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梦里水乡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水乡】那雪,那雪景(散文)

编辑推荐 【水乡】那雪,那雪景(散文)


作者:丁烯 布衣,156.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0967发表时间:2017-11-13 20:40:20


   清晨,我在一片眩目的晨光中醒来,睁开眼睛的一刹那,我感到房间的色调比平时明亮,披衣起床,我看到窗外到处都是一片白茫茫的雪景,远处的屋顶,近处的树冠,地上的草坪,都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积雪。
   此刻,雪,仍然还在飘飘洒洒飞飞扬扬地下着,往日喧嚣吵闹的小区,此时却变得异常的静谧,外面的公路上也少有车辆行驶的声音,这个清晨,似乎所有的声音都被厚厚的积雪淹没了,小区的远处偶尔响起的几声咳嗽声,也显得格外地响亮格外清晰。因为白雪的映衬,整个小区变得异常的明亮洁净。
   我想,今天应该是一个十分难得的玩雪赏雪的好天气。
   尽管,江南的雪,远没有北国的雪那么苍茫与辽阔,却也有着一种别样的韵。北国的雪雄浑、壮观,江南的雪温婉、雅致。当然了,如果是看雪,还是北国的雪更震撼人心,站在那苍茫、辽阔的北国雪原里,既能感受到哪一种彻头彻尾的的渺小,也能感受到哪一种顶天立地的雄伟。北国的雪,既能让人自卑,也能让人自信。如果是品雪,却是江南的雪更耐人寻味,伫足江南的冰天雪地里,映入眼帘的雪矜持、雅致、温润,它们与江南的亭台楼阁、湖光山色一起搭建起来的雪景,自有一种高低错落,黑白映衬的层次美,如果再配上一层淡淡的薄雾,远远地看去那雪便如同在燃烧的雪焰,令人心醉神迷。
   匆匆洗漱完毕,胡乱吃了几块面包,我带上相机跟家人招呼一声,便一头钻进茫茫雪雾,直奔离家不远的河滨公园而去。
   说是公园,这其实只是一个几十亩大小的河滨园林,园林的总体建筑风格也一如既往地继承了典型的江南园林风格,园子虽然不大,却也因势利导地布置了几处大小不一造型各异的水池和假山,这些水池和假山又分别由几座造型别致的小桥和几处高低起伏的草坪巧妙地联系在一起,它们既各自成景又互相衔接,单从园林的布局而言,倒是十分协调十分和谐。
   雪,仍然在下着,只是比刚才下得小了一些,此时,园子里已集结了许多前来赏雪玩雪的男男女女,孩子们也在爷爷奶奶或爸爸妈妈的陪同下,正肆无忌惮地在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因为孩子们的笑声,园子里一改往日的喧嚣繁乱,倒呈现出一派欢乐喜庆的节日氛围。
   我漫无目的地一边走一边看一边拍摄,看到不远处有一个亭子,便打算去那里休息一会。来到亭子的外面,我看到亭子斜对面的草地上围了许多人,他们专注的神情让我颇感好奇,于是,我决定先去那里看看。走得近了我才看到,有几个学生样的小青年正在认真地堆砌修整着一件雪雕艺术品,从地上堆放的衣物和工具袋上的字迹,我大致可以判断他们是传媒学院的学生。他们正在利用这片起伏不大的地势,堆塑一段长城模样的雪雕艺术品。长城的主体塑像显然已经完成,他们正在仔细地雕琢打磨长城内外的那些山川和原野。这一带的地势虽然起伏不是特别大,但在他们匠心独运的剪裁下,这段长城塑像倒也塑造得惟妙惟肖,陡峭险峻,可以说较为完美地再现了长城横亘万里,纵横古今的磅礴气势和关山险阻的雄伟气魄。
   周围游人越聚越多,有男有女有老有小,但却很少有人说话,除了偶尔有人拍拍照,大家都很安静地看着学生们忙前忙后地堆砌修裁,其凝重与安静的表情,毫不掩饰地表达了历代炎黄子孙心中哪种不离不弃的长城情结。的确,长城是每一个中国人都熟悉并为之骄傲了数千年的伟大历史遗迹。它也是最具中国形象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无论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任何一个场所,只要看见这幅长城的画像,立即便会让人联系到一个国度、一个民族,想起一段古老的东方文明。
   看着这座雪塑的长城,我也沉浸在对长城以及对长城历史的联想中。我摆好姿势正准备拍照,我的旁边突然传来一个小女孩稚气的声音:“妈妈,这些大哥哥堆的是什么呀?”
