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短篇 >> 作品赏析 >> 戏曲堪称美诗词文亦佳(赏析)

编辑推荐 戏曲堪称美诗词文亦佳(赏析) ——简评蒋士铨的诗词成就


作者:九狮居士 童生,574.8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0980发表时间:2017-12-06 17:00:20

戏曲堪称美诗词文亦佳(赏析) 2016年第11期《中华诗词》的“卷首语”是胡迎建先生的《谈诗人读书》。文章中多次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把诗人读书的必要性、重要性阐述得淋漓尽致。他说:“应大力提倡诗人、诗词爱好者读书学习,加强修养。要作好诗,必须潜心读书;不下功夫,作诗填词势必趋于浅薄”“如果不多多读书、多多穷理,则不能达到诗的极高境界。”“然无论向前人学习还是向时贤学习,都要有崇敬之心、下问之意。”我是个诗词爱好者,读了胡迎建先生的精辟语句感触很深,于是决心排除杂务、静下心来,重新认真阅读和研习蒋士铨先生的《忠雅堂集》,写了如下一些初浅的心得体会。
   蒋士铨的《忠雅堂集》(全四册)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共一百五十七万余字,二千五百零七页。包括诗集廿七卷、词集两卷(附南北曲八十六曲)文集十二卷(包括一卷骈体文),附录四卷(包括袁枚等人写的墓志铭和一些为书籍写的序、跋、铭等)。此书出版得到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的资助。
   蒋士铨是一个著作等身的奇才,他不愧是乾隆时期创作戏曲诗词文赋的佼佼者。记得有个著名的中国学者说过:“人的第一身份和最后的身份都是文化身份。”蒋士铨就是以一个文化人的身份,驰骋在康乾文坛而著称于世的。乾隆十一年他在家乡铅山参加古学考试及以后的应正试蒋士铨都名列第一,获得江西督学金德瑛的赞赏,金吟诗赞曰:“喧啾百鸟群,见此孤凤凰,将来无可量也。”后来他又以“乾隆曲家第一”的雅号,“雅部殿军”的尊称,与袁枚、赵翼并称“乾隆三大家”、与彭元瑞并称为“江右两名士,与赵由仪、汪韧、杨垕同为“江西四才子”。他是以他在戏曲上的造诣,诗词文赋的奇才而登上清代文学艺术的高峰并载入中国文学史册的。
   蒋士铨乃江西上饶市铅山县永平镇石盘渡人。清雍正三年(1725年)十月二十七日(12月1日)雨夜,蒋士铨降生于南昌垣东街小金台前旧宅,适逢响雷,因得乳名“雷鸣”。他以赣鄱情韵,面对铅山的山青水秀和茅舍竹篱,唱响了一曲曲的田园情歌。他的唯美意象和家乡情结融合在一起:以学识上的渊博、智力的过人、才华的横溢,诗思如泉涌,激情而澎湃。他对家乡河口写下了“舟车施百货,茶楮走群商。扰扰三更梦,嘻嘻一市狂。移官资坐镇,转粟奉神仓。贤相何人继,空寻绿野堂。”河口是江西四大古镇之一,早有“隔河二宰相,百里三状元,一门九进士”的史实,也有“装不完的河口,买不完的汉口”的说法。他在《河口》一诗里,用自然、朴实、平易浅显的诗句,把当时河口的繁华与热闹写得是何等的到位啊!百货是用车载船装的,茶客纸商更是络绎不绝。夜深了还是人声嘈杂,市场的繁荣景象如在眼前。王昶对他的评论是:“博通淹雅,自古文辞及填词度曲,无所不工,而最擅长者莫于诗。”蒋一生创作大约近伍千首诗,与袁枚、赵翼的诗作不管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是难分伯仲,旗鼓相当的。
   蒋士铨创作的诗词中体现了他的诗学观点。在他的《论诗杂咏》和《怀人诗》中都有多次表示和论断。他多次反复强调,作诗填词作文都必须戒除抄袭,脱去依傍,自立门户;主张唐宋既是师,但又不必规唐模宋;他要求博采众长,以真情来抒写,努力将言志、缘情、载道有机结合起来,在重视风雅传统的基础上,要有自己的观点,用自己的感悟直抒自己的性情,从而达到新的境界。他在《辩诗》中写道:“文章本性情,不在面目同。李杜韩欧苏,异曲原同工。君子各有真,流露自句中。”这就是他的诗学观点,写诗填词要把各人自己的性情,以“忠孝义烈与温柔敦厚”为基础,没有庸俗之念,所说的要合乎风雅,把“志、情、道”三者体现到诗的字里行间里去。
