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力写手选拔赛】让少年自由地行走(散文)
和先生聊天,说及孩子以后的就业,先生问我:“以后是否支持孩子学医?”“不支持!”我竟然脱口而出。先生很是惊奇地看着我。“我不支持也不同意!”我理智而坚定地补充道。其实这样的答案是迥异于我往昔的愿望,可是,我还是举起了反对的牌子,有史以来的第一次。
先生对着我笑,接着说:“其实我也不支持,看你以前一直坚持,又是你的职业,我不能反对!”
我知道,其实先生早也举起了反对的牌子,而且,这次,我给予他举起举高的勇气和信心。看到举起“反对”牌子,我内心却开始潮湿。
每个人都有一个华丽的梦,这个梦滋生于不同的境况。或在阳光下孕育,或在风雨中艰行,或在白雪飘舞的时节摇曳,更多的时候却在无所选择时捡起。梦就如跳蚤,时不时叮咬下你的肌肤,吸取你的鲜血,疼痛的神经,让你感知他的存在,然后你会奋力捕捉他,直至拥有他或超越他。
走进医学的大门之前,我的梦其实就是一朵飘忽的云,找不到方向。那些年,乡下的孩子根本不懂得什么专业的前景,也不懂得很多专业的工作内容,所以对梦想里的图画是模糊的,心是纯碎的,却不知道心向何处?何况家里经济并不宽裕,姐妹每日面对农田劳作。那些年的梦想很是简单,读书、考试、优秀的成绩、为父母、为家里、工作、工资、为家人的生活富裕而努力。梦想就如此简单,纯洁如雪,单纯似云,浪漫如诗。面对高考后的成绩,面对那张录取通知书,面对四周人时,别无选择,像一粒种子被移载在城市的医学院里。
我希望孩子不要像我,至少他不用顾及温饱问题,他有选择自己梦想的土壤,能自由选择自己的方向。
我并没有后悔走进医学,却后悔选错了专业,这是不能否认的事实。那些年的无知,或说是对专业毕业后的去向不明,更确切地说是没有足够的背景依靠,所以一切都是迷茫和无助。理想在心,现实在手,于是抛弃理想选择走进真实的世界,让自己慢慢接受护理。为了生活而走在护理的岗位上。这么多年,我从没有因为自己是护理人而骄傲过,而真正去愉悦过,并非是对护理的轻视,相反我很是尊敬护理前辈。质问内心,这终究不是自己的灵魂所取之处。
梦想有时候并不比现实伟大,我的梦想与护理相比也是。我一直是位淡泊于世的女子,是以精神而养蕴的女子。当然,我的精神世界需要有一种东西养育,那就是我的工作,这就是梦与路,矛盾混沌交织着,并排前行,一路向西。
随着年龄的增长,谎言越来越多。再随着时间的蔓延,真言会越来越多,走不到那个时光隧道你永远做不到。
孩子是在我的医院长大的,小时候,每到假期,便在医院院内和同事的孩子玩耍。那时候,医患很是谐和,患者家属也会帮我看管孩子。医院就如一个美丽的花园,我就如一个花匠,辛苦而却芳香着内心。孩子大了,不再喜欢来单位。可我经常会对孩子说,以后要学医,那样家人健康有保障,求医方便,其实这是一种自私的愿望,但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无私的理想。这么多年,医院的一切也在慢慢变化,花园里的花朵凋谢或是死亡,一些灵魂的游走或是缺失,世界变了,白云苍狗,留下些许的伤残痕迹延伸……
在病区,我看到了护士的很多不易,医院的歧视、科室医生的轻视、患者的刁难、甚至有护士长的为难……其实每个人都不能逃避现实,这就是护士的地位,任你使出浑身解数也无法逃避的现实,也许你会说,某某护士就当上了护理部主任、做上了院长。其实我想说的是,她做护理部主任一定有她过人之处的能力,人际或是背景,并非全是因为护理业务。元帅很少,士兵很多。大部分护理人员在委屈着自己的职业,劳动与报酬不成正比,甚至于远远低于医生的报酬。尤其是职称的晋升时,护理人员却不能享受和医生同样的待遇。但是,那时候,我依旧是想让孩子长大学医,至少工作是稳定的。
