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项梅清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清韵】童年的稻田(散文)

精品 【清韵】童年的稻田(散文)


作者:樱桃树下的微笑 秀才,1802.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659发表时间:2017-12-03 15:14:07

【清韵】童年的稻田(散文) 美丽的家乡溪边,有一片梦幻的稻田。这片稻田是我童年时最美好的乐园,每次从脑边闪过那些在稻田疯玩的瞬间,心间激动不已,恰如回到故乡一般。
  
   一
   我的故乡地处黔西北管辖的一个小县城(叫郭家寨),它是一个纯朴而宁静的小山村。 寨子四周都是山,山石俊俏,山与山相连,中间有几块平地,组合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我们的寨子就伫立在平地中间,几百年来,过着简单而平淡的生活。
   寨子南临干河沟,北依瓜种河,东望观音山,西迎九洞天福地。故乡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再因适宜的温度,确实是种水稻的好地方。
   在我很小很小的时候,故乡有很多稻田。每到收割的季节,金黄的稻子铺满寨子,犹如一幅唯美画卷,走入其中,好像进入神话王国一般,梦幻而美丽。收割水稻之后,稻田里还可以种上冬小麦,土地合理利用,这可是村民们经过几代人辛勤劳作而摸索出的一种栽种经验。
   故乡的稻田,适合于精耕细作,需要用心对待。童年的时候,我在外公家住,但外公的寨子几乎没有稻田,周围种植大面积的玉米和水果,想看到稻田得去好远好远的地方。原因很简单,外公家那个寨子缺水,劳动力不足,不适合种水稻。因此,一有时间,我常常会在放学后偷偷地回我们郭家寨,在自家稻田田埂上走走停停,再帮奶奶干些农活,才回到外公家。后来外公知道后,直接让我和弟弟跟奶奶一起住,这正和我们小孩子的心呢!每天玩得更疯狂了。
   当时我家仅有三块稻田,每到插秧的季节,都会非常繁忙。但累也罢了, 由于比较穷,家里连买水稻稻种的钱都没有。几年下来,都是种别人丢弃不要的稻苗,自然收成不佳,有时还会缺收,几年都吃不上米饭更是常有的事。那些年,一看到隔壁三爷爷家常年以大米为主食,总是令幼小的我和弟弟羡慕不已,发誓以后好好学习,争取让家人都吃上米饭。
   那时候就有一个梦想,要是我家的田也种上好水稻,该有多好。而这仅是梦想,实现起来确实太难,因为家里情况不允许,父母出门打工,好几年不回来。爷爷早已去世,家里就靠奶奶守着那一亩三分地,勉强带着我们生活。田也没人耕,种地没有肥料,庄稼自然长不高。其次稻田不远处居住着大片人家,什么鸡鸭狗,小花猫,老土狗随处可见,偶尔还会跑到稻田里来撒欢捣乱,这样一来,水稻就长不好了,更别提有好收成。
   当时,我的故乡大多数人家常年以玉米面、红薯、土豆等粗杂粮为主,村民们种的水稻舍不得吃,常常背到街上卖,然后再换些柴米油盐回来。要是哪家偶尔吃上自己种的一顿米饭,俨然就是过年似的那样欢愉,几天几夜,心里还美滋滋的。
   多少次,在上课的时候,我就常常做梦梦到米饭。有一次我居然梦到我家田里的水稻丰收了,奶奶煮了几碗白花花的飘着米香的大米饭,而我和弟弟贪婪地吃了一碗又一碗,小肚皮都快撑爆才肯放下碗筷。而醒来却是梦,现实依旧残酷,嘴角流出了口水,肚子还是饿得咕噜咕噜叫。坐在门前,常常叹息道:“我家什么时候也能种出好水稻呢!真想吃米饭。”
  
