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回归线上 >> 短篇 >> 杂文随笔 >> 【冰心】谁将为我们哭泣(随笔)

编辑推荐 【冰心】谁将为我们哭泣(随笔)


作者:雨泉清音 布衣,262.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561发表时间:2017-11-28 16:50:23
摘要:史铁生走了,周国平哭了,铁凝哭了,张海迪哭了,我们都哭了。一个高贵的灵魂才值得另一个高贵的灵魂为他哭泣。 当我们走的时候,谁将为我们哭泣?

【冰心】谁将为我们哭泣(随笔)
   很多人问我:当代中国作家中,最喜欢谁?带“最”字的问题最难回答。但对我影响最大的是史铁生、周国平、王小波、余秋雨,因而也最喜欢。呜呼!其中两位已去天国。
   著名作家史铁生先生仙逝后,惊闻这一噩耗的周国平先生失声恸哭。“在这一瞬间,我清楚地知道,我的世界荒凉了,我失去了人世间最好的兄弟。”他在博客中动情地写到。
   关于“死”这个话题,在我读过的作品中,史铁生和周国平是提及最多的。前者在《病隙碎笔》中对人死后灵魂的有无做了思辨式的解读,后者在《守望的距离》中有一章叫《思考死:有意义的徒劳》,从哲学的角度对死进行了深刻剖析。
   史铁生擅长从灵肉和心魂的意义上阐述死亡的内涵。显然,他倾向于死后灵魂的存在。“说白了,作恶者更倾向于灵魂的无。死亡是一切的结束,恶行便告轻松。”人世间并不像人们主张的那样“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很多时候,我们的所见与这种美好的愿望恰恰相反。于是人们希望天堂和地狱存在,灵魂将被其一收拢,藉此实现我们的主张。“人死后灵魂依然存在,是人类高贵的猜想,就像艺术,在科学无言以对的时候,在神秘难以洞穿的方向,以及在法律照顾不周的地方,为自己填下美好的愿望,为自己提出善的要求,为自己许下诚的诺言。”读过这些文字,我感到的不仅是一位作家对死亡之神秘的披露,更感到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嫉恶如仇,希望扬善惩恶的正义之心。
   周国平擅长对死亡进行哲理性的思辨,他的论述旁征博引,援经据典,充满史诗般的古典意味,把死亡这个晦涩的话题一步步引向通达敞亮,让人觉得死和生同样具有正面的价值。“一个人只要认真思考过死亡,不管是否获得使自己满意的结果,他都好像把人生的边界勘察了一番,看到了人生的全景和限度。如此他就会形成一种豁达的胸怀,在沉浮人世的同时也能跳出来加以审视。他固然仍有自己的追求,但不会把成功和失败看得太重。他清楚一切幸福和苦难的相对性质,因而欢乐时不会忘形,痛苦时也不致失态。”人活着是一种修行,从浮躁到淡定,从卑锁到坦荡,从怯懦到无畏,不就是一个从思考生的茫然到看透死的凛然的过程吗?周国平还主张人的临终关怀,主张死的尊严。有尊严的死去,就证明曾有尊严地活过。作为身有残疾的他的好友,史铁生一直恪守一个信念:一定要有尊严地活着!
   周国平年长史铁生六岁,但他们有过一段相同的经历,就是在文革中都到偏远农村插过队。之后他们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周先生进了社科院哲学所搞哲学研究,史先生却进了街道工厂。他们都饱尝过苦难,对人生有着异乎寻常的敏锐和洞悉,因此他们关于人生种种命题的解读既高屋建瓴,又深入浅出,是极佳的哲思读本。我可以想像这两颗高贵的头颅面对面对话的场景,他们可能高谈阔论,也可能沉默无语,但两颗心肯定有心电的交流。世上的确是知音难觅,他们互相找到对方,不仅是找到了文学上的朋友,而且找到了心灵上的伴侣。有人说,伟大的心都是孤独的,由此断定,他们获取了罕见的幸福。
   “不是久患的肾病,而是突发的脑溢血,把铁生带走了。和死不期而遇,他会不会惊诧,会不会委屈?不会的。他早已无数次地与死洽谈,对死质疑。在那次谈话中,他告诉我,他想证明死是不可能的。当然,死是不可能的,他的高贵的灵魂就是证明,一定有天国。”所有喜欢史铁生的人,应该和周国平有同样的感受。我们希望在天国里,史先生仍然可以继续他对灵魂的探索。在那里,众多高贵的灵魂欢聚一堂,他可以更加明晰地看到心魂的真实面貌。那是一个祥云笼罩,阳光洁净的世界,但愿他好好享受,以补偿他在人世间的痛苦。
   人总归有一死。像周先生和史先生这样把死亡的神秘伪装层层剥掉,认清了它的真正源归指向的人,生与死都是轻松淡定的。这个世界是喧嚣的浮躁的,滚滚红尘把世人裹挟其中,就像一个卑微的生命淹没在滔滔洪水中,谁能稳重自持?谁能明辨方向?谁能款渡如鱼?鲜矣!但总有一些智者不愿随波逐流,不愿甚嚣尘上,他们像一块块巨石安卧在水底,任凭风云激荡,暗流冲刷,“我自岿然不动”。他们心似千斤坠,魂如定海针,击水中流,泛起浪花点点,激起涛声阵阵,那才是最高亢的生命之歌!
   死是所有人的结局。史铁生走了,周国平哭了,铁凝哭了,张海迪哭了,我们都哭了。一个高贵的灵魂才值得另一个高贵的灵魂为他哭泣。
   当我们走的时候,谁将为我们哭泣?
  
