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如梦令】自新世界(征文·散文)

精品 【流年·如梦令】自新世界(征文·散文)


作者:策马南山 举人,4441.31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818发表时间:2017-11-08 23:43:30

【流年·如梦令】自新世界(征文·散文) 我是怀揣着梦想来到这个世界的,然而这个梦想是不确切的,因为这个世界诱惑太多,困惑也多,所以这个世界的苦难和悲伤,欢乐和愉悦,就像一张张网,重叠交织在人们行走的每条路上。许多人在追求诱惑的路上疲惫了就极易满足,一种出世精神就挂在嘴上,好像自己得到了什么仙人的真传。然而一有机会不满足的欲火又重新燃烧,往往灼伤自己殃及路人,甚至祸害一方。人至死就是这样,或许这就是人的幻想生活,用灵魂换取世俗的幸福,用世俗填补灵魂的空缺。可怜的人们在陷入深潭后,才想起一句哲言:用什么拯救你的灵魂?难道只能让“既然你那么喜欢我的睡衣,那就让你拿去拯救你的灵魂吧”,这样狭隘,这样悲怆。
   我不仅喜欢梦想,还喜欢幻想。在我的头脑中,没有什么比音乐更能让人幻想的了,当各种音乐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时间响起时,我甚至以为音乐才是人类活动的最初主体,语言仅是诠释其精神的蹩脚补充。所以,当我被现实和梦境中山岚那边的微风吹得情醉心迷的时候,当微风刹那间变成狂风暴雨欲置我于死地之时,当命运把我从刚刚尝到的幸福之中抓了出来,投入到无边的荒漠时,拯救我的不是语言,而是音乐。音乐将我无助的灵魂带到高高的雪山顶上,在纯净无暇的雪精灵的呵护下,纷纷扬扬地飘落到我唯一的躯体,再次重生。有一天,我遇到了安东·利奥波德·德沃夏克和他的第九交响曲《自新世界》,从那以后,它伴随了我的灵魂近四十年,或许还将伴随下去,直至生命另一个春天的到来。在我印象中,其它的音乐无论多美妙就止于欣赏。遇到这部音乐是因为一部日本电影《火红的第五乐章》,当时,我把这部电影看了好几遍,被剧情,被人物,被音乐所感动,彻骨入髓。
   要讲清这许多,还须从遇到这部电影的十年前说起。
   上世纪的一九七零年七月,我随父母到达农村后,看到的是一种超越所有想象的新奇现象,这种新奇是我新梦想的开端,也是新困惑的到来,以至于让我所有过去的梦彻底粉碎,我甚至都不愿保留一点时光碎片用来留恋过去的日子。然而我却难以忘记自有生命以来遭遇的点点滴滴,因此,我用所有的记忆保留了更多的时光残片,用来改造全新的我,用来应对这个全新的异常世界,用来创造新的梦。
   我全新的梦是在大雨中启程的,就像是《火红的第五乐章》那时的夜雨。当十多年后的我看到《火红的第五乐章》那忧郁的大雨和伤痛的心情时,不知不觉就想到了那天的汽笛拉响后,火车起动的时刻,我知道这一切真的开始了。车厢里乱哄哄的,每家人都带了太多的杂物,还有食品,在这趟专列上是没有餐车的,后面拉的有好几节货车车厢,车厢里是这车上所有人家的财产,细软都随身携带,那年头有什么细软呢?能吃饱就不错了。上车后工作人员安排每人一个座位,我家六口人挤在一起,行李架上也放满了各家的杂物,我们家的东西都没地方放,只能把东西抱在怀里。省委领导赶来送行,见到我父亲说了几句宽心的话,也不能多说,送行的领导走了后,大家就等着开车。这时,父亲就起身走了,一会儿父亲回来就拿上大包,让我们拿着东西跟他走。到了后面一个车厢一看是空的,我家六个人就坐了四排座位,这就宽敞多了,可以轮换着睡觉。看到我家走了,有些人也跟着来了,这个车厢很快就满了,但是各家比在原来的车厢里的座位宽敞多了。
