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堆纸灰
寒衣节的夜里,天阴沉沉的,所有人的脸上都布满了愁容,其一是天气不好的缘故,更重要的还是对亲人的思念。每年的寒衣节,人们都会给逝去的亲人烧些棉衣、纸钱,顺道也给他们唠叨下家里的事。夜里,只要是路口处,都会遇到正在烧棉衣、纸钱的人。
在离消防支队家属院不远处的十字路口,有位满头银发的老太太正在烧棉衣、纸钱,嘴里还不断诉说着什么。等靠近些,才听到她不断数着:“一、二、三,一、二、三……”这是什么意思呢?过路人听到后,纷纷摇摇头,不知所以然。那位老太太的旁边还有一位中年妇女,看得出来,她们应该是邻居或者是熟人。老太太嘴里数着数,手里忙活着烧纸钱、棉衣,她也没闲着,时而为老太太整整衣服,时而帮老太太烧些纸钱、棉衣。路人越聚越多,很多人围在那里,一直盯着她们看,好像欣赏一部很有艺术品味的影视作品。
烧完一些纸钱、棉衣后,那位中年妇女对数数的老太太说:“烧够了。”人们听她这么一说,还以为不再烧了,可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样。只见数数的老太太就在刚刚那堆纸钱的附近又开始烧了起来,嘴里依然数着“一、二、三”。过了一会儿,等纸钱烧得差不多时,那位中年妇女又说:“烧够了。”紧接着,数数的老太太重新选了块地方,再次开始烧纸钱、棉衣。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没人知道,也没人主动问,因为这个时候随意打扰她们的话,等于是对逝者的大不敬。围观的所有人心里都有一个大大的谜团,他们等待着烧完纸钱的那一刻。等第三堆纸钱烧得差不多时,她们不再烧了。只是数数的老太太却没有停止,指着面前的三堆纸灰继续数着“一、二、三”。
人群里,面面相觑,相互摆摆手,大家都不知道为什么。
“这些‘一、二、三’是什么意思呢?”不知是谁问了一句。
“是呀,是呀,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大家纷纷问那个帮忙烧纸钱的中年妇女。
她微微叹了口气,为正在数数的老太太理了理稍稍乱了的银发,摸了摸她那干瘦的大手,再为她擦去粘在裤腿、鞋子上的灰尘,然后指着第一堆纸钱说:“这是烧给她的丈夫的。”顿了顿,指着其它两堆说:“那是烧给她的两个儿子的。”大家听完这些,纷纷哀叹着,有几位年纪稍稍大点的,眼圈已经红了。
“她的丈夫曾经是名消防战士。在某次救火行动中,为了抢救困在屋里的孩子,出于安全考虑,他将自己的安全帽给孩子戴,结果就在准备跳出火灾现场时,被屋顶掉下来的砖瓦砸中头部,他奋力将孩子送出重围。到最后,自己却因失血过多,没有抢救过来。”
“原来是这样,那她的儿子呢?”
“哎!这也是命。两个儿子先后考入军校,后来又都当了消防战士。上级领导出于家庭的特殊情况,不让他们过多参与太危险的救火任务。为这事,他们和领导闹过很多次。尽管如此,还是在某次救火现场,为了抢救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而献出了自己最宝贵的东西。老大刚刚结婚不久,老二还没有结婚。”
听完这些,人群中静悄悄的,没人说话,也没人离开,大家都注视着那位数数的老太太。过了一会儿,那位中年妇女对老太太说:“都烧完了,咱们该回去啦!”老太太稍稍抬头看了看她,点点头,便颤巍巍地站了起来。
就在她们准备离开的瞬间,人群里有人说话了。
“老太太,您不但是民族英雄的母亲,也是一位伟大的母亲,真了不起呀!”
老太太停止了数数,没说话,只是抬头正眼看了看围观的人群。那一刻,大家才看清她的面容——满满的自豪,没有任何的忧愁。大家原以为她会很难过的,但没想到却是这般的从容,不由自主地对她竖起了大拇指,由衷地佩服她的伟大。
“您是她什么人呢?”有人问那位中年妇女。
她微微愣了愣,稍稍顿了顿,眼神里闪过一丝伤感,指着第二堆纸灰说:“我是老大的媳妇。”说完话,她便搀扶着老太太,缓缓地向消防支队家属院走去。
静,人群里静得可怕,没有人说话,更没人随意动弹。大家都满怀最崇高的敬意注视着眼前那三堆纸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