的顶梁柱倒了,韩老太觉得儿子这个命根子没有了,哭天喊地,哭得死去活来,问老天爷为什么这么不公,早年夺去她的丈夫,如今又把她唯一的儿子夺走。目睹这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惨景,无人不为之垂泪,真是大婆秤米二婆量——凄凉(妻量)又凄凉(妻量)。她一连数日茶不思饭不进,心里想到这辈子全完了,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倒不如死了,一了百了,心里起了要去九泉之下同丈夫儿子一起团聚的念头。无论亲友怎么劝,她都往死的一条路上去怄气,一连三天三夜没进一滴茶水,已经到了气息奄奄的地步。
   沉浸在丧夫之痛的儿媳彭青青,也想过寻短路,但她不忍心丢下自己的儿女,那可是她身上掉下来的肉啊,她也不能眼睁睁看着婆婆这样不想活命,心里像有二十五只老鼠一般——百爪抓心,痛苦万分,难道一家人都要跟着丈夫去死了不成?不,她要带着儿女好好地活下去,她决不能让丈夫的妈妈离世,她强忍着眼泪往肚里流,双膝跪在婆婆面前,劝告安慰道:“妈,你儿子走了,你再怄气也怄不回来他,你放心,我一定要撑起这个家,这辈子我决不抛弃你,一定要让你看到孙儿孙女长大成人、结婚生子,过上四世同堂的幸福日子。”
   韩老太听到儿媳这通宽心话,心想:你这阵子话说得好听,你年纪轻轻,能像我一样守得住空房吗,嫁人还不是早晚的事。听了无动于衷,仍然不吃不喝,彭青青就跪在婆婆面前不起来,竟然跪了一天一晚,铁石心肠也受到了感动,韩老太终于开始吃饭喝水,渐渐从悲痛中走了出来。她又反过来劝儿媳,要想开些,不要怄傻气,要想到自己的儿女,把他们养大成人,你一定能享到他们的福。
   过了一段时间,韩老态一家终于从悲痛中走了出来,开始过上正常的生活。彭青青勤俭持家,把家里的一切安排得井井有条,老小的生活安排得妥妥当当。她每天起五更睡半夜做家务,白天进厂上班工作。邻里见到她很辛苦,主动来给她介绍对象,说她上有老下有小,双肩担子重,还是趁早找个帮手好。也有人说,你丈夫不在了,跟着婆婆一起,牙齿与舌头那么好,还有磕碰的时候,你们婆媳之间难免不发生矛盾,不如早作自己的打算,有合适的就相处一个。彭青青说,不要说我丈夫去世才半年尸骨未寒,我不考虑嫁人,就是三年五载我也不会走这条路。再苦再累我也要养大我的儿女,也要照顾好我的婆婆,不然,她孤苦伶仃怎么办?有谁会照管她,丢下她良心何在,我于心不忍。
   有人说彭青青真傻,一个人拖两个娃就够难了,还把个婆婆抱着不放。她说做人要讲良心,婆婆没有了儿子,只有靠我这个媳妇,我不能只顾自己不顾老人。她认为再婚,即使找到一个好心男人,也不会接受前夫的母亲,对她的儿女不是亲生的也不会真爱。她毅然对那些好心给她介绍对象的人,婉言谢绝他们的好意。
   光阴似箭,岁月匆匆,一晃又过了八年,彭青青的两个儿女都上中学了,婆婆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家里的重担压得她伸不起腰来。白天厂里上班,晚上忙家务事,往往到深更半夜。过度的劳累,使她的脸色没有一点红润的样子,连嘴唇皮也干枯带黄色,身体明显地消瘦了。韩老太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心想要是媳妇身体垮了,病倒了,孙儿孙女谁来照顾,谁来抚养?同时联想到她自己年轻时守寡养儿的痛苦,她决心劝儿媳再婚,并暗地托亲朋好友,为儿媳介绍合适的对象。她一而再,再而三地劝彭青青:“我平强走了八年了,有合适的你还是找一个吧,只要他对你们娘儿母子好就行,我这辈子你就不要管了!”彭青青说:“平强生前我表了态的,这辈子决不离开你,那怕讨口叫化,我也要赡养您!”
   “你要再坚持不嫁,我就把自己了结了,免得拖累你娘儿母子!”韩老太非常生气地说:你这样下去对全家都没有好处,何苦要这样坚持!
