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名老中医的传奇人生(散文) ——邵阳名医刘继堂小传
一、少年草医
刘继堂,字藩桃,清光绪三十四年农历七月二十一日(1906年8月17日)出生于邵阳县隆回四都高家村(今隆回县七江镇高家居委会丁家冲)。小时读私塾3年,13岁随房叔学草医。民国12年(1923年)上贵州卖红纸时,经客栈老板廖成辉介绍,拜四川笃山荷花井名医孙金(镇)耀为师,专门学习治疗外伤科技术。3年出师后,行医桑梓,少年时即以治疗跌损伤、无名肿毒见长,有些名气。
二、投身革命
刘继堂从小心地善良,但疾恶如仇,受如火如荼的革命风暴影响,他积极投入到了革命浪潮中。民国15年10月(1926年),刘继堂加入欧阳秋曝任执行委员长的宝庆县农民协会(欧阳秋曝,革命烈士,字熙,名蔚园。清光绪十八年农历九月二十九日、公历月1892年11月18日出生于邵阳县司门前,今隆回县司门前镇芙蓉塘村。民国20年端阳节清晨,英勇就义于邵阳城,葬在司门前高冲凤形山),“马日事变”发生后,匪首陈光中从安化直犯宝庆,袭击县农民自卫队和驻军一个营,并大肆追捕中共地下党员和青年团员。欧阳秋曝遵照省执委应变决策,成立自卫队与纠察队,刘继堂任北路隆回十六区农民协会纠察队长。民国17年(1928年)1月与欧阳秋曝潜赴江西莲花县。4月抵达,以“治跌打损伤、无名肿毒”为掩护,访寻工农红军,经王顺和、吴鼎盛介绍加入方志敏部队,担任部队医务员。民国18年9月(1929年),部队开到江西红树与南凯交界处,被国民党军包围,他与欧阳秋曝同时被捕入狱。民国19年2月(1930年),当地党组织以他俩从事行医为由,营救出狱。欧阳秋曝后来秘密返回老家化名欧阳蔚园,以教书为名,联络星散同志,继续开展革命活动。刘继堂继续以行医为名,留在江西寻找红军部队,适逢中央苏区搞“肃反”,清查在军队中的AB团分子,刘继堂心存忧虑,从此便流落江湖。但他参加革命的想法一直存在,民国24年(1935年),为追随萧克领导的红六军团,刘继堂历经坎坷,从江西进入湘西,却因为多种原因累累错过机会,最终未能再次进入红军队伍。留着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从此他隐瞒身份,在湘西一带以医术谋生。
三、湘西奇遇
据本房前辈说,传闻一次他在雪峰山脚下幸遇一个气息奄奄躺在一棵大树下的老人,那个老人用微弱的声音和手势请求刘继堂救他,可能老者看他的行装是个“郎中”吧。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刘继堂参加过红军,虽然一看老者身上还有枪伤,但觉得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就把老人背到附近的一个与老板熟悉的药铺,悉心救治,几个月后老者痊愈。原来此人居然是一个有独门接骨绝技的土匪堆中的神医(湘西一带过去有十男半匪之说)!尤其擅长“土匪水”和“神仙膏”。为了感谢救命之恩,老者把一身绝学悉数传授给他,从此,刘继堂医术更为精湛,在湘西一带有些名气,尤其一碗“土匪水”和一贴“神仙膏”让他扬名立万。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内形势有所变化,他就返回家乡,半农半医,娶妻生子,成家立业。
四、救死扶伤
有三桩事至今在民间流传:一、民国35年农历8月(1946年),房弟刘继武患蜂窝组织炎(俗称背花),右上背肿块大如覆碗,多孔流脓且腐臭。继堂用竹叶黄莲、小回香草、生茶叶煎水薰洗,并以鲜菊花(全草)、金银花、一支箭煮汤当茶喝;外用野菊花、芙蓉花、黄花香、青鱼胆草捣烂敷患处。3天后,脓尽肿消,继用象皮草、小血藤叶、犁头草外敷,10日痊愈。二、1949年10月,新化锡矿山阳昌元,在白竹坪私开金矿,因与另一矿头萧保元争夺采金场地,被其用屠刀砍伤27处,气息奄奄。他用人参二两煮汤加生鸡血喂服后,清洗伤口,取出头部碎骨(12片),用丝绢涂上玉红膏包扎,余伤用丝线缝合包扎,又以人参(一两)煮汤兑生鸡血(一杯)、淡盐水(一杯)、童便(一杯)内服。次日,患者神志好转,10天后,神志正常,饮食增进,一月后痊愈。三、1957年冬,六都寨荆溪谭某右下肢骨被木剪撞断,骨头插进沙子中,鲜血直流,抬来就诊于继堂,七天拆夹板,一月痊愈。
五、老树开花
解放后,刘继堂加入隆回县中医联合会。1953年起,刘继堂任六都寨区中心联合诊所和县中医院外科医师,被定为名老中医。1962年调入县中医院工作,医术日精。文革期间因为历史原因备受折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彻底平反,恢复其名誉、工作,组织认可他的革命经历。他行医60余年,临床经验丰富,他的接骨方法是:“一擦、二端、三提、四扯、五听、六摆、七看。他配制的芙蓉膏、清凉膏、接骨膏、生肌玉红膏、化核膏、汤水膏、三黄膏等广泛应用于临床,疗效显著。先后授收徒弟20多人,都在县内各医疗单位工作。儿辈皆为医生,其孙辈如七江卫生院刘期成就以接骨闻名于乡野。
六、德馨梓里
刘公秉性刚直,乐善好施。急难济贫。每遇无钱治病者,或少受,或不收,或垫付。对乡邻无私援助,对贫困者倍加怜恤。1980年,刘继堂列席隆回县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1984年3月任隆回县第一届政协委员。1986年无疾而终,享年8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