   火车是天黑时开动的,夜晚就随着单调的铁轨哐当声昏昏沉沉地睡着了,并无太多的心思,甚至有些激动。那时同学们在学校就是在交流信息:你家去哪呀?我家去哪呀?男女同学那时不说话,我就给同桌的女生写条子,告诉她我家去哪里插队。老师上课也说这事:说插队落户是一件光荣的事,到农村可以锻炼一副铁肩膀,练一颗红心。还说贫下中农把房子都安排好了,水缸也挑满了,就等你们去呢,说的就像旅游度假一样,你看这政治思想工作做的滴水不漏,连小孩都感到这是一件千载难逢的好事,让我们赶上了。由于这次不寻常的经历,若干年后我独自一人在异乡工作回家探亲时,在火车上听着铁轨接缝处的哐当声,就有激动感,就能踏实的睡觉,至今还在怀念那种铁轨接缝处的哐当声——在梦中。当时的我们在火车上白天看看窗外的景致变幻,听听父亲讲这是什么地方,属于哪个省,哪个市,有些什么小故事……等等。在这趟专列上,大人们白天互相打招呼聊几句,问问你家去哪里,并没有深聊细谈,因为都心有余悸,不敢多说。事后我想:到底是该庆幸自己呢?还是为自己感到悲哀?这种心情也是在这趟上山下乡插队落户专列上,每个当事人都有的心头之惑。而相对于我们个人,这只是惑中的不惑——想想毕竟家还在,人还全。
   这趟专列上的当事人都是省级机关干部,一年前都曾在北京住了一年学习班。一年后,把学员分为三类:一类是思想改造好的,回去下基层工作,不能在省级机关了。第二类是思想改造不彻底的,还需继续改造,就下放农村让贫下中农帮助改造,我的父亲属于第二类。最后一类是问题不小的,还需继续在学习班学习,没有给出路。后来的这第三类人都太悲观了,有些人就自杀了,我的同学她父亲是某厅厅长就悲观绝望自杀了,他的子女都表示要划清界线,不去领取骨灰,还是组织上动员后才敢去把骨灰带回家的。中央学习班结束后,这第三类人回去发现,那时的省级机关都没什么人了,下基层的下基层,下放农村的下放农村,各项工作都停顿着,这批人回来后就哪也不去了,就留在原单位,成了在那混乱年代里的幸运儿,事情就这么诡异,这是后话。
   坐在火车上最让人惊心动魄的是到达河南省境内,连日的大雨,致使这广阔的平原之地一片汪洋,火车两边都是水,就像在水中行驶一样。远处还可以看到有几个泛黄的人影在浑浊的水边打捞着什么,在拐弯处,我把头探出车窗,看到拉我们专列的车轮好像有一半没在水下,就这样在水中哐当哐当穿行,好一幅神奇的图景。路基居然不坏,可见那时的工程质量真实在。过了一夜才看到陆地。火车在大站停留时间较长,因为这是一趟专列,不在铁道部的调度表上,因此要专门计划,避开其它正常运行的客货列车,有时一停就是几个小时。因此,父亲带我们到石家庄和新乡去看了看,第一次看到了其它城市的模样,也不觉得有什么新奇,那时的城市都差不多。