   二
   故乡的稻田,自古以来就有的,要追溯到什么年代,就不得而知了。
   阳春二三月间,大燕北归在寨子里衔泥筑巢,夜间春雨沙沙作响,滋润着故乡那亲切的稻田。一时间,沉睡一冬的田野被吹醒,溪水边的柳树发出新芽,小草开始蹦土而出,零星地给沉默着的田野一抹绿色的生机。
   春雨落过后,大小路上烂泥如膏,远山近树全躲藏在烟里雾里。但这样却完全不影响人们出门劳动,田里已经有水了,村民们开始赶牛,扛着犁头打秧田,田梨好,加固田埂,疏通田间的沟渠,全家出动,忙得不亦乐乎。
   我家没有牛,劳力又不够,我们只得扛着锄头在田里挖。春风送暖,气候缓缓变化,奶奶天天带着我和弟弟挖,不管天晴下雨。我和弟弟力气小,可不愿看到奶奶太辛苦,能干一点是一点吧,还是能坚持一个下午。虽然累得汗流浃背,回家忘记吃饭就睡觉了,但挖三五天总能挖完。
   挖好以后,将新翻的稻泥弄碎,弄平整,再放水,待田水变清,还可以照见影子。此时此刻,我和弟弟在田里跳来跳去,时而玩追人,时而跳舞,唱歌,玩得很高兴。紧随其后的是奶奶,她很辛苦,她用锄头将刚挖好松软的土壤一点点弄平,远处早已炊烟阵阵,近闻是泥土的芳香伴着春风悠然飘荡。
   坐在田梗上,透过微风远望,整块秧田平整无垠,深深呼吸,空气中还散发着泥土的芳香,仿佛从梦中苏醒一般,醉人极了。此时的寨子里也特别热闹,鸡犬相闻,各种吆喝声响彻山间。过了几天,又是周末,我和弟弟往返白龙山几次,割几背野白蒿,苦蒿,慢慢撒满秧田当大粪(肥料),然后再光着脚在田里踩来踩去,只听见,“吱、吱、吱、吱”,那些苦蒿,白蒿就被踩下去,直到秧田平整光滑,我们才休息片刻,进入做作业这些幸福的时光。
   夕阳西下,该回家了。透过我家秧田望去,寨子里的秧田好多都弄好了,一块连着一块,平平整整,一望无际,似乎是一面镜子,又好像是一位巧妇把褶皱的衣服熨烫平整后铺展在田野,完美无比。
   土地是庄稼人的根,泥土是庄稼人的魂,每一寸土地都恰如对待自己的孩子那般呵护,亲切感十足。秧田弄平整,奶奶正愁没有稻种,没想到此时姑姑却带着十多斤稻种来看奶奶。奶奶极力让姑姑带回去,因为姑姑的日子也过得很拮据。推辞不掉,奶奶只有接受,翻箱倒柜,找出好吃的招待姑姑,我们也异常高兴。
   奶奶心里高兴,当晚就将姑姑拿来的稻种用净水浸泡几天,然后再装在一个筐子里,待种发出新芽,找一个下雨的早晨,均匀撒在稻田里。刚好撒种子那天,姑姑也来帮奶奶,她还为奶奶织了一件毛衣,一双老鞋,这让奶奶颇为感动,高兴坏了。母女俩不一会儿就撒好了,坐在田梗上聊了很久才回家,似乎很久不见一般,亲密无间。
   此时此刻,有几只飞鸟盘旋在稻田上空,啁啾声萦绕。那个晚上,奶奶就给我下了一个任务,让我每天都去秧田里看看,其一看看田里有没有水,其二可以赶赶鸟,防止它们偷吃稻芽。后来奶奶还说,也不放心我去看田水,说我太顽皮,待她清闲,还是自己去看吧,姑姑只是笑。
   姑姑人好,对奶奶孝顺,那些年一有时间就来看奶奶。对我们关心,经常给我们买些小礼物,只是后来生了病,离开了人间。奶奶哭得死去活来,瘦了许多,从那以后,再也没有看见奶奶的微笑,我们更不敢提起姑姑。
  
