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岸•念】那丁香一样的梭子丘(散文)
一
于我而言,是否参加桑植县马合口乡梭子丘村的笔会,曾令我迷惘,迟疑而期待。终究,我没能抵挡住那份神奇的诱惑,还是欣然地步入了“喜庆十九大·梭子丘美丽行”的行列。
十一月八日,金秋气爽,空气中弥漫着阳光、谷物、泥土的素香。在途中,文艺家们激情地展示了各自的才艺,欢声笑语在湛蓝如镜的空中沸腾、盘旋、飞扬。
“到了,到了!”上午十点许,伴随着一声雀跃般的欢呼,“梭子丘老街欢迎您”的横幅赫然入目。文艺家们受到数位领导,司仪仗队,保安人员和摄影师们的夹道相迎。
就在我们欣喜万分和左顾右盼时,百余名身着白族服装的莘莘学子,整齐划一地跳起了仗鼓舞、九子鞭,其声铿锵悦耳,其势排山倒海。那不甘示弱的舞龙灯者,应和着“咚咚,咚咚锵”的锣鼓声,将龙身上下翻飞、左右摇摆,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人群在缓慢地向村文化广场流淌着,整个梭子丘的上空,交汇着空前的欢乐与激昂。这时我想,如果我与梭子丘失之交臂,将是我终生的遗憾。
我们就坐不久,2017年桑植县民歌王决赛便激情唱响。一首首脍炙人口的白族民歌,如天籁之音,无不令人拍案叫绝。
我乐陶着醉人的曲词,激情总是随之汹涌和澎湃。经过十几轮的竞争、角逐,最后,本土歌手张红英以一曲美丽动听的《桑植民歌联唱》摘得桂冠。
然而,真正让我的灵魂滋生震撼和膜拜的,是那一首《澧水船工号子》,从中,我仿佛看到了白族先民们忍饥挨饿、生生不息、艰苦卓绝、气吞山河的历史画卷。
二
午餐后,我们又按既定的行程继续前行。
在梭子丘村部的不远处,一座天然的石桥横跨在一条干涸的小溪两岸,当地人称它为“自生桥”。
其实,该桥既不挺拔壮观,又不纤巧若虹。可是,它坐落在人口集中的交通要塞,数千年来造福着被溪流两隔的黎民百姓,其奉献是无与伦比的。
在桥两侧的罅隙中,古木参天,遮阳蔽日,华盖如伞。几根碗口粗的千年古藤,盘绕而上,各有情态,与古木极尽缠绵。桥下的小溪,虽然不见淙淙流水,但那洁净的鹅卵石,似乎在低诉着某种渴慕与思念……
据当地人说,每年的夏季,附近的白族儿女及行人多汇聚于此,或避暑乘凉,或载歌载舞,或谈情说爱,等等。总之,自生桥是一处风景独好,令人乐不思蜀的好去处。
就在我们站在桥下拍照,并忘情地感叹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时,一缕清凉的秋风从桥洞里急速而过,让人顿感凉爽而惬意。我情不自禁地想:
你自混沌中突兀
煎熬了亿万年的孤独
为那寥落的星火
你依然坚强似铁如初
没有稍许的昏沉
接纳着南来北往的脚步
梭子丘的沧桑巨变
你是在用心地见证和笔录
三
沿着自生桥不远的一条公路缓缓而上,约半个小时的路程,我们便在左边小径旁的木牌上,看见“梭子丘――(嘛垭)茶马古道”的字样,醒目而魅惑。
约二十几分钟的样子,在一块亩余的坪地上,十几名身着白族服装的村民,早已翘首企盼着我们。彼此欢呼雀跃后,一阵激扬的琴声与白族民歌骤然响起。虽然大都是五旬以上的演唱者,但个个声情并茂、才艺精湛。在我们盛情地邀约合影中,大家不时地把联欢推向一个个高潮。
我们累了,渴了,饿了,在坪地的右前靠山边的地方,摆着数十张凳子和各种各样的美味佳肴:有西瓜、哈密瓜、葡萄等水果,有花生、毛豆、辣肠等小吃,有啤酒、果汁、绿茶等饮品,有逸文叙怀的文房四宝,还有用柴火烧烤香甜的红薯……
就在我们坐下来一边享受美食,一边感叹着白族人民的热情、大方、狂放时,演唱者的歌声与琴音嘎然而止。只见他们沿左侧山脚依次而上,过了一块长长的石板桥,在一个丈余高的土台上有序地排开,随之又锣鼓喧天、琴瑟和鸣起来。
白族民:
一匹马儿一根索,
妹在这边唱山歌。
我是马儿谁来牵,
歌声飞出谁来和。
白族歌者的即兴演唱,让我们顿感紧张,不是“百名文艺家”吗?若没人对歌,岂不是笑掉大牙?这时,幸有一名诗协的男士临危受命。
诗协男:
一匹马儿一根索,
妹的山歌哥来和。
我牵妹手回家去,
可否为哥热被窝?
