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荷塘月色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荷塘”有奖金“征文】许昌杂记(散文)

编辑推荐 【荷塘”有奖金“征文】许昌杂记(散文)


作者:白河小鱼 布衣,420.6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809发表时间:2017-12-15 21:15:28
摘要:许昌市的宣传口号提出“闻听三国事,每欲到许昌”,在割据混战的三国,历史风云给许昌留下了太多的遗迹和传说,又是大禹的家乡、钧瓷的故乡、魏朝的都城,文化悠久,底蕴深厚,如今的许昌作为中原城市群的重要一员,越来越发出璀璨的光芒!因工作需要在许昌呆了一段时间,周末休息之余,走过几个地方,有一些体会和感悟。

在割据混战的三国,历史风云给许昌留下了太多的遗址和传说。许昌是大禹的家乡、钧瓷的故乡、魏朝的都城,文化悠久,底蕴深厚。如今的许昌作为中原城市群的重要一员,越来越发出璀璨的光芒。因工作需要在许昌呆了一段时间,周末休息之余,走过几个地方,有一些体会和感悟。
  
   一、芙蓉湖
  
   芙蓉湖,好美的名字啊!
   说起芙蓉,有木芙蓉水芙蓉之分,水芙蓉是和莲花类似的一种植物,因其绿色的叶子和美丽的花朵被世人称颂。有一部著名的小说《芙蓉镇》,后改编为电影,家喻户晓。欲说芙蓉湖,咱先说说许昌吧!
   2008年1月23日,国家文物局和河南文物局在北京宣布,出土于河南许昌灵井遗址的古人类化石,距今8万——10万年,考古学家将其命名为“许昌人”。“许昌人”的发现,是中国首次发掘的以泉水为中心的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对于研究人类起源有重要意义。
   许昌位于河南中部,中原河南是全国的中部,那么许昌可谓中国之中。在河南驻马店,有一座著名的文物景观,叫天中山。在古代被称为天下的中心,但许昌却可以自豪的称为河南的中部,没有和河南之外的其它省市接壤。
   许昌在尧时称许,是有当时的高士许由牧耕在此,而许昌辖区的禹州,舜时期在此受封为夏伯。禹的儿子启又于此创建了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汉末军阀混战,战争频仍,民不聊生。缺山少水的许昌,被曹操诗中描绘的黄河中下游地区“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凄惨景象。
   作为一代枭雄的曹操,为许昌留下了许多故事和传说,虽然被人们误认为“白脸奸臣”,但他却实实在在是一代文豪、一代英雄。建安元年,曹操在许昌迎汉献帝,开始实施他“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雄才大略。曹丕称帝,迁都于许,因“魏昌欲许”,而被命名为许昌。
   许昌位于伏牛山的余脉,水却少得可怜,为了争夺水资源,和接壤的平顶山没少打嘴官司,硬是把原来平顶山辖区有水库的襄城划归许昌管辖。
   多次路过许昌,前几年也来到过许昌。印象中它就是北中国的一座中小型城市,没有洛阳九朝古都的壮美华丽,没有七朝古都开封的娇艳俊秀,甚至也没有东汉陪都南阳的婉转清丽,但人的错误就在于坐井观天、用老眼光看待新事物。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说过:“人的双脚不可能同时踏入同一条河流。”
   是的,当我这次来到许昌,被完全震撼了。不是它的经济多么高速发展,不是它的楼群有多么高大,而是印象中的一座干涸的城市,却变成了一座水城,称作莲城的地方。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里的句子成为赞美莲花的经典。莲城必须有莲花,莲花必须生长在水中。夏季来临,来到许昌,真的可以看到“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壮观。
   我来到的时候已是深秋,秋风中树叶已变成火红色、黄色,在秋风中瑟瑟。居住的地方十分偏僻,在附近挨着一条河叫“泥草河”,和现在网络上的“草泥马”很相似,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每天晚上,我们几人都沿着河流的便道散步,一直走到芙蓉湖的地方,这里有点郑州龙湖的感觉。
   河里的荷叶已经干枯,支零的残荷三三两两,漂浮在水面,周围十分寂静,除了钓鱼人几束晃荡的灯光。青草和河泥气息扑入鼻中,偶尔还有几声秋虫的呢喃。
   突然几道亮光在河面升起,震撼的音乐声激荡入耳。我们几人旋即快速前行,原来是在芙蓉湖上演的大型喷泉和水幕电影,从历史和现实介绍了许昌的前生今世,当音乐遇到喷泉,幻化成一幕幕如梦如幻的仙境,让人心潮澎湃。
   “五湖四海畔三川,两环一水润莲城”,我信了,许昌,名副其实的成为了一座水城!
  
