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荷塘“有奖金”征文】卓文君和她的数字诗(散文)
读过史书的人没有不知道卓文君的。卓文君(公元前175年—公元前121年),原名文后,西汉时期蜀郡临邛(今四川省成都市邛崃市)人,汉代著名才女。在中国古代有四大才女的美誉,也是蜀中四大才女之一。
早年随父亲卓王孙从河北邯郸来到蜀中临邛,靠冶铁锻造器件为生,生意日见兴隆,家有良田千顷,用工八百余人,华堂车马、珠宝玉器,不计其数,成为蜀郡一带的商贾巨富。卓王孙生有一男二女,小女文后号文君,容颜娇美,绝色天香,聪慧过人,而且精通音律,抚琴善奏,十分了得。
十六岁那年,正遇皇孙招妃,文君中招,卓王孙自然欣喜,藉此也可光耀门庭,偏偏天不作美,皇家尚未迎娶这位未来的孙媳,皇孙就一命呜呼了,可怜文君尚未正式婚配就年幼守寡了。只好住在娘家,抚琴遥寄,吟痛度日,抒发内心的愤懑和忧伤。
此时二十几岁的司马相如捐官武骑常侍,并不被汉景帝重视,后侍梁孝王刘武,得以结识辞赋大家,为刘武作《子虚赋》,景帝不善辞赋并不赏识。梁孝王去世后司马相如返回老家成都,然而家境贫寒,又无职业,难以为继。相如一向同临邛县令王吉相处得很好,王吉说:“长卿(相如),你长期离乡在外,求官任职,不太顺心,就来我这里看看吧。”于是,相如前往临邛。临邛县令佯装恭敬,天天都来拜访相如。最初,相如还是以礼相见。后来,他就谎称有病,让随从去拒绝王吉的拜访。然而,王吉却更加谨慎恭敬。
王吉的妹妹王锦常与卓文君学习琴艺,无意中将司马相如的《子虚赋》给文君看,卓文君读后赞叹不已,又听说相如官场失意,也为之感慨,就写下了《读子虚赋》。相如与王吉对饮时,王锦突然走进来,展开《读子虚赋》,司马相如看后连连称赞。时逢临邛赛春盛会,王吉陪司马相如观赏当地的风景,正在江边码头行走,他们见一群人正在争吵。近前一看原来是卓文君正在制止管家卖掉盐工木果。管家强词夺理,相如路见不平,义正辞严地斥责管家。在王吉的干预下,木果免遭厄运,被留在相如身边听差。文君、相如彼此爱慕之情进一步加深。
与卓文君相识后,司马相如心潮起伏,写出了《凤求凰》以示对文君的爱慕之情。文君看到王锦送来的《凤求凰》激动不已,坚定了追求幸福的决心。司马相如托王吉向卓府求亲,遭到趋炎附势的卓王孙的拒绝,他要把女儿嫁给临邛富商程郑之子,文君坚决不从。于是乘漆黑之夜,文君在阿依的帮助下逃出卓府,随司马相如私奔到成都,文君、相如的感情又与日剧增。
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在成都过着清苦的日子。那司马相如日夜牵挂西南蛮夷纷乱局面,深入了解民情,想写奏章给皇上,可日常的生活怎么办?还是卓文君有办法,她劝司马相如再回临邛,文君对相如说:“长卿,只要你同我一起去临邛,向兄弟们借贷也完全可以维持生活,何至于让自己困苦到这个样子!”于是司马相如就同卓文君来到临邛,把自己的车马全部卖掉,买下一家酒店,做卖酒生意。并且让文君站在垆前卖酒,而自己穿起犊鼻裤,与雇工们一起操作忙活,在闹市中洗涤酒器,单独开设酒店谋生
那卓文君的父亲卓王孙闻讯大怒,率领家奴欲要砸店,被王吉制止。后来一些兄弟和长辈交替劝说卓王孙,说:“那卓文君是你的女儿,你家也不缺少钱财,如今文君已经成了司马长卿的妻子,那长卿虽然贫穷,确实也是个人才,况且他还是县令的贵客,为什么偏偏让他们受这样的委屈呢?”卓王孙不得已,看在文君是自己女儿的份上,只好分给文君一些家奴和钱财,以及陪嫁之物了事。
可那程郑不肯放手,一面向成都郡守进谗言,诬告县令王吉暗通西南夷,一面又买通官府,要将相如捉拿充军。征伐西南夷的战争爆发,人民互相残杀,民不聊生。司马相如深有感触地写下治理西南夷的奏章,在卓文君的鼓励下他亲往长安,面呈君王。司马相如的建议被采纳了,并拜中郎将,获准出使西南夷。茂陵勋爵设酒侍客,想把女儿许配相如,相如始终不允。而此时,程郑又放出谣言,说司马相如为求富贵而遗妻。卓王孙听后派人将文君强抢回府,并将房门锁上,限文君第二日与程家公子完婚。卓文君准备以死殉情,危急关头,司马相如星夜赶回,这对患难夫妻终于重聚。
