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柳岸花明 >> 短篇 >> 现代诗歌 >> 【柳岸•念】悉达多(诗歌)

编辑推荐 【柳岸•念】悉达多(诗歌)


作者:易知龙 秀才,2155.2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434发表时间:2017-12-10 23:18:58

【柳岸•念】悉达多(诗歌) 那个沉静的夜晚
   你在父亲理性光环的熏染下
   迈出思考生命的第一步
   一颗渴望自由的心
   畅游在天地往来之间
   当世间学问
   已渐渐不能得到满足
   你在婆罗门广博教义里
   发出幽深的呐喊
   当你不能契入
   那个最本真的第一谛因
   知见,也像长满青苔的藩篱
   在繁琐的逻辑思辨中,开不出生命的花朵
   取舍之间,流连之际
   你,踏着尘埃与厚土
   成了千千万万的求索者
   答案,像塞满身心的果壳
   逼仄着你晃动无明的年轮
   你知道,载梦的身影
   难以穿过那一面面密不透风的心墙
   也难以
   挣断那一张张粘附其境的身网
   带着思索,选择逃离
   渐渐成了你说服自身的理由
   蜗行摸索的足迹里
   你依旧存续着升华、向上的人格和动力
   直到你,遇见了乔达摩
   那个圆满的化现光明完美之人
   你,放慢寻觅的脚步
   佛陀与你一番精神洗礼
   在心灵角斗中
   在挣扎放弃间
   在升降开合里
   你发现与灵魂对语的,仿佛不再是别人
   你载着那个疑惑,继续选择流浪
   因为,在广博无量的教义里
   你虽看到生命焕发着的希望
   也同样感受出了教理的“局限”
   但你要寻找的,只是你自己
   在摸索的路上,透过禅定修持
   你越来越感到轻松、自在
   粘附一身的藤蔓呦
   从心识间渐渐脱落
   你带着美好的认知和诉求
   从苦行的比丘之身
   又一次走入世俗的红尘
   你向名妓学习爱与肉欲的秘密
   你向商人学习立身应世的规法
   你秉承着那个灵明通透的头脑
   逐步成了他们之中的佼佼者
   时序变幻中
   你不断转换着身份
   直到你染上赌瘾、酒瘾乃至各种心瘾
   你在欲望的汪洋里沉浮、徘徊
   从一个精明而富有建树的商人
   变成一个落魄的
   备受身心折磨的,丑陋之人
   你反思那个欲望的动因
   在阴霾与困顿交织的疲惫里
   看到那个面目狰狞的自己
   你不愿苟且而活
   只想在一棵依傍河流的树下
   结束自己沉重的生命
   坠落河流之刹那
   心底的善念
   透过隐伏多年的“唵”字被唤醒
   一念万千,万千一念
   它带着生命最原始的力量
   在大生大死、大开大合之间
   让你透过迷雾,感知到时空轮转的幻相
   恬淡与虚无,乘着天地真气
   瞬间洒满那个灵明不昧的心体
   当暖阳照耀在你的脸上
   清风化作万千破执的金刚杵
   你从大地上脱胎而来
   像一个烂漫天真的孩童
   载着最纯最美的梦
   寻觅生命最真的诗意
   悠悠缠绵的河流之上
   一个摇桨的老者,倾听着你所有的故事
   在那会心的微笑里
   蕴藏着最为睿智的“无言”
   你向老者倾诉,他默默选择倾听
   在倾诉间学习耐心和平静
   在倾听中学习悲伤与欢乐
   河流,也像一位高深莫测的长老
   你看懂了它展现一切善美与丑恶的虚幻
   你听清了它透露一切激情与宁谧的法音
   那是六根脱落之相啊
   像是观世音菩萨一样
   你学着反闻闻自性,反观观自心
   是那条河流啊,带着无尽的如来藏
   让你在倾听中
   一步步,破译着它携带的生命密码
   终于,你变成了一个
   能够读懂自心的船夫
   直到有一天,在河流的另一头
   你与你那个随业而来的名妓再次相遇
   她在对镜中
   向你展示了老、病、死的缘起
   当你们的目光,再一次碰撞出岁月的无常
   当她留下了为你而生的孩子
   一个桀骜叛逆的亲人
   他仿佛像一根无形的绳索
   系缚着你那颗还不安稳的心灵
   当你透过孩子的眼睛
   看到亲情的疏离和无序的暴戾
   当你以爱的名义
   却无法去引导那个裹挟自身命运的影子
   在拿起与放下间,叠加出万千情想与杂思
   从亲情、友情和爱情的交织里
   你又一次
   向河流的沉潜和奔腾学习
   直到觉醒彻悟,直到回归本体
   直到万源放下,直到全体即是
   老船夫把桨交给你,像衣钵的传续
   你独自撑起那渡人的船桨
   一梭烟雨迷蒙,透着顿悟的自性光明
   潺潺的河水摩挲着法界的船儿
   也像一对孪生之友
   为你续写着无尽的传奇……

