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江山征文 >> 【赏析】刘邦与吕雉

编辑推荐 【赏析】刘邦与吕雉


作者:临窗听雨 童生,965.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942发表时间:2017-11-30 10:19:01

【赏析】刘邦与吕雉
   一、刘邦的《鸿鹄歌》
   “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冀已就,横绝四海。
   横绝四海,又可奈何?虽有矰墩,尚安所施?”
   汉高祖刘邦一生多兴兵动武,少舞文弄墨。但也喜欢欣赏歌舞,写过诗词,而流传于后世的名诗不多,也就《大风歌》和《鸿鹄歌》。这就是其中那首《鸿鹄歌》。诗的大意是,已经成为鸿鹄远走高飞,我虽有弓箭在手,怎又能奈何于她?诗中的鸿鹄与她,指的是吕后吕雉。
   刘邦意图废掉吕雉之子刘盈太子之位,而改立戚夫人之子赵王刘如意。如今,吕后今天已经成熟壮大,自己已然老迈,看来是不能达到废立太子的想法了。戚夫人听到这些后,泣不成声。
   故事要从刘邦大宴群臣说起。刘邦想与众大臣商议废立太子之事。参加宴会的文武百官全部到齐。戚夫人,赵王刘如意,太子刘盈,皇后吕雉也都如数到场。与往日所不同的是,有四位面孔大家都不熟悉,这四个人都是白发苍苍的老者。四人整齐地跟在了太子刘盈身后。这四个老头儿正是东园公、甪里先生、绮里季和夏黄公。这四位是顶尖的世外高人,人称“四皓”,即四颗明星。刘邦正是看到他们四位,才咏颂出了一生当中为数不多的,并传于后世的《鸿鹄歌》,改变了废立太子的想法。此时的刘邦年已六十岁,身体不再健壮而显老迈衰弱。
   为何四位老者的出现,会起到如此大的作用?这四人可是刘邦倾其一生苦苦寻觅而得不到的良才。无论刘邦怎么劝说,四位就是不肯跟从刘邦。如今,废立太子的时刻,他们却出现在刘邦面前,站在了刘盈一边。这不由得让刘邦感叹吕雉的能力,并改变了原来的主意。
   那么,吕雉又是如何联系到四位老者的呢?
   刘邦废立太子之事,最开心的是戚夫人。但最敏感,最忧虑的自然是吕雉了。听到这样的消息之后,吕雉不由惊恐万端。但吕雉就是吕雉,冷静与智慧让她振作起来。
   皇帝与周昌商议废立太子的声音传到了隔壁吕雉屋内。周昌与刘邦是同乡,关系十分紧密,当朝的副宰相。这个人说话有些口吃,因此声音比较大,表述时间长。吕雉知道周昌阻止刘邦的好意,给周昌跪地谢恩。
   吕雉没有就此结束阻止皇帝废立太子动议的行动,她找到了张良。张良思虑半晌,方想到了求助于四位贤良的主意,并且给吕雉做了每一步细节上的安排。才有了前面刘邦吟诗一幕。从此,刘邦再也没有提过废立太子之事。
   刘邦为什么要废立太子?原因是这个太子刘盈性情不够坚强,做事唯唯诺诺,刘邦越来越看不上刘盈。重要的是,刘邦在他所有的妃妾当中最欢戚夫人。戚夫人日夜与刘邦厮守。能歌善舞,美色绝伦。从赵王刘如意的名字中,就能看出刘邦对其母子的宠爱。如意小的时候,刘邦可是天天把他抱在怀中,喜爱无比。而比这些更重要的是,这个如意相貌性情都与刘邦相随,如果如意接班,更能在江山治理的时候,体现出刘邦的身影与意图,更像是自己在坐自己打下的江山,自己的生命在延续。而刘盈就欠缺了这些,与如意比较,他更像一个不肖子孙。
