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回归线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冰心】诉情无门(散文)

编辑推荐 【冰心】诉情无门(散文)


作者:陈亚珍 举人,4340.3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884发表时间:2017-11-13 15:34:52
摘要:“舍小家取大家”是一种极端,家庭是社会最小的单元,没有小爱,大爱就是空的!忽略了对具体人的关注,“人民”就流于形式。“大公无私”是对改造人性最美好的理想,但过分相悖于自然就是一种扭曲!灵魂需要革命,同时也需要建设。革命有理,难道生活就有罪吗?大爱崇高,难道小爱就卑鄙吗?让无数家庭情感流失,成为一个框架,纵然道义的指数再高也是僵硬的……

【冰心】诉情无门(散文)
   父母在间隔时间不长都相继去世了,此后的一段日子,我什么都做不成,什么样的想法都没有了。这世界空空如也,脑海里像白茫茫一片雪野,那种静寂,那种孤冷,让我通里彻外溢出一缕缕悲凉……
   有人说,我应该写一些祭奠的文章。是的,我当然应该写,这是天下人写尽的主题。很多写父母的养育之恩,情深意切,痛断肝肠。父亲的严格,母亲的贤淑,感人至深的温情,万种倾诉,形态各异,可我面对这个永恒不变的话题却是一心的茫然。
   也许我会被世人冠以大不孝的骂名,但我还是要说:我和我的姐妹无一不是在不属于自己的怀抱里长大,我们吃的是奶妈的乳汁,睡的是奶妈的炕头,知道究竟谁是我们的父母是很久以后的事。
   稍大一些,出现在我们生活中的是不断更替管理我们衣食起居的保姆。父亲终日不见影子,母亲朝夕两头一见面。如果有人问,你爸你妈哪里去了?我们定会照本宣科:
   “革命”去了。
   和平年代“革”谁的“命”?天知道。“三反五反,大跃进,四清……”名目繁多,不胜枚举。舍小家取大家是那个时代的倡导。
   我们渴望爱,渴望父母的关怀,可父亲说,革命的建设需要添砖添瓦,只想着自己的小圈子是自私自利的思想。从小就要树立爱国家爱集体的精神!于是,父母均都成为“砖瓦”,为建设国家“光”而“荣”之。把我们关在一个大得无法想象的“爱”字里承受孤独,顺应着这个时代特定的风格。我们是舍弃“私有”的一部分,沒有享受爱的资格。我们土眉灰脸,满大街疯跑,成了无人管理的野孩子……
   再大一些我们都只有革命的热情,却没有温馨的感情。我们的全部心性都是“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我们成了不折不扣的斗士:“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满脑子都是斗、斗、斗!
   真正的“革命”开始了,出现了打家劫舍的红卫兵,父亲莫名其妙地革命“革”得“走”了“资”,母亲昼夜不停地开批斗会。请保姆,是我们家剥削阶级的新动态。面对“走资”的父亲,我们是该恨,还是该爱都成了选择的难题!家庭已没有条件称其为家庭,我们只能被父母送给乡下的亲朋好友,各奔东西……
   父母只是一个概念而不具体,我们没有享受过“有妈的孩子是个宝”的感觉。我们哭着喊着要当毛主席的好孩子:天大地大不如毛主席的恩情大,河深海深不如毛主席的恩情深……
   有了毛主席,天下的父母都作废。再后来,我们也交给了上山下乡的“革命”去锻造,成了父母老师驯化出来的小“砖瓦”。革命口号喊得有过之而无不及!我们不爱红装爱武装,走路说话都铿锵有力,生怕轻声细气会沾上“小资”味。
   数年后,当我们硬够了、铁够了才发现,我们的人生存在着一块巨大的空白,缺少人生最细腻入微的父爱与母爱,以至到了中年乃至是终生都在寻找这种感觉……
   也在数年后,我才意识到,“革命”是两个血淋淋的字眼,灵魂深处闹“革命”,充满了无形的刀光剑影!“革命”在那个时代流得是骨肉同胞的血!包括至亲的父亲!
