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荷塘月色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荷塘“有奖金”征文】心愿(散文)

编辑推荐 【荷塘“有奖金”征文】心愿(散文)


作者:风萧萧易水寒 秀才,1541.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618发表时间:2017-11-21 10:37:16
摘要:陈老太太七十岁的生日快到了,几个女儿在城里酒店定好了生日宴。大女儿打电话给她,只等生日那天大女婿开车接她去酒店过生日,其余的事不用多问。陈老太太心里有些不痛快,如果换做十几年前,女儿们的如此做法,只要她沉下脸,女儿们就得乖乖服软,哪敢做好决定才通知她。“哎,老了,不中用了。”陈老太太叹口气,从屋里拿上板凳,她想去院子里坐上一会。

陈老太太七十岁的生日快到了,几个女儿在城里酒店定好了生日宴。大女儿打电话给她,只等生日那天大女婿开车接她去酒店过生日,其余的事不用多问。陈老太太心里有些不痛快,如果换做十几年前,女儿们的如此做法,只要她沉下脸,女儿们就得乖乖服软,哪敢做好决定才通知她。“哎,老了,不中用了。”陈老太太叹口气,从屋里拿上板凳,她想去院子里坐上一会。
   五间红砖瓦房,老伴在时翻盖的,不过十年光景,房子未旧,老伴却走了。“这该死的老头子,可算过上好日子了,他却走了,没享几年福。”陈老太太想起老伴,心里一阵难过。偌大的一个院子,只剩她孤零零一个人。老伴在时,四月里开始在小园里翻土培畦,种上各种蔬菜。“闺女们回来要带些回去,城里的菜又贵又不新鲜,哪有家里的好,还能省点钱,挣钱哪儿那么容易。”老伴一边干活一边唠叨。“谁稀罕你的菜,你看她们一个月能回来几趟?”她反驳老伴的话。“孩子们忙,哪有时间回来,要不我骑车给她们送城里去”。老伴在时,每年骑车去城里给女儿们送几次菜,女儿们心疼父亲,可又阻止不了父亲这么做。
   此时,小园里的蔬菜长势喜人。豆角、黄瓜挂满架,西红柿羞红了脸,韭菜的清香飘满院落,还有那茄子紫亮亮的喜人,墙角的冬瓜秧把硕大的冬瓜结在墙头上。“唉,再不摘下来吃菜就老了。”陈老太太念叨着。老伴去世后,陈老太太每年依旧在院子里种满蔬菜,可她身体不好,一个人去不了城里。
   陈老太太一早浇过菜园,摘下最嫩的蔬菜,一包包装好,几个女儿每人一份。准备好这些,回屋找出女儿们买给她的新衣服,在身上比量着,只等明天过生日穿着去城里。农家院里,土一把,泥一脚,穿上新衣服没法干活。
   陈老太太忙完这些事,去隔壁王元家。一进院门,大声打着招呼“她王叔,明天闺女接我去城里过生日,家里你帮我照看下。”“放心吧,家还能丢了不成?”王元从屋里迎出来,笑呵呵的说道。陈老太太心里有事想对王元说,想了一下还是没有说。闲聊了几句,陈老太太就回自己家了。
   在村里,人们羡慕陈老太太有福气,日子过的舒坦。几个女儿都在城里工作,经济条件都不错,哪次回来不是大包小包的拎东西。村里人去城医院看病,还得求到陈老太太在医院当领导的三女儿帮忙。村里人见了陈老太太,都是客客气气,总要说上几句奉承的话。也有人妒忌,背地里说些不阴不阳的话。做了几十年邻居的王元,最是知道陈老太太从前的日子有多艰难,两人常在一块说起从前的苦日子。
   陈老太本来是城里人,上山下乡那年来到村里,二十岁时嫁给了村里的民兵连长。娘家人不同意她嫁给农村人,可也没太反对。陈老太太嫁到村里,还能接济些粮食给家里。
   陈老太太的丈夫兄弟四个,家里只有三间房子。陈老太太结婚后没有房子住,只好求城里来的知青们,给他们腾出一间。
   几年后,陈老太太已是三个孩子的母亲。国家这时有了政策,村里的知青陆续返城。回城还是留在村里,让陈老太太左右为难。回城的机会只这一次,陈老太太不忍心抛下三个孩子独自回城。若带她们一起回城,母女们住的地方都没有,娘家人连她都难容留。在说,丈夫也不会让她带走孩子。陈老太太思来想去,最终做了决定,把自己和孩子的农村户口转为城镇户口,她们母女依然在村里生活。这样,等到女儿们长大后,凭着城镇户口嫁到城里,不在农村吃苦。
   因为户口的事,陈老太太与丈夫大闹一场。
   农村户口转为城镇户口,村里收回陈老太太母女口粮,从此,陈老太太和女儿们要花钱买商品粮吃。可钱从哪来?全家人的生计全在那几亩地上。随着知青们陆续返城,村里要收回知青们住的房子,陈老太太一家借住的房子也要被收回。