“哈哈哈……”一阵阵欢笑在嘛垭山的空中回荡。
四
正在对歌如火如荼时,只听到“咣当”一声锣响,组织部的陈部长大声宣布:
“这里只是‘梭子丘――嘛垭古道’的入口……”
“啊?!”我们不约而同地狐疑起来。
上山时,金秋的阳光依然炙热,四十多分钟的山坡行程,已让少许身体不适者望而怯步。因为,在这里收到如此盛情的款待,享受了欢乐的弥补,才不至于垂头丧气,可是,哪有心情继续前行呢?
“终点,是前面的一棵大古树,一棵真正的红军树。”陈部长继续鼓励着大家。
“不到长城非好汉!”“既然来了,就不要留下遗憾!”大家彼此劝勉道。
当白族主人与我们的欢笑,再一次响彻云霄时,我抬头打量起嘛垭古道来:一条通天的灰石板路,如云梯似的直达苍穹。那少许的弯曲与起伏,犹如秋风吹皱的一条灰白色绸带。细看,一步步形状各一的台阶,被磨得油光发亮,宛如裹着一层黛青的包浆。
也许是即将看到黎明的曙光,也许是想缅怀白族先民的悲壮,也许是体力得到了补充,也许是对红军充满了敬仰,也许是……其实,我们并不觉得有多么劳累,相反,我们一路摄影、呐喊、歌唱。
如果没有岁月的洗礼,哪有如此深沉的印迹?透过石板的沧桑与倔强,我的思绪穿过了岁月的烟云,几组浸染着苍凉、乡愁、抗争的画面,不停地在我眼前变换:那便是苍山洱海、寸白军、颠沛流离、插草为标和生生不息;那就是白族先民们,在修建唯一通向山外古道时的劳苦、血汗,甚至是生命;还有,一队队马帮的吆喝声,马蹄音与银铃;当然,更少不了贺龙红二、六军团的急行军……
那灰石板上的锃光瓦亮,哪些是商贾的马队留下的印痕?哪些是贺龙红军的足迹?哪些是……这些重要吗?不重要!但是,又有谁能够忘记?
近了,渐渐地近了,那棵红军树不断地清晰起来――那是一棵巍峨挺拔、枝虬叶茂的古樟树。
我如小鸟般斜倚在红军树的怀里,轻柔地摩挲着她皲裂的肌肤;透过斑驳的树叶遥望天空,我脑海里是一队队衣衫褴褛、神色刚毅的红军战士,从古樟树下匆匆而过;我仿佛又听到了激烈的枪声与号角……红军树上那随风而舞的红丝带哟,那不是一曲曲血染的风采吗?
红军树,径粗根深、枝繁叶茂、万古长存,那不是我们伟大祖国的像证吗?
五
2017年11月8日至9日,张家界市百名文艺家的集体釆风活动,是圆满成功的。无论是数十米的长龙大餐,具有白族特色的篝火晚会,以及风情万种的老街集市,还是人文古迹和自然景观,都给我们留下了难忘而深刻的记忆。
梭子丘,给人一种朦胧而清晰、古老又时尚的美感,也给人以无限亮丽和芬芳的希望。
梭子丘,像一枝丁香从我生命的风景中飘过,却把我记忆的彩线,拉得又细又长……
作者以他对民俗文化的无限热情,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对无数革命先烈的无限敬仰;以他天马行空一般的丰富想象,更以他那妙笔生花的巧手,描绘出了一个个令人由衷无限动容的场面!有那迎客热烈的盛会,有那决赛嘹亮悦耳、拨人心弦的歌声,有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遐想,还有那联欢的火辣,更有作者对白族先辈们的感慨,以及对无数革命先烈们的无限缅怀与敬仰!那一一幕幕场景时而令人亢奋,时而让人陶醉,时而使人浮想联翩,时而让人血脉膨胀,时而又令人沉思!拜读着这样的妙文,想象着那一幕幕场面,我那多情的心灵像凤蝶美丽的翅膀一样时时刻刻都在震颤着!我为作者有机会参加那样的聚会感到幸运!我为民族之间相互团结感到由衷的欣慰!我为祖国人民幸福的生活感到骄傲!唱吧,跳吧,可爱的人民!让我们随着扣人心弦的曲子一起舞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