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荷塘月色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荷塘“有奖金”征文】故乡散章之十五天(散文)

编辑推荐 【荷塘“有奖金”征文】故乡散章之十五天(散文)


作者:丹江诺儿 举人,3120.2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482发表时间:2017-12-16 12:26:59
摘要:2014年12月12日14时32分,南水北调中线渠首陶岔枢纽的闸门缓缓地提起了,清澈的丹江水开始奔流北上,这标志着长1432公里、历时11年建设的中线工程正式通水了。这个特殊的日期,千万丹江人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

【荷塘“有奖金”征文】故乡散章之十五天(散文) 2014年12月12日14时32分,南水北调中线渠首陶岔枢纽的闸门缓缓地提起了,清澈的丹江水开始奔流北上,这标志着长1432公里、历时11年建设的中线工程正式通水了。这个特殊的日期,千万丹江人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
   那天,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开闸放水,没有官员,没有讲话,没有鞭炮,也没有群众。通水现场,除了摄像机、照相机等“长枪短炮”外,只有一个可爱的嘉宾——“大黄鸭”。这只中央电视台的“大黄鸭”采用环保材料制成,身上配有GPRS和摄像头等设备,可以深入水中测算出水流的速度,它将一路全程记录着丹江水北上的过程。
   那一刻,淅川全县人民和远迁他乡的几十万父老乡亲,都守候在电视跟前,目不转睛地看着电视屏幕,跟着丹江水,一起北上……
   丹江水,静悄悄地流淌属于它的行程。它拼尽了全力,到达了最后的新家——北京团城湖,整个旅程需要十五天。
   对有着千百年历史的丹江水,十五天,只是弹指而过,一缕烟尘飞过,那么的短暂。可是对于淅川人民来说,为了这十五天,五十年前就开始了。我不想套用官方语言,也不想把一系列整齐的数字放在案前。那堆得像小山似的发黄的纸卷,代表的只能是年份和牺牲,渗进丹江人血脉的,才是灵魂的生生不息!
   我有一个假设的想法,假设这十五天被重新回望,会是什么样呢?
   第一天,肯定是伟人的高瞻远瞩,一句“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把时光推向了五十年前。
   五十年前和五十年后,这在本质上有区别吗?在今天来看,那是伟大的构思,那是令人振奋的高度!
   不说繁琐的纸张设计,不说多少次会议的讨论和勘测,第二天,那肯定是十万大军建设丹江大坝的推拉肩扛的壮观场景!那段神话,打从我记事起,就经常在爷爷的胡须中传出过,可那声音一次比一次低沉,眼睛也一次比一次凝重了。爷爷说丹江大坝是无数和他一样的血肉身体托举起来的。风云变幻的世界每天都发生着奇迹,五十年后,丹江口水库大坝,就是个震惊世界的伟大奇迹!
   这是令人振奋的幸事!一道大坝,拦腰横截了滔滔巨流,“亚洲第一大人工淡水库”这样的最高荣誉,让丹江儿女为之骄傲、为之自豪!
   “腰斩汉江何需惊,敢教洪水变金龙。他年更立西江壁,指挥江流向北京。”是的,汉水就这样被拦截了,扩大成了一座水库,成就了一座城市。丹江口,那个沿着丹江河的城,年轻,清秀,俊雅,我去过无数遍,也回味无数遍……
   我们的新家建在丹江河边上,几根木棍四角支起,挖一块又一块的丹江泥巴糊房子,墙壁上涂上麦秸,干燥结实。
   丹江的第二代第三代甚至第四代人破土而出了。沐浴着丹江的温情,汲收着丹江的雨露,风里生,雨里长,丹江的娃娃在河水里畅游,一个猛子,便有一条大鱼上手,一片渔网落水,便有一网鱼蹦跳。
   我是吃着丹江的鱼、喝着丹江水长大的,我是丹江的孩子,我喊丹江为母亲,丹江用母乳把我哺育大!
   老家岁朴素但很美,没有冰冷的钢筋水泥;老家很亲,土坯墙倾斜不要紧,砍一根木头就能支撑着。老家牛羊多,青草茂盛,与清凌凌的丹江河很巧妙地构成了一幅画,虽然乡亲们不懂啥素描,却喜欢把炊烟放飞……
   那一年,我和许多的摄影爱好者一起,奔赴在每个移民村的角角落落。
   七月,天很热。房子坍塌后,成了一堆土,支撑房子的木头以及所有的木质家具被装上了一辆辆大卡车。村口那棵我出生就这般模样的老槐树,被连根拔起,被运到了一个特殊的场所。
   天热雨多,雷声轰鸣,来不及出发的乡亲相拥在了一起,看着从天而降的霹雳,一闪一闪的,把夜晚劈成了两半,一半在丹江,一半在未知的他乡……
   才装进麻袋的新麦粒湿漉漉地滴着水,刚打的面粉顺着水洼流走了;大肚子孕妇捂着肚子,抹着头上湿淋淋的头发;弯腰驼背的老人拄着拐杖,在风雨中飘摇……乡亲们就这样对望着,惺惺相惜的泪水和在一起,顺着雨水滑落……
   我渴望旮旯犄角里有一汪避雨的船,可是来接的车辆来了,一同来的还有连连道歉的各级领导,他们说:“这是我们的失误,让乡亲们淋雨了,真是对不住!”爷爷拉着他们的手不住地颤抖,“为了国家,没事儿,没事儿……”
   村里会吹喇叭的赵大叔,挺着胸膛,鼓着腮帮,对着丹江吹起了《一条大河》,一遍又一遍……
   奶奶拎起了那只下蛋的黑母鸡,爷爷抱起了看家的小狗,婶婶拉上了绵绵叫的老水羊……
   一座又一座村庄,在我眼前灰飞烟灭,168个村庄没有了,我的村庄是其中之一。心疼了又疼,刻骨铭心!
   丹江输水给北京有多少流量,丹江人的泪水便有多少流量……
   2014年12月12日14时32分,丹江大坝开闸了。丹江水如一条银蛇蜿蜒北去了,它背负着渠首淅川40万移民的深情厚意,款款而去,滋润着干涸的华北大地,流向首都北京的心脏……
   历史会永远记住2014年12月12日14时32分这个特殊时刻,丹江人永远会记住这个时刻!