   三
   人间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好雨知时节,雨儿来,风拂过,稻种撒在田里一个多月后,秧苗就一天天生长,叶儿丰茂,迎风飘摇,然后秧田开始晒水(将水放干),移栽稻秧的好季节就要到来了。
   端午前后,人们过完节,吃完粽子,就准备插秧了。勤耕细作的村民自是懂得秧苗是多么的关键,这需要技巧,一排排脉络分明。七八公分的秧苗已是嫩绿的,窈窕的身姿展现在眼前是妩媚着的,可爱至极。此时,寨子里那些女劳力们,大多被派去“采芽子”,也就是采在秧田里已经育好的秧苗,等待插秧移栽到到稻田地里。
   而我家,特别穷,采秧子还得我们自己来。童年时的我,特别喜欢采秧子,常常弄得一身泥巴,惹得奶奶大笑。在奶奶的带领下,姑姑又来帮忙,我们开始紧张忙碌的采秧子,插秧工作,我们把采好的“秧子”用背箩一背背地送到弄平整光亮的稻田田埂上,然后在一个个抛到的稻田里。我家的三块稻田,在插秧的前一天,已被舅舅用牛犁好,弄得平平整整,光亮如镜,似乎可以照出丑恶嘴脸一般。
   抛秧很累人,但儿时的我却很喜欢玩。插秧考验人,第一要眼疾手快,还得低头弯腰,依行间隔有序地把秧苗仔细的插进稻田中,一步步插秧,一步步往后退,直到最终完成插秧任务。好的插秧者插出来的秧苗不用任何参照物,却是笔直、间隔均匀的一行行、一列列,横竖一条线。我的奶奶当年就是一个插秧好手,她不仅手脚勤快、麻利,而且插秧速度是一般村民难以超越的。奶奶做起农活从不偷奸取巧,严格要求自己,把每一件事都做好。因此插秧的季节,奶奶非常辛苦,无论帮哪家,她都很卖力。晚上收工回到家里,累得直不起腰。别人劝奶奶干活时偷个懒,她总是说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再说也想早一点弄完。
   奶奶在稻田里忙碌,而我插秧一个小时就累了,跑来跑去,一会儿去捉泥鳅,一会儿追蝴蝶,玩得不亦乐乎。待到奶奶插秧结束,我也跟着回家了,此时月亮已经挂在空中,皎洁而美丽。
  
   四
   插秧总算告一段落,姑姑也常常来看我们,我的任务就是每天放学回来,按时去稻田看田水。
   看田水很清闲,心间激动无比。站在田埂上,拿着一本书,仰望远方,蓝天、白云倒映在稻田的水中,小麻雀飞来飞去,黑色的小蝌蚪摇着小尾巴撒着欢潜入秧苗下,一会会躲起来,一会儿又游出来相互追逐,一幅田园美景映入眼帘,由不得不醉人心弦。
   秧苗从秧田移栽到稻田需要几天适应新的环境,过些时日,水映秧苗郁郁葱葱茁壮成长。而野稗子等杂草也开始疯长,虫害自是难免,与水稻抢夺养分。农家人容不得一丝清闲,除杂草、害虫、施肥一刻也马虎不得。奶奶每天都在稻田里忙碌,除草,施肥,放水。我和弟弟时常会去稻田地的田埂上、沟渠边采些野花带回家,插在瓶子里还能鲜灵几天然后才渐渐凋零。伴随着夏日里的蝉鸣蛙噪,稻田里的秧苗一天天长高。近抚,柔软的绿,像是一个少女的轻吻甜甜润滑。远观,像是铺在田野里的一条绿丝被,风吹起伏一层层绿波似幻似真于眼前。试想着,若是躺在轻飘飘随风微波的稻田里浅眠,会不会摇出一个绿色的幽梦呢?也许会吧。
  