   彭青青在婆婆的再三劝说之下,才表示愿意考虑考虑,她心想婆婆完全是在为自己着想,她独自一人撑起这个家也确实太累了,万一自己身体累垮了怎么办?晚上,她翻来覆去想,真要找一个,就必须要找一个符合自己要求的。之后,她对前来给她介绍对象的媒人说:“你给我介绍的人,必须符合两个条件,一是要接纳我的婆婆,以婆婆的家为家;二是不再要孩子,把我现在的两个孩子当做亲生儿女抚养长大。其它一切都可以商量,唯有这两条没有商量的余地。”
   天下的事,说来也怪,也可能是老天有眼,也可能是彭青青的孝心感动了老天,没有过多长时间,她就找到了一个完全符合她两个硬条件的男人。这个男人叫刘兴善,刚过而立之年,是个孤儿长大的,在离她家不远的机械厂当工人。他身强体壮,忠厚老实,一直没成家。听了媒人对彭青青的介绍,他认为这样有孝心有爱心的女人还难找,星期日来她家见了面,可以说是一见钟情,当即向彭青青表态:“你的两个硬条件,我完全认了,保证来到这个家,和你共同把这个家撑起来,照顾好你的婆婆,也照顾好你的儿女,我一定会说到做到,请你一百个放心!”彭青青见到他身材四四方方,胸脯宽宽大大,穿的工作服干净发亮,不多言多语,面貌善良,说话耿直,加上听到过他厂里人夸他是个助人为乐的大好人,便接纳了刘兴善。几天之后,他们就去民政局办了结婚登记手续。
   其实,这个刘兴善,是韩老太通过四处访问认定的人,了解到他一直单身,品德好性格好,做事踏实,对人忠实,是个信得过的好人,才托媒人牵线搭桥介绍给她儿媳的。彭青青满意,韩老太自然也很满意。她有了这个外来的儿子,彭青青有了好帮手,里里外外的事她就轻松多了,好多家务事,她也不让婆婆去做,婆媳之间像水乳一样亲密无间。刘兴善对韩老太百般孝顺,妈前妈后不离口,不知底细的人,谁也不会相信他不是韩老太的亲生儿子。
   刘兴善对待彭青青的儿女,完全视同亲生,不让他们的妈打骂,一心一意培养他们,他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节约钱供两个孩子读书。十年过后,两个儿女高中毕业参加了工作,他们看到自己的妈妈和继父对奶奶百般孝顺,心里都想着要好好孝敬妈妈和爸爸,每月的工资基本都交给他们的妈,全家人的生活就像芝麻开花——节节高了。
   彭青青一家过上了好日子,万没有想到好景不长。有一天韩老太吃了早饭出门,双脚刚踏过门槛两三步,突然跌到在地上,人事不醒,急忙送往医院检查诊断,她患了脑血栓,经抢救后,虽然保住了性命,却留下了严重的偏瘫后遗症。鼓青青面对思维混乱瘫痪在床上不能动弹的婆婆,欲哭无泪分外伤悲,心想婆婆才刚刚过上好日子,现在成了这个样子,她怎么对得起死去的丈夫,她一定要让婆婆好起来,享受幸福的生活。
   彭青青在医院,一天到晚守候在婆婆面前,喂汤喂药,擦洗身体,倒屡倒尿,忙得晕头转向。不到十天,她就熬红了眼睛,体重减轻了六七斤。丈夫刘兴善看着十分心疼,打算请一个护工照顾,她坚决反对不答应,说请的人再好都没有自己好,那像自己这样细心。就这样,她在医院熬了近一个月,医生确定病情稳定可以出院治疗了,她才把婆婆办了出院手续,一起回到家中。除了继续细心照料外,还四处访问有关治疗偏瘫的验方,听说那种药能治好偏瘫,她就专程去访问请教,先后跋山涉水走访了远近七八个康复的患者。其中,在一次去郊外的一个康复患者家,途中突然暴风骤雨,把她淋得像落汤鸡,全身湿透,回家后患病高烧到40度,急得她丈夫刘兴善捶胸顿足,抱怨她对婆婆寻医问药太过分了。她却说,为了婆婆康复,她就是死了也无怨无悔。
   彭青青病好以后,她根据医生的嘱托和收集到的验方,坚持用西药和中草药给婆婆治疗,坚持每天给婆婆翻身做按摩。还经常给婆婆聊天,尽管答非所问,她依然不厌其烦地说话。用她自己的言行,把久病床前无孝子这句话推翻了。
   韩老太瘫痪在床上一年多,彭青青每天每时精心侍候,从来没叫一声苦,没有怕过脏,使婆婆长期保持全身清洁,没有臭味,没有长褥疮。她的孝心创造了奇迹,韩老太的思维终于日渐正常,偏瘫的脚开始有了知觉。她更加坚定了信心,要让婆婆成为能够行走的正常人。她每天叫丈夫一起把婆婆搀扶起来,在室内行走,练了一段时间,韩老太的脚伸缩能力增强了,便开始搀扶她到室外练习行走,以后为拓展锻炼空间,又搀扶她到社区的小游园里行走,一直坚持了三年之久。辛苦不负有心人,彭青青的愿望终于实现,韩老太不再要人搀扶,能自己在小游园里走来走去,完全像正常人一样行走了。
