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丹枫诗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丹枫】重返芭蕉湖(散文)

编辑推荐 【丹枫】重返芭蕉湖(散文)


作者:正龙 白丁,5.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699发表时间:2017-12-16 17:11:29

湖南省岳阳市郊北,城陵矶头南,有一个叫芭蕉湖的地方。30年前,我在这里读过两年书。30年后,我又回到了这里。
   门卫非常礼貌地问我找谁,我微笑着说,“我不找谁,我找30年前在这里读书的美好记忆。”走进校门,走上那条宽阔整洁的水泥路,当年师生亲手栽的香樟、梧桐已长成参天大树,一股暖流涌上心头。就像放了一个长假之后回到了学校,仿佛那些同学又会从四面八方回到这里,回到那令人难忘的两年学习时光里……
   教室走廊边有一排水泥条凳,下课休息时,许多男女同学会坐在条凳上,眺望碧波荡漾的芭蕉湖水,谈笑风生,品评教授上课的生动内容,消除紧张的学习压力。
   大礼堂里,何茂书校长讲授“实事求是”的校训和“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文言文时,抑扬顿挫的声音和高高挥动的右手,定格在许多人脑海。
   走进校园那片茂密的树林,“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春风呀春风你把我吹绿,阳光呀阳光你把我照耀……”姚孟英老师教唱的那个年代流行的《小草》歌曲会突然响起,把湖水、晚风和树叶一起从喉咙里唱出来。
   教学楼北面的篮球场,同学们正在进行激烈的篮球比赛。一些人别出心裁,用红毛巾做啦啦旗,用脸盆、铁桶做助威鼓,“好球,加油”,笑声、欢呼声,脸盆、铁桶的金属声此起彼伏,汇成一章欢快的交响回荡在校园上空。
   食堂、澡堂、水塔、大礼堂、图书馆还有教师宿舍,都是当年的老样子。只不过有些年代久远,设施老化已经停止使用,有的改作会议室、职工之家。
   走过教室,走过食堂,我的脚步不由自主地加快,我要回到寝室里看看。而那个30年前,我住了600多个夜晚的寝室却已经进不去了。站在红胶带拉成的警戒线和“危房待拆,禁止入内”的牌子旁向窗户里看,当年摆放床铺和桌椅的地方还能清楚地看到。
   月换星移,世事沧桑。30年前,这个风景秀丽的半岛上,是中共湖南省岳阳市委党校。我们毕业后,这里还招收了一届大专学员,再后来就是地、市委党校合并搬到湖滨后,这里成了中国第四化学建筑公司一个分公司的办公和家属区。有所变化的是在我们寝室的北边,新修了五栋现代化的住宿楼。
   曾记得,一九八四年初,中共中央决定加强党校正规化教育。当年七月,全市220多名干部集中到市委党校几个考场,通过严格的文化考试,从高分到低分,录取了前五十名成绩优异者进入党校,接受大学专科高等教育。据说录取率与当时普通高校本科相同。我们这个班因为是成人教育,年龄、学历、职务都有差异。当时班上年龄最大的有45岁,最小的只有28岁。学历最高的有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在读的,一般也都是师范、农校中专和高中毕业。职务上有市委副秘书长、县委副书记、副县长,也有普通干部。大家到这个班后,无论年龄大小,职务高低,都是亲如兄弟,平等相处。大家夜以继日,发奋读书,努力把失去的知识补回来。除了周末看场电影,打场篮球、乒乓球,饭后到湖边散散步外,绝大部分时间都在读拼音、记语法、默定律、背诗词、做作业。开设的三十多门课程,其中大学语文、哲学、政治经济学等都是采用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本科生的教科书。
   同时,许多同学根据自己的实践和所学理论知识,写成一篇篇论文,分别发表在复旦大学、武汉大学、湖南大学学报和一些政治、经济类报刊杂志上。许多同学从党校毕业后,又通过函授自考取得了大学本科、在职研究生文凭。由于我们班同学原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又经过系统的理论学习,他们奔向社会后,如鱼得水。从这个班里,走出了一名省级领导,六名厅级领导,四十三名县处级和科局级干部。有位同学还攻破了一项世界性科研难题,成了几所大学的客座教授。更为巧合的是,有两位同学先后担任了湖南省岳阳晚报的社长。可谓是星光灿烂,人才济济。因此,社会上戏称我们这个班是“县官”的摇篮。
   站在校园东山顶上举目四望,30年前,这里周边还是荒山湖滩,只有一条三米多宽的砂石公路到达校门。如今,这里成了岳阳市最繁华的地方。校门前是一条五十米宽的长江大道连接杭瑞高速、京珠高速和随岳高速,融入长沙、武汉二小时生活经济圈。围墙外当年的市水科所院内,碧桂园建成了三十多层的高楼和别墅群,红墙绿瓦,碧水蓝天,好一个宜居环境。西面不远是华能岳阳电厂,高高的烟囱直插云天,将强大的电流送往长炼、岳化和城市农村。正北边是岳阳一极三宜重要引擎临港新区,许多世界500强企业纷纷落户这里,通江达海的客、货轮已从这里驶向世界各地。校园东边的芭蕉湖将与南湖贯通,王家河风光带就要延伸到这里。碧水绕城,乔木参天,这里将是幸福宜居岳阳的一颗璀璨明珠。
   离开这里之前,我还是一名二十多岁的小伙子。毕业离校那天,跟往常一样,晨练早读,中餐午睡,醒来后拎着行李就走。同往常放寒暑假一样,仿佛假期一过又会回来似的。如今回到这里时,我已经成了一个双鬓白发的花甲老人。记得1994年,党校在湖滨新校园搞了一个干部正规化教育十周年纪念活动,大概是工作繁忙等原因,我也只见到了部分同学。令人痛惜的是,已有五个同学英年早逝,天地相隔,永远见不到他们的音容笑貌了。我强烈地感受到,那么多同学再也难得像当年假期一满就回来报到。大多数人已经奔七望八,30年前那次分别以后怕是再无缘聚首。壮丽的年华将在不同的地方老去,激情燃烧的岁月再也不会在这里重现。
   站在芭蕉湖岸,不远处就是奔腾到海不复回的长江水,我第一次深刻体会到“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的心境。我才真真切切感受到日月如梭,年华似水的词意。回想起来,30年过得实在太快了一点,我为祖国和人民、为母校贡献得太少,太少。
   芭蕉湖用拍岸的惊涛锤炼了我的坚毅,用浩瀚的知识启迪了我的智慧,用它博大的胸怀润泽了我的包容,用它闪光的格言陶冶了我的忠诚。芭蕉湖,你是我心中的最高学府,芭蕉湖,你是我生命中永远爱恋的严父慈母。
  

共 236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重返芭蕉湖,是作者重返校园对母校深情的回忆和关注。三十年前,作者通过严格的文化考试,进入前五十名成绩优异者,进入党校在职学习,接受大学专科高等教育。当时班上年龄最大的有45岁,最小的只有28岁。由于这个班同学原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又经过系统的理论学习,他们奔向社会后,如鱼得水。从这个班里,走出了一名省级领导,六名厅级领导,四十三名县处级和科局级干部。因此,社会上戏称我们这个班是“县官”的摇篮。全篇文字凝练,叙述清晰,怀念母校,感恩时代!力推佳作!【编辑:梦锁孤音】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梦锁孤音        2017-12-16 17:14:03
  深情的回忆,感恩的佳作!感谢你对丹枫的大力支持!为你点赞!期待精彩继续!
梦锁孤音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