   废立不成,刘邦思虑最多的就是戚夫人母子日后的安危问题。刘邦深知吕雉的为人,因此无比担忧他万岁之后戚夫人被吕雉陷害。虽然也想了一些对策,但这些对策如果刘邦在世,根本没必要,刘邦去世,也根本无济于事。
   刘邦帮助戚夫人避免日后受到陷害采取的措施之中,有一个重要事件值得一说。
   吕雉的两个哥哥,都已经封官领赏做了王爷。而吕雉的妹夫樊哙也是刘邦的忠臣。是刘邦手下最勇猛的战将。
   樊哙是刘邦的同乡,都是徐州沛县人。原来,这个樊哙是一无名小辈,在当地只是做些贩卖狗肉的小营生。
   而刘邦这个人性格豪爽,不拘小节,在当地做了个小官,有点小势力,结交了一帮兄弟,嫣然一个流氓小头目,一个混混儿。刘邦与樊哙这个人结交,就源于刘邦没少吃他狗肉。
   俩个人后来成为同朝君臣,与吕家可是不无关系。这是因为,刘邦娶了姐姐吕雉,而樊哙的老婆是吕雉的妹妹,两个人是料襟一担挑。
   燕王判乱,派樊哙平息。樊哙这人喜欢结交各路豪杰。路上带着部分将官和好友住宿,包下了大量宾馆,于是,有人报告皇帝说是樊哙勾结吕雉谋反。病入膏肓,奄奄一息的刘邦听到后,立刻派陈平周勃去擒拿樊哙,并反复叮嘱二人见到樊哙后立刻斩首。
   陈平周勃合计,皇帝已是奄奄一息,而且樊哙是吕雉的妹夫,皇亲国戚,一向对皇帝忠心耿耿。万一哪天皇帝醒过味儿来,刘邦和吕雉都会怪罪于咱俩,不如把他绑到京城,由皇帝亲手处置更为妥当。这样既不能算咱俩抗旨,又能给皇后有个交代。
   陈平周勃俩人依计行事,没有杀死樊哙,而是让他回京城。行至半路,就听到了刘邦驾崩的消息。刘邦之所以在生命垂危之际,仍不忘速去杀了樊哙,还不是为的戚夫人的安全,削减吕雉在朝中的势力啊。
   戚夫人与刘邦才是真正生活上的夫妻,因为刘邦真正喜欢的人是戚夫人。而吕雉吕皇后与刘邦,可以算的上是政治上的夫妻。如此看来,刘邦打下的江山,算是给吕雉帮忙了,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些,吕后扶植了大量吕姓家族的人把持朝政。幸亏吕雉死后,皇权传给了刘邦的四子刘恒汉文帝。
   吕雉与刘邦一开始结合,就是源于有目的有意图的结合。这要从吕雉的身世说起。
   吕雉的家是山东单县。其父吕公与人结下冤仇,不得不背井离乡来到徐州沛县。吕公与沛县县令私交甚好。
   吕雉有两个哥哥一个妹妹,兄弟姊妹四人。
   吕公带领全家来到沛县,人们得知县令有亲朋投奔,纷纷前来探望,并表达祝贺。于是,县令设宴会招待吕家。各路宾朋拿了贺礼,参加贺宴。
   正是这次吕家的迁途,更是这个贺宴,改变了吕家人的命运。真可谓人挪活树挪死。
   吕公本来是要让女儿嫁到出人头地豪门的。怎奈家中出了这样的事情,只好给两个女儿选择女婿早日嫁出,也好在当地有个着落。
   刘邦参加了这次宴会。虽然他分文没带贺礼,却声张拿了一万。记账的人就是萧何,萧何与刘邦是好朋友,肯定不会当场戳穿他没拿贺礼的事情。平日里萧何非常赏识刘邦。这也是刘邦敢这样做的缘由之一。