   二、灞陵桥
  
   灞陵桥在许昌,闻听不由眉头一皱,莫不是自己的孤陋寡闻。记得在去西安的路途中,有一个叫灞桥的地方,这在唐朝的长安,是皇宫最大的教坊。宋代词人柳永有一句词:“参差烟树灞陵桥”,写的应该也是这个地方。
   后来在网上搜索知道,位于许昌西郊八里地方的一座桥称之为“八里桥”,是三国时期关羽辞曹处,由于读音相似,“八里”就成为了“灞陵”。
   不管他三七二十一,先去参观一番。由于路途不熟,就借了门卫师傅的一辆电动车,迎着深秋的风,骑行在萧瑟的秋日里。
   行走了十几公里,终于到达了灞陵桥景区。进入景区,关公辞曹的大型浮雕,人物生动,衣袂飘扬,背后是曹操教训部下的说辞:“不忘故主,来去明白,真丈夫也,汝等皆当效之。”
   单见院内亭台楼榭、小桥流水,是一处典型的中原园林,虽然说到了深秋,灞陵的柳没有春天“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浪漫诗意,但微黄的柳叶夹杂之中,有一种沧桑感。
   为了让三国故事融入每一个游客的灵魂深处,三国的有名故事在游园里设置了许多场景。
   有一个故事很有名,就是曹冲称象。“冲少聪察,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尝致大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之上,则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也。”这段话,短短几十个字,则把少年曹冲的聪明伶俐,刻画得栩栩如生、入木三分,一个可爱、智慧的的少年跃然纸上。在灞陵桥景区的泥水河里,就设置了这么一个场景。
   灞陵桥这个地方,需要感谢曹操,是他的爱才大气、珍惜情谊,写就了人间至善至纯的真情。
   在灞陵桥有一处非常著名景点,是“汉关帝挑袍处”,由明代将领左良玉所书,虽然有些破堪不全,恰恰说明了历史的悠久。
   在灞陵桥的西边有一处亭台楼阁,有碑刻赞扬关羽的忠义仁勇,这就是有名的关帝庙,是这里把关羽请上了圣坛,可以和文圣孔子媲美。
   古运河贯穿其中,两岸垂柳依依,灞桥飞架,河西清代建筑群关帝庙栢海森森,青灰一片,高大巍峨的牌坊,似乎还在记忆当年关羽挑袍的雄姿英发。
  