   终于在两天两夜后的半夜到达了目的地,那是在一个铁路系统两省交界的结合处,即郑州铁路局和北京铁路局的分界处。窗外正下着大雨,我们却要冒雨下车,说实话我后来明白电影中的情感镜头的渲泄是有道理的,以至于十年后看到日本电影《火红的第五乐章》里的大雨,我的心情能和电影中的主人共鸣——宽泛意义上一种潜意识里的精神共鸣。我家只有一把老式油布伞,死沉的那种,剩下就是草帽,那年头草帽就是每家人的必备。在哗哗的大雨中,全家人和火车上的人一起冒雨夜行,真像一群逃难的人。也不用看路,随着人流就进了候车室,有人在招呼,去某某县的在这里集合,去某某县的去那里集合,候车室里乱哄哄的,身上的雨水流淌在地面上形成的水渍在脚底乱踏,像肮脏的泥潭。人们的嘈杂声伴着车站特有的广播声,火车头哧哧的排汽声,车辆编组调度的哐当碰撞声混在一起,让我的心乱急了,大家都站在一起焦急的等待,不知道后面的安排是怎样的。若干年后的我在欣赏音乐时,居然就能理解音乐里表现的某种燥动,就是我当年在候车室里听到的各种声音对心灵的培训,因此,我懂得了音乐里的大悲大爱。
   终于看到有人群往出站口走动了,过了一会儿有人过来喊:去某某县的人跟我走,我们赶紧就提着东西,跟着那人出了候车室。外面仍是大雨瓢泼,那雨幕在夜晚的灯光下,闪闪发亮,身上的衣服都湿了大半,已顾不得思考寒凉,怕在匆忙慌乱走丢了,就紧紧的拉着大人的衣角。我是孩子中的老大,早已习惯了关照弟妹,我拉着弟妹一边走,一边左右环顾的看着周围晃动的灰色人形,在跌跌撞撞的快速奔走中,全家人走到了一排带敞棚的军用卡车后面,有人在一旁喊着:“上车,上车,去某某县,某某镇,还有某某公社的人在这里上车。”我们全家人就在瓢泼大雨中仓徨的爬上了湿漉漉的军用卡车,上车后大家就蹲在车上,人挤人分不清谁是谁,反正我家人都在车上,其他人是谁?至今我也不太知道,只知道几个和我们一个村的人。敞棚卡车上淋不上雨了,好一种安逸和温暖,仿佛躲进战争中防空洞的人们,生死由命。汽车开动了,摇摇晃晃,迷迷糊糊,人挤人,随着汽车的颠簸,人就像一袋袋土豆,有节奏的晃来晃去,忽高忽低。迷糊中感到车停了,有人在喊什么,就下了一些人。车又开动了,一会儿车又停了,又下了一些人,后来又停车时车上的人就全下了。
   下了车后,在雨中看到的是一个泥水乱流的小土街道,两边有一些低矮的灰色房子,下车处的旁边有一个较大的房子,还有几个台阶,这就是大队部。我们就被招呼进了这几米宽的长条房间,这间大队部里有一张长条桌子,两边摆着几个长凳子,就和画里画的延安的会议室一样。大队的老乡们挺热情,问寒问暖,还准备了晚饭,吃玩晚饭就安排我们到旁边的老乡家睡觉了,那一夜是怎样过去的,已失去了记忆。
   第二天早上我们全家起来,还是和其他人在大队部吃饭,就这样一共在大队部吃了五天饭。这五天我们都在干什么呢?首先是先到大队给我家安排的窑洞去看看。从大队部出来向东走一百米左右,然后向右拐,沿着一条挺陡的小路下去就到了沟底,这个沟底一面是十几米的深沟,一面就是一排排院墙和一个个大门,过了四五个大门以后,来到一个空阔处,向西一望,有一个大门,大门的南面是一个猪圈,和猪圈一墙之隔是厕所。进了大门有三孔窑洞,中间的是房东,南面的是一家卖肉的人家的,但他在街上有房子,没人住,后来让另一个单身女插队干部住了。北面的窑洞就是大队给我家安排的住处,这孔窑洞原来是大队的库房,专门腾出来给我家住。后来得知,这三孔窑洞的主人以前是个汉奸队长,有一次汉奸们抓了这个县里的一个年轻人,说他是共产党。这个汉奸队长的老婆给丈夫说情,后来就把这个年轻人放了。解放后这个汉奸队长被共产党镇压了,那个年轻的共产党小干部就娶了那个救了他的女人——汉奸队长的老婆,你看这事情就这样离奇。