共 198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扣人心弦的叙述抒情散文!十五天,在漫长的岁月中只是弹指而过,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小小的浪花一朵,在人生旅途中只是稍作停顿的一个逗号;十五天,对于滔滔丹江来说是几代人生活的酸甜苦辣,对于穷苦的淅川人民来说是五十年的艰辛与希望历程,对于北京来说是丹江岸边无数血肉之躯托举的甘甜。为了这十五天,五十年前就开始了。不需要讲话,不需要鞭炮,只要一个全程记录南水北上过程的镜头!这十五天,不需要数字和发黄的纸卷来证明和记录,它已渗进了丹江人的血脉生生不息,成了永恒!文章饱含深情,笔法简洁,语言诗意,内容丰富,场面感人,佳作,力荐赏析!【编辑:红叶摇秋风】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红叶摇秋风        2017-12-16 12:28:53
  含着热泪读完这篇文章,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激动,感动!
回复1 楼        文友:丹江诺儿        2017-12-16 13:55:01
  红叶编辑辛苦了,你的赏析很通透,让人感动!
2 楼        文友:红叶摇秋风        2017-12-16 12:29:35
  佩服老师构思之精妙,文字驾驭之娴熟!
回复2 楼        文友:丹江诺儿        2017-12-16 13:55:59
  每次写关于这样的文字,我的情绪也很难平静。经历了那些刻骨铭心的场景之后,已经无法平静了!
3 楼        文友:红叶摇秋风        2017-12-16 12:30:10
  问好老师!再写传奇!加油!祝老师创作愉快!
回复3 楼        文友:丹江诺儿        2017-12-16 13:56:16
  谢谢鼓励,我继续努力!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