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传奇小说 >> 【菊韵】冉如龙兴建石龙寺(小说)

编辑推荐 【菊韵】冉如龙兴建石龙寺(小说)


作者:黄金山 进士,8517.0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619发表时间:2017-11-13 20:56:40
摘要:团堡传奇故事(1)

词曰:豪杰千年往事,渔樵一曲高歌。鸟飞兔走疾如梭,眨眼风掠而过。 妙算龙韬虎略,英雄铁马金戈。争名夺利竟如何?必有收成结果。(调寄 西江月)
   盘古开天,历经夏商西周,经过秦汉隋唐,又过宋元……中华民族已经是央央大国,魏巍华夏。可是直到元朝泰定帝元年时(1324年),我们团堡这个地方还是蛮荒一片。人烟稀少,野兽乱奔。到元宁宗三年,(1332年)元朝皇帝将一批犯罪的人流放充军到此,这些人都是生死听天由命,大多死去,少数侥幸活下来者便成为土著居民。
   元统年后又到至正元年(1341年)四川,湖北一带出现大旱灾,人民无法生活,爆发了以刘福通为首的农民起义。农民起义军遭到元朝朝廷的围剿镇压,接连失败,但是起义仍在继续,不可遏制。在镇压农民起义的官军中,其中有一支地方武装特别骁勇,其首领名叫冉维义镇压起义军立下赫赫战功,被元朝皇帝封为四川酉阳知州,并且世代世袭,实行土司统治,成为一方土皇帝。公元1321年,元英宗授予冉氏第九世冉载朝为酉阳宣慰使,子孙世袭,这样直到清朝乾隆元年(1736年)酉阳“改土归流”,因此冉氏土司稳坐了415年,成为一方豪强,一方权贵。
   据《万邑冉氏宗族全谱》记载:冉载朝有八个儿子:如彪、如龙、如虎、如豹、如狼、如蛟、如獐、如鹤。据《明史·四川土司》记载:冉如彪封为酉阳土司宣慰。冉如龙封荣禄大夫,忠显校尉,施南都会长。直到明朝洪武8年,这一带依然以冉如彪冉如龙为首领。冉如彪为了发展自己的实力和扩大地盘,抓住元末农民起义的机会,于1366年派遣弟弟冉如龙进入利川,来到都会坝(团堡)开辟扎根。
   冉如龙为人狡黠,智慧聪颖,颇有手段。他接受长兄派遣指令,他骑着战马,带领五十多兵丁从彭水、奉节、进入利川。走了五天,才来到谋道境内。不料在穿越七岳山时,遭到一伙强大山贼的围攻。激战中,冉如龙的随从大部战死,冉如龙依仗武功高强,拼死杀出血路落荒逃走,仅有五个随从跟着逃命。此时天以昏暗,冉如龙没有主见,只好任凭马的奔跑。直到天色微明,才来到一条小溪边。冉如龙浑身疲倦,饥饿非常,无限伤感,叹息的对马说:“马呀马呀!你随我征战几十年,你是我的至交了。今天我无家可归,也无处可去,只好随你决定了,你到哪里歇息,我就在哪里停止安家。”
   就在这条小溪的浅滩处,马站住不走了。于是冉如龙下马。冉如龙下马后,就马上捧起溪水喝起来,接着又用溪水洗脸……
   说也奇怪,冉如龙喝下溪水后,顿觉精神振作,他仔细查看此地的几座青山,形状奇异,犹如“仙人投球”,浅水滩处的景致也很别致,犹如“美女晒羞”。于是冉如龙就与随从挽草为界,占据下近200亩土地和山林,准备在这里立足定基。冉如龙吩咐两个随从小心的一路回去向兄长复命,自己开始在这里搭下茅屋,开始经营。后来冉如龙下马的小溪,被人们取名为“下马溪”。(现在为沙地沟村七组)冉如龙就地取材,在下马溪的竹林口(现在沙地沟村五组)利用青石板做原料,开办起石板市场,定期在这里交流生漆和药材等山货。冉如彪支持冉如龙经营,给他增派十多名人手。还经常派出巡逻部队打击土匪和山贼,保障货路通畅。于是,冉如龙的石板场成为团堡的最初集市。冉如龙很勤奋节俭,严守兄长的教导,不到二年,就在这里扎下了根基,成为颇有知名度的大生意人,还结识一批当地的能人成为帮手。这正是:“人能处处能,石板也生根。”