共 169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佛陀出生于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城(约在今印度、尼泊尔边境地区),大约生活在公元前565-前486年。 乔达摩出身于刹帝利种姓,是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太子,其母摩耶夫人早逝,由姨母抚养长大。少年时代接受婆罗门教的传统教育,学习吠陀经典和五明。后与觉善王的女儿耶输陀罗结婚生子。悉达多自幼过着锦衣玉食、无忧无虑的生活,他善射骑,博学多艺,也富于沉默思考。29岁离家,到处寻师访友,探索人生解脱之门。为了达到解脱人生之苦的目的,悉达多离家之后,先到王舍城郊外漫游,跟随数论派先驱阿逻逻迦罗摩和郁陀迦罗摩子学习禅定。接着尝试通过严格的苦行发现真理,寻求解脱。据说,他认为:摩擦湿木不能生火,摩擦干木才能取火;人身亦需经过苦行,清除体液,才能悟出真理。于是他逐渐减少饮食,直到每天只吃一粒米,后7天只进一餐。他穿鹿皮、树皮,睡在鹿粪牛粪上,有时卧于荆棘上。6年后,身体消瘦,形同枯木,却依然没有发现什么真理。 乔达摩认识到苦行并不能获得解脱,开始净身进食。并渡过尼连禅河,来到伽耶(今菩提伽耶),坐在毕钵罗树下,沉思默想。据说,经过七天七夜,终于悟出了“四谛”的真理。这标志他真正觉悟成道了,因而被称为“佛陀”,或简称“佛”,意思是“觉悟者”,这一年他35岁,开始讲经说法,创立了佛教。此诗将悉达多的求证之路高度浓缩,进行了诗性升华!觉醒过来!找到真正的道,找到真正的天地父母,与之合一。生命,对于每一个人,是不断走向清醒和明觉的过程。走路、经行,清楚的觉知每一脚步,虽然只觉知、觉察这眼前的一小步,但这是你迈向生命彻底觉醒的一大步。孔子说:“道不可须臾离也”以大自然为师!老子、庄子、释迦牟尼,他们都是要我们以大自然为师啊。为什么释迦牟尼他本身没有写经典?因为这是活的啊,这是活生生的,是大家要去看,就在眼前、当下、遍一切处。 我们为什么要以大自然为师,为什么呢?因为大自然它呈现出来的都是不争名、不争功、不夺利,展现出来的都是成就大家、成就众生。不管是大地、土地、流水、阳光、空气,它们展现出来的都是这样的特征、特性,成就众生,把成果毫无条件、无保留地跟众生分享。人生最高境界,而悉达多所指示的道路正是我们走向彼岸的方向。全诗自然流畅,处处流露自性。推荐大家欣赏。【编辑:刘文龙】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刘文龙        2017-12-10 23:21:04
  感谢诗人带来佳作,远握奉茶,祝诗人吉祥如意!
2 楼        文友:老百        2017-12-11 11:16:51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中产生最早的,至今已有近三千多年的历史,照佛教的解释,佛不是神,而是“觉者”,即觉悟了的人。佛教创始人为乔达摩-悉达多,即佛祖释迦牟尼。释迦牟尼佛本来就是人,“悉达多”的意思(清愚)是“目的达到的人。”
柳岸花明社团欢迎各位文友 联系群QQ:858852421
3 楼        文友:迎冬寒梅        2017-12-11 21:40:27
  放弃衣食无忧的生活,而不断求索,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成为觉者。了不起的一生。
4 楼        文友:浩渺若尘        2017-12-12 20:12:40
  佛教的基本教义,主要是:缘起、法印、四谛、八正道、十二因缘、因果业报、三界六道、三十七道品、涅盘,以及自成一体的密宗法义等。感谢诗人佳作,让我们对佛教有更深的了解。遥祝安好!
浩渺若尘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