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苦乐年华 ——------一位护工的传奇经历
年过半百的医院护工老李,面孔黝黑,身材瘦小,操着一口浓重的山东口音。
老李出生在山东沂蒙山区的一个贫困乡村,四十年前,那时,还是小李的他高中刚毕业,村里想安排他担任生产队会计,年轻气盛的小李根本不想在这贫困的小山村呆一辈子,得知这一消息后,他背着包袱,拿了二十元钱,连夜悄悄地离开了自己的家乡。
几天后,小李在山西一个村子落了脚,在村里的一座砖窑打工。整天脱坯搬砖,十分勤快。在基本掌握了烧窑的技术之后,小李就承包了这砖窑,自己当起了小老板。
几年辛苦,小李手头有了些钱,他又瞄上了当地的小煤窑。小李先承包了一座规模不大的小煤窑,凭他的吃苦耐劳,小煤窑的效益还不错。他每天头戴矿工帽,和工人一起下井,脸上黑乎乎的,沾满煤屑。头脑灵活的小李,看当地化肥十分紧俏,就用小煤窑的卡车拉上一车煤,去往山东,换回一车化肥,一来一去,就赚了不少钱。小李把那些开车的司机好吃好喝地伺候着,工资还比原来高出许多,矿上的司机都抢着干这活。以往,跑一趟山东来回得花两天时间,经小李这么一刺激,当天就能打个来回。
就这样,小李在山西渐渐扎下了根。几年后,村里的一个姑娘看上了小李,不久,两人就对上眼了。婚后,又怀上小宝宝。没料到,就在小李媳妇生产那天,晴天一声霹雳,孩子生下了,小李媳妇却因大出血丢下小李和女儿,撒手西去。可怜啊,女儿出生就没了娘,整天饿得哇哇大哭。小李找来羊奶一口口喂着这嗷嗷待哺的婴儿。此后,小李又当爹又当娘,一边忙着小煤窑的事,一边拉扯着心爱的女儿。
小李渐渐变成了老李,幸运的是,又一个山西姑娘,相中了老实勤快的老李,那姑娘比老李小十岁,婚后,老李更一门心思扑在小煤窑上。经过好多年的打拼,老李的名下已拥有好几座煤窑。他跑到省里拿下了采矿证。老李的煤窑越来越红火。老李的媳妇接连给老李生了一儿子一闺女,老李心里别提多开心了。
正当老李甩开膀子大展宏图之时,他名下的煤窑被划为某水库的库区,水库蓄水之后,他的几座煤窑将全部被淹没。当地有关部门给老李的煤窑定了损,大约为四千万。但让老李没想到的是,最终,县里盖着公章的文件,确认老李的损失只有四百万。一根筋的老李火了,一口拒绝了这让人难以接受的结论。
到这时,老李媳妇才知道,那平日每天头戴矿工帽,满脸是煤屑的丈夫竟然是位千万富翁。
失去了千万家产的煤老板老李,开始了漫长而艰难的上访维权之路。然而,让老李百思不得其解的,在地方上,依然是权大于法,老李的四千万非但没到手,当初答应给他补偿的四百万也打了水漂。最终,当地法院以“不再重审”,终结了老李的维权之路。
在当地失去了生存条件之后,老李带着一家人,来到了京城,一边继续找有关部门上访,一边打工养活媳妇和几个儿女。
在京城的这十几年中,老李作为农民工,曾干过考古队,在京郊挖坟寻宝,当然,他只是个劳力,挖到有价值的宝贝,只能被赶得远远地,看着宝贝被考古队的工头或上面的头头脑脑拿走。之后,他也曾在远郊一个加工腊肉的黑作坊打工,那来自湖南的黑心老板,每天收来变质的猪肉,加上各种添加剂,加工成腊肉,卖给那些小超市和农贸市场的小摊贩。老板对老李和其他工人说,给你们工资多开些,但这儿的一切不许对外说,你们每天肉管够,而且是好肉。从此,老李每天都放开肚皮,大块吃肉,那时,最多一天,他一人就干掉了四斤肉,如今的高血压就是那时拼命吃肉落下的。
老李在加工腊肉的黑作坊干了一段时间,终于良心发现,觉得这挣得是缺德的昧心钱。他辞了工,进城当了一名护工。起先,他找到一家敬老院,管吃管住,还上养老保险,可惜,自己已年近五十,人家婉言谢绝了。他转念一想,他媳妇还不到四十,就让媳妇去了这家敬老院。而老李则去医院当上了护工。这一干,就是九年。老李如今在医院的三百多护工中小有名气,可谓是“金牌护工”,他的护理知识甚至比一些护士懂得还多。
老李每天二十四小时都在病人身边,随叫随到。一次,一位四十多岁体重二百多斤生活不能自理的女病人,公司派去的女护工,根本弄不动她。公司无奈,只好让老李承担这苦活累活。老李体重只有一百二十多斤,但他会使巧劲,病人和家属都很满意。不料,老李媳妇看到老李伺候一位和自己年龄相仿的女病号,便吃了醋,找公司领导,非得让老李下来。弄得老李哭笑不得。
老李从曾经拥有千万资产的煤老板,一下子沦落为一无所有的京城打工者,且至今没有办理医保和养老保险,这落差之大,一般人很难接受。老李的几位有着相同遭遇的煤老板朋友,有的就受不了这窝囊气,得了绝症。然而,老李的心态却出奇地平静。如今,大女儿已出嫁到山西,让老李当上了姥爷。小儿子和二女儿都大学毕业,儿子在上海打工,他和媳妇、二女儿每天快乐地在京城各自的打工岗位上忙碌着,前段时间,还曾租住了一间地下室。后来,京城清理出租屋,地下室一律不得出租。这一下,一家三口便再也没有一个可以享受短暂天伦之乐的住所,只有偶尔到女儿当领班的餐厅去吃个团圆饭,一家人方才可以聚在一起见见面说说话。
老李当了护工,依然没忘记自己的维权大事,他找了一位律师,声称只要帮他打赢官司,所得的赔偿将拿出一半作为酬劳,可这么多年过去了,这官司还是没有任何实质性进展。了解他经历的病人都说:“你真傻,当初就认怂,拿了那四百万就走人。现如今,这官司怕这辈子都没希望打赢了。”老李则细心地整理好那些上诉申诉材料,笑着说:“四百万,我绝对不要,我只要活一天,这官司都会打下去。”
老李比起媳妇、女儿来,工作最辛苦,一年到头,每天就靠方便面、馒头、包子、酱豆腐填饱肚子,几乎见不着荤菜、素菜。夜晚,支开行军床就睡在病房里。好在,每月收入都在五千元左右,这么多年下来,靠俩口子打工的积蓄,在山东老家盖起一座小楼,又在城里给尚未成家的儿子买了一处楼房。前些日子,老李媳妇来病房找老李,商量二女儿的结婚大事。老李捧着一本皇历,选来选去,终于定下了女儿大婚的好日子。俩口子咧着嘴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