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有那么多老师想“出轨”(杂文随笔)
近年来,社会上对老师的微词颇多。
有的老师搞有偿招生,有的老师做有偿家教,甚至有的老师干脆辞去铁饭碗一走了之。这些“出轨”行为的出现,必然会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育,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被这样的光环笼罩着,按其理,作为一个人民教师应该引以自豪和知足。既然背负着这份责任,就应该责无旁贷的去奉献终生。这是一个高尚的见解,也是众多人心里答案。转过来想,我们三令五申的禁令禁止,为什么还有老师要去铤而走险,甚至挥袖而去呢?这不能不说,我们的教育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教师的地位,真正提高了吗?教师的权利,真正获得了吗?这一切,不能不引起我们慎思。
给老师标榜并没有错,作为一个老师,按理就该方方正正,循规蹈矩,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谁让你伸着头去做这个行业?邦有帮规,行有行规,既干之,则安之。可我们又有多少人,真正理解教师行业之艰辛。有时一两个孩子,家长管理起来就头疼的不得了。一个班级四五十个孩子要管理,可想老师该花费多少心血。单单是管理就罢了,关键你得出成绩。没有成绩,学生怪,学校怪,家长要怪。今天这个检查,明天那个检查,光是各种各样的检查都应付不了。有时,我们还要给他们下太多的紧箍咒。说得悲催一点,做老师真的容易吗?
我们不能只一味的要求他奉献多少,我们还应考虑到应该给予他多少。就拿老师的社会地位来说,表面上看起来风风光光,可私底下并不是那么回事。社会上有多少人会拿老师当一回事。论权势,没有;论关系,没有;论资格,也不足道;论财富,永远都靠不上边。什么时候大家会想起老师,最多只是你的孩子要跟老师求学的时候。也可能是教师“出轨”,触犯了教师尊严的时候。那样一份想起,也多是对老师的一味要求,要求老师应该成为怎样怎样的一个人。学生有要求,家长有要求,学校有要求,教师自己对自己也有要求。老师就是在这种种要求和期待中,发展和壮大起来的。
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没有要求就没有进步。也许大家都会说。我们是否在心底掂量一下,老师在我们心中到底占有多少分量。是举足轻重?还是微不足道?
尊师重教,我们应多学学外国人,特别是韩国和日本。人家老师到哪儿,才真正叫做被尊重。不只是他的工资有多高,关键是人家得到了社会承认。做老师的以老师为荣,不做老师的也以老师为荣,到哪儿似乎都风风光光的。我们有好多学校,都制作了校徽校牌,你见过有几个教师把它佩戴在胸前的。不是不想佩戴,是怕佩戴不出去。有好多老师,离开学校之地根本不说自己是老师,原因之一,是怕人家瞧不起。现在社会,多讲人际关系,人情关系。老师社会交际面狭窄,能有多少人际关系和人情关系可以讲。人际和人情,其实是是一种利益交换。因为人家用不上你,所以慢慢的老师也就成为了孤家寡人。知识分子难免有些清高之气,说好听了叫清高,不好听了叫迂腐。试想想,在那样一个整天课本作业辅导考试的氛围中,能有几个老师会不迂?
老师大都心底纯良,但也不乏少数是败类。国外,只有成绩好品行端的人才有机会做老师,大家都争着去做老师。因为做教师荣光,做老师能得到整个社会的尊重。我们这个国度因为大家都不愿做老师,所以门槛就低,所以才有今日的鱼龙混杂。现在的教育界的确需要净化,需要拯救,特别是那些没有道德底线的所谓的“教师”。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一封辞职信,竟要在网上引来了一片哗然。许多人站着说话不腰疼,甚至骂声一片。个中原因,许是只有当局者才最最清醒。红楼梦中有句话说得好"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我们好多农村教师,中小学教师,他们为这个民族担负起多大的责任。而他们的回报,是否与他们的付出等同呢?也许有人会站出来说,谁让你是教师?做教师就该默守陈规,就该老老实实做学问,就该勇于奉献,乐于奉献,甘于吃苦。带着一颗心来,不带本根草去。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我们都希望老师能成为这样的人,老师们也想成为这样的人。老师是该做这样的人,我们是否让他们做得心安理得,奉献的心安理得。多少老师生活水平还只停留在温饱阶段,多少老师生病了上不起医院,多少老师不能够享有自己的应得的那一份权利。就拿工资来说,同一个市区,为何城乡工资上下能悬殊上千元?绩效工资是用来做绩效的,而有多少绩效工资真正落实到了绩效上?老师要培训,要评先,要提干,要晋升职称,要发表论文,有多少人会通过走正规渠道而得到?上级拨付给教育的专款,有多少是真正意义上的到位?那么多的文山会海和检查,有多少是在搞形式主义?
教师的“出轨”,教师的不良风气需要打压,也理应受到打压。在取缔和打压的同时,不妨也找找出现这些问题的真正原因。我们是否也应该站在老师的位置上去想一想,站在教育的位置上去想一想。教师的尊严需要维护,教师的权力更需要维护,教师的队伍需要纯洁。治标,也需要治本。只有标本兼治,才能真正的还教育一片明丽的天空,才能真正的让教师安心教育,让教师乐于奉献,让教师甘于寂寞。
如果一个社会,人人都为教育着想,人人都以教师为荣,我们的教育定当会出现另一番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