   诗的社会功用在哪里?他说:“作诗何异作春秋,三千余岁上下古。”所以他认为,诗人必须“惟务多读书以养其气,于古人经邦致治的略,成孜孜焉。”乾隆三十年夏他在铅山写道:“诗之为用,微之可以格鬼神而享天祖,显之可以移风俗而厚人伦,雅颂所得,人心和平,则天地之道通焉。若斤斤与前贤论宗门,守绳墨,较工拙、讲声病,虽极尽能巧,而其中无物焉,是亦苟作而已矣”,这些就是他诗学原理的基本原则,也是他从事诗歌创作的最根本的学术观点。在《沈生拟古乐府序》一文中说:“辞必已出,意必自陈,文章所著,流品传焉。”他所写的许多序言都反复强调,不管是作诗词还是写文章,都是反对一切空泛浮夸之词及摹拟之词,应直抒己意,言中有物,这都是必须遵守的。
   蒋士铨15岁就开始写诗,学的是李商隐诗歌的浓艳与憧憬;20岁前后,改学杜甫和韩愈,而将原先作的近500首诗全部付之一炬而毫不可惜。他学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在学杜的基础上又学韩愈,以文为诗,以才学诗,尚险求怪,意必深造,语必生撰,而后又能出以变化,守以深情。中年之后,他还兼学苏轼,并重点学黄庭坚,所以,他的诗词创作上渐趋熟深醇,完全体现了他不屑于依附古人,而自成格调的风格。
   研究蒋士铨的徐国华教授在他的专著《蒋士铨研究》中,摘引了许多推崇蒋士铨的赞誉之辞,许多著名文人雅士对蒋以充分的肯定,如:“海内奇才近属谁,江南袁蒋记同时。先生逝后各疏散,把卷无端感故知”(王文治)、《随园诗话》的作者袁枚称蒋士铨为奇才,并在一篇序言中说他“摇笔措意,横出锐入,凡境为之一空。”王昶更以“开拓万古之心胸,推倒一时之豪杰”来称赞他;清代的“诗佛”吴嵩梁也对他推崇备至,说他“断为五百年来第一家。”甚至有个韩国诗人金正喜也对他的诗词作了全面肯定更语出惊人地说:“……而如袁随园辈,不足比拟矣,况其下此者乎?”以上的名家评论,完全可以断定蒋氏在清代诗歌上有不能撼动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鄱阳是蒋士铨的第二故乡,他作了五首最为有名一组诗《岁暮到家》,该诗是乾隆十一年十二月时在鄱阳做作,而不是在铅山所作,这五首诗特别是第二首流行更广:“爱子心无尽,归来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回愧人子,不敢叹风尘。”许多人都认为这五首诗是归铅山老家所作,其实不是。在这首诗中把蒋士铨在年关已近之日风尘仆仆从外乡匆匆归来,以表尽孝看望爹娘的孝悌之心。以朴素的真情的诗句来表现无限的情思,使人读后十分感动。
   蒋士铨一生在外飘泊,但是他每到一地,均写有诗词文赋等作品。在鄱阳、抚州、南昌、余干、建昌、南京、镇江、北京、浙江、江苏……曾写有诗词。至于在自己的家乡铅山,更是不在话下,乾隆十一年二月他由鄱阳返铅山时写了《叫岩夜泊》,同年写了一首五律《石井庵》《怀人诗》12首、五言排律《孟夏》《宿云》《舟中》《家书四绝》《再过杨林坞》《拟辛弃疾鹅湖夜坐时》《河口天地庵》《游章岩》等等。
   蒋士铨“天禀真绝,有览辄记,握笔如天马怒驰,超尘绝迹。”这是当时的诗人阮元在《蒋心余传》中对他的评价。
   蒋士铨写诗填词作文都力主真性情之后发,同时无时不关心世道和人心风化,无处不彰显其“忠孝义烈之心,温柔敦厚之旨。”在另一篇文章中他又不无慷慨地说:“……故其微言大义,感发乎忠孝,激昂乎古今……诗之为用,微之可以格鬼神而享天祖,显之可以移风易俗而厚人伦,雅颂所得,人心和平,则天地之道通矣。”蒋士铨要求别的诗人要这样,他自己当然也会这样。他的诗词,都是在进行“劝惩”“教化”,当然更不是板起面孔来训人和充满古板、迂腐的陈词滥调。而是充满至性至情,和忠孝节义的天性。他对父母事孝从《岁暮归家》等诗词便可以看出。他对朋友讲义气、重仁爱,充满豪义之情。只要认真多读他的这类诗句,便可以了然于胸矣。
