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水】武术整合思路浅释(国粹·散文)
过些天,我要代表指挥部门去参加全局警营文化汇演活动。这次我毛遂自荐,选择了一项对我相对具有挑战性的节目——武术。在别人印象里,我是一个相对文静儒雅的人,其实,我骨子里是具有尚武精神的。从源头上说,我的启蒙教育不是文学或哲学等,而是武术。只是时光蹉跎,我没有很好的把这门高雅的艺术传承下来,只把那一招半式散播在意识形态的某个角落里。而今,我之所以要选择一次逆袭,是给自己多年来对武术爱好的一个交代,不管结果如何,我都想把自己另一面展现出来。
谈到武术,我不想走传统路子,因那些沉湎于一招一式的套路不是我想要的,在十几年前,我也曾经拿到过武术校区套路大赛一等奖,在器械方面,那时颇爱棍术。如今,韶华不再,身体灵活程度上也大不如从前。所以我想到了整合,这里既有某些创新,也有我对武术哲学的一点思考。以前写过不少武术方面的文章,现如今,也大概了解了中华武术与西方竞技的区别所在,更觉得中华武术的魅力如大海汪洋。在古代对“武”字的认知上,提倡“止戈”和“正心”,止戈为表,正心为里,表里相溶,水乳不分。而“术”其实就是对“功法”的不同运用,也可以理解成“武”为体,“术”为用,体用一如,方为始终。武术作为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分支,我们单单把它界定为竞技搏杀,实在有其狭隘之处。所以,我在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柔和了多种元素,打算通过不同形式表演,在一个场次中,让武术的动作和武术的哲学能契合在一起,通过动作之间的衔接和碰撞,来展现武术的博大乃至心境的无界。
在上台后,我初步设想是先做几个醉拳动作,我拟定的背景音乐是《黄飞鸿》中的“男儿当自强”。音乐以舒缓为主,所以在临场时,能用几个醉拳的动作来作为铺垫是不错的想法。在撤步癫脚的时候,再做一个跌倒后滚翻,起来后通过醉拳的手脚过渡,我打算衔接到陈氏太极拳的一些炮棰动作,然后柔和出太极八法“棚捋挤按,采挒肘靠。”把太极的一些核心动作展现出来。在音乐出现快节奏时,衔接到长拳中的闪展腾挪,起落跳跃间,把长拳中的大开大合表现出来。再这个基础上,我会进一步糅合实战性很强的截拳道的一些冲拳直摆拳和侧踹。伴着凌厉的啸叫声,我可能还会小接一点螳螂拳和猴拳的花哨搞怪动作,营造一种轻松自嘲的氛围。最终,我打算通过鱼跃前滚翻等动作,抓到我自备好的双节棍,在双节棍的猛烈击打后,伴随几个连环腿,结束动作。动作的难点,就是怎样把这些不同的拳种通过短短几分钟巧妙的结合在一起而不显得做作或夸张。这些问题都是我要考虑并实践的。
“入门引路须口授,功夫无息法自修。”在这条探武求术的路上,我还只是摸索阶段的小学生。但是,能够上台去展现自己另类的一面,也许,我就已经是胜利者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