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菊韵】爱之花永不凋谢(随笔)

编辑推荐 【菊韵】爱之花永不凋谢(随笔)


作者:陆鸿禧 秀才,1991.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261发表时间:2017-11-10 22:08:39
摘要:一次亲历的颈椎病治疗经历,让人对如何改善医患关系引起深刻的反思。一个二级甲等医院神经康复科的一群年轻人,用他们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呵护着患者的生命,谱写出和谐社会医患和谐的新篇章。这样的医生多多益善!

人生中有些经历像闪电一样划过记忆的轨道 ,瞬间就消失的无影无踪了。有的经历则深深地烙印心底,牢牢地焊接在记忆的筋骨上,想忘却除非失忆。
   一
   八月中旬,四十五天的暑假就快结束了,开学在即。我和相濡以沫从两千里外的自治区首府青城回到了家乡。八月的北疆草原已经触摸到了秋的体温,炎热渐渐后退,凉爽的初秋让人心旷神怡。可是一向健康欠佳的我却没有资格享受这难得的惬意,歇息了几年的颈椎病再次“工作”了。这次复发突破了历史新高,来势凶猛异常,整个脖子硬硬的,转动困难。脑袋里面热乎乎地鼓涨着,疼痛难忍,寝食难安,夜不能寐。社区医院的副院长我俩住在一个小区,老闫建议我到他那里做几天火疗。三天火疗下来不起丝毫作用,疼痛不但丝毫未减,病魔像是被火疗激怒了,向我发起疯狂进攻,剧烈的疼痛让我心里害怕起来。赶紧到旗人民医院拍了颈椎CT片,面对报告上的“颈椎管狭窄”五个字样,冷汗一下子冒了出来,那一刻我真的是恐惧到了极点,多年来耽心的后果还是不期而遇了。
   “狭窄”二字再次给我带来源自心底的恐惧。两年前,因为腰椎管狭窄压迫右腿神经,让我吃劲了苦头,半年多的时间里奔波在呼和浩特、沈阳、北京之间。连续三次住院,两次手术,至今腰四、五节上面还架设着两道“钢梁”,四座“螺旋状桥墩”。这座价格不菲的“建筑物”将要伴我一生走天涯!
   心想又要难逃一劫了。正当我拿不定主意去哪里治疗的时候,给在这家医院骨科工作的学生打了个咨询电话,学生建议我到刚成立的“神经康复科”做理疗。我心里揣着半信半疑来到了“神经康复科”治疗区。这是今年六月六日诞生的科室。三号楼一楼西侧都是这个科室的,病房设在四号楼的一、二层。我找到了科主任,站在我面前的刘旭一米八零的身高,肥瘦均匀的身材,肤色白皙,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非常斯文的样子。刘主任看完我的片子,和蔼的说:“从片子上看问题有些严重,但是你不要害怕,相信通过我们的治疗,不会走到手术那一步。我先安排人给你立马治疗,下午办理住院手续,大约需要住院两周,先交2000元押金,出院时用医保卡直接报销。”上午做了五项理疗,下午办理了住院手续,拉开了治疗的序幕。
   二
   208病房整洁干净,两个床位,内带卫生间。住进了医院,让我对这个经常光顾又不十分关注的医院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扎鲁特人民医院是一家与吉大医院协作的二甲级医院。医院跟我家东西相对,隔了几条路,一元钱的公交即可抵达,徒步也就大约二十分钟的路程。神经康复科刚刚成立不久,采用中医的针灸按摩和理疗设备相结合的治疗手段。整个科室包括住院部有二十几名医生,32岁的刘旭主任带领着一帮年轻人,用中国历史悠久的中医治疗方法与科学的低频、中频、高频、红外线、振动仪,声波治疗仪、颈腰椎牵引等一系列理疗机器加上合理的药物进行综合治疗,在没有丝毫副作用下对患者进行对症康复治疗。是纯绿色的没有副作用的治疗。
   由于科室成立时间不长,医院没有通过媒体对外做宣传,因此,外界知道的人还不是很多。尽管这样患者数量足以让这群年轻的白衣天使们忙得不亦乐乎了。
   这是一个令人欣慰的特殊科室,虽然每个患者都在经历着不同程度的病痛折磨,可是快乐总是毫不掩饰地流露在每个患者的表情里。就连那几位面瘫患者”扭曲”了的微笑里都写满快乐,写满感激。住院期间感受最深的就是,这里的医患关系是和睦的,这里的气氛是和谐的,这里的医生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经常住院的我,确切地说住过区内外多家三甲医院的我,感觉这里不单是“神经康复科”,而且是患者的“精神愉悦科”。尽管来治疗的患者病情程度不一样、年龄不一样、性别不一样、民族不尽相同……,但是医生们给每位患者的温暖是一样的、精湛的医术是一样的、带给患者的快乐是一样的!我无法知晓其他患者的内心深处的感受,我却能从患者和家属们的微笑里感受到他们的快乐。痛苦会使人选择逃避;快乐会让人坚持下去。来这里治疗的患者都快乐地坚持着,积极配合着医生的治疗。爱在延续,病魔在后退。
  
