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荷塘“有奖金”征文】家乡的雾(散文)
家乡的雾,一直在我眼前缭绕着。其实,我早就想写家乡的雾了,那么它是个什么样子呢?家乡的雾,没有黄山的雾那样的俊美,我曾这样描写过黄山的雾:“流动于千峰万壑之间,或成涛涛云海,浩瀚无际,或与朝霞、落日相映,色彩斑斓,壮美瑰丽……”家乡的雾,也没有泰山的雾那样的飘逸,我曾这样描写过泰山的雾:“山涧灰蒙蒙的一片雾,围着山转了一圈,变成了美丽的云海,雾里观泰山,约隐约现,似梦似幻,顿生一种虚无缥缈之感,仿佛进入了仙境一般……”我虽没写过家乡的雾,但它一直缭绕在我的心中……
为写家乡的雾,我专门查了《辞海》对雾的解释:“近地气层中视程障碍的天气现象。由于大量悬浮的微小水滴或冰晶造成水平能见距离小于1000米所致。”我曾写过一首拙诗《雾》:“弥漫凝结发散朦胧,弥漫在大地山涧天边,山村农舍群山丛林淹没了尊容。纱幕在徐徐拉动,仿佛正在上演一场真实的电影。若隐若现的群山如梦似幻,久违的山村露出了真容,羞羞答答的太阳满脸通红。纱幕拉开了,太阳出来了,山村欢笑了……”
有了这层铺垫,我就想写家乡的雾了。儿时上学、玩耍、剜菜、割草的经历,使我见过了家乡不同地方、不同形态、不同大小、不同厚度的雾。它有时环绕在村舍间,有时弥漫在乡间小路上,有时漂浮在沟壑边,有时缭绕在田野里,有时飞舞于高山顶……雾,是大自然完美的杰作,家乡的雾最神奇、最迷人了!
我曾和小伙伴一起到一个叫“青石劈”的山涧里挖药草,在这里我见到了大雾,整个山涧里大雾茫茫,百米多高的“青石劈”,也只露出了一个小山头。整个山涧都在一片雾海里,虚无缥缈,朦朦胧胧。我和小伙伴在近处逗趣似的互相对视着,影影绰绰,若隐若现,一如进入了童话世界里。不一会儿工夫,云雾在飘逸、在淡化,大山露出了尊容,树木更显苍翠了,花草又绽了新姿。
还有一次,我和邻居小伙伴约好去爬家乡最高的山—廓落崮,一为爬山,二为晴日里看北海。我俩很早就吃了早饭往山上走,到了山里一看,山上山下都是一片浓雾。雾,并没有淹没我俩登山的念头,反而激发了我们的勇气。经过一番艰苦努力,终于攀登到了家乡的最高峰。登高望远,雾连着山,山连着雾,雾中看景,妙趣无限。那满山满谷乳白色的雾气,那样的深,那样的浓,如流动的琼液,好像把人都飘浮起来似的。那雾那样的白、那样的纯。微风吹拂,推动着雾,忽儿移动,忽儿停滞,忽儿凝聚,忽儿散开,翻滚起伏,互相追逐,好像海面上的波涛似的。
站在山顶上往东一看,雾中的尹府、黄山水库更显秀姿,与雾中青山、绿树、田野、村庄、农家小院相辉映,就像披上了一层美丽的面纱,越发显得飘渺、神秘了;往北看,虽说看不到北海,但却看到了晴日里所看不到的景观,雾中的大泽山、六一九电台等尽收眼底。云雾绕着群山盘旋着,这是大自然的造化,雾充当了美容师,把家乡群山美化得更加秀丽多姿了;往西看,雾中的“青石劈”等群山相连,一如一条长龙蜷卧在那里,时隐时现,那时的茶山虽未开发,却已显现出秀丽的竞姿;再往南看,雾中的一层层梯田、一座座山峦映入眼帘,雾连着家乡的房舍、双庙水库、现河、平度城……一如海市蜃楼,让我浮想联翩。
一次雾中观“状元石”,更使我难忘。“状元石”本来就是美丽的景致。站在公路一处观“状元石”,那魁梧高大的“状元”耸立在东山之上,惟妙惟肖,栩栩如生,那灵动的纱帽翅清晰可见,神气极了!雾天拜见“状元”,更显奇妙景观,迷了双眼。浓浓的灰白的雾,将“状元”缠绕笼罩了。一会儿露出“官服”,一会儿露出“俊脸”,雾中的“纱帽翅”更灵动起来。不一会儿,太阳渐渐升起来了,雾渐渐褪了下去,“状元”渐渐露出了其尊容,太阳、“状元”、薄雾,瞬间奇妙地组合在了一起,美轮美奂,仿佛置身于仙境一般,让我久久地沉醉其中,流连忘返。
雾中的古槐,又是一番别样的景致,这棵500多年的古槐,如同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一样,昂立在村中间。期间不知经历了多少次大雾的沐浴,雾中的古槐,更显迷人的神态。雾在古树的腰间盘旋着,雾中的古槐如美女模特一般,一会儿秀美腿,一会儿秀摇身,一会儿秀服饰,雾因古槐增气象,古槐因雾添新姿。雾,让古槐更增添了古槐的神秘的美感。
家乡的雾,像是轻柔的仙子,它用朴素的白衣轻裹着万物,若隐若现,似幻似真。她笑迎早起的每一个人,亲吻着每一寸沾带露珠的泥土,润物细无声……
家乡的雾是美丽的,雾游走在山水间,更显美丽之态;家乡的雾是灵动的,雾飘逸在“状元石”、古槐、“石婆婆”、“石牛”等处,更显灵动之韵;家乡的雾是飘渺的,雾在乡村里缠绵缠绕,更显飘渺之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