这共产党年轻干部后来升官走了,一直升到了省里我父亲的工作单位,当了办公室主任,是个高干,和我家住在一个大院,他的女儿还和我是同学。文革时他也被批斗抄家,也住了学习班,也下放了。后来文革结束,落实政策,人家早早的就回去了,那些个高干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父亲这样的知识分子,只能靠一些朋友帮助才回到省里。现在我家就住在原来一个大院的高干邻居的老婆,我的女同学她妈当年住过的窑洞里,真不可思议。土改时把这个汉奸队长院子里的三孔窑洞分给了三户人家。我家住的这孔窑洞原来住着一个单身老汉,老汉死了就成了队里的库房,我们来了就住在这里了。
   这个窑洞挺深,大约有七八米深,长年没人住,就潮的很。赶在我们来之前,大队匆忙清理了里面的杂物,还粉刷了一遍,也是尽了最大的力量。这里的窑洞都是土窑,窑洞正面是土胚立面,还没有玻璃,是旧式窗格糊的白麻纸,所以光线较暗,而且窗户外靠北面的院墙还搭着一个厨房,挡住了一部分阳光,这样进来的光线就更少了。窑洞上面是队里的打麦场,平整干净,每年麦收和秋收后,人们就在上面掐麦穗、谷穗,然后碾场、扬场、入库、分粮等等农活。我曾在上面掐麦穗、谷穗,干的可认真呢,挣了一些工分。住在这里最让我记忆犹新是夜晚上厕所,提着一盏马灯,小心翼翼地走到院中,嘎啦啦地打开院门,走到院外,一边走,一边东张西望,生怕碰到狼。我们来了不久之后的一天晚上,就有狼爬上厕所旁边的猪圈,越过了有一圈棘篱的墙头,叼走一头小猪,第二天一看,土墙上血迹点点。为此,房东找出布满灰尘的猎枪,在院外试射了几枪,等着狼来了就派上用场。这里的厕所特别深,大约有十几米的高度,一旦掉下去就可能没命了,因此,一定要小心谨慎,弄不好一脚踏空,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两天后,县里插队干部安置办公室派来一辆卡车,我和父亲就坐这车去离这里四十里地的火车站去取行李。到达那里后,才看清那车站的真面目,确实是一个小站,倒也整洁干净。前天我们下车的那天下大雨,又是夜晚,稀里糊涂什么也没看清,以为是荒郊野外,今天看来也像模像样。从货运场进去就在那里办理领取手续,天气较热,我穿着短裤背心在那里无所事事的看火车,看人流,看风景,实在无聊了就坐在铁轨上等待。忽然看到有人在对着我喊什么,也听不清,后来又看到父亲也在喊,有人又跑过来,我赶紧起来一看,是火车来了,我急忙从铁轨上起来,刚躲开一点,火车呼啸着几乎是贴着我的身体就过来了,卷起一阵气浪扑面而来。我站在那里脑子里一片空白,看着那火车从我面前轰隆隆地驶过,想着几乎我就被这种庞然大物碾得粉碎,狰狞钢铁巨兽般的风驰电掣冲击震撼,那种强力声浪的轰鸣贯耳,给人的感觉是一种自己很渺小、很无助的孤立存在,这种感觉一直在我未来的岁月里不断浮现,并时时打击着我燥动的心。对许多事情的望而却步,对一些事情的思而不争,对生命的全新阐述,都与这天的生死震撼有关。从此,我知道有一种强大力量在操纵着人生,谁也无法改变,谁也无法超越,形势比人强。我的灵魂此时被人间嘈杂的声音把持,困惑是无边的骚扰,没有一种心底的音乐驻留在身体的表面,更不要说在灵魂深处,此时无音韵,只有彷徨。

共 10157 字 3 页 首页123
转到