   吕公看到刘邦后,不由得大惊失色。原来,吕公会相面,他认定眼前这个刘邦,日后必有大作为,于是,等酒宴散去,吕公留下刘邦,表达了愿意把大女儿许配给刘邦为妻。此时,吕雉年纪不过二十岁,而刘邦仅仅是一个沛县泗水亭长,级别应该与现在的乡长或者街道办事处主任基本相当,管辖十里之内。由于工作有押运犯人的职责,因此,更像是一个看守所长或者派出所长。更主要是,此时刘邦的年龄已经大概四十三岁左右。然而,吕雉闻知此事以后没有反对,没有拒绝,就从了父命,跟了刘邦。
   刘邦有了这等好事,又去樊哙处饮酒吃狗肉,酒至半醉,决定去找吕公,把小姨子嫁给了樊哙。天下竟有这等稀奇之事,该俩个小子走运气,时来运转。
   后来,樊哙跟着刘邦一起起义造反,联合陈胜吴广,韩信等人打败了项羽,获得了成功。刘邦做了皇帝。
   吕雉跟了刘邦以后,还有更惨的一件事儿就是,刘邦原来有一个非婚生的儿子,据说这个儿子的生母姓曹。年纪不大,进门当妈,这是吕雉所始料未及的。
   除此之外,吕雉还要侍奉刘邦的父母,一年后有了自己的女儿,三年后有了太子刘盈。还要去地里种田。
   刘邦有一次押送犯人去咸阳,途中有不少人逃跑。刘邦说,你们要是都跑了,那我也只能逃跑了,因为,返回沛县是死,到了咸阳还是死,就不如和你们一起跑了。倒是这句话的人格魅力,感染了剩余众犯人,他们决定不跑了,就跟着刘邦。刘邦见此,拉着他们去了山上落草为寇。后来联合了陈胜吴广起义军,造反打天下,消灭了项羽。
   刘邦的这一去就是七年时间,期间有一次,本想接吕雉和孩子、父母,还有刘邦安排照顾父母的兄长和审食其(读音:shenyiji,传说中的吕雉情夫)一起到营地。无奈打仗忘了此事,等想起来的时候再回家,发现吕雉等人已被项羽缉拿,吕雉和审食其一起为了刘邦坐了两年多的监狱。
   由此看来,吕雉嫁给刘邦后就做继母,服侍老人、种田、生儿女、坐监狱。所有这些,不能说吕雉没有为刘邦做出牺牲与付出。也不能说吕雉这个人不贤惠,不宽容,不厚道,不忍让,不勤劳。看不出吕雉的残忍、暴虐、阴险、毒辣。但表现了她治家之道。
   当几年之后刘邦接出她们一家老小,吕雉发现,此时眼前的刘邦已经不是原来的刘邦,他已经有了新欢,就是这个戚夫人。当然也有其她女人。这时候的吕雉已经成为吕后。
   吕后仍然管理家务,但此时管理的是一个大家,一个国家,一个家天下。
   刘邦打项羽,久攻不下,原因是没有得到韩信等人的援助。为此刘邦采纳了谋士的建议,以天下分治的方式吸收韩信等人入股投资,日后股份制经营江山。韩信等人的加入,很快取得了成效,刘邦做了皇帝。
   刘邦坐的天下不是家天下。很快他就想除掉韩信等人。方法是寻找机会逐步降职降级。
   然而,相差二十余岁的吕雉想的可是与刘邦不同。吕雉的想法是,趁着刘邦在世,趁早除掉异己,风险刘邦担当,自己才能日后平安。所以,吕雉就在没有请示刘邦的情况下,自作主张地杀了韩信等人。
   刘邦得知吕雉除掉掉韩信后,表情是既喜又惜。杀掉功臣,吕雉替刘邦背上了历史骂名。两个人心思不同,目的不同,方法不同,但除掉这些老臣的目标相同。
   刘邦死后,吕雉毒死刘如意,虐杀了戚夫人。死后剁手足,挖眼睛,惨不忍睹。吕雉却特意叫来惠帝看了戚夫人的死状。惠帝看后对母后说:“我虽是皇帝,但不能杀害自己的母亲。你作为皇帝的母亲,如此作为,叫我如何面对天下?”从此惠帝重病一年余。后来的惠帝开始沉迷于酒色,二十四岁抑郁而死。