   三、神垕镇
  
   国庆期间,在家闲的无聊,三五好友结伴,便有了一次神垕之旅。让我惊诧于不仅是古色古香的老镇,不仅是五光十色的钧瓷,而且是这里人民对于造瓷艺术的执着热爱和精益求精。
   从南阳出发,越平顶山,从郏县下路,就直奔神垕而去。这个“垕”字,相当生僻,如果不是和“神”连在一起,按照传统的识字法“识字不识字,扣着半边字“,能读出这个字音来但意思却不明白。《新华字典》解释“垕,神垕,地名,在河南省。”一下子说出了专有和独属的重要性。对于“垕”来说,从字形上来看,是“后”加了一个“土”,皇天后土,是对这个地方的评价。看来一点都不假,禹的封地在此,称为禹州,禹的儿子启又在此建立了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汉高帝略地赏猎于大刘山,东汉刘秀被王莽撵到过这里,幸亏有“压妹台”帮他度过危机;而宋代这里又是官窑所在地,众所周知的“瘦金体”书法鼻祖宋徽宗赵佶钟爱钧瓷,亲题“神钧宝瓷”和“精妙绝品”,这里和京都汴梁也只有200里的路程。皇室尤其是皇帝的推崇和厚爱,让钧瓷走上了无以伦比的辉煌。众所周知的“中国”英语叫“china”,同时对应的汉语叫“瓷器”,自然也少不了钧瓷的贡献。
   “后”者“厚”也,神垕因煤、瓷土、釉土资源蕴藏丰富而名闻中原,冥冥之中上天就安排了这里要成为瓷器的滥觞之地,又因为这里独特的釉土资源,使之钧瓷有了“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窑变之神奇。
   一切离不开人的主宰,人类是大自然的主人。神垕人激情与梦想在这里交织,汗水和技艺在这里融合。无数能工巧匠,多少代人的追求,才有了神垕的声名远播,才有了钧瓷的精湛绝艺,才有了“拥有万贯家财,不如拥有钧瓷一片”的传说。
   秋日的暖阳照射在神垕古街上,漫步其中,到处是琳琅满目的瓷器作品,各种色彩如魔幻一般,呈现出别样的瓷器世界。
   古色古香的街道向东西延伸,而每一家商户又南北拉长,有的居然三四个院子。东西南北纵深的相互延伸,使这片青色的建筑群称为北方的瓷器中心。神垕老街建筑沿街两侧布置,景观独特,建筑类型十分丰富,不仅有店铺和民居,还括宗教建筑等,建筑的丰富多样性,使古街异彩纷呈。伯灵翁庙、关帝庙、文庙、老君庙,庙庙皆有不同的意蕴和文化内涵。伯灵翁庙是火神庙,是瓷窑专门供奉和祭拜的神灵,关帝庙却又是财神庙,文庙是祭祀孔子的地方……明清民居建筑群有郗家院、白家院、温家院、霍家院、王家院、辛家院等。此外,还有钧瓷一条街,望嵩门、驺虞桥、天保寨、邓禹寨等其它建筑或设施各具特色,或高耸而立,或低卧成桥,每一个地名之后都有着美丽的传说或深厚的用意。而在古街的中心,还有浓厚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电影院,那些带有时代深刻烙印的电影海报。从古到今,跨越千年,时空变幻,岁月更迭,这是神垕古街带给我的历史况味。
   在神垕古街,不得不看、不得不说的是伯灵翁庙。它位于老街中心,始建于宋代,重建于明朝,清朝又两次重修。伯灵翁庙为庭院式的群组布局,其主要建筑物有窑神庙、花戏楼、道房、东西日月门。
   正门为花戏楼,门前一对石狮威风凛凛,岁月的雕刻越发让这对狮子显得气宇轩昂、英气俊朗;花戏楼青砖饰墙,屋顶则为玻璃金瓦,悬挂着叮当的风铃。如果是在有风的夜晚,月色如水,听着叮叮当当的天籁之音,那该是多么美妙啊!门旁两边石柱上镌刻着一副对联:“灵丹宝箓传千古,坤德离功利万商”,包含着阴阳八卦、天地造化等诸多内涵。楼脊中心立一麒麟,背驭钧瓷宝瓶,形象生动,麒麟本是祥瑞之物,又背着当地的钧瓷宝瓶,透露出祥瑞之气。
   窑神殿内供奉着三尊神像:第一位是窑神孙伯灵,相传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孙膑。第二位是司土之神,第三位是司火之神,即传说中的“金火圣母”。每一位神像背后都有着一段优美动人的传说故事。神垕的釉土、煤火在窑神的智慧下,变成了千变万化、无以伦比的钧瓷,这个带着神秘色彩的瓷器中的璀璨明珠,成为出彩中原乃至闻名世界的瓷器珍品,许多被作为国礼赠送外国政要。
   “进入神垕山,七里长街观,七十二座窑,烟火遮住天,客商遍地走,日进斗金钱。”离开神垕古镇很多天了,神垕古街的模样依然在我脑海中浮现,昔日古老的歌谣,仿佛似乎还在耳际萦绕……
  
