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荷塘月色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荷塘“有奖金”征文】桃花,盛开在古诗文里(散文)

编辑推荐 【荷塘“有奖金”征文】桃花,盛开在古诗文里(散文)


作者:星夜之鱼 白丁,28.7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802发表时间:2017-11-21 10:17:18
摘要:莫怕桃红随流水,子满枝头报春晖。这该是与李白、杜牧同样的人生境界吧!我能走出他们的诗句,却走不出他们的情怀。也许这就是文字中感悟的一种人生。

【荷塘“有奖金”征文】桃花,盛开在古诗文里(散文) 关于春天的印象,最常见的应是“三月春风,桃红柳绿”了,这是打小时在书中看见的春天景象。看时没有细细斟酌,只觉得春天是有色彩的,很美很美。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这句话却怀疑了起来。生长在黑土地的我,在三月里面颊感受到了寒冷,眼睛里看的是淡黄的柳,绝无粉红的桃花。原来这句话是形容南国春天的,我们这儿的桃花是开在四月里的。
   上周六上市里给女儿买书,乘7路车途径儿童公园时,见路旁的柳树垂着绿色的枝条,才觉得春天真的来了。连续两周的升温,催开了柳枝上的牙苞,小叶片正慢慢地舒展着。公园里的一片桃树,正花开得烂漫,粉红的,粉白的,绽放在枝头。蓦地,我不由地想起了《诗经》里那位无名氏诗人的一句诗:“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也许这是关于桃花美丽姿色最经典的文字记载吧。
   晋时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算是家喻户晓的名篇了。这位清高的五柳先生,以超脱恬静的笔触描述了桃花源中“良田美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自由世界,打造了人人向往的“世外桃源“。
   诗仙李白对桃花情有独钟,在《访戴天山道士不遇》中写道:“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一个“浓”字,写活了桃花的鲜艳妩媚。滴露的桃花,是那么的娇嫩可人,但不见了友人,也就没了赏花的心情,无奈地倚两三松而发愁。而狂傲不羁的诗人,在另一首诗中(《山中问答》)则表达了另外一种人生境界,“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这不是“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无奈伤感,倒是豁达乐观的情怀。
   大诗人王维也留下了赞美桃花的诗句,《田园乐》中曰:“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莫非“桃红柳绿“的词组由此诗化来。噙着昨夜雨珠的花瓣,是经不起风吹的,纷纷落下,雨后的柳树翠绿一片,笼罩在早晨的烟雾之中。家童未醒,山客尤眠,黄莺鸣啼,任凭打落的花瓣洒满庭院。“山水诗人“的王维不愧为写景的高手,几个意象,便描摹出雨后农家的春景,没有感伤,反倒是有一丝恬静诗意和盎然生机了。
   白居易写的《大林寺桃花》与李白的《山中问答》则有异曲同工之妙,诗中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诗人来到庐山大林寺,眼看春天悄然已过,可此处桃花开得正艳。人们常为春天远去而心生感慨,哪知春天已经转到了这座山中。以诗人的眼光看来,桃花无疑是延续春天美景的事物。
   晚唐杜牧是一个宜伤感的诗人,因桃而《叹花》:“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寻春来迟,芳华已逝,花开花落,绿叶却覆冠,果实也挂满了枝头。诗人借此寓少女青春年华短暂易逝,含蓄地表达出时不再来之感伤。
   刘禹锡写的桃花,则别出心裁,《赠看花诸君子》中写道:“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兔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当时,诗人被贬郎州10年后奉诏回京,见玄兔观里桃园灿烂,触景生情,挥笔题诗于墙上。又过了14年,他再次来到玄兔观,发现“荡然无复一树“,不禁惆怅感慨,写下了《再游玄兔观》:“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游同一地,见到的是两种不同的景观,写的两首诗前后对比,抒发了经久患难而不衰的志士气格,表现了人比花更有生命力的深刻含蕴。
   崔护笔下的桃花,讲述了一个爱情故事,最具有传奇色彩了,他的《题都城南庄》一诗脍炙人口,“去年今日此山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这首爱情小诗,从人面与桃花相映的美丽景象写到人去花留,情真真,意切切,表达了诗人绵绵的落花之痛、错缘之憾。
   元朝初年的谢枋得也写过桃花,他在《庆全庵桃花》中写道:“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花飞莫谴随流水,怕有鱼郎来问津。”诗人自比“避秦人“,庆全庵为“世外桃源“,不计时日,只是看到粉红桃花又开放,才知道又一年春天来了。他不希望“落红随水流走”,泄露自己隐居的信息,怕鱼郎寻水迹而来,打破自己宁静的生活。
   桃花虽然美丽,但过分娇嫩,经不起风吹雨打,未到荼糜就纷纷落下了。常令文人墨客感慨丛生,叹人生易老、韶华易逝。
   清代袁枚在《题桃树》一诗中抒发的即是此类情怀,“二月春归风雨天,碧桃花下感流年。残红尚有三千树,不及初开一朵鲜。”将桃花凋零后满目狼藉的景象与初放时的美丽进行了鲜明对照,委婉地道出了诗人怜花惜春的感伤。
   曹雪芹《红楼梦》中的林黛玉以桃花自比,作过《桃花行》一诗:“胭脂鲜艳何相类,花之颜色人之泪。若将人泪比桃花,泪自长流花自媚。泪眼欢花泪易干,泪干花尽春憔悴。”以花拟人,又以人比花,回环反复,珠联璧合,泪水即是落下的花瓣。六个“泪”字,就将花的行色与人的心境交织在一起,活脱出一个多愁善感、孤独无援的痴情才女形象,不得不让人心生怜惜。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冬去春来,桃花开放,又随着春天的脚步的离去而落尽繁华。不管人们对它赋予了怎样的情怀,那道不尽的一个“美”字,永远盛开在古诗文里……