   当他们的社会舞台闭幕,年老的父母是孤独的。我看到了生动的“石光荣”,他们有可敬的一面,但也暗含着最大的悲哀!常常歇斯底里地发火,莫名其妙地生气……病时,无论儿女怎样床上床下地悉心侍候都觉得还不够!因为彼此缺少交流的话题,无法彻底沟通。所以,只能相敬如宾,却做不到贴心贴肺。与自己最亲的人在一起,仿佛是陌生人在表示友好往来一样,尽量显示着风度和气度,只怕一时不慎引起对方的反感。父母一定也与我们一样,发现了情感的异端,但他们却没有发现自己的重大失误。以为养儿防老,养老送终是铁定的,感情是天然的必须的。
   然而,道义与责任代替不了感情。他们的可敬之处是没有对社会怀有任何的抱怨,他们的悲哀是对儿女任性成灾!儿女也想努力弥补,可父女之情,母女之谊也是需要日积月累的工程啊!他们一直为他们战斗的一生,革命的一生,奉献的一生引以为豪!却从没有反思过他们成了砖瓦,水泥,钢筋混凝土,异化了自己的情感,失却了维系家庭最基本的链条!
   “俯首甘为孺子牛”是一种志愿,可老牛尚有舔犊之情啊!我的父母却在忠于社会的一切操纵下,连舔犊的“私心”都没有。他们不是革命就是被革命,面对至亲至爱,竟不知如何投注,当他们需要反哺之心的时候,只剩下对儿女索取情感的愿望和权利。一言堂,家长制的社会性,无一例外从他们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再大的儿女也是需要“舔犊”之情,跨越这条鸿沟,弥补这样的空白,仍然需要双方的付出与努力。可我的父母已丧失了这样的自觉,在他们的思维中没有“忏悔”。在他们的人生阶段里,只有对社会反省的自觉,却没有对家人自省的觉悟!在我的记忆中,老年的父母总是生气,以至于儿女们的心都如履薄冰,因此,敬而远之……
   “舍小家取大家”是一种极端,家庭是社会最小的单元,没有小爱,大爱就是空的!忽略了对具体人的关注,“人民”就流于形式。“大公无私”是对改造人性最美好的理想,但过分相悖于自然就是一种扭曲!灵魂需要革命,同时也需要建设。革命有理,难道生活就有罪吗?大爱崇高,难道小爱就卑鄙吗?让无数家庭情感流失,成为一个框架,纵然道义的指数再高也是僵硬的……
   我感谢父亲的辛勤耕耘,也念及母亲的生之疼痛,可我却找不到更具体的爱在何处。虽然我们“问心无愧”地发送了父母,也没有为“财产”出现任何的纷争,彼此彬彬有礼尽了自己该尽的责任,左邻右舍没有人不赞赏我们的“孝顺”。父母也难以找到儿女不孝的理由,但一定还是有悲在心抱憾而去,我们的缺失也从此于事无补!儿女有理解之心,却无修补之力!人之来世,居然与自己的父母都没有机会建立感情是人生何等的悲哀?葬埋了父母隐痛才慢慢开始……
   也许写下这一段不合常规的文字会让世人唾弃,可我在这段人生的空白中实在演绎不出温情脉脉,痛哭流涕的祭奠,只能是欲哭无泪……
   建设和谐的社会,首先要从建设和谐的家庭做起,家庭的感情流失,国民之间的感情就徒有虚名。
   阿弥陀佛!但愿我们的子孙后代,不要重蹈覆辙,让他们的身躯永远具有血肉的特征,而不是坚硬的“砖瓦”、冰冷的“镙丝钉”。他们不仅有爱人的能量,也要有人爱的资格!保持内心的湿润,当以避免爱与善的板结与流失……

共 249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发自肺腑,引人深思的散文。作为女儿赡养父母,为他们养老送终,虽尽了道义责任,却也有着欲哭无泪的苦痛。父母舍小家顾大家,为革命事业忙,导致作者“人生存在着一块巨大的空白,缺少人生最细腻入微的父爱与母爱,以至到了中年乃至是终生都在寻找这种感觉”。作者并没有沉浸在这种缺失中不能自拔,而是由此反思导致一代人情感缺失的真正原因,探讨思索家国之间的关系:“舍小家取大家”是一种极端,家庭是社会最小的单元,没有小爱,大爱就是空的!忽略了对具体人的关注,“人民”就流于形式。“大公无私”是对改造人性最美好的理想,但过分相悖于自然就是一种扭曲!