   回头再说朱元璋,字国瑞,濠州人。母亲陈氏,朱元璋生于元文宗戊辰九月丁丑,生时红光漫天,村人打呼朱家火了三日洗儿,有红罗飘至。朱元璋少时经常苦病,给人放牛度日,又逢瘟疫爆发,父母兄弟相继亡故,得皇觉寺僧人救援才安葬入土,于是朱元璋就在皇觉寺出家当小和尚,那时朱元璋才十七岁。在皇觉寺里,朱元璋与高僧慧海十分交好。
   时元朝朝纲不振,天下纷乱。壬辰年(1352年)定远人郭子兴起兵造反,占据濠州。朱元璋于是就离开寺庙,投奔郭子兴,成为得力大将,屡立战功,深得郭子兴赏识,将养女马秀英嫁给他。朱元璋手下有部将常遇春,使一口薄封刀,武功非凡。慧海的父亲就在常遇春部下当先锋骁将。一次战斗中,慧海的父亲遭遇埋伏,战死沙场。常遇春将此事告知慧海,慧海很是悲伤。于是就告别长老,决心寻取父亲遗体安葬。历经数月艰辛寻找,慧海在战场发现父亲的遗体只剩下两根脚杆骨,便用一黄布包袱裹起来,背在身上。慧海立心要找到一块真正的好地安葬父亲的骨质。于是就从奉节,云阳,齐岳山,金子山、马宗岭一带追寻龙脉,那时正是1368年秋季,朱元璋已经当上明朝的开国皇帝,国号洪武元年。
   一日下午,慧海进入团堡境内,他见到一座百米的椭圆形的龙头小山,觉得不错,就登上了山顶。他徘徊在灌木丛中,突然眼前金光四射,随即腾起一团银白色的云雾。有道是“云从龙,风从虎”。慧明顿时被眼前奇景点化,高兴地拍掌大笑道:“原来龙潜此也!”(引自石龙寺碑记)。慧明放眼四处观看,见此山四周的山湾,溪流,槽口皆成龙形,俯首脚下。慧明心中大喜,决定当晚在这山顶住下来,就支起小帐篷,从附近捡来干柴,打来泉水,用三个石头支起铁钵盂烧水煮饭。吃完饭后,慧明再次勘察山顶,选定一个最佳位置,决定把父亲的骨质埋在此地。并把此山起名为石龙山。
   埋好父亲骨质,慧明又烧水洗脚。洗脚后,念念有词,顺手将洗脚水泼在坟头上。随即在帐篷里安然入睡。天明一觉醒来,慧明发现埋父亲骨质的地方已经高高隆起一座大坟头。他知道他已经给父亲找到一块真正的龙穴了。吃过早饭,慧明就拜别坟头,说:“十年后再来看望”,然后神不知鬼不觉的悄然走下石龙山。
   慧明自以为做得很周密,不料他刚下山,就被一人发现他奇异的行踪……这正是:“只有人不做,那有人不知。”
   发现慧明行踪的人正是冉如龙,他昨天傍晚收山货归来时就发现慧明上山,为探明究竟,今早特的前来,不料慧明竟然提前走了,冉如龙只看到慧明远去的背影。冉如龙还是决定上山顶一看。
   登上石龙山顶,冉如龙环看四周,群山逶迤,尽皆矮小,田园阡陌,成片链接,前景开阔,气象非凡,冉如龙怨悔自己为何没有最先发现如此好地,于是生气占有此山的念头。回头看那旁边高高隆起的新坟,很是旺气。不觉大怒,于是便用脚揣那坟头,又立即下山喊来两个帮手,手提挖锄,将慧明埋骨质的坟铲平,方才下山而去。
   第三日一早,冉如龙再去山顶查看,只见被他刨平的坟头依旧那样如前高大。冉如龙感到蹊跷,决心在下山去找帮手来将坟头彻底刨光。正待他转生时,突然背后传来一阵“哈哈”大笑声,接着有人开言:“我听闻冉先生大义勇为,原来是这等小肚鸡肠,竟然容不得一个战死的孤魂!”
   冉如龙大惊,转身一看,一个清净的小和尚正微笑着盯着他。这和尚正是慧明,原来他昨天也发现冉如龙上山,就没有走远,转一圈也随后回来,为的是守护父亲坟头。不料真的有人在破坏。
   冉如龙仗着哥哥的势力,一点没把小和尚看在眼里,就大声喝道:“你是何方野僧,为何要来此破坏我的宝地。”
   慧明施礼答道:“此地山高水远,自然先到为主,就像你占据下马溪一样的符合天理公道。我先来这里,当然属于我的地了。”
   冉如龙说:“我不与你争论什么天理公道,只是你把这孤坟移开便罢,不然我定会铲平!”