   四、钟繇墓
  
   过了中年之后,对于一些所谓的功名利禄也看淡了,不像年轻时那样重功利,搁了多年的文学爱好拾起来,每天读一点书或者文章,闲暇时敲打一些文字,聊以自慰。对于书法,以前纯粹是自娱自乐,后专门拜师李克谦和贾航老师,点点滴滴取得了一些进步,对于书法的知识、渊源、流派等了解上多了一些。
   小篆之后是楷书,楷书鼻祖则是钟繇,也就是说书法艺术长河最初的溯源,都可以在河南找到深厚的印记和指向。
   钟繇是长葛人,对于这位“楷书鼻祖”,就有了探寻的想法,而且在长葛有他的墓地和文化广场。
   居住的地方,距离长葛有近30公里的路程。热心的公交车师傅告诉我,就在魏武大道的路口K2线直达长葛交界处,再转乘101线。按照好心人的指导,来到了长葛,又到了长葛宾馆。坐在公交车上悠闲看着路旁的风景,以及栉比鳞次的建筑群,感到长葛和许昌市已经几乎连在一起了。
   在网上搜索了一下,查知钟繇墓位于增庙乡孟庄村,索性一想,就在滴滴打车的终点输入“增庙乡政府”,滴滴小哥也不知道什么钟繇墓之类的,就拉着我向曾庙乡政府奔去。
   南辕北辙了一会儿,走过坎坷不平的乡村小道,离钟繇钟会墓还有五百米的时候,我下车打听了一下村人,村人顺手一指,在村东头一片空旷葳蕤之地,有一十亩左右的方形院落,一边是垃圾遍布的坑堰,院落的西边分别是钟会和钟繇的墓,简陋的墓碑,黄土裸露的坟茔,上面长满了杂树。这就是距今近两千年著名书法家钟繇父子的栖息地。
   而相对于附近的高大上的钟繇文化广场,这里确实显得有点简陋和逼仄,和钟繇的书法史地位,包括他在三国和魏国的重要政治地位不相匹配。
   让钟繇流芳千古、后人念念不忘的不是他的官位和功绩,而是他的书法。早年,钟繇师从蔡邕,后博取百家之长,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他的字被后人称为“飞鸿戏海,舞鹤游天”,王羲之等后世书法家都曾经潜心钻研学习钟繇书法,蔡邕、文姬、钟繇、卫夫人、王羲之、王献之,开辟了中国书法从楷书到行书的新天地。与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并称为“钟王”,南朝庾肩吾将钟繇的书法列为“上品之上”。
   拉我的滴滴小哥对近在咫尺而不了解的钟繇墓产生了兴趣,也围着院墙转了一圈,并热情邀我坐车送回去,还说随意给钱。结果是绕了一段路后,把我放在了钟繇文化园前。
   钟繇文化园是由前中书协主席张海题写,两边是园林,中间分别刻写着中国文字发展史的各个时代个位数发家的代表作品。
   高大巍峨的钟繇雕像,矗立在广场中央,一手执笔,一手握剑,炯炯有神,双眼视向前方。

共 6354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一篇饱满而厚重的地方散记!历史风云给许昌留下了太多的遗迹和传说,也让许昌有着文化悠久、底蕴深厚的独特优势。然而自然条件的限制,许昌留给人的印象是一座干涸的城市。当作者再次走进许昌时,惊叹其新的面目,领略了其卓绝风姿。在许昌人勤劳的双手和智慧的创造下,今天的许昌已经一跃成为中原地区一颗璀璨的明珠。作者采用总分法,有选择有重点的描写了许昌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企业发展、民情小吃等,分五个部分给读者呈现了一个厚重而诗意的许昌。“五湖四海畔三川,两环一水润莲城”,使今日的许昌名副其实的成为了一座水城;灞陵桥以许多三国故事的场景讲述着历史,写就了中国文化的精髓;神垕镇用古色古香和五光十色彰显着这里的人民对于造瓷艺术的执着和精益求精;钟繇墓传承着艺术,让来这里的人心灵接近书法大师的灵魂和艺术境界;上百家假发企业解决了当地的就业,拉动了千家万户走上致富路,抒写着许昌人诗意的生活;丈地羊肉汤引领着许昌本体餐饮业,走出家门,走出国门。作者思路阔,俯视时空,今昔对比,历史与文化融合,叙议悟水乳交融,有细节,有历史,描写生动,语言精炼,五个部分可以独立成章,又浑然一体,足见作者构思之精妙,驾驭文字之功力,字里行间有作者对历史的敬畏和对今天的赞美,更有对历史文化传承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追索,力荐赏析!【编辑:红叶摇秋风】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红叶摇秋风        2017-12-15 21:22:03
  一个章节就是一篇游记,以行踪为线索,景中有情,历史回望中有思索,内容丰富,耐品耐读!
2 楼        文友:红叶摇秋风        2017-12-16 11:15:42
  读完老师的文章,对今日的许昌心生向往。感谢老师带来精彩文章,让我们跟着文字游了一次许昌!
3 楼        文友:红叶摇秋风        2017-12-16 11:16:19
  问好老师,祝创作愉快!期待更多佳作!
4 楼        文友:白河小鱼        2017-12-19 08:38:00
  谢谢红叶,你的评介就是一篇优美的散文!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