共 208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自古以来,吟咏桃花的文人墨客不胜枚举,演绎了许多与桃花相关的故事。或抒写离愁别绪,或叹其飘零,或感其随波,但更多的人赞美其是春天的信使,陶渊明更把它当作美好的象征。作者以娴熟地笔触描写了关于古诗词里的桃花,从诗经里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到四大名著《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所作桃花诗,紧扣主题,层层阐述,多视角呈现了桃花不同风情,叙述中有个人感悟和见解。桃花本是无情物,而人却多情,正如作者所说,不管人们赋予怎样的情怀,道不尽的一个美字站立枝头。作者行文流畅,内容丰富,字里行间对桃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自然流露。佳作,推荐赏析!【编辑:红叶摇秋风】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红叶摇秋风        2017-11-21 10:19:23
  桃花确实太美了,美到人心里。然而美丽的东西特别容易凋零,也是生活中一种无奈。
回复1 楼        文友:星夜之鱼        2017-11-21 14:39:45
  自然的美赋予文字的意义,那就成为经典了。多谢!
2 楼        文友:红叶摇秋风        2017-11-22 06:26:25
  佩服老师对古诗词的孰知!足见老师阅读之广泛!向老师学习。
3 楼        文友:红叶摇秋风        2017-11-22 06:27:05
  欣赏学习精美文章,祝老师创作愉快!佳作连连!
回复3 楼        文友:星夜之鱼        2017-11-22 09:00:10
  呵呵!对编辑老师的谨慎认真态度表示赞赏和敬意!……把文章原来的一部分内容给省略了,我想改摘要内容却不可以。权且把最后一段当做摘要了。多谢!
4 楼        文友:牙牙吉祥        2017-11-26 19:37:08
  拜读老师佳作,学习了不少描写桃花的诗句。感谢老师赐稿荷塘!精彩无限!
经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
回复4 楼        文友:星夜之鱼        2017-11-27 15:45:20
  谢谢!古诗词确实耐读。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