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赏析】奇石情缘
尚未交九的月份里,有些性急的冬爷爷过早地打响了晨晚午的临界突袭战,让我们这些凡尘俗子猝不及防。若说春晓鸭先知,此刻手脚已触冰了。
打开暖风机,泡一杯色香味具差的据说是残梗碎叶压制而成的窝窝茶,拉过来一把不断发出一连串能把全楼人等集合在一起的响声的泊来椅,一个大蹲式就坐了上去,而后被弹得上下颠覆了几个回合。感觉是,除过有些咯屁股外,确实比坐在地板上强数倍。
一切安逸工作就绪,我长长地吸了口气,静静地坐在电脑前,拉开银屏里的画面,挑选属于自己精神食粮的那些频道和专栏进行欣赏,以解聊烦。于不自觉地鼠标移动中,眼光对着一篇刚刚露出面的一个短文,自己非常熟悉的短篇小说注目起来:《奇石情缘》,短篇小说。自由意识反应的我,特意地用眼珠瞅了一下顶端的阅读项,看到很快就有人在进入,数字在刷新着。我想,他们奔去的目的,绝不会是内容,而是这个奇怪的标题,必以为是聊斋的现代穿越版。
也就是猎奇的心理促使,许多读者开始在这篇《奇石情缘》的字里行间搜寻起与自己第一印象相符合的语句。当看到“我”拣了一块晶莹透彻、色纹绚丽的小石子,兴奋地放在手心里翻转着,好一个神工鬼斧、造型独特的艺术品。心里在想,必有戏在后面。接下来的这一段:她很美,美得让“我”第一次在美女面前心怦怦地跳。她很美,美得让“我”无法喘息。她很美,美得让“我”自感形秽。她的美,竟让“我”开始瞧不起自己。“这一定是狐仙或者其它什么精灵为着这块奇石来到人世了。”读者开始这样想,因为,现在的时代里哪有这样的美女子?随着心理的引导,便不由自主地往下看了起来:
“她被这个小奇石吸引住了,娓声娓气地赞叹起来:‘这石头好美哦!’‘你要是喜欢,就送给你吧。’‘那怎么行,我怎么能接受?谢谢你的好意了。’她把目光从石头上收回来放射到‘我’的脸上。那满含笑意的双眸,可真是带着电,‘我’的心在她的目光里开始哆嗦起来。”
看官们一定会想:能有这种掠人心魂目光的,非仙即鬼了。
这时,我看到阅读项里又涌进来几个人,自然也是来聊斋的。
《奇石情缘》紧接着来个小插曲:“‘我’突然有些冲动,这也许就是男人的本性吧,上前一把抓起了她那纤细白皙的手,把小石头放进了她的手心里。她的脸红了,忙抽回手去,连同那块小石头一起。”
已经看过了两三段,读者自然是不想让自己的判断失误,会加进自己的文字元素:虽然和聊斋的描写手法不尽相同,大约也是人与非人的速恋开始了。
“她很精心地把那块小石头用一块绢布包裹好,对‘我’甜蜜地笑了笑,说道:‘谢谢你了,我真的好喜欢!真心谢谢你了,给我这么贵重的奇石。’说着,她从双肩包里取出来一个精美的小盒子,递给了‘我’:‘这是一个手机小音响,里面有很多好听的歌曲,送给你。虽然不值钱,就算是我的谢意吧!’
“‘我’像抢一样的急忙接了过来,又连忙的说着:‘我特别喜欢听音乐了,真是太棒了!我就喜欢音响,这比石头贵重多了。谢谢你!谢谢你!’”
大约,被鬼迷了心窍男人都会这样,聊斋里都是这样记叙的。
着急的读者们并不喜欢慢慢腾腾的儿女私情,他们要看的是他们感觉很朦胧的事件,而大舅妈要‘我’相亲的电话,有引起看官们的好奇,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要想知道,只有耐着心地看下去了。
当大舅妈把‘我’介绍那个相亲女家时,“‘我‘的心还在河里荡漾着,没有收回来,大舅妈的话‘我’一个字也没听进去。”真有点鬼灵附身的意思,现代人,能被女人迷得颠三倒四的不多,也只有聊斋里才有此记录。
当大舅妈惊叹着“多漂亮啊青青,青青真是越来越漂亮了,真惹人喜欢啊!”时,“我”并没有站起来,读者都很理解,人再美,能美过狐仙吗?当然不能,不能自然不用理她。
当大舅妈惊呼道“怎么?青青,你认识他?他就是我外甥。”“我”才只是好奇谁认识我的抬起头来看了一眼她。“不看而已,这一看,‘我’的屁股下面像安了一幅高力度的弹簧,腾地一下就站了起来。动作之快速,行为之突然,把大舅妈着实吓了一大跳。”
这一段读者很清楚,写书人在卖关子而已,这不在读者的关心之内,他们急切切要去看下文,自然也不会深究“我”为什么会突然地“腾”了起来。
“‘是是是你?怎怎怎么会是你?’‘我’有些懵了,感觉眼前的一切好像都是虚无缥缈的。被大舅妈称作青青的她,此刻脸色通红,像熟透的苹果。‘我’呆怔怔地看着她,眼皮都不敢眨一下。她和‘我’一样,也在怔呆中看着‘我’。”
什么状况呢?难不成……看官,没错,您猜对了。
“默默地沉寂了几十秒的时间,为消除尴尬,机灵的‘我’急忙拿出了她送我的手机小音响,将开关键摁了下去。音乐欢快地飘了起来,是邓丽君唱的‘望春风’:‘午夜无伴守灯下,春风对面吹,十七八岁也未出嫁,见着少年家,果然标致面肉白,谁家人子弟……’听着这首绵绵的情歌,青青的脸愈加红润了。‘青青。’‘我’在这首歌里轻声地叫了一声她,似乎‘我’就是歌里的少年他。‘嗯。’她应了一声,抬起了头,羞昵地看着‘我’。这个时候的‘我’可以毫不掩饰地大着胆子仔细地端详她了:好一个古典美噢,白皙的皮肤,水灵灵的眼睛,秀气的鼻子,饱满的小嘴,真应了李白老先生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了。”
连李白的赞美的女子,可见已经很远古了,文已读到此,读者自不会轻易拿开自己的眼睛,要双眼“瞪”出一个自己确有高瞻远瞩之先见的结局来。
“‘我们可以出去走走吗?’‘我’陪着小心问她。‘去我们初见的地方吗?’她含着羞容问‘我’。‘嗯,那条温馨的小河。’‘我’果敢地拉起了她的手,她没有拒绝。‘我’们手拉着手走出了院子,向奇石出现的小河方向走去……”
就这么完本了?耗了半天的时间,难不成就看了一个现代人的平淡琐碎?尽管这么想,依然不甘心:他俩不是去了初遇的地方了吗?也许,故事就要从哪里开始了?可这孙子作者,撩个兴头就撒丫子了……
我又瞄了一眼《奇石情缘》文章上方的阅读项,还是继续有人在兴奋地进入,后面还会再继续。
《奇石情缘》写到这份上,让读者读来犹如经受一场浩劫,这用标题来抓住读者眼球的招数也是十分“损道”了。
我将目光移开了银屏,实在不好意思再看着那么多的看官们,怀着梦幻而入,结果看完又跌回到就要下雪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