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江南烟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江南散文】学习格律诗的“变格平仄及拗救”

精品 【江南散文】学习格律诗的“变格平仄及拗救”


作者:竹叶儿 进士,9105.3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9988发表时间:2009-11-25 16:38:28

谈起拗句和拗救,初学旧体诗词的朋友常常感到茫然,甚至一看到这些平平仄仄的就头疼,所以爱诗词的人经常谈起这个问题。拗句和拗救之所以让初学者感到茫然,原因之一就是因为拗句和拗救都规定得很具体,让人觉得不胜其繁。其实,如果系统梳理一下,掌握起来就容易多了。
  
   拗句,简单地说,所有不符合格律的句子都叫做拗句。但并不是所有的拗句都可以进行拗救。事实上,只有极少的几种情况是可以拗救的。
  
   拗救,其实就是针对几种特殊拗句进行补救。拗句和拗救,极大地拓展了格律诗的用字范围,大大增强了律诗句子的灵活性,从而提高了律诗的表现力。
  
   下面就对拗句和拗救进行一下简单的梳理:
  
   一、“平平平仄仄”有一个变化,可以变化为“平平仄平仄”,象律句一样正常使用,可以当成律句的一种特殊形式,不算拗句。
  
   二、“平平仄仄平”中,如果第一字用了仄声的话,就犯了孤平,第三字就必须用平声进行补救,即变成“仄平平仄平”,这种情况叫本句自救。
  
   三、对句相救,出现在“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这对句子中。分以下几种情况(箭头后面的为拗和拗救时的平仄情况):
  
   1、出句第三字该平而仄。这属于半拗,可救可不救。若要补救,则:
  
   出句: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仄,
   对句: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平(第一字平可仄,下同)
  
   2、出句第四字该平而仄:
  
   出句: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
   对句: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平
  
   3、出句第三字和第四字均该平而仄:
  
   出句: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仄
   对句: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平
  
   在以上三种情况中,如果对句第一字用仄,就变成了“仄平平仄平”,这时,一个平字,就补救了本句的仄和出句的仄,这种情况叫做一字两救。
  
   四、拗句和拗救,在一首诗里面一般只出现一次。这个原则很重要,可惜往往被很多人忽略掉。有很多有一定功底的诗词爱好者不注意遵守这条规则。
  
   综上所述,律诗中的拗句和拗救问题,可以更简单地归纳为以下四条:
  
   【1】“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
  
   可理解为律句的一种特殊形式而正常使用,不算拗句。
  
   【2】“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平”
  
   本句自救,以避免孤平。
  
   【3】“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出句第四字或第三、第四两字均仄时,对句第三字须用平声补救。
   仅第三字用仄时可救可不救。
   对句用“仄平平仄平”时就是一字两救。
  
   【4】拗句和拗救,在一首诗里面一般只出现一次。
  
   (一)“拗句”、“拗字”和“拗救”
  
   在格律诗中,凡是句中的平仄声安排不合律的,这个句子称为“拗句”。句中不合平仄要求的字称为“拗字”,拗字除孤平和连三平外,一般都是节拍所在的二、四、六字,所以诗中出现拗句须加以补救。所谓补救,就是在本句或临句中相应改变其它的平仄安排,这种方法,称为拗救。凡是经过拗救的就称合律。
  
   (二)拗救的两种方法
  
   1、本句自救,主要是孤平的拗救。
  
   1、本句自救,主要是孤平的拗救。
  
   本句自救又有两种情况:
  
   标准格式——拗救格式
  
   (1)五言: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第三第四字平仄对调)
  
   七言: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仄(第五第六字平仄对调)
  
   以上前面为标准格式,后面是拗救格式。五言第四字七言的第六字拗,则五言的第三字,七言的第五字救。如:“回看谢雕处”(王维《观猎》),“遥怜小儿女”(杜甫《月夜》)中第四个字本应“仄”而用平声字“雕”、“儿”,所以第三字当用平的改为仄声字“射”、“小”。其实是第三字和第四字平仄对调。如七言诗“千载琵琶作胡语”(杜甫《咏怀古迹》其三),“我欲因之梦寥廓”(毛泽东《答友人》),第六字本应是仄声而用了平声“胡”、“寥”,所以第五字该用平的而用仄声“作”、“梦”来相救。
  
