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荷塘月色 >> 短篇 >> 情感小说 >> 【荷塘“有奖金”征文】“吴老人”的最后10年(小说 )

编辑推荐 【荷塘“有奖金”征文】“吴老人”的最后10年(小说 )


作者:大江南北 白丁,27.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531发表时间:2017-11-26 21:08:09
摘要:“吴老人”是一位质朴的农民,他是所有诚实劳动者的杰出代表,但却在一个畸形的分配模式里遭遇嘲弄。本文希望能够唤醒社会良知。

本来为了写本文我该向他的家人打听他的全名,但因为这些天他的老伴及满堂儿孙在伤心地恸哭,不便详问,也就将就称其为“吴老人”罢了。
   “吴老人”这一辈子活了70岁。前些天,他因病不治正躺在“回归园”的灵堂中央,接受着家人的以泪送别,接下来将要送往火化炉彻底告别这个世界了。
   “吴老人”系吉安市人,身份农民,居于吉州区吉福路3公桩处。住处四周是小丘林和稻田,他就在这个地方劳作了一生,直至去世前几个月,还于大清早推着板车将的自产的蔬菜推到农贸市去卖,以换取几个零镚接济生活。
   他有三个儿子,都不是读书的料,长大后有的打打零工,有的学一门手艺,就这样相继结婚生子,让他的小家变成了大家。本来,日子就这么过着,倒也苦中有乐。然而,10年前他家里出了点事,那是他的二儿子在外瞎混,瞒着老婆孩子在外面又赌又嫖,欠下别人50多万外债,跑路了。债主隔三差五地上门催债,他的老婆孩子被逼得寻死觅活的,让人心酸。“吴老人”一边骂着:“这个畜牲,畜牲,畜牲啊!”但是骂归骂,头脑里还是护犊心切,他将自己幸苦积攒的20多万元拿来给儿子还债了,剩下的一边挣一边还,只希望着帮儿子还清外债,好让他“浪子回头”,从此和老婆孩子好好过日子。
   10年前的“吴老人”已经60岁了,城里人在这个年龄要退休了,开始跳跳广场舞,再含饴弄孙地安享晚年,而他却不行,他是庄稼人,他的心里头压根就没“退休”这个概念,他只知道只要身子骨还算硬朗,就得继续劳作,他只相信一个道理:这人哪,活着就得做事,不劳作,还怎么活?
   60岁的他依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忙开了。
   每天,天刚蒙蒙亮,世上很多人还睡眼朦胧,而他就拉着板车上街卖菜,上午和老伴下地伺候庄稼,下午又喂养猪、牛、鸡、鸭等家畜,老俩口把家张罗得就像一个小型农场。
   一年过去了,二年过去了,到了第五年,他用勤劳的双手帮儿子还清了外债,不用担心被追债的儿子,终于回了家,获得了重新做人的机会。但是,他还没停歇,始终抱定“不劳作,还怎么活”的思想,计划着为孙子、孙女们留下点什么。首先是住房问题,眼看着小家变大家,人丁兴旺的好事,但原有的住房怎容得下?原先当地是可以自建住房的,后来政府一纸公文说统一规划不准私建了,他们得筹备着买房。为此,他和老伴就不知疲倦地操劳起来。
   种田种菜,饲养牲畜,然后卖给城里人。日子就这样年复一年地重复着。60岁以后的他由三公桩到吉福路的农贸市场,这段路走过了多少回,他都数不清了。
   这些年来,虽说“吴老人”的劳作生活一成不变,但外面的世界却变化异常,比如三公桩那条路,10年前公路边是绿树葱葱,田野里也是白鹭翻飞,稻花飘香,但这10年中已是高楼林立,一片片住宅小区,一栋栋别墅洋楼,像一枚枚代表着强势的公章,盖在上面,不由分说地伫立在那里。随着城建的扩大,他家也有一块土地被房产开发商征用了,10年的房价由原来的每米1000元翻了8—10倍。他清楚地记得自己的土地是每亩万把元的价格让开发商征走的,但开发商仅仅用并不稀奇的钢筋和水泥这么一捣鼓,就以每平米80000元的价格向他发出讪笑。
   “自古一分钱,一分货。”吴老人想这楼房贵得吓人,说不定人家建的楼房镀金镶银了哩!他这样想着,于是,一天,他特意走向自己的田头,到工地去看个究竟。
   他翻了翻工地的砖块,发现还是原来的砖块,再去摸了摸钢筋,还是原先的钢筋,再看看水泥,同样没有特别之处。“吴老人”不解:只用些常用的钢筋水泥搭建的东西,怎就这么贵?怎好意思叫这么高的价?
   从工地上回来,一连几天他懵了。
   “吴老人”生产的,是人类一日三餐不可或缺的“民以食为天”的东西,既然与“天”相媲美,乃是至高无上了。既是至高无上,其回报就应当丰厚,这,无可争议,无可厚非,顺乎天理。然而,现实社会是:像“吴老人”这样,分明向社会奉献的是诚实劳动,是财富,为之整天起早贪黑,挥汗如雨,却收获廖廖;而有人整天待在四季如春的温室里,天天美酒、美食、美女(当然是不知廉耻)相伴左右。仅凭投机,收获却呈几何式倍增,财源滚滚得叫人难以置信。
   “吴老人”是个庄稼汉,想必他一生都不过问政治,他只认准一个道理,即:做事要对起得自己的良心。这话体现着中国农民几千年亘古不变的优秀品格。他是勤劳的,也是善良的,只是他的勤劳和善良,却在这样一个畸形的分配模式里遭遇嘲弄和戏虐。
   一边是家里耕地的逐年减少,自家儿孙的不断增多,一边是物价的疯涨,用汗水换来的钱,越来越不值钱了。集中国农民优秀品格于一身的他,只得不断地给自已的劳动加码了。
   照例的挥汗如雨,照例的起早贪黑…..
   一天,我去菜场买菜,在与“吴老人”的菜款交易中,他要找我五毛钱,我说不用找了。谁曾想,此后,他只要见到我,便对我报以点头微笑——区区五毛钱的让利竟获得他长久的敬意,这让我受宠若惊。我也想着,要是换在房产交易上,卖方开价每平米一万元,遇上一个傻瓜、笨蛋愿付一万五去买,卖方会推让吗?一个恨不得把砖头当金砖卖的人,在利益面前,恐怕是求之不得了,毫不手软了。
   这就是区别。是“吴老人”的质朴和当今见利忘义者们的天壤之别。
   质朴的“吴老人”用自己的辛劳,去追当今房价和由此带动的市场物价,只能越追越远了。但他又改不了他的质朴,这也就是当今的他和“他们”的宿命罢。
   正当“吴老人”不断地给自的劳动加码时,2017年上半年的一天,他突然感到身体不支,他停下劳作想歇会再干,可是不行,他倒下了。后来住进医院,而住院治疗费正与当今的房价“比翼双飞”着哩,他只在医院待了不足一月的功夫,不仅辛苦赚来的买房钱全部被花光,还没能挽救自己的性命。
   这个傍晚,街道两边他的同龄人正在欢快地跳着广场舞,而他却被送往“回归园”。
   他的家人于噩耗中哭声一片。
   真正恸哭的,不应当只是他的家人。
   随着“吴老人”的去逝,当今社会又少了一个做事凭良心的诚实劳动者!
   不知“吴老人”弥留之际会不会留恋这个人世。如果有来生,不知他还会不会选择做农民。如果有来生,但愿他能选择社会分配不畸形的时候。
   安息吧,至今不知名的“吴老人”!
   保重啊,为衣食而忙的劳动者们!