   (作者:程刚)
  

共 176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随笔从自己崇拜的作家说到史铁生病逝,周国平的痛哭,引出史铁生与周国平在其作品中对死亡的阐述。史铁生擅长从灵肉和心魂的意义上阐述死亡的内涵,他倾向于死后灵魂的存在,有扬善惩恶的正义之心;周国平擅长对死亡进行哲理性的思辨,让人觉得死和生同样具有正面的价值。并引出对死这一话题的思考,作者认为:人总归有一死,像周先生和史先生这样把死亡的神秘伪装层层剥掉,认清了它的真正源归指向的人,生与死都是轻松淡定的。作者希望有更多如史铁生和周国平这样高贵的灵魂存在着,给我们创造宝贵的精神财富。感谢赐稿冰心,推荐共赏!【编辑:心灵飞鸿】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心灵飞鸿        2017-11-28 16:52:29
  对生死的探讨是一个永恒话题,这篇随笔,引领我们去认知思索这一话题,给人启迪。感谢赐稿,问好雨泉!
勿忘本真
回复1 楼        文友:雨泉清音        2017-11-29 08:03:09
  探讨死,实际为了更好地生。谢谢大姐,问好!
2 楼        文友:孙鹤        2017-11-29 07:19:51
  生死的问题,是永恒的问题,诚然也是无可避免的问题,因为谁都会死。我想说的是,只要能够做好自己该做的,对得起自己良知和品格,自己也能心安理得。至于别人会不会在自己死后痛哭流涕,已然不重要,毕竟活着的人还有属于他们的生活,您说呢?问候作者,遥祝、远握。
敢于自嘲 善于自悦
回复2 楼        文友:雨泉清音        2017-11-29 08:01:36
  您分析的很有道理!我们不能乞求死后有人为我们哭泣,不是说我们距贤哲有多么遥远,而是活着的人有比哭泣更重要的事要做。“谁将为我们哭泣”的内涵是:活着,要据良心做事,一个良心的逝去,或许能勾起人们的隐痛。很高兴与您交流。谢谢!
3 楼        文友:迁徙云        2017-11-29 19:34:25
  当看淡一切的时候,已经无所谓生死了!点赞作者的观点,启迪人们去认知。佳作欣赏!
回复3 楼        文友:雨泉清音        2017-11-29 19:41:38
  谢谢您的点评,遥祝冬安!
4 楼        文友:渔哥        2017-11-29 21:01:54
  问候老师,难得的好文章,理论有力有感情有方向,深思中。感谢老师!
回复4 楼        文友:雨泉清音        2017-11-29 21:24:48
  谢谢您的点评,多多交流。祝您笔健!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