   但这样的拗救的句子,五言的第一字,七言的第三字必须是平声,否则音节上就出现两个相同的“仄平”,就没有节奏感了。
  
   (2)标准格式——拗救格式
  
   五言: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平(第一字和第三字对调)
  
   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第三字和第五字对调)
  
   五言句式中,如第一字需用仄声,第三字就用平声,如“寂寥无所欢”,“月光明素盘”(李白《宿五松山下荀媪家》的二、六句)第一字应平而用仄声“寂”、“月”,所以第三字把仄声换成平声字“无”、“明”了。七言中如“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第三字用了仄声“客”,所以第五字用了平声“何”。
  
   2、对句相救
  
   标准格式——拗救格式
  
   五言: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
  
   (出句的第四字和对句的第三字对调)
  
   七言: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出句第六字与对句第五字对调)
  
   在以上五言格式中,如上句第四字用仄声,则对句中第三字一定要用平声。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中“不”是仄声字,对句当用仄声字的用了平声字“吹”。如七言“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清”(陆游《夜泊水村》),出句第六字用了仄声字“万”,所以对句第五字用了平声字“无”来补救。
  
   这样拗救是因为除了少数特例外,在通常情况下近体诗一联中,平声字和仄声字的字数要大体相当(仄脚中的仄声稍占优势),既救了孤平,又救了三连仄。
  
   三、拗救练习
  
   1、本句自救
  
   匡山读书处(杜甫)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
  
   淮水东边旧时月(刘禹锡)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仄
  
   2、对句相救
  
   远送从此别,青山空复情(杜甫《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
  
   关于“孤平”的定义:
  
   “对除了韵角之外只有一个平声字的句子叫犯孤平”。那么,对于“仄仄仄平平”是不是就犯了孤平了呢?是不是先人造了一个先天的孤平句式呢?孤平这样定义,我感觉很恰当:“在一个句式中,如果没有出现两个连续的平声字,那这个句式就是犯了孤平”。
  
   1.平平仄仄平
  
   (1)变格:第三个仄声字可变成平声字,即可以是(平)平平仄平。这是最为常见的变格。
  
   例:泉壑带茅茨,去霞生薜帷。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2)拗救(孤平自救):平平仄仄平的第一个字如用了仄声字,必须得救,不然是犯了孤平。此时可在本句自救,第一个字变仄声的同时,第三个仄声字变成平声字,就解决了孤平的问题。即可以是“仄平平仄平”
  
   例如: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2.(平)平平仄仄
  
   (1)特定的变格:把第三个和第四个两个字的平仄对调,同时第一个字必平,即变格为:“平平仄平仄”,七言为“(仄)仄平平仄平仄”
  
   例: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蜀主征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
  
   这种句式以律诗出现在第七句,绝句出现在第三句为常。
  
   (2)变格:第三个平声字可变成仄声字,即变成“平平仄仄仄”这种变格相当常见,但要注意第一个字必平,即平平仄仄仄。
  
   例: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又如: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还如: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再如:江流石(古为仄声)不转,遗恨失吞吴。
  
   3.(仄)仄平平仄
  
   (1)变格:第三个平声字变仄声字,即把“(仄)仄平平仄”变格为“(仄)仄仄平仄”。这种情况特别少见,往往要在下一句的同一位置上用一个平声字去救。
  
   例: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此地一为别(仄),孤蓬万里征。
  
   (2)大拗必救:(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如果出句的第四个平声字变成仄声字,那么就把对句中的第三个仄声字变平声字,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
  
   例: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3)大拗必救:(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如果出句的第三、四两个平声字变成仄声字,那么就把对句中的第三个仄声字变平声字,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例: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大拗与孤平自救并用)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竟飞。(大拗与孤平自救并用)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鬃向人无再青。(大拗与孤平自救并用)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大拗与孤平自救并用)
  
   (4)小拗可救可不救(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如果出句的第三个平声字变成仄声字,那么就把对句中的第三个仄声字变平声字,即“(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此为半拗句,也可不救,见上面的1)
  
   例:五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寂寂竞何待,朝朝空自归。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小拗与孤平自救并用)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小拗与孤平自救并用)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小拗救)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自此自僻远,又非珠玉装。(小拗大拗孤平并救)
  