   光阴荏苒,岁月匆匆,彭青青也迈入老年,头上青丝渐渐变成了白发,脸上起了皱纹,人们也开始叫她老太婆。她的儿女都结婚生子,她当上奶奶婆婆。同时她也患上了高血压、糖尿病,照理她也该要人侍候了。她的儿女打算给韩老太请保姆服侍照顾,无论怎么说她都不同意。她说,请保姆花钱不说,关键是请来的人,不了解婆婆的性情爱好,不了解婆婆的心思,也不可能精心服侍,会让婆婆过得不开心。她要践行自己的诺言,只要自己不倒下,手脚能活动,就一定要把婆婆孝敬好,让婆婆享福,让婆婆健康长寿。
   彭青青每天做饭,不仅想到要合婆婆的口味,还要尽可能做到有营养,有时婆婆觉得不合口味,她就立即重做。婆婆喜欢吃粑粑饭,她就专门另煮,一点也不觉得麻烦,一切都以婆婆满意为准。韩老太每天出门走动,她始终陪在一路,手里提着一个包,里面装了水瓶、水果、纸巾等等东西,时不时问婆婆喝不喝水,吃不吃水果,吐了口痰,立即递上纸巾,遇上下的梯子路,她搀扶着一步一步地走,深怕出现一点闪失。她对婆婆无微不至的照顾,让目睹的人羡慕不已。
   眼看婆婆到了耄耋之年,彭青青对她侍候得更精心更周到,天气变化及时给婆婆加减衣服,冬天她把被窝睡暖和,才叫婆婆去睡觉,夏天婆婆怕电扇的风大了,她就用手摇动扇子扇凉风,她不怕手摇软,只怕婆婆心里不喜欢。每天给婆婆梳头、洗脸、洗脚都轻轻地动手,深怕手重了婆婆不舒服。每隔三两天擦身、洗澡、换衣服,婆婆说她太辛苦,多过几天洗,她始终坚持。韩老太每天在社区小游园里耍,和那些老姐妹相比,她的穿戴收拾打扮得最好,看上去最有气质,谁都知道这是她出嫁儿媳的功劳。
   韩老太每天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和吃讲营养、穿讲时新、无忧无愁的好日子。她的脸上乐得像开了花似的,逢人都说:“我这辈子是十月的甘蔗——甜到了尾,是老天赐给我这个胜过亲女儿的出嫁好儿媳,几十年如一日地照顾我孝敬我,我敢说她这样的人,天下都很难找出几个。”
   社区的人们提起彭青青,没有那一个不伸出大拇指称赞,说她不是一个一般有孝道的女人,而是一个非常有孝道的女人。出了嫁后为过世丈夫的母亲,一直尽孝道,古今都难找,她的名声传遍了四面八方,有好几个报社、电台记者来要采访她,她总是婉拒说:“我只做了一个女人一个儿媳应该做的事,完全没有必要到报纸上、电视台去亮相……”

共 5169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韩老太年轻丧夫,独自一人把儿子抚养成人,娶妻生子尽享天伦之乐,谁承想,儿子得了肝癌撒手人寰。韩老太中年丧子万分悲戚,水米不进不想活下去,是孝顺的儿媳彭青青强忍丧夫之悲,乞求婆婆莫轻生,从此,婆婆儿媳情深似母女,相依为命抚养孩子上学成人。儿媳还年轻,就有人煽动她改嫁,彭青青提出硬条件,男方需进婆家门。事有凑巧,还真就有这么个茬子。彭青青再婚后,夫妻二人更加孝顺婆婆。天有不测之云,人有旦夕之祸,婆婆瘫痪一年整,儿媳劳累伺候,青丝变白发,依然精心侍奉婆婆,总怕婆婆有一点不如意。孝心感人,是一篇正能量小说。欣赏佳作,推荐赏阅!【编辑:老土】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老土        2017-11-05 08:15:19
  孝感动天,儿媳彭青青侍奉婆婆的孝行就是亲生儿女也难以做得如此周全,是一篇正能量小说,有教育意义。问好唐兄,期待您的更多精彩!
老土祝您写作愉快!
回复1 楼        文友:唐成元        2017-11-05 11:18:14
  谢谢问好。彭青青是一个真实的人,她的孝感动了我把她写出来,只是我觉得还写得不好,还不够感动人!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