【编者按】《自新世界》是捷克作曲家德沃夏克九部交响曲中的第九首e小调交响曲。当年的德沃夏克背井离乡,乡愁蕴积,唯有在音乐中排遣思乡之情。在音乐中的德沃夏克是孤独且自由的,灵魂出没于音乐的旷野,心灵与身体贴合着土地,匍匐向前。这部交响曲,引用了他少年时期熟悉的民俗歌曲的旋律,透露出浓浓的乡愁。 音乐是神性的,可以唤醒沉睡多年的记忆,找回散失已久的往事,也可以拯救坠入深谷的躯体。当你的灵魂依附在音乐之上,就有了如木心先生所言的“快乐到水里了”。与音乐有交集的人,往往是灵魂高贵的人,是栖居于俗世却依然心境澄明的人,是心里住着神灵的人。与一部音乐作品的相遇,尤其是年少时便谙熟的音乐,便似在迷航的浓雾之夜,蓦然间找到了可以停靠的岸,在那风雨飘摇的渡口,有一个人,始终在等你。 四十多年的岁月长歌,全部融入在一部音乐作品中,怎么才能理解这种如梦般的相遇呢?读作者的这篇散文,感觉声光触动,情思漫漶,笔端流泻,时觉《自新世界》的深远与真意。有种情愫是无法言说的,所以才要以文字的形式记载。这篇散文,以德沃夏克的交响曲《自新世界》为引子,以四十七年前的一段生活经历为主线,慢慢叙来。 音乐和文学到底是一衣带水的,彼此的交相辉映,互通融合,充盈了我们的精神世界,恰到好处地呈现。作者写这篇散文,是借音乐旋律中隐含的情感要素来叙事的,这首音乐就是德沃夏克的《自新世界》——于重重乡愁之下,流露出积蓄在胸腔里的凄凉。整部作品,优美绝伦,沉郁激昂。本文的作者正是感受到了德沃夏克音乐里的孤独惆怅,为我们描述了一段温馨而感伤的人生历程。散文在叙事方面,笔法是冷峻的,而在抒发对音乐的认知时又是细腻的。散文的多姿多彩,丰富深远在这篇《自新世界》有了很好的呈现。音乐是人间的,音乐所奏响的都是人间事,音乐是人类最早的优美语调,它是潜藏在人身体里的精神共鸣。这首埋藏在少年心中感人至深的旋律,正是促成了跨越十年的音乐共鸣,由此产生回忆,完成了一段情感波动的人生旅途中的少年梦。佳作,倾情推荐!【编辑:纷飞的雪】【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171113000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17-11-09 00:05:36
  音乐是一种飞翔。很欣慰,我们都有一双痴迷着音乐的耳朵。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2 楼        文友:策马南山        2017-11-09 05:20:30
  读完飞雪社长的编按之后有一种莫名的失落的感觉,这是因为这份特殊的编按实在是写的太认真、太深刻、太精彩,以至于感到自己的文章相形见拙,实感惭愧。我在流年的写作过程中发现,很多朋友们都是文学专业人士,南山在这里找到了一个文学新世界,模仿大家的各种不同风格、不同类型、不同色彩的写作方法,凑成数篇小文,也是一种非常美好时光的感觉,可以舒心。然而借此机会居然赚到一篇乃至数篇美编美评,真让我觉得自己真的很不地道,有点居心不良,好像是专留狗尾,让人续貂。再加上自己总不能像飞雪社长和其他人一样那样写出神一般的作品,失落感由此而生。然而我是快乐的,因为自己想说的话说出来了,想做的事也做了,算不算是一个文学作品,已不重要,重要的是由此而来的幸福时光就有了新的开始和启程。早有耳闻说:最好的是下一个!那么我还会继续努力加油,争取看到下一个最好的编按美评,也有我的下一个文学故事,还有好心情。谢谢朋友了!
