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赏析】喇叭声声父爱深深 ——赏读吴军绝品微型小说《拐弯处的喇叭声》
我这人有一个习惯——没事的时候喜欢翻看江山文学网的各类文章,尤其喜欢翻看江山绝品,旨在找寻出我之所以写不出绝品的真正差距,这一看,竟然被吴军的绝品微型小说《拐弯处的喇叭声》所吸引,于是,便停下匆匆脚步,细细地拜读起这篇吸引了我的眼球的绝品佳作。
这篇小说不长,称得上是言简意赅,微言大义的小说佳作。小说的故事情节也不多,只有五个典型情节。
一是母亲去世后,父亲擦干眼泪,向邻居大婶学着蒸馒头、做饭、炒菜,竟然学成了厨房烹饪高手。有人劝他续弦时,他怕儿子受委屈,断然拒绝了媒人的“好意”,一个人带着儿子过活。
二是儿子去县城读重点高中,每次父亲都要把儿子送过那段最陡的山路的拐弯处。山腰处有一个90度的拐弯,加之坡又陡,这儿出了好几起交通事故,伤了好几个人。父亲不放心,总是要送过这个拐弯才回家。
三是儿子买了摩托车后,父亲便嘱咐儿子,转过那个弯时要按三声喇叭。有一次,因为摩托车喇叭坏了,儿子没能在转弯处按喇叭,刚到镇政府,镇长就告诉他,父亲让他立马回个电话,儿子听了心里一惊,以为家里出了什么事,回话一问,父亲只是因为没有听到儿子的三声喇叭,有点不放心而已。
四是因为孩子要吃退皮核桃,“我”连忙骑车回家给孩子取核桃,临走时,天已擦黑,父亲再次嘱咐:“天黑了,骑车慢点,过了拐弯处按三下喇叭,记住!”
五是父亲因突发性脑溢血去世,儿子在办完丧事,给父亲印罢头七后回镇政府上班,骑车过了那个转弯,习惯性地按了三下喇叭,妻子劝他别按了,说是父亲已听不到了。
文章通过这五个典型场景,描述了一个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
在这里,喇叭只是一个意象,是父亲对儿子骑车安全的一个确认,看似没有多大的意义,却包含了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小说对父亲并没有形象刻画,只是描述了父亲反复强调过了拐弯要按三声喇叭这一重要意象。但是,我们同样可以通过父亲对喇叭声的依赖,看到了一个慈爱的父亲心中所包容的爱心。
因为,父亲不会像母亲那么唠叨,却只是几句简单的嘱咐,而且只是嘱咐儿子骑车转过拐弯时按三声喇叭,让父亲能够确认他是否安全地过了这一危险路段。那次因为车喇叭坏了,父亲没有听到三声喇叭声,便用电话追踪到镇政府,直到听到儿子回拨的电话,父亲这才松了一回气,这是典型的“瓜恋籽”般的父爱情结啊!
由此,我们不难看到一个慈爱的老父亲形象,从年轻时忍受着半路失家的痛苦,到老来对儿子的牵挂,岂是这篇千字小说可以描述得尽的?
文章充分运用了留白艺术技巧,把父亲苦熬日子的艰难留给读者去想象和填充,达到言尽而意未尽的阅读效果。
真是一篇当之无愧的绝品佳作!
我仿佛已经感觉到自己写作的差距在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