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别样的幸福(作品赏析) ——《包裹》作品赏析
读了山地老师发在江山的小说《包裹》,深深被吸引,有暖暖的感觉。
小小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读过这位来自乌蒙山的作者的短篇小说,感觉他的叙事方式简明好读,故事跌宕,有浓郁的生活味。他的小小说,这回是第一次看,就被感动了。尤其读到最后,心里被文字里一种东西撞击一下,眼睛热热的。《包裹》里的包裹,如今在我们的生活中,司空见惯。我好奇,包裹有什么好写的?看文字显示字数也不多,越发好奇想读下去。
读到树梢上喜鹊叽叽喳喳,李红珍笑成一朵菊花的模样,看到村民微笑的面孔,我陶醉在山地老师充满正能量、欢快的语言里,竟不能自拔。尤其是他用拟人的手法,烘托人物的感情。读着,就融进故事里了,就身临“路边的茴香花挽着风,翩翩起舞,喜笑颜开”里了。
他总是贴着人物去写,每一句话,每一个词都在为人物服务。他虽没有用过多的语言去描写亲情,但通过一些细节足以让你感受到,血浓与水的亲情无处不在,不是亲情胜似亲情无处不在。小时候,大柱不听话,让李大妈操碎心。长大后,大柱说话、做事让李大妈欢喜,像喝了蜂蜜似的,甜到心窝里。
大柱是孝子,尤其是在那次白雪皑皑的冬季,大柱不顾封山,用绳子系在身上背着母亲,深一脚、浅一脚把母亲送到卫生院,救了母亲的性命。大柱当上兵以后,一身军装,飒爽英姿,对村人的礼貌,对母亲的调皮,常常惹得李大妈笑得嘴都合不拢,快乐的泪水哗哗流。这种场面,山地老师描写得很到位,一种栩栩如生的画面感出现在面前。随着文字,深切感受到这种母子之间深厚的情谊。
大柱当兵的第二年,一封电报把李大妈呼唤到部队。事实上,山地老师在这里埋下伏笔。然而伏笔如风过无痕,让人感觉不出,他没有在此告诉我们大柱为救战士已经牺牲。只说,半个月后李大妈回来,舟车劳顿,病了。从此,每到节假日,李大妈就会收到包裹。大妈收到包裹,笑容荡漾。我们都以为是大柱寄来的,直到有一年深秋,山上的枫叶通红,通往李家湾村子的路,两边的茴香花,渐渐谢落,读者才真相大白,恍然大悟。山地老师用茴香花贯穿全文,茴香花预示人物的心情,这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茴香花谢落了,李大妈病倒了。山地老师笔锋一转,一幅幅动人的场面出现了。我们虽然没有看到孝顺的大柱,但看到了十二个英气逼人的可爱战士。随着妈,妈,一声声亲切的呼唤,带来一屋的阳光,温暖了整个病房。此时,大柱已经牺牲的事实被解开,那些包裹是这些战士们寄来的,瞬间,心里被触动,泪流满面。我们对李大妈敬佩之心油然而生,对战士们肃然起敬。
李大妈在得知自己儿子牺牲的事情后,把痛苦深深埋藏在心底,这是多么一位让人尊重和爱戴的妈妈,还有我们这些可爱的战士们,他们视李大妈如自己的妈妈一般,逢年过节都会给李大妈寄来包裹。
这包裹不是寻常的包裹,里面承载了沉甸甸的爱,里面包裹着军民鱼水之情,也包裹着李大妈的幸福。这包裹让李大妈看到了希望,也有了精神寄托。
可见,小小说主题丰满,富有厚度,使得作品蕴含着耐人寻味的思想性和给人享受的文学性。
李大妈安详走了,去那里找她的大柱去了。喜欢这样的暖暖的结局,完美收作。
整篇小说语言相当精妙,故事情节引人入胜,字里行间真情流露。构思奇特巧妙,令人拍案叫绝。
本文运用了卒章显志的写作手法,层层铺叙,直到最后才突然揭开谜底,令人有恍然大悟之感,之后转入深深的思考,撞击人的心灵。
文中有一点小问题,可能是山地老师疏忽了。小说里提到几个节日:端午节,八月十五,重阳节,春节。我个人认为,八月十五改为中秋节,这样,前后节日一致,会好一些。
非常喜欢山地老师这篇小说,佳作,值得一读。
小小说《包裹》链接:http://www.vsread.com/article-809641.html
/>
文中最后的建议,弥足珍贵。一定修改。
仔细读来,赏析极为到位,正如编者按语所指出的那样。全文观点精准,语言凝练顺畅,重点突出,层次分明,结构严谨,挺有深度的。我个人认为是一篇赏析佳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