   “囡囡,大哥哥们堆的这个呀,它叫长城,在离我们很远很远的北方,它是我们祖先用来抵挡外族入侵的国防工程。”小女孩的妈妈这样告诉孩子。
   记得上小学的时候,我们的老师也是这样告诉我们的: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一项举世无双的伟大建筑工程,是我们的祖先用来抵御外族入侵的国防屏障。
   是啊,尽管长城的国防功能十分有限,但是,一个经历了太多战争与外族入侵之苦的民族,一个饱尝了太多的战乱与流离之苦的民族,千百年来,在我们这个民族的精神疆域里,都有这样一座功能强大,可以为一个民族遮风挡雨、保境安民的国防屏障。在数千年的民族文化传承中,与其说这座长城一直矗立在中国北方广袤的山水间,还不如说它一直就矗立在一个民族的心里。
   雪,还在下着,眼前飞舞的雪花把我的思绪带到了遥远的边关,带到了遥远的长城古战场,面对这座冰雕玉琢“长城”我的脑海里渐渐浮现出起那些久远的“铁马冰河”、“吹角连营”的古战场场景,面对那一场场悲壮激烈的边关战争,面对那一次次破长城而入的民族存亡的危机,我与许许多多的人一样,对长城的国防功能产生了深深的疑虑:一道绵延万里的城墙真有那么强大的防御能力?它真的能够拒敌于墙外保一国之平安吗?其实,历史已经告诉我们,答案是否定的。
   万里长城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强大,也没有我们想象的那样万能,仅凭一道防线就企图扼制战争爆发、阻止战火漫延的想法也未免太过天真也太过自信了。纵观世界战争史,我们便不难发现,不管是二战中的“马其诺”防线,还是中东战争的“巴列夫防线”它们的牢固程度与纵深不知道是中国长城的几倍乃至几十倍,更兼配备了异常强大的现代化火力防御体系,然终未逃脱全线溃败、功亏一篑的命运。
   中国长城也一样,自秦始皇筑长城以来,2000多年的历史中,中华民族由盛至衰,由衰至盛,分分合合,合合分分,先后出现了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明、清等近二十余个朝代。但是,就在这上下数千年的兴衰更替中,无论他们是处在强盛的时候,还是处在衰落的时期,都曾不同程度的受到外族外敌的侵袭。破长城而入的战例也是不胜枚举。就算是地域辽阔,兵强马壮的汉武帝国,不可谓不大,也不可谓不强,然雄才大略的汉高祖仍难逃“白登之围”的厄运,后不得不采纳刘敬的建议,对匈奴实行“和亲政策”以汉室宗之女嫁与单于,以和亲促和平。此后,才有了昭君出塞悲壮苍凉的传奇。即使如此,昭君南望故国的思乡泪,最终也只熄灭了五十年征战的烽烟。
   在历代王朝被外族外敌入侵的历史记载中,最让人难以忘怀的应该是大宋王朝“靖康之耻”所记录的那几滴悲苦的君王泪,大宋王朝的前期曾经也是国富民强,兵强马壮,于是边关平安,天下太平,人民富足,举国上下一派歌舞升平的祥和景象。可是到了中晚期,安乐得太久了大宋王朝浑然忽略了忘战必危的祖训,整个朝廷从上到下贪腐成风,骄奢淫逸,文官爱财,武官畏死,更有昏君自毁“长城”于是在后来的百年历史中,金人的铁蹄,铁木真的坐骑曾无数次踏破长城的关山险阻,纵横中原,饮马黄河,把原本一个富饶的大宋王朝折腾得鸡犬不宁、民不聊生,国将不国。
   历史的步履走到了大明王朝的末期,骁勇善战、英明神武一手开创了洪武盛世的明太祖怎么也想不到二百多年以后他的子孙也会步历史的后尘,把一片大好河山拱手他人,魏峨的万里长城依然没能护佑大明王朝、护佑天下苍生。满清帝国的八旗铁骑再次越过了长城的关隘,横扫大明千军如卷席,长城再一次失去了它的国防效应。
   清兵入关一统中原以后,博学多才,文韬武略的康熙皇帝就第一个否认了长城的国防功能。在他看来,他和他的祖先都是从长城打进来的,他深信,当年即使没有吴三桂帮助,他和他的祖先也照样能够跨过长城,入主中原。即使在建立了大清帝国以后,他的战马也曾数次跨越这座雄伟的城墙。博古通今的他深深地知道:仅凭长城之险,不能也不可能确保大清帝王朝的永久安宁。面对这座年久失修,已经破败不堪的长城,他想起了历代帝王因为迷信它的功能,世代修缮,劳民伤财,弄得天怒人怨,国库空虚。然而,长城却并没有能够有效的阻挡千年边患,保一国平安,相反却因此耗尽了国力民力,置国家于羸弱、人民于贫困之境地。
   站在长城的墙头,康熙皇帝睿智的双眼透过千年史迹,已看透了兴衰成败的真谛。面对古北口总兵蔡元向朝廷提出修缮长城的奏章时,大智大勇的康熙皇帝竟然完全不同意。他的大笔一挥:“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常修理,其时岂无边患?明末我太祖统大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能当。可见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者是也。如古北、喜峰口一带,朕皆巡阅,概多损坏,今欲修之,兴工劳役,岂能无害百姓?且长城延袤数千里,养兵几何方能分守。”