   慧明哈哈大笑:“这坟是千万移动不得地,他昨晚已经沾上龙气,谁动他谁就会遭到天谴。再说他也不是孤魂野鬼,他是给朱元璋打天下的手下大将,你兄长虽为一介知府,但比起这个死者来,那简直是一颗芥菜子把了。”
   冉如龙见这小和尚如此对他,不觉动怒,就施展武功,亮出金刚大红拳,劈头向慧海砸去。慧海见冉如龙如此,就侧身避过一招,说:“既然冉先生如此对到小僧,那我也不客气了。”
   只见慧明一哈气,运出太极八卦掌,轻巧的接个冉如龙两招,随后一个“鲲鹏展翅”,转身一个“枯树盘根”,就将冉如龙轻轻推倒在三丈开外。慧明哈哈大笑,近前扶起冉如龙:“先生得罪了,如果还要比试,请出手就是!”
   冉如龙此时羞愧难当,连说:“不敢得罪大师了!”随即站起来,邀请慧明到家,以茶饭礼遇相待。
   真是不打不相识。此后冉如龙一切依从慧明,还答应为慧明守墓。慧明住在冉如龙家,一连七天为父亲守孝。然后告别冉如龙,要回皇觉寺去。
   冉如龙依依不舍的送别。慧明见到冉如龙如此虔诚,就再次挥手道别,并说:“冉先生如此真诚对我,我一介和尚无法回报,就送你一条龙作感谢吧。随后对冉如龙一阵耳语……”
   公元1367年12月,冉如龙联合当地冉氏家族和各方友好,按照慧明和尚的指点,在石龙山顶开始修建冉氏家庙,庙址就靠在慧明埋骨质的左边,面积120亩。
   众人在开挖地基,挖到2米多深时,出现一条栩栩如生的大石头龙。众人告知冉如龙,冉如龙大喜,说:“这是慧明长老送给我的传家宝,大家要当宝贝爱护,不得损坏。”大家遵照而行,继续开挖地基。正当中午,将这石龙全部清出时,天上飘来一张黄色的丝绢,上写“遇龙而开,吉祥护佑”八个大字。
   冉如龙一看黄绢,顿时明白。他说:“此地该是我发迹之地,分明是说这条龙遇到我这条龙就可以面世来保佑一方了。”于是众人抓紧修庙,用心修庙。传说这条石龙是东海龙王的长孙,龙王派遣他来护佑一方的,早在八千万年前他就来到此处,因为遭到白垩纪时代地壳大变迁时,大自然的威力把他压在石山里了。今天遇到冉如龙修建家庙,才又面见青天。有诗为证:
   “怪石峥嵘幻作龙,飞身凌驾白云中。不是老衲吟雕琢,早成风雷上九重。”(作者:清代张定模,乾隆54年进士。)
   公元1368年,洪武二年,冉氏家庙在石龙山修建落成。冉如龙将石龙供奉在家庙中央,冉氏家族200多人一起庆祝,远近友人300多人也前来祝贺。冉如龙还给慧明的父亲坟头烧了三炷香,表示祭奠。冉如龙将自己扩建房屋的一带平地取名为安乐坪,意思是他要在这里长居久安,平安发展。
   从此冉氏家族就在这家庙里商议发展大事。石龙的面世,又给团堡的发展带来惊喜的巨变。这正是:“天降吉祥,地涌金花。”

共 400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个非常有趣的传奇故事,把真实存在的和传奇故事结合在一起,真的也好,假的也罢,延续下来就这么传下来,成了传统文化的记载。推荐大家欣赏!【编辑:叶雨】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叶雨        2017-11-13 20:58:39
  不知道怎么编辑黄老师的这篇稿子,但还不能不编,所以我就瞎编两句,望黄老师见谅!
文学陶冶情操,文字净化灵魂。
2 楼        文友:黄金山        2017-11-13 22:08:17
  谢谢!辛苦了!是真实的历史!谢谢
活到老学到老
3 楼        文友:小白狐        2017-11-14 18:30:14
  精彩的故事,栩栩如生的人物描写与真实的历史结合,感谢黄老师的小说。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