当汉武帝得知《子虚赋》是司马相如所作,很是赞赏,令其再作一赋与之接连,于是司马相如再作天子狩猎的《上林赋》与之匹配,歌颂大汉一统江山的丰功伟业,被刘彻封为郎。司马相如衣锦荣归,着实让岳父卓王孙风光了一阵子,那卓王孙自然是献金相认了。
司马相如的名气越来越大,成为西汉辞赋大家,风云人物。在京城里,每日饮酒赋词,有佳人相伴,自然是留恋灯红酒绿。时间久了,喜欢上了一个茂陵勋爵之女,便想纳她为妾。但转念和卓文君相爱一场,便写了封简单的家书给她,告知现在的情况,表达纳妾的意思。
卓文君收信后,伤心不已,以泪洗面,但是她没有像一般女子“因情而妒,因妒而恨,因恨而乱语。”而是提起了笔,给丈夫写了封回信,叫做《白头吟》。这封信非常有名,从标题就能看出来,卓文君是想“执子之手,与子皆老”看看:“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今日斗酒会,明日沟水头。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凄凄复凄凄,嫁取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竹杆何袅袅,鱼尾何徒徒!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即使是今天我们来看这首诗,也能感觉到卓文君浓浓的哀怨和惜惜不舍的情怀。
一般情况下司马相如接到信应该回心转意立马南下重温旧好,但是司马相如没有立即回到卓文君的身边,然而这位具有盖世才华的大才子思考了一阵子,又提笔写了封家信,这封信看似简单,只有十三个字。如果你要是不知道这段故事,打死你也猜不出来是哪十三个字,这就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这十三个数字。什么意思呀?全都是数字单位。卓文君何等聪明,她收到这封信之后,肝肠寸断,失声痛哭。卓文君毕竟是才女啊,她看懂了信的深意,从一到万就是没有亿。没有亿便是无意,意思是说我对你已经无意啦!
司马相如别看你是个大才子,文坛泰斗,诗赋之圣,文学大家,其实你就一个白眼狼哟,狠心的白眼狼啊!怎么办?可怜的卓文君,你该怎么办?是一哭二闹三上吊?是放手?是继续追求?哎!往事历历在目,扶琴听音,连夜私奔,当垆卖酒,归隐田园,衣锦还乡,一切的一切,多少的恩爱,多少的忧伤,斩不断,理还乱,百思难解,只好灯下留言,书写了一首流传千古的《怨郎诗》也叫数字诗。真是奇文共享,妙不可言!诗曰:“一别之后,二地相思。虽说是三四月,谁又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系想,千思念,万般无奈把郎怨。万语千言道不完,百无聊赖十凭栏。九月重阳看孤雁,八月仲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秉烛烧香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榴花如火,偏遇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忽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做男。”
虽然史考中对这首诗是不是卓文君亲自写的一直有争议,但是的确表达了卓文君当时思想境界和感伤,如实地反映了一位痴情女子无比愤懑和百无聊奈的内心世界,同时从结局上看也能印证这封信的文献价值。
有关卓文君的离世,有两种版本,至今无法考证,有的说司马相如因为纳妾的事冷落了卓文君。卓文君回信后,司马相如的心并没有被打动,也没有再回乡看望过妻子。几年后,卓文君带着对司马相如的思念和怨恨离开人世;另外一种说法,是司马相如在看到妻子的来信之后,感到非常愧疚,最终放弃了荣华富贵,回到了妻子的身边,而卓文君最后是在司马相如的陪伴下,因为年老而离世的。但是,不管怎么样,司马相如纳妾终究没有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