人生如梦
3 楼        文友:策马南山        2017-11-09 05:35:38
  关于音乐和文学的关系也可以说一点,音乐是有声的图画,图画是无声的音乐,而文字则可以通过自己内心的感动,表达出音乐和图画中的情感世界以及它们之间的情感关系,还有由此拨动出来自己压在心底深处的秘密心弦之歌。这种歌声一旦被发现,然后飞起来,就会找到听懂的人,那是一个什么光景啊?让人心醉神迷。
人生如梦
4 楼        文友:一海明月        2017-11-09 23:58:33
  1、难忘的一段记忆,读来尤其亲切。我说的亲切的含义,文字把我拉回到47年前同样令人“自新的世界”。这个自新的世界,在自我回忆的世界是美好的,这种美好是一种“虚幻”的美好。也许因为那时年轻,以现在的眼光,看那时的生活,真是“苦不堪言”。
   2、真真的欣赏南山的这种叙述风格:别具一格的回忆记录。
   3、同意你对雪社编辑按语的评价。
   4、编按是依托作者的文字,独辟蹊径架起的另一座高楼!
   5、小城故事多!期待下一篇。
   6、感谢南山分享!书写快乐!
5 楼        文友:策马南山        2017-11-10 05:47:37
  明月的到访留言总是那么真诚和热情,也很有创意,在短短几句话里包含了很多内容,语到心到,南山已知明月美意。问好朋友了!
人生如梦
6 楼        文友:五十玫瑰        2017-11-10 14:13:55
  我不懂音乐,却常听飞雪社长说,音乐能使写作的人产生灵感,音乐与文学一衣带水。读完南山大哥这篇文章,感觉真是那么回事。这也许就是我写不出好文的原因吧?
五十玫瑰
7 楼        文友:五十玫瑰        2017-11-10 14:16:24
  十年动乱期间,很多人被打到,许多事情被颠倒黑白。文中所描绘的场景,我也经历过,也感受过,现在想起还不寒而栗呢!
五十玫瑰
8 楼        文友:五十玫瑰        2017-11-10 14:18:53
  文章描写细腻,语句优美,有一种儒雅的韵味,欣赏学习了!
五十玫瑰
9 楼        文友:策马南山        2017-11-10 19:18:37
  看到玫瑰的留评真是很感动,我知道你此刻的心情。说实话,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首歌在自己的灵魂中驻藏,它会影响人的一生,或许哪一天你忽然发现自己其实和音乐早己沟通,并伴随了多年。人生是时代的产物,每个人的生命轨迹都印刻了时代的烙痕,有欢乐;有忧伤,有诗情;有画意,还有畅想……再说一句实话,我是在这里和大家学习,和大家交流,与流年的美好度过心仪的时光,我的期望就是下一个更好,这也是你的期望,大家的期望。问好玫瑰!
人生如梦
10 楼        文友:橄榄色        2022-09-24 14:14:18
  读罢,顺便读了文友们的留评,总之与他们有一种不一样的感觉。压抑,沉闷,还有一种想哭的感觉,也说不上来为什么。一家人刚出发那会儿,心中是多么的孤独与茫然啊,前面怎样,一概不知,说不得也问不得。读到雨夜前行那段,我真的是好辛酸,眼眶湿了,我们怎么都活成那样了呢?还是说不得怨不得呀。读到老师雪天独行,泪还是流了下来,眼前浮现一个画面,一个孤独的少年于雪夜孤独前行,画面是那样的立体,又是那样的让人心伤。这一幕,九十年代初我经历过,画面是如此的相似,也就特能引起共鸣!算了,不说了,怕多说又错。老师讲的总是不疾不缓,可足以让人心灵为之震撼!读罢,已不能用一句好作品来收尾作结了,在我眼中,已不是为了读文章而读了,里面有太多的欲说还休!
共 12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