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渔舟唱晚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渔舟】车(随笔)

编辑推荐 【渔舟】车(随笔)


作者:马仲良 秀才,1216.61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359发表时间:2017-12-04 10:49:27

车,作为现代化的交通运输工具,已经普及到每家每户。只要一出门,无论在哪一条路上,甚至大街小巷,都拥挤着很多车辆。大到运输货物的卡车,小到载人的轿车,甚至是单人的电瓶车,占据了每一条道路。车辆的增多,方便了运输和出行,无论多么远,抬抬脚就到了,真是“千里江陵一日还”。公路也越修越多,就连高速公路也有要修到家门口的趋势。人们在享受舒适和方便的同时,不禁对科技的飞速发展由衷的赞叹。
   这些靠燃料或电力为能源驱动的车,是工业革命的产物。在这些车没有诞生之前就已经有了用人力或畜力拉动的车。据史料记载,公元前三千五百年人类就已经发明了车轮,载人和运输货物的车也应该出现在公元前三千五百年左右,马拉战车的出现和使用是在公元前三千一百年的苏美尔地区。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就有对车的描写,如《诗经•国风•王风》中的《大车》一诗这样写道:大车槛槛,毳衣如菼。岂不尔思?畏子不敢(诗的大意是:大车走过坎坎的响,你身穿绿色的绣毛衣裳。难道我不想你吗?我是怕你爱我而有所顾虑啊!)。最初的车是靠牛或马来拉动的,牛车慢,主要用于拉送货物,《卖炭翁》(唐•白居易)“晓驾炭车辗冰辙”就是一辆牛拉的货车。马车快,主要用于载人或征战。远行的商人都是驾着一辆马车,一走就是半年多。为了养家糊口,“商人重利轻别离”,也是一种无奈之举。《左传•曹刿论战》中记载,“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说的就是战车。车从它产生的那天起,经历了几千年,因为生产力低下,依然是马拉牛载,要不就是靠人力拉动,比如老北京街头的黄包车。
   在解放战争中,著名的淮海战役就是靠老百姓用小车推出来的。淮海战役的胜利彻底改变了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与国民党反动派军队的力量对比,为渡江作战及解放全中国打好了基础,由此可见小车的作用有多么巨大。小学时读过一篇课文,写的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中国农村基层干部的优秀代表杨水才,“小车不倒只管推”就是他的一句名言,小车也因为杨水才为人民鞠躬尽瘁的革命精神被赋予时代意义。这种小车又叫红车,是独木轮,行进时一人在后面双手撑着车把,把持平稳和方向,车前系根绳子,人或牲口可往前拉。行走时木轴和车耳摩擦发出叽叽声,能听得很远。大人在走亲访友时常常用小车推着孩子和物品,比背着或抱着轻省很多,特别是整个家族有好几个孩子都要去亲戚家,用小车推着很方便。我小时候没少坐这种小车,有一次我们几个孩子坐在小车上走亲戚,车由一个大人推着。因为孩子们不懂事,在车上乱蹬乱摇,推车的把握不稳,车一下子歪倒了,我们几个孩子都从车上摔了下来。这种小车不但需要用力往前推,还要把握平衡,而且坐在车上的人也要和推车的配合默契。推小车不但是力量的较量,更是技艺的展示,能熟练地掌控小车的确需要娴熟的技术和胆识。
   在我的记忆力,这种小车没有存在多久就被架子车替代了。架子车两个轮子,很平稳,装得多,它必然要替代小车。我家里有架子车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事,那时生产队的社员大多数家里还没有。父亲卖了一头猪,又凑了几块,七十五块钱买了一辆半旧的架子车。那辆车是平车,不用的时候两个轮子可以卸下来挂在墙上,这样就少占用屋子的空间。但这种车用起来不方便,因为轮子是插进钢筒里面的,不固定,所以空车时走不多远轮子就会掉下来,还得重新安装。后来,父亲想出了一个办法,用破布条垫在一尺来长的车轴上,然后塞进钢筒里,这样轮子就不易掉。用架子车拉粮食拉粪,效率很高,又省人力,所以生产队大力提倡社员购买,一辆架子车出工顶一个人的劳动工分,很多家庭就是借钱也要买一辆,不久,架子车就在村庄普及了。
   小时候能记得的机动车辆是解放牌汽车,拖拉机和红旗牌轿车。路上跑的拉货物的车大多是解放,那时车速较低,一百多里路程要走一个下午,就这速度也是人的脚力望尘莫及的,所以只要方便都要让解放捎一程。也有的小伙子身强力壮,骑自行车的技术高超,当解放经过时猛蹬几下,赶上解放后就用一只手拽着车厢,一只手撑着车把和汽车一同前行。这种骑法是相当危险的,没有多少人去模仿,再说能骑上自行车的人很少,最多的是徒步追汽车,爬到车厢里让汽车捎带一程,但这样的危险性更大,搞不好就钻进了车轮底下。