   没了房子住,没有土地种粮食,生活陷入了绝境。陈老太太的丈夫愁的蹲在地上抱头痛哭,想不出办法应对眼前的事。陈老太太性格刚强,却也一时没了主意。村里人家日子也不富裕,借些粮食吃饭还能应付,可房子咋办?建房是大事,需要钱和时间。眼下全家人住到哪里?建房的钱从哪来?
   这时候,村里的王元找到他们。王元与陈老太太的丈夫从小一起长大,亲如兄弟。家里的条件在村里算最好的。父母留下三间正房,院里还有三间厢房。他们一家三口住在正房里,院里的厢房闲置着。他主动提出让陈老太太一家搬去厢房住,两家人彼此有个照应。陈老太太和丈夫千恩万谢,全家人总算有了安身之处。
   粮食的问题要比房子好解决,陈老太太与丈夫能吃苦人又勤劳,两人在村外开了大片荒地。开荒需要下力气,两个人天不亮就带上干粮去地里,晚上天黑透才从地里回来。家里的几个孩子多亏王元的妻子照顾,让他们没有后顾之忧,两家的孩子亲如一家人。
   国家给留在村里的知青发放了三百块钱的建房款。这几年家里有了余粮,卖粮攒下点钱,加在一起,买来砖石木料。村里人家盖房子,村民们都来义务帮忙,只要主人家管饭就可,不求报酬。陈老太太一家在村里人的帮助下,盖起了自己的房子,搬出了王家的院子。两家人走动的还和亲人一样。
   陈老太太的几个女儿长大后个个争气,先后考取了大学。这成了村里最为称道的事,谁家孩子不争气,父母就拿陈老太太的女儿们说事。女儿们毕业后留在城里工作,经过多年打拼,在各自的岗位上独挡一面。家里的日子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辛苦那么多年,终于过上了好日子。可这好日子没几年,陈老太太的丈夫去世了,留下陈老太太孤零零一个人守着偌大的一个院子。
   女儿们要接她去城里住,陈老太太说什么也不肯。“城里路上的车辆多,看的人发晕,连路都不敢走。买个东西去超市,进去出来两个口,找不到方向。孩子们忙的不着家,一天说不上几句话。还是呆在村里好,闷了,出了院门,和村里人聊上一会,日子就打发过去了。”陈老太太去了次城里,回来后说给王元和他的媳妇听。王元笑她不知福,哪里像他,这么大年纪还为儿子的事犯愁,又帮不上忙。
   王元的儿子在村里与人合办了一家食品加工厂,村里许多人在厂里上班,他们的经济来源靠的是厂里的工资。近几个月厂里因为资金短缺,外面商家欠工厂的钱一时追不回来,工厂已停工好几个月。王元的儿子一面追欠款,一面求人四处筹款,忙的焦头烂额,资金还是差一部分。没了工作的村民一样着急,家里等钱用,工厂再不开工,他们只能寻别的出路。这样下去,等钱筹集到了,工人却走光了,工厂还是不能开工。
   陈老太太听了王元的诉说,心里有了个想法。他还记得当年王元对自己的帮助。
   生日那天一早,陈老太太穿上女儿们买给她的新衣服,坐在院里等女婿接她去城里过生日。她要做一件重要的事,向女儿们借钱,帮王元的儿子度过难关。
  

共 264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陈老太太上山下乡的时候来到了村里,二十岁时嫁给了村里的民兵连长,成为了三个孩子的母亲,后来国家政策允许知青返城,陈老太太依然选择留在了农村。在生活上最困难的时候,王元夫妻俩把自己的厢房借给老太一家暂住,后来村民们伸出无私的双手帮助陈老太一家建了房子,才搬出了王家的院子。而今,老太太的老伴已经去世,三个女儿都已经考上大学留在城里工作,老太太七十岁生日的时候快到了,女儿们早已在酒店订好了房间,准备给老太太祝寿。老太太想到王元的儿子食品厂遇到了困难,她要让女儿们借钱帮王元的儿子度过难关。文章语言平淡真实,感恩之心溢满文字,推荐共赏!【编辑:清水芙蓉】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清水芙蓉        2017-11-21 10:39:42
  欣赏老师精彩文章,祝老师在荷塘创作愉快!
2 楼        文友:风萧萧易水寒        2017-11-21 11:26:49
  谢谢老师辛苦为我写编按。敬茶,表敬意。遥祝冬安。
3 楼        文友:红叶摇秋风        2017-11-22 06:25:11
  懂得感恩,生活幸福!老太太的心愿会达成的!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