   4.(仄)仄仄平平
  
   变格:第三个仄声变成平声字,即把“(仄)仄仄平平”变格成“(仄)仄平平平”,虽然这种变格实属罕见,但是有这种情况。
  
   例如: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又如: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一、平仄
   平仄,是格律诗中最重要的因素。格律诗的平仄规则,简单说来有以下几方面:
   (一)句的平仄规定——交错。
   在一句当中,构成句子的字(词)的平仄音是交替出现的。
   1、仄起仄收式:仄仄平平仄
   2、平起平收式:平平仄仄平
   3、平起仄收式:平平平仄仄
   4、仄起平收式:仄仄仄平平
   以上是五言诗的平仄规则。如果是七言诗,只是在五言诗的句子前面加上两个平仄相反的字头。请看下面的对照:
   1、仄起仄收式:仄仄平平仄——平起仄收式:平平仄仄平平仄
   2、平起平收式:平平仄仄平——仄起平收式:仄仄平平仄仄平
   3、平起仄收式:平平平仄仄——仄起仄收式:仄仄平平平仄仄
   4、仄起平收式:仄仄仄平平——平起平收式:平平仄仄仄平平
   从以上可以看出,句子的平仄规则一共有八种,其中五、七言各四种。只要记住五言四种,七言加两字就可以记住这八种基本格式了。
   (二)联的平仄规定——相对。
   每两句诗叫做“一联”,每联的前一句叫“出句”,后一句叫“对句”。出句与对句中相同位置的字、词平仄相反,也叫相对(对立)。如:
   出句:仄仄平平仄
   对句:平平仄仄平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一首诗的第一句是平收的句式,那么这一联(首联)的对句就不是完全相对的了。例如:
   出句:平平仄仄平
   对句:仄仄仄平平——对句第三字与出句第三字就不是相对的,两句的第五字因为用韵,所以也是相同的。
   出句:平平仄仄仄平平
   对句:仄仄平平仄仄平——对句的第五字与出句第五字也不是相对的,两句的第七字因为用韵的关系,所以也是相同的。
   这是由于诗的韵脚的要求造成的,只要记住这点细微的差别就可以了。
   (三)联与联之间的平仄规定——相粘。
   律诗由四联八句组成,从第一到第四联,分别叫做首、颔、颈、尾联。绝句由两联四句组成,第一联和第二联分别叫做首联和尾联。联与联之间的平仄规定是:后一联出句的前两个字的平仄,与前一联对句的前两个字的平仄是相同的。(因为第一个字往往可平可仄,所以有的书中只说第二个字的平仄相同,其实意思是一样的)。例如:
   五月天山雪,——仄仄平平仄,
   无花只有寒。——平[平]仄仄平。——首联对句第二字“花”,平声。
   笛中闻折柳,——平[平]平仄仄,——颔联出句第二字“中”,平声。粘。
   春色未曾看。——仄[仄]仄平平。——颔联对句第二字“色”,仄声。
   晓战随金鼓,——仄[仄]平平仄,——颈联出句第二字“战”,仄声。粘。
   宵眠抱玉鞍。——平[平]仄仄平。——颈联对句第二字“眠”,平声。
   愿将腰下剑,——平[平]平仄仄,——尾联出句第二字“将”,平声。粘。
   直为斩楼兰。——仄仄仄平平。
   这个规则在格律术语中叫做“粘”,违反了这个原则就叫做“失粘”。失粘是格律诗的大忌,如果一首诗出现了失粘的情况,那么,这首诗在格律上就是失败的。
  

共 6880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看了叶儿这篇文章,月下也长了不少知识,虽然其中有不同见解之处,只求探讨,以期共同进步。希望更多爱好古诗词的朋友一起探讨。问好叶儿,欢迎多赐稿江南--月下霜 【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911252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竹叶儿        2009-11-25 16:41:34
  问好月下,辛苦了啊。
2 楼        文友:竹叶儿        2009-11-25 16:42:19
  一起学点。
3 楼        文友:都市黑马        2009-11-26 16:03:25
  欣赏叶儿的学习心得体会,很有实用价值,复制拿走了,叶儿辛苦了!
喜欢文学,曾经在省、市级报刊发表过作品
4 楼        文友:都市黑马        2009-11-26 16:07:54
  怎么复制不了呢?嘿嘿。
喜欢文学,曾经在省、市级报刊发表过作品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