有些住院的患者疾病单一,例如腿部肿块、乳腺纤维瘤、扁桃体发炎、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等。可是,医生在安排检查时,X片、CT、彩超、抽血(生化、免疫、血流、常规),说的是为患者全身体检,仿佛在为患者考虑,其实没有私心吗?乳腺纤维瘤手术后,患者输液,是不能使用抗菌药物的,就输了一些维生素类的,甚至于生脉或是黄芪、小牛胸腺肽等,这些药物真的需要吗?可是到月底了,科室的药占比指标超标,科室的每个人的收入得考虑,尤其医生在计算自己的药物提成……这些种种,不可否认过度的检查或是治疗,但是医生其实也不想做,面对种种制度或是政策,绑架着医生的道德沦陷。或是某些医生不能抵制利益的驱使,违心地坐着到道德沦陷之事。
当然,周围还很多有良知的医生存在,而且很多很多。医者仁心,坚守职业道德,深受社会的敬仰。但是水至清无鱼,人至清无友,甚至于得到某些顾大局领导的批判。当偶然的一件医疗事故到来时,领导大喊:“谁让你们给患者节省检查的,患者求你们省钱了吗……”甚至有领导说:“你们依靠医院生存,你不开单,依靠何生存?”于是,那些过度检查或是过度治疗的医生备受宠爱,于是认为一片药就可以解决感冒的医生倍感做医生的耻辱,仿佛自己犯下了天错。环境的游离不定,撞击着医者仁心的灵魂,挣扎中轮失职业道德。
当社会在指责医闹或是家属的无耻时,医院很多人在指责国家制度和政策。近年来,随着国家法制的逐渐发展及健全,其实医改较以前已经有很大的进步。90年代前,制度不健全,为何医疗事故很少呢?为何没有医闹这个名词呢?倒是制度完善了,法制步入轨道了,医疗事故却与日俱增了。我想,作为医务人员不得不反思一下自己的灵魂。难道真的是国家制度或政策拿着枪支抵着你的脑袋,逼着你去开大量的检查单和贵重的药品了吗?是国家制度或政策拿着枪支抵着你的脑袋,逼着你去接受药品回扣了吗?逼着你面对危重的患者袖手旁观了吗?自己说不服自己,那么社会怎么可能敬仰你的人品呢?牌坊立起来或是倒下,那要看牌坊下的人是谁了。
近日聊城市人民医院一护士被打的事件被闹得纷纷扬扬,一名护士就因为为患儿穿刺不成功,被孩子的母亲骂和打,然后是孩子的父亲,身为一家报纸副主编,利用职务之便,脚踢房门,而后截取视频片段,歪曲事实,诋毁医院。恶劣的医疗环境,难以沟通的医患关系,使得整个社会医患之间存在一种莫名的屏障。沟通略有出入,患者家属便会拳打脚踢,医务人员被打事件不断发生,谁还愿意让孩子再读医学?我也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在此医疗环境中生存,医院本是一个纯净的土壤,尊重医者,这是整个社会和人类最基本的道德和修养。
生存的方式很多种,我想,我的孩子不适合在医院生存,我怕单纯的孩子终被嘈杂的环境淘汰。也许社会到处是染缸,但是面对道德的抉择,每个人都要有个基本的底线。当我从罅隙里呼吸暂存时,我放弃了对孩子的指引,我想,让他自己去选择,不能绑架他的梦想和灵魂。
虽然举起了反对的牌子,但若孩子选择了医学,他定是经过了深思熟虑,孩子的选择不再顾及温饱,那一定是他遵从自己的内心,有自己真正的信仰和追求,他一定深深崇敬和爱医学这份职业。我想他一定也会有自己面对的勇气和信心,我会珍视他的追求和梦想,尊重他,给与有力的支持,让孩子自由地飞。
(写于2017年12月7日,首发于江山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