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萌芽作文 >> 【江山宸光 】 六尺巷 (中学组 散文)

编辑推荐 【江山宸光 】 六尺巷 (中学组 散文)


作者:圣尊魔熙 布衣,418.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876发表时间:2017-11-16 05:10:24

【江山宸光   】    六尺巷  (中学组   散文) “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人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区区六尺,我堂堂男儿、顶天立地,又有什么不可?”
   这一夜,《六尺巷》已成为过去。而那些台词也已成为经典。看似六尺、背后却胜比六尺,今日让他六尺,明日他让六尺,方君子!
   以大度兼容,则万物兼济。许多人向往被度,于是产生了佛。佛曰,无欲有忍方难乃大。百年前、康乾盛世初夕,他手持一书,自言道:“妙哉、妙哉!有容,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如朝为官,实入虎穴。忽尔,有家书传到,竟为六尺之地。遂备笔墨,写下那首鼎世之作《六尺巷》。
   其实世间并无佛,佛者放下也!他放下了,放下了心中的焦躁与自私。如此他便是佛。又有这么一天,家书传来,桐城百姓都让出了六尺之地,望家君赐名。笔起墨落,六尺巷。
   佛曰:“今日我度你,他日你度我,这就是禅心。”几百年后,桐城的百姓将六尺巷改为歌剧,也用这种形式传播着桐城精神、中国精神。
   康熙四十三年,张英被贬、目的地长沙。临走时他笑了,笑得摆脱了儒法,此刻他已佛、佛已成他。宽容于别人,却终躲不过儒士之冤。
   南至长沙时,随从百姓万人之多。“大人走好,桐城百姓永远记着你。”夕阳西下,似西边有佛。佛笑了、如一场终结。康熙四十六年,张英长逝,葬于桐城。他终于回归,回归了他的心、回归了他的容于纳。
   泰山不辞坯土,方能成其高。江河不择细流,方能成其大。小人肯与容纳,方能成君子。君子的初始,不过能伸能屈之心。许多时宽容是一种美,深邃的天空容忍了雷电风暴一时的肆虐,才有风和日丽;辽阔的大海容纳了惊涛骇浪一时猖獗,才有浩淼无垠;坦荡的沙漠容纳了黄沙满天一时的灰暗,才有了壮丽美景。正如此佛也岿然离去,他又笑了。
   如今巷道幽深,像是人们内心的伤痕。谁曾呼唤、谁曾希冀、谁曾梦着?百年前、百年后,在佛间不过数日,人间却换了清秋。六尺巷终于也走过了它的百余年,此时人们只记得却确有一人容纳过别人,只不过后来此人去了何地?
   一日,时光倒流。康熙四十六年,张英未逝,他回到了京城,容忍了朝廷之腐。他还是他的礼部尚书,却对不起他的佛心。人间于这一年又想起张英,才发现张英确为佛。容要有心,心让容则容,心不容怎何?他在他的佛间不悔,因为他有心。
  
   作者:张国玉
   地址:金昌市永昌县
  

共 95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人三尺又何妨”。作者以古代一官员张英给家人回的书信为引线,引出人生中人心的容纳。宽容是一种美,宰相张英的一封家书,有了“六尺巷”。“六尺巷”虽成了过去,但后人应该铭记张英的佛心,从这个典故中品味人生。容要有心,学会宽容,人生不只是有“六尺巷”。【编辑:秋天的风】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秋天的风        2017-11-16 05:12:29
  以大度兼容,则万物兼济。学会宽容别人,别人也会宽容自己。
活到老,学到老,踏踏实实地往前走,做真实的自己。
回复1 楼        文友:圣尊魔熙        2017-11-18 10:34:02
  嗯,人一定要学会宽容。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