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楚风汉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楚汉】 四大名著中国人的四种修行

编辑推荐 【楚汉】 四大名著中国人的四种修行 ——四大名著中国人的四种修行


作者:计朝晖 童生,962.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178发表时间:2017-12-02 09:27:42
摘要:看看传统文化的魅力

四大名著的内涵是博大而丰盛的,不同的人可以从中读出不同的体悟。
   但无论如何,它们写的是人,进一步是人生,更进一步便是中国人的人生。
  
  
  
   读《红楼梦》,过“情”关,问世间情为何物?
  
   《红楼梦》一书的一开始,曹公便借空空道人之口,说出了此书的主旨:
   大旨谈情。情之一字,最是迷乱人,有人读罢全书也未必晓得,有人过完一生也未必明白。
  
   人之为人,本是有情。情,有时是最美好的事,有时也是最磨人的事。
   男女之间如此,人与人之间莫不如此。因为情字的内涵太过丰蕴,它是爱情亲情友情,
   也是纵情痴情,还是人情世情。而这些,正是红楼一梦中的情天恨海。
  
   红楼一书最为动人的,毫无疑问是爱情。这是一个最为永恒却又平常的主题,
   曹公却写出了无尽的意味。宝黛的爱情无疑是最为拨人心弦的,其中有美好,
   有烦恼;有希望,也有失望;有生死不离的心,却避不开生离死别的命。
   千般滋味,万种纠结,恰如人生。一别之后,繁华落尽,了无痕迹,又恰如一梦。
  
   因为是一梦,所以须看破、放下,这或者才是红楼的真正主题。
   但这对于我们普通人,或许太高了。但至少,我们还可以学着像红楼这场大梦中的情种们,
   学着深情一些,如今这个时代人心恰恰不够暖,情意恰恰不够浓。
   这样,至少人生还能多一些美好和回味,少一些平庸与乏味。
  
   读《三国演义》,过“争”关,人到底争个什么?
  
   明代大学问家杨慎的那首《临江仙》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这首词被用于老版
   《三国演义》电视剧的主题曲,最是恰当。
  
   这一首歌一阙词,说出了太多。告诉我们三国是一部英雄之书,
   它的关键词,是阴谋阳谋、尔虞我诈、乱世、寂寞……归结为一个字,就是“争”。
   而多少英雄豪情、横刀立马,在当世却总是寂寞,在后世却只是转头成空,
   最终不过落得一场谈资。那么我们便不禁要问,人,到底争个什么?
  
   曹操一世枭雄,一世功业在身后也终被老谋深算、隐忍等待的司马懿家族窃取。
   刘备从草莽之中崛起,争得三足鼎立中一方诸侯,最终也不得不在白帝城托孤中,
   抱着巨大的遗憾悲怆离世。诸葛孔明神机妙算、运筹帷幄,一力孤擎蜀汉,七次北上伐魏,
   终究也不过一场秋风五丈原的凄凉。关羽张飞豪气干云、义薄云天,
   最终也都落得兵败身死、身首两处的下场……是啊,人到底争个什么?
  
   如果人人觉悟,天下也就没有争这回事了;如果人人不争,也就天下太平了。
   这可能就是三国最深邃的命题。只可惜,每个人不争一争,不看够了、历遍了
   世间争斗及背后的成亡祸福,是不会觉悟的。人生就是这样,
   很多道理早就知道,但却非要在经历后才能明白。
  
   既然如此,三国的故事对我们也不是没用,这用也不是看一场你争我夺的热闹,
   人们还可以从中学到些权谋之术,激荡起一腔豪情。这样你就能更好地去争,
   然后便能更早地觉悟。如今人们都爱争,那就由着他们争去吧。说到最后,也只能是如此。
  
  
  
   读《水浒传》,过“利”关,我们的仗义去哪了?
  
   水浒中有一个东西,是永远不会褪色的,那也是最重要的一处,便是仗义。
   有些人不屑地以为,水浒108人只是杀人放火的流氓无赖,
   却不去看有一件事才是真正可惜、可悲,便是仗义这东西,已经越来越稀缺了。
   品德没了是可以培养的,品格没了,就只能是一种退化。
  
   什么是仗义?仗义就是鲁智深看不得萍水相逢的父女被人欺负,
   怒而拳打镇关西;看到朋友林冲被冤枉落难,便义无反顾地大闹野猪林。
   仗义就是武松在朋友被欺凌后,快活林里醉打蒋门神;即使早有退隐之心,
   也要为了兄弟情义而坚持到征方腊的最后,哪怕因此断掉一臂。
   仗义就是黑旋风李逵为救宋江,只身江州劫法场;以为是宋江抢了酒家的女儿,
   即使那是大哥也要大闹梁山忠义堂……他们看不得不平,肠子直得厉害,热得烫人。
  
   当下社会与水浒梁山、我们与梁山好汉们的距离,
   也许正是“情义”和“利益”之间的距离。利益二字,
   底下还藏着两个字——自私,上面还顶着两个字——现实,
   合起来又是两个字——冷漠。而这些,或许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病。
   说白了,缺了人情味儿。
  
  
  
   读《西游记》,过“欲”关,觉悟还是执迷不悟?
  
   清代张潮的《幽梦影》里说:《西游记》是一部“悟书”。
   是的,这本是一个佛家的故事,出自一个取经的典故。
   它的主角,名字就叫“悟空”。这一悟,就过去了九九八十一难。
   这只猴子,谱写的却是人之生。西游里是一条取经之路,我们的人生,则是一场觉悟之旅。
  
   很少人会去想,人生从何处开始,又要到哪里去?西游却已经说了。
   孙悟空是斜月三星洞菩提祖师的弟子,而“斜月三星洞”五个字合起来,
   恰是一个“心”字。心,正是人生开始的地方。
  
   孙猴子脑袋上有一只金箍,那是他虚妄之心的隐喻,
   正是因为不能自我收敛,才惹得这外来的约束。
   我们每个人其实也都有,同样是心中的执念和涌动的欲望。
   正是这些劳什子困住了我们,只有除去了才能得自在。
   欲望因执念而生,执念因欲望而固。有人看到了,
   所以求觉醒;有人看不到,于是执迷不悟。
  
   当今时代,前者太少,后者太多。而到灵山的距离,恰好是十万八千里,
   本是孙悟空一个筋斗就能到的,正如迷与悟,就在一念之间。
   四大名著,是中国人的四种修行,也是人生之修行的一个完整路径。
   它告诉我们,过得去情天恨海,参得透世间争斗,斩得断利欲熏心,
   越得过欲望执念,才抵达得了人生光明通达、自在宁静的终处。
  

共 220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很喜欢作者对每部作品的精炼概括,曾经也看过很多这样的个人读后感,想来,就是那句脍炙人口的,一千个人看《哈姆雷特》就会有一千个不同的哈姆雷特,因为我们每个个体都会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相同的事情,然而作者的切入视角比较符合大多数人的感官,引发读者有所思有所悟。感谢赐稿楚风汉韵,好文推荐品读,遥祝冬安。(编辑:绾发)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绾发        2017-12-02 09:28:51
  问好作者,祝笔丰,冬安。
用文字告诉你我眼里的世界。
回复1 楼        文友:计朝晖        2017-12-02 12:42:17
  谢谢编辑同志的点评和关心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