   惠帝的死亡,让吕太后始料不及。是吕后害死了自己的儿子。这也是报应。
   惠帝虽与后宫妃妾有六个儿子,但与皇后没有儿子。这让吕雉断子绝孙。这对大权在握的吕后如何选择新皇帝陷入了困境。
   惠帝之所以与皇后没有后代,也源于吕后。这就是吕后安排她的外孙女(张燕)嫁给了惠帝。也就是舅舅娶了外甥女。皇后年龄幼小,不能生育,所以,惠帝没有留下子女。
   吕雉只有让后宫宫女生的三岁儿子刘恭继位。杀了这个宫女,吕后直接承制,亲手操刀管理天下。
   吕雉继续杀害异己,主要是握有兵权的忠臣,对萧何,张良等文臣还是比较信任的。吕后封领了大量吕姓王侯。同时对刘邦的后代也进行残杀。最后,刘邦的八个儿子仅剩下两人。一个是从小跟着吕后长大的七子淮南王刘长。另一个是四子刘恒。
   刘恒占大同。当吕后召刘恒进京时,刘恒拒绝了吕后的召见。理由是愿意在大同守着母亲。这个理由吕后接受,原因是刘恒出生最为卑微。他的母亲是宫廷里的一个洗衣服的宫女,被刘邦临幸仅仅一次后而生下来的孩子。这个刘恒就是后来的汉文帝。
   刘恭童言无忌,说“吕后杀了我的母亲,我会把吕姓的人杀掉”。吕后听到后把刘恭关了起来,并杀之。随后立刘弘为帝,仍然是吕雉掌权。
   吕雉死于承制垂帘听政八年的狂犬咬伤。临死前,叮嘱吕录吕产分别守住南北两军,不要参与吕雉的发丧。最后还是被陈平周勃以及举兵的齐王刘湘和弟弟刘章等人铲除吕家势力,吕家满门抄斩,时间仅仅在吕雉死后的两个月内。废皇帝刘弘并杀之,立刘恒为帝。这样,吕雉时代彻底结束。
  
   二、汉朝初期的汉文帝与贾谊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这是李商隐的诗,诗是写贾谊的。贾谊是汉文帝启用的新生政治力量。
   汉文帝之所以启用贾谊这样的新人,源于贾谊的出色才能。诗中是怎样体现贾谊的才能的?
   皇帝在寒衣节祭拜祖先时见到贾谊,不问苍生问鬼神,听贾谊讲鬼神,听得皇帝一步步地把椅子搬到贾谊坐的地方,听得皇帝出神入化。可见皇帝是多么的认可贾谊。
   同时也说明贾谊无论是谈苍生,还是论鬼神,都能把皇帝迷住。
   然而,皇帝与贾谊离别三年后,再次重逢,面对这个让他崇拜倾慕的人,他却没问苍生问起的鬼神。当然,这与他们见面的时机有很大关系。因为那天正好是寒衣节祭拜祖宗。除此之外还有更重要的原因。
   这个原因就是汉文帝刘恒是依赖那些老臣坐的皇帝。一旦刘恒当了皇帝,就会想办法摆脱老臣们的掣肘。这就是文帝陆续启用包括贾谊在内的青年才俊,以求平衡制约朝中老臣们的势力,改变自己被动统治地位的尴尬处境。
   贾谊向汉文帝献了三个治国谋略,一是要证明朝廷存在的必要与合法性。因为汉高祖刘邦是靠农民起义当的皇帝,别人也效仿刘邦起义怎么办?二是让在京城的这些蕃王们回到他们的领地,离开京城。这正中了汉文帝下怀,因为皇帝非常明白,这些在京一起厮守的王侯们很容易形成帮派力量。然而,就是这个倡议遭到了几乎所有蕃王大臣的反对,可见当时皇帝的政治环境有多么险恶。三是消减蕃王的领地面积,比较稳妥的方法是强迫他们把领地分给他们的儿子。尤其是消减刘姓这些同姓蕃王的领地。
   虽然贾谊年仅二十六岁,却能提出如此深远的政治主张,治国方略,并且得到了皇帝认可,尽管汉文帝仅仅选择了很少的部分推行。但在推行过程中,还是遇到了很大阻力。
