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赏析】长女情怀 ——读《老大的幸福》
国有大臣,家有长子。一个家庭中老大的作用不可忽视。
在我们这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老大憨,老二奸。意思是说,老大憨厚老实,胸怀宽广,对待父母和弟弟妹妹任劳任怨,自觉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心甘情愿地付出;反过来说,做弟弟妹妹的就容易心安理得地享受来自于父母和哥哥姐姐的照顾与呵护。
也常听到作为家中老大的另一半——嫂子或姐夫发牢骚,“一样的父母,一样的儿女,难道老大就该死,就不知道自己小家的利益?就不知道钱好花、东西好吃?这爹娘又不是老大一个人的,这弟弟妹妹又不是自己的儿女,为什么老大就该像个老牛一样为这个大家庭拉套?难道老大就应该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但不管做嫂子或姐夫的人怎样抱怨(当然,对嫂子和姐夫也不能一概而论,好儿不如好媳妇,好闺女不如干女婿。也有很多嫂子和姐夫做得比哥哥姐姐还好。也没有一个父母和弟弟妹妹愿意看到儿女或哥哥姐姐因为帮助自己家庭不和,后院起火),做着家中老大的人,仍然一如既往地尽着自己给自己定的责任和义务。
在现实生活中,老大和下面的弟弟妹妹在父母面前收到的待遇也不一样。老大是父母的第一个孩子,也是父母期待值最大的孩子。比如在农村都希望第一个孩子是男孩,来支撑门庭,传宗接代。这也不只是封建思想在作怪,和当时农村的现实情况分不开。农村里力气活比较多,女孩子在这方面是弱项,所以,没有男孩子父母会觉得无依无靠。因此红叶老师笔下的老大作为女孩子出现在这个家庭里时,在父亲眼里一文不值有情可原,很多作为家中老大的农村女孩子都有过这种体验。而面对父母这种不同等的礼遇,老大虽然有过委屈,但更能激起老大自强自立,为家争光的豪情壮志。老大这种甘心付出,无私奉献的精神,是对生身父母寸草报春晖的赤子之心和对骨肉之情的体贴和关爱,也是自身价值的一种肯定。
《老大的幸福》中的老大,生在贫穷的年代,别说在父母面前娇生惯养,连饭也吃不饱。由于营养不良五岁才会说话,听着母亲的故事苦挨饥饿难忍的时光。但她没有怨恨父母无能,不抱怨生不逢时,而是更加体贴父母的不容易,七八岁就学着挑担子,用自己稚嫩的肩膀为父母分忧排难。弟弟作为家里唯一的男孩,无疑是父母最大的希望,为了圆弟弟的大学梦,老大主动放弃继续数学的求学的机会,和父母共同来支撑这个家。
生活的磨难磨去了老大作为女性特有的柔弱,让她变得坚强有担当,结婚后在婆家照样能支起一片天空。
无论是在娘家还是婆家,老大都在默默地扮演者自己的角色,用自己的双手经营着属于自己的幸福。老大心里的幸福标准并不高,父母康健,弟弟、妹妹安居乐业,空闲时间能在自己喜欢的文字海洋里自在遨游就满足了。
《老大的幸福》讲述的是一位坚强女性的成长历程,她的身上也刻着时代的烙印,是从磨练中成长起来的一代女性的缩影,抒发出了家中大姐、大哥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