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笔端流云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云】 高考记忆(散文)

编辑推荐 【流云】 高考记忆(散文)


作者:天龙山 布衣,349.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277发表时间:2017-11-30 16:30:57
摘要:2017年,是恢复高考制度40周年。回想亲历第一次、第二次高考,虽然没有考上,但见证了国家的时代拐点,它对我的人生走向,同样具有重大的意义。

【流云】 高考记忆(散文) 我们从出生的那一刻,就烙下了共和国的烙印,在五星红旗的照耀下,红领巾迎着太阳“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十年文化大革命,高考制度被废除,改为“实行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和学校复审相结合的办法”,招收“工农兵学员”。学制则缩短为2至3年。工农兵学员在学习期间的任务被确定为:“上大学,管大学,用毛泽东思想改造大学”。这种在“以阶级斗争为纲”办学思想指导下的“教育革命”,打乱了原有的教学体系,致使教学质量严重下降,“走后门”上大学成风。因此,我们中学毕业就奔赴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
   1977年8月,复出工作的邓小平,主抓的第一件大事,就是顶着重重压力,恢复高考招生制度。邓小平说,“一定要在党内造成一种空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要经过严格考试,把最优秀的人集中在重点中学和大学”,“今年就要下决心恢复从高中毕业生中直接招考学生,不要再搞群众推荐。从高中直接招生,我看可能是早出人才、早出成果的一个好办法。”当年10月12日,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文件规定:凡是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和回城知识青年、复员军人和应届毕业生,符合条件均可报考。考生要具备高中毕业或与之相当的文化水平。招生办法是自愿报名,统一考试,地市初选,学校录取……
   1977年10月21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新闻联播时间,播送了国务院、教育部关于在全国恢复高等院校入学考试的通知。消息随风飞快地传播,不久下垄钨矿教育办,以“大字报”抄录《通知》,在宣传栏张贴公布:“招生,主要看本人的政治表现。政治历史清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劳动,遵守纪律……第一是本人表现好,第二是择优录取”;“1.劳动知识青年可以报名,应届高中毕业生也可以报名。2.具有高中毕业的文化程度才可以报名,而且必须通过入学考试。3.政治审查主要看本人表现,破除‘唯成分论’。4.德智体全面考核,择优录取。”这就是1977年恢复高考主要的应试条件。
   记得,高考时间是1977年12月3日至4日,考场设在大余县中学,报考的是文科,报名费伍毛钱。当时我从知青点回矿,已经是国有企业职工,但期盼能圆一个大学梦。短短40天的复习时间,下井打风钻三班转,只能靠加班加点连轴复习,而且资料特别少,借用上初中弟弟的课本看,遇到不懂的也只能按照自己理解的去看,因为那时根本没有人指导。
   高考前一天,矿里派车送考生前往60公里的县城,入住余西街的东风旅社。我兴奋得一晚上都没有睡着觉,失眠到天亮。当年的高考由各省(市)命题,文理两类都考政治、语文、数学,文科加考史地,理科加考理化。江西卷文科作文题目是《难忘的时刻》。考试中,我欣然写道:“当我踏进考场的时刻,是最难忘的时刻,因为我从矿井深处走来!”,而糟糕的数学,一张120分的试卷,只考了15分,最终高考铩羽而归。
   我却心不甘,又备战1978年的第二次高考。那时,我调樟斗坑口任风钻工,居四人单身宿舍,拥挤嘈杂,下班常去樟河边,在上海插队知青陈汉民住处复习。临考前一周,应知青战友、老同学许雄辉之邀,前往左拔民管站,吃住他家一起温习功课,受益匪浅。同年7月20日至22日,我再次入住大余东风旅社,带着大山的重托走进考场,把命运和试卷再次关联,让青春年华恣意绽放。庆幸的是好友陈汉民考取了上海交大,许雄辉考取了江西大学。我虽可录取专科学校,非“心仪”而放弃,但一点也不后悔,仍然保持着那份激情,那份进取的心,因为我还做着大学的梦。
   1978年后,全国高考统一命题,试卷越来越难,并要加试英语,便转向成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1989年2月至1991年1月,我参加了南方冶金学院经济管理专业教学班,完成了工业会计、工业经济学、工业统计、财政与信贷、市场学、对外贸易、经济合同法、生产管理学、技术经济学、科技管理等10多门必修课程,获取了成人高等教育专业证书,助我扎根矿山献身事业。
   2017年,是恢复高考制度40周年。回想亲历第一次、第二次高考,虽然没有考上,但见证了国家的时代拐点,它对我的人生走向,同样具有重大的意义。正是高考,扬起我学习的风帆,感念知识就是力量。今逾花甲,品尝过岁月甘苦,知道这幸福滋味。闲聊戏说著文字,快乐自己示后人。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

共 175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中国的高考制度,自1977年恢复以来,成为我国选拔人才的重要方式。也是许多莘莘学子寄予期望,改变命运的考试,“金榜题名时”,是诸多读书人的梦想。作者在花甲之年,回想亲历第一次、第二次高考,虽然没有考上,但见证了国家的时代拐点,它对他的人生走向,同样具有重大的意义。“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影响了一代人的生活与命运,邓小平总设计师恢复高考,使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都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者有幸参加了1977年12月3日至4日的高考,回忆起当年的复习,失眠,落榜,往事历历在目。敬佩作者有强烈的进取心,最终参加成人高考,圆了自己的大学梦。希望现在及将来的学子们继续努力,在高考的殿堂上创造辉煌!【编辑:莫道不销魂】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莫道不销魂        2017-11-30 16:34:24
  佩服作者,进取心十足,一生不懈努力,使自己的生活丰富多彩。晚年写文章自娱,语言精炼,欣赏老师,问好!
用点滴文字,守候心灵家园。
2 楼        文友:天龙山        2017-11-30 17:07:54
  家住钨矿伴山泉,静耕笔墨润心田。世间万物都增值,人老文章也值钱。谢谢莫道不销魂编辑点评!
心血炼文字,倾情鼓与呼。
3 楼        文友:千里追梦        2017-11-30 20:44:57
  高考,是一个时代的进步,使国家和个人走向文明。这篇文章,情感真挚,文笔细腻,整篇文字,行笔匠心独运,扣人心弦。欣赏佳作。
千里追梦,始于足下。
4 楼        文友:千里追梦        2017-11-30 20:45:45
  感谢赐稿流云,祝在流云创作愉快,佳作连连!
千里追梦,始于足下。
5 楼        文友:千里追梦        2017-11-30 20:46:29
  期待您的更多佳作,遥祝冬安!
千里追梦,始于足下。
6 楼        文友:天龙山        2017-11-30 21:06:44
  读书沐墨得真趣,笔端流云重鼓励。
   老夫扬鞭当奋蹄,千里追梦感谢您!
心血炼文字,倾情鼓与呼。
7 楼        文友:艺苑奇葩        2017-11-30 21:33:38
  问好作者,创作愉快,遥祝冬安!
读书写文,乃雅兴欣赏,沉其内,即使百年也不孤独!
8 楼        文友:无悔红烛        2017-12-01 19:02:22
  先生高考虽名落孙山,但养成爱学习的习惯还是终生受益的,好习惯成就梦想!
共 8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