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事】母亲的临终遗言
八十八岁的母亲在家中突然疼痛难忍,六十一岁的儿子蒋石头慌了,连忙背起母亲就往大队医院跑。一路跌跌撞撞的,满头大汗。
大队医生一瞧这光景,知道情况不妙,赶紧嘱咐蒋石头去市人民医院,并且给他叫了一辆出租车。
到了市医院,检查抢救了一番后,老人就被推进了重症监护室。一星期之后,医院下了病危通知书,蒋石头一下子跌倒在地上,泪水无声的流下来。随后得知消息的一双儿女先后赶到,一起扶起父亲。
蒋石头幼年丧父,自己是母亲一人含辛茹苦养大的。五六十年代的农村,还是落后的,担水施肥割草锄地等等,哪一样不是人工肩抗手提的?母亲就那样走在风里雨里,咬紧牙关为幼小的儿子撑起了一片天。如今,生活条件好了,蒋石头师范毕业后做了一名教师,退休后遵从母亲的意愿,回到家乡发挥余热,又做了一命编外辅导教师。他很喜欢那时候的情景,一面发挥余热一面陪伴母亲,一举两得真的很好。只是万万没想到母亲竟然突然得病,他原本要想好好陪伴孝敬母亲的。可谁知道?谁知道会出现这种情况?
第八天,母亲竟然悠悠醒转,嘴唇蠕动着,蒋石头赶紧把耳朵贴上去,轻声说:“娘,您要说什么?儿子听着呢。”
老人这时候非常清醒,她定定望着儿子,颤巍巍的伸出手去,摸着蒋石头的脸断断续续说道:“儿子,你、你背着娘跑、跑了那……那么远的路,你、你的腰和腿没……没事吧……你、你也是六十多岁的人了……娘,心、心疼死了……”
蒋石头闻言,低低唤了一声:“娘……儿子、没事……”早已经是泣不成声。
老人无声的笑了,目光涣散,声音越来越低:“儿子……快、快扶娘起来……做、做饭……你、你上学……要、要迟到了……”
蒋石头瞬间泪如雨下……
【编者按】母慈儿孝。故事里的儿子六十多岁了,仍然不改赤子情怀,为母亲的病痛心急如焚;而八十八岁的母亲,临终唯一的希望,还是去为儿子做饭,让儿子按时去上班,别耽误工作。作品字数不多,但容量很大,将一对慈母孝子描绘得神灵活现,栩栩如生。欣赏,荐读!【编辑:海淼】
3 楼 文友:春雨阳光 2017-11-27 20:48:30
“娘……儿子、没事……”这个句子的标点符号应该是:“娘……儿子……没事……”因为顿号是用在并列的词语或者短语之间。省略号是用在说话断断续续中。看了老师多篇征文,顿号误用的地方不少。
语文教师
回复3 楼 文友:烟云墨雨飞 2017-11-28 07:41:00
感谢老师指出错误,我以后会多注意的。
回复4 楼 文友:烟云墨雨飞 2017-11-29 16:40:29
谢谢点评!问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