   康熙大帝这番高瞻远瞩、震聋发聩的回复,不是惊世骇俗,也堪称史上一绝。那么,既然否定了这座建筑在地上的长城,康熙心中的长城又在哪里呢?我们从他后来开创的“康乾盛世”便不难找到答:那就是他一手倡导的“修德安民”、“富国强军”的长远国策。
   燃尽的烟蒂灼痛了我的手指,恍然之间,康熙大帝那句“守国之道,惟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的声音久久回荡在那段雪雕的长城之上。是啊,国家的安宁,战争苦难完全寄托于一道绵延万里的长城来遮挡显然是很幼稚的,唯政通人和,富国强军,众志成城方能拒敌于国门,唯有居安思危,时刻牢记“忘战必危”的祖训,砥砺一支强大的卫国之师,则天下强敌概莫能动、概不敢犯。想到此处,我莞尔一笑,环顾四周,公园里的游人早已散尽,那一帮年青人筑起来的长城,仍然端庄地横跨在这起起伏伏的土丘上。
   雪还在纷纷扬扬地下着,我想,我也该回家了,但这雪中的雪景与雪中的联想,仍然让我意犹未尽,去之不舍……

共 383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雪,为大多数人所偏爱。作者身处江南,并对江南的雪情有独钟。作者将北国的雪与江南的雪作对比,那段描写十分优美贴切,尤其是江南的雪景,诗情画意,深入人心。因一场纷纷扬扬的雪,一幕公园雪景,让作者的思绪飘至千年以前。公园里,一群年轻学生利用公园的地势堆塑了一段长城雪雕,引来众多人围观,作者在围观的过程中展开对长城历史的追溯。长城,中华民族骄傲了数千年的伟大历史遗迹,为抵御外族入侵而建,是中华民族心中坚实的堡垒。然,长城的防御能力真的很强大吗?文章纵横捭阖,历数二千多年来各个朝代的兴衰史,以充分说明长城的防御能力远不足以保一国之平安。而康熙大帝的思想和治国方略,即政通人和,富国强军,众志成城,才是抵御外敌的根本。作者熟知历史,可见才学过人,且思维广阔,方才会有如此深远的雪中联想!如今,长城不仅是伟大的历史遗迹,更是一种精神象征,永远矗立于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心中!一篇优美且富有深刻思想内涵的作品,倾情推荐!感谢赐稿,祝创作愉快!【编辑:沉鱼】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沉鱼        2017-11-13 20:45:27
  优美又厚重的一篇散文,拜读欣赏了。因有事,编辑晚啦,见谅!期待更多佳作!
沉鱼
2 楼        文友:蓝羽凝        2017-11-13 21:17:09
  受教了,拜读佳作,感触颇深!生是中国人,死为华夏魂,向博大的中华传统文化致敬。辛苦了,问好敬茶!
笔落生出的文字,如同夜空里的烟火,明灭散落于天涯。若能以文字结缘,承蒙赏识!
回复2 楼        文友:丁烯        2017-11-14 07:52:27
  谢谢于百忙中留言支持,向你问好!
3 楼        文友:刘家小少        2017-11-13 21:21:42
  由雪而产生的联想,令人学到很多,了解许多历史知识,也深深佩服作者的知识面如此之广,可以博古纵今无所不谈,手到拈来,处处都是经典,欣赏了
刘家小少
回复3 楼        文友:丁烯        2017-11-14 07:53:16
  谢谢小少留言支持,向你问好!
4 楼        文友:丁烯        2017-11-13 21:46:38
  由衷感谢编辑老师的辛勤劳动,真诚的为你及你的同事们点赞,你们真的很棒!
5 楼        文友:茉露        2017-11-14 08:19:56
  问好老师,看了你的散文如同上了一场历史课,而且老师敢于质疑,学习了!
90后南方人,只写我心。
回复5 楼        文友:丁烯        2017-11-14 08:45:53
  你客气了,向你问好!
6 楼        文友:晓晚        2017-11-17 17:51:48
  拜读学习!!
信步踱闲庭,信手弄香凝。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