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水】我的微群(散文)
这些年兴起的微信群(简称微群),对我个人而言,起初谈不上十分喜好,却也并不反感。
近两年时间,我被拉入了至少有十几个微信群,其中有较为重要的两个群,一个是工作群,一个是同学群。微信做为时代变迁的产物,即时通讯,方便快捷,是与时俱进的展现。如今的微群生活和现实的人脉关系有着惊人的一致,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了一个无处不在、无孔不入的微信时代,无论你是否愿意,多年不联系的老同学、老朋友、曾经共事的同事,甚至是儿时光屁股一起玩大的发小,都会不请自来,一个个入了你的视线。
我单位的工作群以工作交流为主,群里清一色都是同事,谈及的内容大都涉及工作,有探讨,有争议,也不乏嬉笑之声。群主是办公室一位负责信息宣传工作、网络技能非常棒的年轻人,他研究生学历,人热情、耐心、负责任。置身群中,不管你身在何处,只要不是手机信号盲区,随时打开微信看看,一些有关工作的通知、文件、信息播报等都在微信群一目了然。偶尔也会有一些相关工作的图片、链接及励志的短文出现。有吋上班路上堵了车或家里有事来不及到单位请假,只要在群里声明一下,也起到了事先告知的作用。这是一个讲政治,守纪律,既严肃又活泼的群,群里偶尔也相互间发发红包,你争我抢热闹一阵,但这种情况肯定都是下班后的点,工作期间绝不会有乌七八糟的东西出现。养成了习惯,这个群我每天必看,受益其中。
相对于工作群,同学群就不一样了。同学间少了虚伪的客套,简化了装腔作势的情节,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是一杯水一颗烟彼此间的心照不宣,是一句话一个眼神都倍感亲切的自然流露。所以同学群往往热闹喧嚣还有劲爆的刺激,反正不是面对面,见不到脸红耳赤的窘态,就连读书上学时不敢大声说话的小女生“林妹妹”,在群里都会麻溜地爆粗口,让人唏嘘不止,生出几多感慨来!
说起这个同学群,我去年才加入的。记得那天,久未谋面的同学蔚蓝联系上我,邀我一定要加入这个同学微群“一别三十年”,他说岁月匆匆过,人生如歌,一晃毕业离校三十春秋,同学们各奔东西,大多杳无音信,就算是有些同学同在一个城市工作生活,各自为生计忙碌打拼,也不曾相聚谋面,如今大都已过不惑之年,岁月催老了我们的容颜,却催不老同学间的深情厚谊啊!每每怀想起那些同窗共读时的青葱岁月,无忧无虑的美好时光,就会心生眷恋,格外念想。同学如手足,是一段割不断的情,躲不开的缘,人生能有几个三十年?!我们找个理由聊聊吧,混好混孬的,就是彼此心里有太多的不舍和挂念,不论再忙也该找点时间,找点闲暇,听听久违的声音,叙叙思念的话题……这也许就是我要建这个群的初衷吧!
蔚蓝同学的话,让我感慨中心生欢喜,没有丝毫犹豫,我就入了同学群——“一别三十年”。刚入群,群主蔚蓝就在群里发了一句:“欢迎老同学敏敏回家!”。我还没来得及和群里的同学打个招呼,就见同桌王晓阳发来暖心的话:“呀呀!敏敏同学,我是你初二的同位晓阳,一别这么多年,你去哪儿去了?多方打听,咋没你的音讯?哈哈,终于见面了,好想念!”
“哈哈,多久没见了。忘了吧,我是你初一的同桌岚岚,记得不?那年因为一句‘没心没肺’的玩笑话,你还在咱俩的课桌中间刻上了一道‘三八线’,哈哈。”
“嘿嘿,你小子终于露面了?听说咱班数你混得好,还在县里谋上了官差!嗯嗯,有出息,不简单!”
“嗨嗨,赶紧的发张近照过来,看看同学你是否变了模样?想当年咱两个一起办黑板报,你个子不高,总让我搬来两块砖垫在凳子上,你写的字真漂亮,那时只有羡慕嫉妒恨的份,现在咋样了?咋还听说你已经是省级的书法家会员,好好,联系上了,哪天搬新房,你一定赏脸给我写幅字,我要裱好了挂在客厅的正中间,‘见字如面’吗?哈哈。”
群里一句句热情暖心的话,令我激动不已。我激情荡漾,饱含着浓浓深情,急急回了一段应和的话:“同学三载常回顾,令人神往,愿友谊如日之恒地久天长,一个个亲切熟悉的名字,一段段青春灿烂的美好时光,一幕幕、一桩桩依然清晰可辨,恍若眼前,让我激动不已,勿论时光失,不相忘!我好激动、好想念久违的同学们!”