   为了缓冲矛盾,文帝让贾谊离开京城去了长沙。
   贾谊三十六岁去世。虽然他的这些谋略没能在当朝得到推行,但在日后的汉景帝等几代皇帝的朝中全部得以实施,并产生了极其重大的作用。
   那么,为什么贾谊这么好的主张,却不能被文帝全部选择推行呢?是这个皇帝不作为,还是头脑没理解?难道这个刘恒是一个无能之辈?不然。这与刘恒的谨慎性格,稳重行事风格有关。
   所有大臣都认为刘恒是一个弱势皇帝,也正是基于这一原因,刘恒才当了皇帝。然而,真实的刘恒不是一个弱势之人。
   刘恒的母亲是宫内一洗衣女子,仅仅被刘邦临幸一次而生之子。刘恒自幼没有得到刘邦多少宠爱,身世卑微。吕后杀害了那么多的刘邦子续,八个儿子只剩刘恒和刘长,因此,刘恒做事一向谨小慎微。
   吕雉死后,朝中发生政变。以太尉周勃,酉丞相陈平,齐王刘湘,以及刘章冠英等人清楚了吕雉的吕家势力。几位大臣确定让刘恒做皇帝。代王刘恒接到指令进长安掌管天下。于是,刘恒召集他的属下商议此事。文官多不赞成,武官多说好事。于是,代王派人进长安,见了陈平,方决定去朝内。行至城外,又差人去探查,发现周勃等人带着文武百官在灞桥迎接刘恒,这才放心。可见刘恒做事是多么谨慎细致。
   刘恒做了皇帝,有人清理了幼皇刘弘。还杀死了刘盈所有的几个儿子。
   宣布天下大赦,饮酒五天。随之解决越南赵佗独立问题,北国匈奴侵犯疆土等外敌。刘恒不是周勃陈平等大臣们想要的一个无能皇帝。带领国家进入文景盛世。

共 5793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作为泗水亭长的刘邦,原本只是一个负责押解囚犯的小官吏,后来发动农民起义,自己做了皇帝。但是,做了皇帝的刘邦,为稳固刘姓天下,大废立太子的问题上明显偏向戚夫人,因而得罪了吕后吕雉,吕后听从张良的建议,让她找到东园公、甪里先生、绮里季和夏黄公“四晧”,于是终止了刘邦废立太子的想法,并且吟诵了传唱千古的《鸿鹄歌》。此文以《鸿鹄歌》作引子,揭示了西汉天下内宫争斗的内幕。并且分析了刘恒谨小慎微的主要原因,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你争我斗的宫廷生活场景。另类赏析作品,推荐共赏。【编辑:湖北武戈】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7-11-30 11:13:07
  文章展现了一个疑心多虑的大汉天子刘邦和一个纷乱的宫廷争斗场景,欣赏了,预祝取得好成绩。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2 楼        文友:临窗听雨        2017-11-30 13:58:44
  吕雉虽说权利欲望极强,垂帘听政,掌握了最大权利多时,但是,吕雉没有把刘家的皇位更改成吕姓。皇帝依然还是姓刘。刘邦临终,吕雉还问起谁当以后的宰相。可见,吕雉没有篡权做皇帝的想法,只是贪恋权利。
把用名“临窗听雨”改为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