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弯枣树、青石磙和我的邻居瞎二爷(散文)

编辑推荐 弯枣树、青石磙和我的邻居瞎二爷(散文)


作者:蒋明亮 布衣,119.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767发表时间:2017-11-05 15:21:56

弯枣树、青石磙和我的邻居瞎二爷(散文)  岁月就像一坛陈年老酒,时间越长,那滋味就越浓。当在以后的日子里,忽然有一天你静下心来慢慢品尝的时候,你一定会觉得此中的滋味是那么淳厚、绵长,让你回味无穷。
    我在外公家那段童年的时光里,让我记忆最深的是外公家门前那棵弯枣树、青石磙和邻居瞎二爷。
    
                         一
   从外公家的正房门踏下三级石阶,随着院中青砖铺就的小路,一蹦一跳地穿过翘角门楼。门楼早已经很古老,小瓦楞上稀稀拉拉长着的野草在秋风中摇曳着。带着铜环的黑漆大门颜色大部分已经脱落;两边的条幅上“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的字迹还依稀可见。
    外公家院门外那棵弯枣树长得挺有意思:枝丫交错、歪歪斜斜,个子不高但那粗粗的根和粗糙的皮却让人觉得已经有些年纪了。
    夏天来了,别的树都开了花,它也跟着开花。它开的花不大,细碎得很。颜色乳黄,藏在绿叶间似乎很不经意。但开起来却密密麻麻满树都是。一阵微风拂过,那一抹一抹的酽香让人陶醉不已。也因此,蜂儿来了、蝶儿也来了,都来光顾这棵弯枣树。
    一个月过去了,这些淡黄色的花絮都悄悄地随风飘落。落得满地都是。紧接着,绿叶间长出一颗颗小绿枣。
     这时候,我最钦慕那些小伙伴了。他们都比我大。他们用柳条编成帽子圈在头上,扛着剥光叶子的高粱秸秆。秸秆的一头扎根红布条当作红缨枪——他们都爬在弯枣树上、躲在浓密的树叶间打扮成站岗放哨的小八路。
   此时,只有我傻乎乎地站在树底下……
    秋天来了,有些树的叶子都黄了,但我外公家的这棵小枣树的叶子还是那么的绿。更奇怪的是,这一夜的秋风竟把满树的小绿枣都染红了,绿叶丛中探出一个个小脑袋。蜂儿、蝶儿不再常来光顾。可小伙伴来的更勤了——为的是这满树的小红枣。但外公这时候看管的也更紧了。因为,这些小红枣能为外公家贴补许多家用,盐、火柴、煤油都得用它来兑换。
    外公带一顶黑礼帽、眼上罩着一副老花眼镜。矮矮的个子、瘦瘦的身材佩一双文绉绉的方子步,在枣树附近来回地转悠着。小伙伴们呢则在不远的沟崖边时不时地探出小脑袋,鬼鬼祟祟。外公无论怎么着也管不住这些小猴精。因为,外公的闲工夫可没有他们多。再说吧,老猫还有打盹的时候呢。
   秋天,正是农民收获的季节,稻谷都沉甸甸地弯着腰、遍野的高粱举着火把,远远望去,似乎烧红了半边天……
    外公和外婆都要到地里收庄稼了,家里只剩下我一个人。小伙伴们都三三两两地来了,脊背被太阳晒得黑黝黝的。他们都爬到树上摘枣子,一边吃着、一边往口袋里装。
    我也想吃,可人太小爬不到树上去,虽然抱着树试图了好几次。最后,只有光着脚丫站在树下,小指头含在嘴里吸着。抬头愣愣地望着树上的小伙伴和那满树的小红球球,口水顺着小指头无声地往下流。
    他们有时候也扔下几个给我,但更多的则是慌忙中掉下的。有时候,我也会嘟哝着:“等外公回来,我告诉他打你们!”但是,他们一般是不怕的,只是不时地前后左右张望着。中午,外公和外婆从田里回来了,小伙伴们都像小猴子一样从树上‘嗖嗖’地蹿下来,一溜烟跑了。只剩下我在树底下愣愣地站着。
    外公走过来,看看我,抬头看看树上的小红枣子,又望望一蹦一跳远去的小伙伴,外公笑了。摸摸我的头,说:“娃啊,你还小,等你长大了也一定能爬上去,得到你想要的小红枣子。走,回家去,爷爷给你拿好吃的!”
    
