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月是故乡明(散文)

编辑推荐 【流年】月是故乡明(散文)


作者:杨志青 童生,743.3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703发表时间:2017-12-11 15:56:01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记得上小学时,我们学校是一个旧的四合院,教室是在四合院中,一共有四个班,大门朝东,门前就是南大池,也就是现在的阜民池,还有一个后院,后院不大。记得里边有苹果树,梨树和高大的桐树。老师让我们到后院背诵课文,背李白的《静夜思》,那时象小和尚念经,但是不会理解古诗的深意,也不知思乡之苦味,因为人小,从没有离开过家乡。一看老师不在了,就和伙伴一起跑去看盛开的花,五彩缤纷,更有蜜蜂在花丛中飞舞,可见,花比诗更有吸引童心。
   又快中秋了,常独步院中,听虫鸣,望明月,虽说不是月圆之月,但也是清秋之月。中秋,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而中秋节,起先制定于唐朝,又盛行在宋代。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这种拜月祭天,祈求团圆的习俗,从风云的唐宋至烟雨的明清,一直流转到繁荣的今日。
   记得在小时候,最吸引我们的不是母亲的拜月仪式,而是拜月之后,每一个人能分到香香的月饼。现在想起还意悠味尽。记得我们家院子中,有一棵槐树,母亲总是搬出一张椅子,放在槐树下,把月饼轻轻放在椅子上,特别是装月饼的包装纸,最上面一层是用红光彩光纸,上面印得嫦娥奔月,我记得小时,还收藏过好多。用一个茶杯,装上细沙,拜月时插上三支香,当圆月升起,点的香飘出烟来,有一种袅袅升腾的意境,找一个旧盆,在里边点燃黄纸。
   一吃过晚饭,我们总是望着院子的东方,盼望月亮早一点出来,可总是不出来。母亲知我们心急,就赶我们去玩。先跑到奶奶的院中,围坐在高大的海棠树下,也不知海棠树有多少年了,海棠树的中部,还有一个大大洞,树心空了,当上海棠树时,正好能用脚踏着这个洞。不过,海棠树还是树叶茂盛,特别是秋后那酸酸的果子,一直能酸到牙根。奶奶给我们讲儿歌,月亮鞋,中秋节,吃月饼,供兔爷,穿新袜,换新鞋,跟奶奶,拉姐姐,上趟前门逛趟街。奶奶还是那样用力演说,但就是没有吸引住我们,一会跑回院中,看母亲拜月了没有。母亲就又赶我们出去,跑到门前的菜地里,听虫鸣,找荧火虫,不知谁大叫一声,出月亮了,月亮刚从东方露出一个月牙儿,我们都高兴地跑回家,月亮这时慢慢升起,院子的后院尽是槐树,开始月亮升到槐树的中间,闪闪发光,后来,渐渐升到槐树的梢头,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母亲拜月完毕,每人分得一块月饼,枕着月光入睡。
   记得有一年,好象是阴天,来回从家里跑到奶奶家,好几回,天依然是阴沉沉的,一直望东方,就是盼不来月亮出来。大家可能是玩累了,也困了,依然没有见母亲拜月,只有无奈的入睡。当早晨起来,每个人的床头,枕边都放着一块香香的月饼,深情嗅一口,我们在香香的月饼中起床。
   又是中秋了,在一个秋风习习的早晨,母亲用家里的独轮车,推着我的行李,推到汽车站,坐汽车,到异乡上学了。异乡是一个遥远的地方,因为,从小最远的行程,就是小时随奶奶坐上独轮车,去十几里外的三姑奶家,看表叔们结婚。每逢佳节倍思亲,我们只有到外乡,才知思乡之苦,所幸还有同学,月圆之夜,虽然没有母亲的月饼,我们还是每个人买了月饼,在淡淡的月光下,慢步校园,互相诉说小时中秋的趣事,也是在异乡,才体会露从今夜月,月是故乡明。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此时,异乡的月光下,一个游子牵挂故乡的母亲,那种淡淡的离愁别绪,渐渐进入年轻的心中。
   工作了,分到山里一所学校教学,每到中秋,月饼已不在吸引我了,常常一个人,漫步山间小路上,月明星稀,一个人,一个山,一个夜,一个月,独自一个人,在山里品味中秋的离绪,漫漫品味成长中的烦恼。不过,内心之中,知道山的外边,母亲在淡淡的月光下,还在拜月。
   现在,又快到中秋了,母亲已离开我们十几年了,现在的家,又是以自已为中心的家了,不过,孩子到北京上学工作了。中秋之夜,月明星稀,看妻子在中秋之夜,也学母亲拜月仪式,我也在旁边观看,现在的拜月,自已已没有对月饼,有吸引力了,想想好几年没有吃过月饼了。现在,只是陪妻子,享受这清秋之味,不过,中秋到了,更多的是思念故乡之外的孩子了,孩子成了异乡客,成了我们的思念的情丝。好在,现在通讯发达,儿子会在中秋之夜,打来电话,向我们祝福。
   有时过中秋了,儿子在外地出差,他单位发月饼,他让同事,打包给我们邮回来,看着邮回来的月饼,想想独在异乡漂泊的儿子,这就是新时代的乡愁。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在这中秋之夜,我独自一个人,走出院子,漫步在城市街头,独自一个人,享受这浓浓的月圆之夜,品味月是故乡明,而有一种淡淡的思念,儿子中秋也在月下漫步吗?

共 187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月是故乡明是一句台词,都成了一个充满想象力的生活习惯语了。中国古代的节日太多太多,唯有拜月能传到今年是一个很美好的事情,因为月亮已经成为我们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思乡。但凡有点精神和美好时光的东西,都必须和我们的生活联系在一起,不然就会被抛弃。因此我们可以理解古人对我们的信任,他们知道我们会一直保持这样的感情的。特别推荐。【编辑:策马南山】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策马南山        2017-12-11 16:02:09
  感谢作者分享的故事和故事中的点点滴滴,有月亮的夜晚是最可靠的美好回忆的时候,诗人们都是这样认为的,所以我也是这样认为的,这样才能实现自己人生的梦想,因为月色朦胧。问好朋友了!
人生如梦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