共 252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读后让人辛酸苦涩却又陡生几分沉重的文章,之所以说辛酸,是这位“吴老人”辛苦一生到老却望房兴叹,辛苦到老还为自己不成器的二儿子还债,被剥夺了土地却买不起房,生病之后却住不起院。这在辛酸当中能不引发对当前社会现状的思考,能不引发对这位老人勤劳善良而淳朴的尊敬,在尊敬背后能不产生让人感慨万千的沉重?而当这位老人生病后,文章自然又把反思的触角延展到医疗领域,所谓“一病返贫”的现象在老人身上得到了验证,买不起房,生不起病,养不起孩子……文字背后隐藏了许多东西,而这些东西才是让文章更加厚重的地方,文章可贵之处在于截取一个人物的际遇来折射现实生活,让人通过生活中的“这一滴水”折射出多色多态,可谓是“小视角”反映“大主题”,切近现实关照现实,激人沉思,值得阅读,大力推荐!【编辑:唐风汉韵】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唐风汉韵        2017-11-26 21:46:14
  期待精彩不断
一路走来,用文字遇见美好,播种温暖
2 楼        文友:红叶摇秋风        2017-11-27 19:24:17
  老人的境遇让人不堪想象!沉重的生活压力,在社会底层普遍存在。很有现实意义的小说!
3 楼        文友:大江南北        2017-11-28 18:23:49
  初入贵网,谢谢网站老师指教,谢谢!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