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山】霜降记(古韵)
《遣闲》(八首)
每思芭蕉能闻雷,葵花向日两无猜。
今知耳目非人事,秋叶飘飞又一回。
前呼后应鹁鸪鸣,将歇时啼最是清。
为觅灵姿丘壑去,漫山颜色一秋声
每从飘叶观风去,常自寒蛩听夕来。
不料开窗先得月,犹能照我旧茶台。
煮茶时候欲相邀,自出东山一指遥。
酙得八分将试问,二分缺月待明朝。
但将举棹才离水,已是移船始别山。
句下纷纭行不得,满头明月自河湾。
啼鸟枝头音转涩,多言霜降滞风情。
传杯小几频呼唤,暂吃茶汤振玉声。
少年行脚识愁无,每上家山却恨孤。
时已三秋求不得,遣闲唯独望平芜。
月到三秋应最圆,故推万户照无眠。
清凉世界思量否,一指空明忘却筌。
《忆邻家栀子花开》
最爱邻家栀子白,篱边香发四边风。
老翁举酒邀相饮,浅醉还添三两盅。
《吃茶》
亭台闲坐浅秋光,只是平添两鬓霜。
生火煮茶犹对菊,苍驹过处带风香。
《晚行青山湖》
眉月清虚笔意凉,乱荷有境却微茫。
水村几处因灯火,能照湖舟一点光。
《早行》
啼鸟传声教起床,清香一炷就窗光。
姜夔道上行人少,细看秋荷似有霜。
《忆三十年前宿莲花山白云寺》
汲水醍醐得月回,松枝瓦罐岭云开。
草庵夜里风泉满,万象低眉一烛台。
《莲花山鲁村观景台》
秋晴迥出日边峰,一洗平潭万壑封。
独有仓鹰摩岭外,天旋上下自从容。
《姜夔道上》
草自秋香晚欲闻,乱荷对月满塘文。
分明不识还相对,乍起风波我竟醺。
《独山》
黄金万两欲收时,鸦鹊无声始自知。
却顾西河才入口,烟波独与一山姿。
《重阳节游见子岭》
夕阳欲下泪潸然,九日登高到月边。
见子岭前听媪语,不知魏晋是何年。
(重九日过见子岭逢八十四岁老婆婆摘棉花。村已迁至三里外,唯其居于此。老人体健,安稳静好,皱纹尽作青山绿水现前,全不见丝毫沧桑之色。问其一生竟未出离山坞,更不知人世变迁,恍惚尚记毛主席。不敢惊扰老人,遂去。又思台山婆子“蓦直去”,诗以志之。)
《无题》
日照潼东秋一色,问渠将夜又如何。
捡棉老媪真山水,人共棉花自语多。
《访港头李来顺先生》
先生每见总低眉,修合存心向大悲。
月共西河将别去,救人一句正当时。
《闲步东湖》
鄱阳城里又秋风,但觉芝山势最雄。
犹带斜晖湖岸过,山涛竟与水涛同。
《独山》
日色如金稻正黄,秋山分付面鄱阳。
一川故事皆流水,唯有风光寓大荒。
《牧牛图》
天光又挂我窗头,檐雀频呼教牧牛。
休念月明应长草,溪边横笛早吹秋。
《鄱阳湖行》
鄱阳水落尽汀洲,每与芦花共白头。
又乘晴和行大泽,焉知红蓼一时秋。
《鲁村观景台》
山色天光似翠微,平潭练带欲飘飞。
九流亭上何人坐,看我分明与日晖。
《过潼津河》
犹疑山色亦黄昏,乱石河床带水痕。
借问古桥行脚处,芦花对岸大塘村。
《秋思》
坂上人家出日东,平潭山坞卧青空。
沿溪每忆清明笋,容有炊烟只梦中。
《看月》
云去云来一月明,犹能偶闻卷帘声。
二泉无意凭谁问,即使低回到五更。
《狮子山菊园》(二首)
珠湖秋景菊花台,叠叠层层遍地开。
狮子村前山接水,欲归飞鸟夕阳来。
金黄亦是花颜色,唯与风霜始纵姿。
采菊秋山彭泽望,夕阳有信煮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