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亲妈、后妈
楼上的王姐搬来好多年了,单身一人的她,已年过花甲,为人热情,见了街坊远远地就笑着打招呼。平日,除了一些年龄和她相仿的女同事来看望她,从没见过儿孙模样的人来登过门。
街坊四邻的大妈都纳闷,这王姐难道无儿无女,孤身一人?
其实,王姐曾经历过两段失败的婚姻,也曾有过两个儿子。
四十多年前。那时,正值豆蔻年华的王姐,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热潮中,来到偏远的山区插队。后来,和一位知青相好上了,并怀了孕。没料到,两人还没领结婚证,那男人就凭关系被推荐上了大学。此后,便再无音讯。那男人走后,王姐生下个男孩。一个未婚妈妈在那个年代,日子是不好过的。在周围人们的鄙视目光下,作为亲妈的王姐忍痛将刚刚会走路的儿子,送给了一户没孩子的人家。
后来,王姐也考进一所师范学校,毕业后在乡下当了一名老师。远在京城的王姐母亲,一直想着将女儿调回到身边。就托人说了门亲事。那男人是个普通工人,老婆一年前生产时因大出血去世,如今儿子刚满周岁。王姐见那男人面相还老实,在见了一面后就点头应允了。
王姐是个心地善良的女人,婚后,对那男人前妻的孩子,如同亲妈一样。那孩子也还乖巧,跟着王姐脚前脚后地叫妈,叫的王姐心里暖暖的,不由想起自己的亲生儿子,偷偷地抹起眼泪。不久,王姐怀孕了,但王姐心疼那失去亲妈的孩子,悄悄地去医院打了胎。从此王姐一门心思,照料起那父子俩的生活。家里的家务活全是王姐一人大包大揽。王姐在一所学校当老师,收入还行,家里的所有开销也都由王姐掏腰包。
孩子渐渐长大了,到了该上学的年龄了。为找一个好学校,王姐四下奔走,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王姐花了不少钱给孩子交赞助费。二十多年过去了,孩子大学毕业,有了工作。王姐又忙着给这儿子找对象,直到拿出自己的积蓄,张罗婚礼。王姐的朋友背地都说,王姐那像一个后妈呀?比一些亲妈对孩子都好。
再说,王姐那在一家不景气的厂子当工人的丈夫,这些年来,回到家整天啥活也不干,下了班就和一帮狐朋狗友聚在一起搓麻将赌钱。后来,那男人被买断工龄,下了岗,这脾气就变得更坏了,动不动就对王姐吆五喝六的恶语相向,甚至还拳脚相加。王姐背后不知流了多少眼泪。十多年前,王姐终于忍受不了丈夫的折磨,结束了这段痛苦的婚姻。
让王姐始料未及的是,自打离婚搬出那个家,那已结婚生子的前夫的儿子,竟然再也没来看望过她。王姐思儿心切,忍不住给儿子打电话。儿子冷冷地回答:“你不是我的亲妈!其实,我奶奶早就告诉我,你是后妈!”王姐回想起那么多年,自己为这并非己出的儿子所付出的一切,如今却落得这个结局,不由泪如泉涌。
就这样,王姐孤身一人,过了好几年。每天躺在床上,那二十多年前送走的亲生儿子和自己亲手扶养大的前夫的儿子,总在眼前出现。王姐的处境让她的昔日好友非常同情。一天,王姐的手机传来朋友发来的一幅小伙子的照片,还有一个手机号。告诉她,那就是你的亲生儿子!
从此,心怀内疚的王姐,每逢亲生儿子生日那天,总会发去生日的祝福。那边,亲生儿子对这陌生号码发来的生日祝福,弄得一头雾水。当年,王姐将儿子托付给的那家人,男人已去世多年,亲生儿子的养母也已八十高龄。不少朋友劝王姐去认亲,要回自己的亲生儿子。善良的王姐想到自己被养子冷落的遭遇,内心也非常矛盾。她担心,自己的遭遇再落到那风烛残年的养母身上。因此,王姐只得将对儿子的思念深深地藏在心底。
直到去年,王姐的朋友终于将王姐亲生儿子的身世告诉了他本人,并安排她们母子见面。王姐兴奋异常,准备了给儿子的礼物,在山区县城的一家酒店与二十多年没见过面的儿子相会。母子见面,相拥而泣。心地善良的王姐理智地对儿子说:“儿子,妈对不住你,妈也想带着你回北京,但,妈现在还不能这么做。你的养母八十多了,她若知道我来认亲,她会受不了的。”儿子也深明事理,说:“你放心,只要我养母活着,我都不会和你相认,她老人家含辛茹苦,将我扶养长大,她就是我的亲妈!”
听到儿子这一席话,王姐欣慰地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