灵魂需要革命,同时也需要建设。当无数家庭情感流失,成为一个框架,纵然道义的指数再高也是僵硬的……这些精辟的论述,都直抵灵魂深处!结尾这句:“保持内心的湿润,当以避免爱与善的板结与流失……”如深情呼唤,催人惊醒。本文从个人伤痛中悟出对家国社会有益的事理,彰显作者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这也正是本文的可贵之处!本文以小见大,准确凝练,叙议结合,融情于理,立意角度精准独特,引起读者强烈共鸣。感谢赐稿冰心,推荐共赏!【编辑:心灵飞鸿】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心灵飞鸿        2017-11-13 15:43:51
  感谢陈老师写出如此精辟独到的文章,编读中被深深打动了。一直也在追溯父爱缺失给自己成长带来的缺憾,感谢陈老师站在民族发展高度认知这一问题!礼赞!远握!
勿忘本真
回复1 楼        文友:陈亚珍        2017-11-13 16:00:27
  “心灵飞鸿”这个名字真是文如其人,我喜欢编者与作者如此深刻的交流,这是紙媒无法企及的快感。您的感受力穿透力实在深刻,心灵瞬间拉近甚至融入。难道您也有类似的遗憾吗?但愿此文能解困惑。其实逝者如斯也早已释然,只是记录下来以免后患。握手!
2 楼        文友:心灵飞鸿        2017-11-13 17:46:06
  感谢陈老师!我也喜欢直抵心灵的交流,编读了您的几篇文章,都有一种心意相通的冲动。童年时父亲开山筑路,常年在外工作,好在有母亲陪伴,童年记忆中没有父亲的身影,更找不到与父亲相关的故事。直到父亲70岁,回归家庭后,才慢慢找到了缺失的父爱。幸运的是,父亲今年88岁了,依然健在,后来才有了我与父亲之间的许多亲情故事。很能理解,发现这一问题时内心所受的折磨,3年前在一次成长体验中,当我意识到父爱缺失是导致后来发生的许多事件的诱因时,那晚有一种心被抽空的感觉。人都在痛苦的历练中前行着。感动于陈老师行文立意以小见大,富有哲思,给予我心灵滋养!再次远握!
勿忘本真
回复2 楼        文友:陈亚珍        2017-11-14 12:04:12
  缺少父爱往往一生都觉不安全,行找依托是一生的感觉。童年的我们需要依托父亲,老年的父亲需要依托儿女,哪一环都不可缺少。否则心理就不健全。
3 楼        文友:红旗如画        2017-11-13 18:00:57
  时代的悲剧,让我们吸取历史的教训,不让这沉重的历史悲剧重演!欣赏佳作!
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毛主席在古田会议之后,进军清流途中写下的《如梦令·元旦》
回复3 楼        文友:陈亚珍        2017-11-14 12:07:33
  人类最悲哀的就是不接受历史教训。
4 楼        文友:迁徙云        2017-11-14 13:31:02
  舍小家取大家,作为一个特定时代的产物名词,只能是当时的解读了。生命就像摸着石头过河,许多的对错,总在后来明了。拜读佳作,祝老师创作愉快。
回复4 楼        文友:陈亚珍        2017-11-14 18:12:26
  谢谢迁徙兄的阅读,历史不可能关照到个体生命的苦乐,但社会文明的正确方向是整体进步的同时关照个体生命的快乐,整体和个体合一民族心灵才健康。
5 楼        文友:迁徙云        2017-11-14 13:34:20
  陈老师的每天作品我都细读,确实受益不浅。历史往矣,更看未来,谢谢老师的心灵呐喊声,祝工作愉快。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