   解放牌汽车是新中国的产物,也是主要的运输工具。我村有一个军人,在山西当兵,是汽车兵,开的就是解放。他兵龄长,有资格,部队允许他一年探家一次,他回来时就开着解放牌大卡车,车上除了给家人捎带的一些物品,还有一个大油桶,桶里装满了油,供路上用。因为那时不像现在,到处是加油站,走到哪里都可以加油。如果车在半路没油抛了锚,就只能拦截途中经过的汽车,从他的邮箱里借一点以供急用。
   有一年秋天,山西的汽车兵回来了。一天早晨,天下起了雨,秋雨绵绵,看天色像是连阴雨,汽车兵怕这场雨把车堵在家里,就冒雨开车上了路。从家里离柏油路有十多里是晴通雨阻路,他是想把车开到柏油路边。他虽然资格老,但是也要服从部队纪律,按时归队。汽车在泥泞的路上艰难前行,发动机突突叫,车轮在路上打滑,一刻钟也行不了几米远。后来,套上生产队的两条大犍牛,费了整整一个上午的时间才把车拉到柏油路边。
   除了像解放这样的卡车,在路上经常跑的还有拖拉机。一个拖拉机头后面挂着一节拖车,就是当时比较先进的运输工具。拖拉机一上路,除了运输货物,也捎带着拉人。有一年,我随大人到临县走亲戚,出发时坐的是架子车,半路上车子坏了,一群大人和孩子拦了一辆拉白灰的拖拉机。坐在车上得紧闭双眼,以防白灰粉迷住眼睛。下车时,每人身上脸上都白茫茫的。能够让人搭乘一截的货车司机是很少的,大多数司机看到路旁有要拦车的人时,都是加大马力往前冲,很少停下来让人慢慢爬上车厢,所以想乘货车的年轻人大都是追着车子跑,然后爬到车上去。除非你和司机很熟,他才肯停下来让你上去。我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年轻人要搭乘一辆拉棺材的拖拉机去城里,可是司机死活不让坐,于是他乘人不备爬上了车,钻进棺材里。车上除了一个躲在棺材里的他,还有两个女青年。行到半路,他想出来看看车到了哪里,当他顶开棺材盖时,早把两个女青年吓得要命,一个从行驶的车上跳了下去,摔死了,一个正要往下跳,他急忙冲过去抱住了她,她被吓晕在他的怀里。都说现在车满为患,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在车少的年代,更容易让人付出生命的代价!
   路上除了运输货物的卡车拖拉机,也有像现在的公交一样专门载人的公共汽车,不过这种车很少,一个县只有十几辆,一个公社——现在叫乡或镇还不合一辆。人多车少,所以能坐上车的机会很少。要去县城,从家里步行到街上,如果正好赶上公共汽车经过,就有机会坐车去城里。但大多数人对坐车不抱太大的希望,连等都不会等,而是继续步行去城里。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物资越来越丰富,作为运输工具的车,更是在日新月异的飞速增长。特别是供人们出行的私家轿车,已经到了限行限购的程度。在节假日、十一黄金周,抬眼望各景点公路上到处是行人和车辆,有时一堵就是半天。车辆多,容易造成交通事故,有时发生车毁人亡的惨剧。人是最有智慧者,科技带来的拥堵还要科技解决,现在,科学家正在研究利用天上的卫星来指挥交通,路上的汽车都是无人驾驶,人只管坐在车里,由卫星遥控着汽车前行、转弯、躲避车辆和障碍物。不久的将来,不再有司机这一职业,也不用为考驾照而操心。还有一种更具有诱惑力的科学幻想,人类可以改变物质结构,进行原子甚至基本粒子的重新组合。到那时,孙悟空七十二变将是家常便饭。运输也不再是物质,而是波和粒子的传输,车和公路将不复存在,用网络就可以把物质传输到需要的地方。

共 307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马老师这篇车的发展史值得一读。车,人类的代步工具。有了车,就提升了速度。不管是行走的速度,还是生活的速度,总之,车在社会的发展进程中,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有了车,就有了更多的经历,也有了一些悲喜交加的生活体验。车,给现代人的生活带来了诸多方便与乐趣,节约了上班组的路途时间。驾车出行,也成了当今的时尚。或许,在未来的发展进程中,车也会成为历史。但是,今天的我们却离不开它。【编辑:回味】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回味        2017-12-04 10:50:05
  问好,马老师!创作辛苦了,冬安快乐!
回味
回复1 楼        文友:马仲良        2017-12-04 16:12:11
  社长你好!感谢编辑!
2 楼        文友:陈文凤        2017-12-05 08:59:21
  喜欢未来的交通
3 楼        文友:情韵悠然        2017-12-05 14:35:19
  深圳已经启用无人驾驶的公交车了!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