   三
   每个治疗室里都难以听到患者们痛苦的呻吟声,却随时可以听到医生们与患者以及患者家属们之间的和蔼交流声。年轻的医生们视患者如亲人,“大爷”、“叔叔”、“阿姨”、“哥哥”、“姐姐”、“小朋友”一声声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称呼,让患者感受到精神的愉快。最令我难忘的是一位花甲大几的老人,每天跟负责给他治疗的小白、小范、小杨、小赵、小徐、还有小包、小时两位姑娘不停地开着玩笑。每当这几个年轻医生从轮椅上把老人抱到治疗床上,帮着穿好治疗裤,安装好理疗仪时,老人都会笑个不停,用还不是十分灵活的舌头发出的笨拙语音对几个年轻人说:“现在你们收拾我,等我好了都把你们收拾残了。”几个年轻人风趣地说:“大爷您快点好,我们几个等您收拾呢。”老人与医生的对话惹得大家哈哈大笑,我从心里为这些年轻的医生竖起大拇指,为他们的医德点了一个大大的赞!
   我每天最后两项治疗针灸与打缓解颈椎神经痛的震动枪。大多时候都是由刘旭和小徐来做,偶尔小范也会挤出时间给我扎针。每次扎针的过程也是我最快乐的时光。刘旭虽然是科主任,从他身上找不出丝毫的官架子,他说话慢声细语,每一句话里都充满鼓励,让我相信他医术精湛的同时也坚定了自己的信心。小徐中等的身材,肤色微微有点黑,年龄略大于刘旭,是科里的老大哥,也是技术过硬的领头羊。记得刚住进医院的时候,徐大夫跟我说:“陆老师不要害怕,治疗一段时间会缓解的,不会让你遭受手术痛苦的。”功夫不负付出人,随着治疗时间的递进,僵硬的脖子开始渐渐柔软了起来,转动自如了,脑袋里那种一剜一剜的疼痛也逐渐消失了。由最初的治疗后两三个小时不痛,到五六个小时不疼,到后来的十几个小时不疼,再到一整天的不疼。经过历时两周的治疗,我重返工作岗位了。
  
   四
   出院已经两个多月了,我的工作、生活再也不受颈椎痛的困扰了。没想到一向骨子里青睐三甲级大医院治疗的我,这次竟然在居住已久的小城医院,况且还是一群年轻人的科室里治愈了。为自己的偏见汗颜的同时由衷地敬佩这些年轻的医生,出院后的日子里,每一次去医院看望亲朋好友,都要情不自禁地抽出时间去“神经康复科”转上一圈,尽管忙碌的他们没有注意到我的出现,我的心里依旧是温暖的。
   神经康复科是患者的爱之家,是患者远离痛苦的地方,是爱的花蕾盛开的地方。刘旭、徐斌、白宇、杨云鹏、范明宇、赵枫、包格林玲、时英杰……他们的名字已经扎根在我的心田!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健康成了人们最关注的话题,尤其是绿色的治疗将更加受到人们的青睐。我默默地祝福刘旭主任带领的这支医术精湛的团队,像雄鹰一样翱翔蓝天!
  
   北疆白杨
   丁酉初冬于通辽

共 295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颈椎病再次复发,让作者寝食不安,以前的就医让他心有余忌,可恰巧被推荐去"神经康复科"治疗,医生的宽慰,良好的就医环境,让作者感受到一种心理愉悦,医患之间融洽的关系对于治疗疾病有很大关系。爱被融入到彼此心中。病魔被制服,关爱在心中驻守,作者用一份感动心记录下自己的治疗过程,这样的医患系才是真正值得提倡。推荐欣赏【编辑:枫魂帝星】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枫魂帝星        2017-11-10 22:12:52
  感谢白杨老师赐稿菊韵,问好冬安
拈月为诗,清静做文
回复1 楼        文友:陆鸿禧        2017-11-10 22:53:05
  谢谢编辑老师!祝菊韵社团日新月异蓬勃发展!
回复1 楼        文友:陆鸿禧        2017-11-12 19:10:16
  编辑老师您辛苦了,谢谢!
2 楼        文友:小白狐        2017-11-10 22:46:49
  感动,一支不仅医术精湛还有高尚医德的白衣天使,用他们的爱,服务于病者,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社会。他们用专业的技能,挽救的不仅仅是生命,还有病者的灵魂!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不平凡的事,把爱心和正能量传递给每一位患者,值得我们学习。
回复2 楼        文友:陆鸿禧        2017-11-12 19:11:43
  谢谢广元文学朋友的厚赞!
3 楼        文友:叶雨        2017-11-10 23:25:04
  颈椎病还真是忽视不得,平时就应该多注意。大哥这样的人到哪里都会有很好的人际关系,尊重敬佩!
文学陶冶情操,文字净化灵魂。
回复3 楼        文友:陆鸿禧        2017-11-12 19:12:37
  谢谢社长的夸奖!
4 楼        文友:北在北方        2017-11-11 20:19:15
  医者仁心,年轻人有知识,有创新,有激情,有素养,患者的福音。
回复4 楼        文友:陆鸿禧        2017-11-12 19:14:06
  北方朋友说的非常到位,谢谢!
5 楼        文友:陆鸿禧        2018-03-30 20:31:14
  祝扎鲁特人民医院的全体医护人员工作顺利!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