   至于蒋士铨的词,主要收录在《铜弦词》(即《听秋词》)之中,共有二百五十余首,谭莹在《论词绝句》中评蒋士铨的词作是:“盖代诗名山斗重,嵚崎磊落更淋漓。便将诗笔作词笔,热血填胸一洒之。”他的历游词有雄浑而壮丽,气势更非凡,均可显其豪迈词风之大概。如:《酹江月•望庐山》《满江红•游黄河》《满江红•赤壁》等等。其次是抒写至性亲情,叙写真挚友情和言愁吐恨的抒情词,他的词每一阙都是立意别致的,意境含蓄的,语句浅近的,感情真切的。从《水调歌头•舟次感成》这篇蒋氏的代表词作中便可以看出端倪:“偶为共命鸟,都是可怜虫。泪与秋河相似,点点注天东。十载楼中新妇,九载天涯夫婿,首已似飞蓬。年光愁病裹,心绪别离中。咏春蚕,疑夏雁,注秋蛩。几见珠围翠绕,含笑坐东风?闻道十分消瘦,为我两看磨折,辛苦念梁鸿。谁知千里夜,各对一灯红。”这是作者坐在船仓之中和爱妻相隔千里之遥,写下了无限思念的名篇。“共命鸟”喻夫妻感情深诚;十年夫妻分别了九年,当然充满歉疚之情,春、夏、秋说明一年到头大部分岁月都在想念之中。全词语句哀怨,满纸凄凉透骨,这就是词人的真性情也。
   至于另一类是为题画词,从诗词历史中可以看出自北宋以后,许多名人如苏轼、秦观、吴文英等均有大量的题画诗,至乾隆年代,题画诗也就大量出现。在蒋氏的题画诗词中有给人物题咏的、给山水题咏的、给景题咏的。给日常生活情景题咏的!给朋友诗集题咏的!或题小品以寄情的等等。在此就不一一引述了。总之,蒋氏之词和他的诗作一样,追求的是慷慨、质朴、真挚之情,内容充实,风格独特。在某些方面来讲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所以有人评论说:“脍炙人口久矣”!有人把他的词和辛弃疾的词作了一些比较后,评论是“真古今两雄也”。
   蒋士铨的戏曲、诗歌、文赋等方面的成就是很多的,对他的戏曲、诗歌有很高的评价,但也不应当忽略他的填词方面的成就,如果大家找出他的《铜弦词》来仔细研读,就一定会有收获和教益的!
   2014年4月23日江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朱虹在《大力推进城镇化》一文中评价蒋士铨时是和朱熹、姜夔相提并论的,说他们都是“名扬中外、闪烁古今的杰出人物。”
   2017年是蒋士铨逝世230周年。作为蒋士铨的同乡、我们县诗词协会有义务、有责任、有必要写篇文章,作为对这位先贤的尊敬和纪念,并用他的诗学理念来影响自己,夯实自己的史学功底和文字功底。学习他文词运用之妙,因为蒋十铨的文学作品是“前无古人、后无追者”的。著名学者陶江在《蒋士铨传》中说:“老天眷顾,铅山的山水养育了一位风流倜傥的诗文大家,也让传承的文字成了宗法牌位,享受着后来者的香火,生生不息”。我看这样的结论是十分中肯,也是完全符合实际的。
   纵观横视,蒋士铨的文学作品博大精深。今天作的简评,是很不够的,肤浅的。今后我县将继续加强学习,我们决不浅尝辄止,要做到矢志不渝、锲而不舍,让蒋士铨的文学理念和文学成就更加发扬光大。

共 421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蒋士铨字心馀、苕生,蕖生,号藏园,又号清容居士,晚号定甫。清代戏曲家,文学家。江西铅山(今属江西)人,祖籍湖州长兴(今浙江长兴)。乾隆二十二年进士,官翰林院编修。乾隆二十九年辞官后主持蕺山、崇文、安定三书院讲席。他精通戏曲,工诗古文,少与汪轫、杨垕、赵由仪并称"江西四才子"。诗与袁枚、赵翼合称江右三大家。横出锐入,苍苍莽莽,不主故常,盖受黄山谷影响,讲究骨力。又工古文辞,雅正有法。其词笔墨恣肆,自是奇才。戏曲亦为清代大家。士铨所著《忠雅堂诗集》存诗二千五百六十九首,存于稿本的未刊诗达数千首,其戏曲创作存《红雪楼九种曲》等四十九种。文总结了蒋士铨在诗词文方面的成就后,相当推崇蒋之“作诗填词作文都必须戒除抄袭,脱去依傍,自立门户;主张唐宋既是师,但又不必规唐模宋”的创新精神。推荐共赏。【编辑:湖北武戈】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湖北武戈        2017-12-06 17:08:12
  文章对蒋士铨进行客观的评价和总结,值得学习。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