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栏作家*故事】耳背娘
孙亮的爹去世早,娘一把屎一把尿辛苦拉扯他成人。那年孙亮娶媳妇时,忙里忙外欢喜不尽的娘,不小心被燃放的喜炮震懵了耳朵,落下个耳背的后遗症。特别是近两年,说话时要大足了声,她才能听出些音响。
昨天,在城里工作的孙亮回家看望居家的娘,放下买给娘吃喝的动西,刚刚坐在娘递过来的板凳上,手机上设置的微信提示铃音响了,他掏出手机一看,是同学发来的一条邀请他吃饭的微信息。
娘问:“小呀,回家屁股没暖热蹬子,就拿出手机晃来晃去的,瞎胡捣鼓啥?”
儿子孙亮特意大了声说:“娘,同学群里发来信息,喊我去吃饭,回家来看娘,咋能去?我给他回个不能参加的客气话。”
娘点点头,似乎听明白了儿子的话,说:“嗯,同学要来家。好啊,咱可别慢侍了人家,多一个人也就是添双筷子的事,娘做饭时多添碗水就是了,让你同学来家吧,一会娘就去做饭去。”
孙亮听了娘的话,知道是耳背的娘误解了。于是,挪步凑近,嘴巴贴着娘耳朵,大声说:“娘,看你说的啥?我是说用手机上的微信回个话,不去和他们吃饭了!”
“啊啥?我说呢,来家不陪娘,还能不落腚就回去陪同学吃饭去?嗯嗯,知子莫过娘,你同学不来啦,你也不会去,是不?”
“嗯,我那也不去,在家陪娘。”孙亮心想娘耳背多年了,就算大了声,娘咋也听不清儿说的话了?也许自己经年回家稀少可数,时间久了,娘不再熟悉儿子的声音,娘“稀里糊涂”说的话让儿子眼泪巴巴。回家来陪娘,非要玩微信吗?孙亮关了手机,大了声问:“娘,粉条炒豆角,还能做出老味吗?”
娘一愣神,问:“小呀,你说啥?嘿嘿,娘耳朵不好便,你用手比划比划。”
孙亮眼涩心一颤,快步去厨房,拿出粉条和豆角,在娘眼前晃几晃,又凑近娘身边,高了嗓门说:“娘,这个菜还能做出老味吗?”
娘嘿嘿笑笑,说:“小啊,你这一比划,不用再说话,娘就知道了。咋还掂记上你小时候爱吃的缺少油水的豆角炒粉条了?今天不行,知道你要来,今个一大早,娘就买来了五花肉,还有你爱吃的小炸鱼、水煮花生米。小啊,以后别凭节俭过日子了好不?看看你,廋的像麻杆,娘看眼里心疼的慌!”
“嗨嗨,娘,我知道了。”孙亮应着娘的话,像小时候一样,走进厨房扒扒灶里的锅底灰,准备给掌勺炒菜的娘拉风箱烧火。
不大会,娘刷好锅,开始炒菜了。
“好好好,呀!娘,你炒个菜咋放恁些油?”
“嗨,以前家穷,一斤棉油吃半年。现在日子好过了,儿子来了,娘还能不舍得多放些油?哈哈。”
“哎呀,娘,放多了油并不好,现在提倡菜里少放油。”
“耶耶,提倡少放油,这就是说当年过的穷日子还穷出好事来了?唉,娘是不是老年痴呆,糊涂了!”
孙亮接过娘的话,说:“娘,看您说的啥话?我看您一点不糊涂,心里明白透亮着呢。要不,我接你去城里我家住吧,你一个人在家,儿子实在放心不下。”
“孩啊,那咋行?你一家四口人,里外两间屋,娘去了哪能住的下。再说了,家有一亩三分地,还要娘打理,这除了耳朵有毛病,娘身体棒着呢!只是你空闲了,常带媳妇孙子来家看看,娘就知足了。”
“娘,等日好过了,我一定买个大房子,把娘接进城里住,天天陪着娘,中不?”
“中中,娘盼着这一天。”
“对了,娘,我吃过午饭,下午就要回城了,儿子给您留点钱,平时您想吃啥就买点,好不?”
娘摆摆手说:“唉,小啊,使不得,你花钱的地方多着呢,看看家里,娘啥都不缺。这说不定哪天,娘两腿一蹬,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娘要钱有啥用?哈哈哈……”
“那……娘你需要啥?给儿子说,以后儿子每星期都带媳妇和孙子孙女来老家陪娘,行不?”
“行行行,娘盼的就是你这句话。小啊,看看娘都是土埋脖子的人啦,不知这辈子还能和你说几次全乎话。你这上午来了下午走,以后就别拿着个‘铁疙瘩(手机)’哼哼哈哈了,晃得娘心慌,好好陪娘说说话,多好!”
“嗯,娘,儿知道了!”忽见娘脸上漾满笑意,孙亮轻拍脑门,一头雾水,满脸惊讶:呀!这刚才一问一答的话,声音并不大,娘都听清了?!娘不是耳背吗?难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