   五
   时间匆匆划过,炎热的夏季,稻田施过肥、喝足了水,开始拔节、分蘗、破口、就悄悄抽穗了。红蜻蜓、白蝴蝶结伴来了,站在稻穗上随风摇动却是自得其乐的一副悠闲的感觉。霎时,稻田上空热闹非凡。虫鸟的鸣叫,蜻蜓和蝴蝶的舞姿优美,稻田的上空俨然就是一个天然的舞池、游乐场。稻秧随风扭动着纤细的腰肢,新抽穗、破口的稻穗露出微微一笑,水荡绿波,到处是和谐的美景,惹人难忘。
   秋风萧瑟,秋雨绵绵,稻田金黄一片,收获的季节就要到了。不久后,一望无际的稻田满目黄澄澄、金灿灿的耀眼,并且那些从稻田里爬出来的几只螃蟹旁若无人地横行在田埂上,个大、饱满、肥壮,来不及逃脱已被隔壁李老汉捉住放在网兜里。它们几次试图挣脱着、努力着想恢复自由身,那是已经不可能了。农家人的下酒菜,自是美味了。
   金秋十月,桂花飘香。金黄饱满沉甸甸的稻穗垂下头、笑弯了腰。远望一望无际的稻田,风吹稻浪滚滚,恰似金色的海洋波浪层层叠叠。经历了春耕、夏育生长的稻田,一缕缕稻花香传来一份份喜悦,奶奶把早已磨得锃亮的镰刀拿出来瞧一瞧,巴望着开镰收割水稻的日子早点来。晴好的天,禁不住要去往稻田溜达一圈,望着丰收在望的稻田随风一波波地金浪滚滚,稻花香扑鼻沁人心脾,一脸喜悦。奶奶作为土生土长的农民,容易知足,丰收的喜悦是田地对她最好的回报。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稻田里的水稻收割季节气已到,寒露时节的一个清晨,还是那一声声“当、当、当”地如同集结号响起。村民们前几天已经开始忙碌,奶奶也着急,待到周末,我和弟弟和奶奶蜂拥着一起涌向那三块金黄色的稻田。弯腰割稻的挥舞着镰刀,“唰唰唰”齐声一片,我和弟弟开始卯足劲,不用事先言语听到那齐刷刷的声音就是各自较劲比赛呢。不多时,我们从田头已经到了田中央,身后是躺下的一束束金黄的稻秧顺序排列。负责扎捆的我不甘落后紧跟奶奶的脚步,一捆捆整齐、粗细均匀的稻秧堆成小山形状间隔排列在稻田里。仅仅几日,手心便磨出血泡,晚上还阵阵疼痛,但内心是高兴的,时间一久,就没了痛感。
   等到收割完了水稻,再放眼四周,远远望去是一座挨一座的小金山连绵在广袤的田野。不时会有鸡鸭从眼前蹿出,又躲到成堆的稻秧里去了。秧鸡突然蹭出来,溜一下不见了,一定是来偷吃稻谷的。各种鸟儿叽叽喳喳兴奋不已,时而落在稻秧上衔走一串稻谷,时而信步在空旷的田野悠闲漫步。看秋人一声“喔呼儿”,惊起鸟儿四处腾飞,稍停片刻,又来衔走一串稻谷。收割好的水稻在田间堆放几天,再统一用背架,背箩、运回家里,脱粒,晾晒等待晾晒。
   收割完的稻田空荡荡的,到却阻挡不了我们的玩趣。我和小伙伴们一起捉迷藏,有时还能看见一些蚂蚱。在稻田捉到的蚂蚱我们会拿一根稻草栓着,找一个地方,烧一堆火,然后拿在火上烤,那味道好极了。
   此时,宅院里堆放在角落里的新稻草依然散发出稻草的淡淡清香和田野的气息,家狗倚卧在稻草垛旁取着暖,鸡鸭咕咕、嘎嘎地围着稻草垛觅着食。
   夜幕低垂,寨子里里家家户户陆陆续续地炊烟袅袅升起,米香瞬时飘萦在村庄上空。我家也是,新脱粒的稻谷,奶奶就迫不及待的弄了十斤左右去打米店,晚上回来,我家的老屋里新米的特香不用翕动鼻翼直扑而来。
   那个时候,故乡的天空是湛蓝湛蓝的,水是清滢滢的,米香自是纯天然的馨香扑鼻。可是,二十年过去故乡变化很大,村民变富裕了,那些稻田已经种上了玉米,我家的则种上了樱桃,童年稻田里的一切美好瞬间只能深埋记忆,难以忘怀。
  

共 5252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看到微笑的发来的《童年的稻田》,心情很是沉重。90后回忆童年应该是衣食无忧,快乐无比的,但是在作者的故乡吃碗米饭都那么难,这也让我知道作者为何这样懂事了。通过这篇文章,我们看到了故乡的巨大变化,同时也感受文章透出的浓浓亲情。文章语句优美,娓娓道来,淡然于心的心态都融入了文字里。好文欣赏,力荐佳作,倾情推荐共赏。【编辑:项梅】【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171206000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项梅        2017-12-03 15:20:43
  作者用心回忆着自己童年的时光,回忆着故乡的稻田。从苦到甜的变化,感谢党的好政策。深度好文敬请品读。
项梅
回复1 楼        文友:樱桃树下的微笑        2017-12-03 22:45:17
  阿姨辛苦啦,感谢您给我编辑,天冷了,注意身体喔。
2 楼        文友:老榆树        2017-12-03 17:01:45
  什么是乡愁?乡愁就是咀嚼童年的生活,那山、那水、那稻田、那人伦亲情、那虽苦难但又很甜美的生活,记忆到永远。作者满怀深情地再现了这一切永远抹不去的生活景象。佳作一篇!
回复2 楼        文友:樱桃树下的微笑        2017-12-03 22:46:13
  谢谢老师点评,冬天到了,祝老师身体健康。
3 楼        文友:玉芙蓉        2017-12-12 14:59:38
  读文章,学水稻种植,欣赏悠美文字!
把思想划上年轮,春秋过后,看社会的图像,还有当时被风吹着飘摆的线条。
回复3 楼        文友:樱桃树下的微笑        2017-12-12 16:44:41
  谢谢老师品读,感激不尽,希望常来。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