不大会,群里的同学陆续到来,群也变得空前喧嚣热闹起来。那次,我认真梳理了同学们留下的这些微信记录,今非昔比,同学中有人做了个体老板,有人做了政府官员,更多的是在老师、医生、“白衣天使”这些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默默奉献,为我们祖国的繁荣昌盛做着自己应有的贡献。
一次,同学岚岚晒出了我们当时的黑白毕业照,于是,同学们兴奋至极点,因为发微信群的是手机翻拍的,原图看如星星点点,放大了看多少模糊了些,同学们纷纷“对号入座”大呼小叫,乐此不疲。
“呀,这个是我,那个是你,旁边的那个是谁?”
“哈哈,“贵人多忘事”了吧,那个是咱们班里最起眼的小不点,现在个头一米八,在乡镇当书记呢,哈哈,没看出来?没想到吧!”
后来一次,因为出发开会,两天没顾上浏览微信同学群,出发回来的火车上,我迫不及待打开微信。呀,好家伙!足足有几百条信息,让我足足看了一个多小时,哲理故事,幽默笑话,聊家常,说科普,谈经验,讲段子,真是五花八门,畅所欲言。对了,咋还不时跳出卖化妆品、保健品、拉团旅游的信息,真逗!哈哈……
嗨,这个互联网时代把几十年失联的老同学从旮旮旯旯都聚来,难免会有谁和谁对上眼或有了点私密事,摞下一句:“开小窗聊!”说不定哪天就聊一起见了面。不信,你瞅楸,这些个自恋的家伙,茶社里、饭桌上,歌厅里玩的自拍,刷刷一连串发过来,有声有色,令人目不暇及,晃的你眼花燎乱。接下来就热闹了,跟评的唏嘘声一片,打诨的文字,语言能让你的手指不停下滑下滑看半天……
同学多年不相见,心里哪能没点秘密?把持不住的好奇有时也会惹来“啼笑皆非”的哗然。同学李君“那个”功能有障碍,婚后三年没让媳妇怀上孩,夫妻一商量,只好领养了一个男孩。二十年后的今年,养儿考入了京城名牌大学,李君喜不自禁,发些文字和图片在群里显摆,自然招来唏嘘一片,恭喜祝贺声不断。李君心里高兴得瑟之时,料想不到的“杂音”突现。
是不明情的女同学芳芳,看到李君显摆的内容,羡慕不已,先是点了一个大大的赞,随后发出句赞扬的文字:“哈哈,真男人,强强强!”
殊不知,这话却给了李君当头一棒,惊出他一头冷汗,“呀!这不是有意讽刺我吗?咋还‘打脸揭短’!”李君心烦意乱,憋不着火,随即给芳芳发过去一个龇牙咧嘴的表情,后面跟着一个夸张的感叹号。
“呀,夸你呢,不给点个赞,咋还?”
“哼,还什么还?无聊,自找难堪!”
群主蔚蓝心知肚明,怕惹出不愉快,善意提示芳芳:“嗨,芳芳,别再发言,赶紧的开小窗私聊我。”
“……啊!蔚蓝你咋不早说,我哪里会知道?咋会这样?唉唉……”芳芳得知实情,一脸惊奇无奈,可发出去的信息如“泼出去的水”,芳芳胆子埋怨自己多言惹事端。
不忍心打击谁,更不想伤害谁,可说不准哪句无心的话会伤了谁的自尊。自那件不愉快的事件后,群里虽然热闹却大不如从前,我想这应该是短暂新鲜感过后,因兴趣爱好不同以及同学间的缺点不足渐渐显露的缘故吧。要不,还能因为啥?
以后的日子,同学群里的话语不再像海水泛滥,渐渐多了些理性、委婉。
我珍惜同事间一起共事的缘分,唯愿同学友谊彩虹般绚烂。我想在微群里,不管是同事,还是同学,就算是两小无猜的青梅竹马,沟通也要讲究点语言艺术,否则,内心再完美,好心说出的话也会变恶言,久之易伤感情、惹事端。不管有几个微群,发声吐言讲究点艺术,既体现了相互间尊重,又营造了微群温馨的氛围,何乐而不为呢?
现在,我的微群越来越暖心,我每天都用心用情去浏览……
其实,写这篇小文字的初衷,是看到同学群里因话不投机半句多,差点砸了摊子,关了群。给我的启示:语言是表达思想,交流感情的工具。在不同的场合,用得好是“粘合剂”,用不好变成“破头锲”。如果多学些语言表达的技巧,讲究点表达艺术,这既体现了相互尊重,又营造了温馨的氛围,何乐而不为呢?
再次谢谢老师,遥握敬茶,向老师学习,还望以后多多指导为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