                       二
    外公家门前的弯枣树下有一个青皮石磙,光滑圆润、色泽清幽。但它不是工艺品。它是专为压芦柴而用的。
    武家村有一种副业:农闲时家家户户都编芦席和芦扎子。芦席没有季节性,常年都能卖。但芦扎子可不同,它是专为囤粮食用的。因此,只有夏收和秋收两个季节最好卖。也因此,这俩个季节武家村家家户户都最忙。
    外公家西邻住着一对五十岁左右的夫妇。男的姓吕,是个瞎子,在家排行老二。他的真名叫什么,我从来不知道。也没有听别人叫过。只知道大家都习惯地戏称他瞎驴。可能这个驴与吕字谐音吧。总之,别人都这么顺口地叫他,他呢,也挺爽快地答应着。什么:瞎驴二哥、瞎二叔,等等。但是,这些称呼都是外姓邻居和朋友对他的戏称,吕姓本家可不能这么称呼。否则,不是骂自己么!他和我外公是非本家的邻居,同龄又同辈。因此,我也自然地称他为:“瞎驴”二爷。
   “瞎驴”二爷有个老婆的是个秃发。虽然夫妇都有缺陷,可他们中厚老实、人缘挺好。更重要的是:瞎二爷有门编席子的绝活呢!
   他编的芦席和芦扎子速度非常快、质量又好。因此,外公家门前的青皮石磙便成了他的专用。
   他自个摆柴、自个推磙,全凭的是辨别声音和感觉。最难的是对芦柴压的程度。他只要用手一摸芦柴就知道压到什么程度、还需要压几遍。这还不算难,最难的是席子的包边。编席子和扎子,说难也不算难。如果是自家用的,只要学上两三个月就差不多了;可是,如果想拿到集市上去卖就不那么容易了。因为,顾客对质量非常挑剔,其一般看的是颜色、编的密度和花纹。更重要的是包边。
   别人编席是边干边歇,他可是一气呵成的。长长的芦片在他的手里“劈哩哗啦”地响、龙飞凤舞一般。一张大席只两个时辰,可对别人来说最少也需要一天时间。他编的花纹:横看横成行、竖看竖成行。别人编的芦席是席子还没睡坏,边和四个角早已经开了;他编的芦席即使全用坏了,边和四个角还完好无损。
    赶集买芦席的人只看货不看人,但买他编的芦席的赶集人却是看人而不看货。只要看到有个秃发女人在卖席子,不一会就被一抢而空(赶集的人都知道,这个秃发女人是瞎二爷的老婆)。因此,乡邻赶集卖芦席都常常傍她的腿(意思是合伙卖)。
    这是有关我童年时代瞎二爷编席子的事。后来,我常想:一个双目失明的人在那样特殊的年代里都能够很好的养活自己,而很多长着一双明亮的眼睛、四肢健全的人为什么养活不了一家人甚至自己呢?忽然,我渐渐地明白了,他们比瞎二爷多的只是一双明亮的眼睛,但他们比瞎二爷少的却是一种自尊自强的精神!
     你说,是吧?

共 245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的散文以朴实无华的文笔回忆童年的故事,字里行间,深情款款,读来令我深深共鸣。特别是作者讲述的童年时代瞎二爷编席子的事,令我想起来我母亲那一代人每一天从早晨三点起床到中午辛辛苦苦编席子的艰难经历,令人感慨,作者的感悟亦极有教益——作者说得好,一个双目失明的人在那样特殊的年代里都能够很好的养活自己,而很多长着一双明亮的眼睛、四肢健全的人为什么养活不了一家人甚至自己呢?忽然,我渐渐地明白了,他们比瞎二爷多的只是一双明亮的眼睛,但他们比瞎二爷少的却是一种自尊自强的精神!自强不息最可贵!【编辑 上善若水】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上善若水的心灵花园        2017-11-05 15:44:07
  自尊自强的精神最可贵,永远值得我们代代传承,发扬光大。
师范大学文学院毕业,中学时代开始发表作品并获得中外文学大奖多次,语文老师,共和国先锋人物,全国多家图书馆特聘文化讲师,长期致力于古典诗词底蕴的探讨赏析和中华人文精神的传播。
回复1 楼        文友:蒋明亮        2017-11-08 16:02:10
  谢谢上善若水编辑的点评!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