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香青春】半块面包(散文)
路过面包房,我禁不住香味的诱惑,进去买了一个还带着余温的手撕面包。回到家里,我将面包分成四份,每人一份,我看婆婆爱吃,只吃了一口,就把我的那份给了婆婆,女儿看到我给婆婆面包,也将她的那份掰开成三份,一份给了我,一份给了奶奶,还有一份留给自己。看到女儿手中小小的面包块,我赶紧表扬她做得对,并尝了一口,说女儿给的面包是最香的,女儿得到夸奖,高兴得手足舞蹈,奶奶说:“果然孙女给的面包最好吃。”
眼前的画面,让我想起了假期跟同学聚会的情景。
二十几年不见的老同学,组织了一次聚会,参与人员不是很多,聚会地点选择在离家百十公里以外的避暑胜地,我带着孩子早早地到碰头地点,等待多年不见的同学。半个小时后,一辆私家车停在我跟前:“上车吧,老同学!”打招呼的是十年未年的老同学,虽然十年不见,见模样还是没怎么变,一眼就认出了他,我拉开车门,坐在后排,老同学给我介绍了车上的成员,他的爱人和五岁的儿子成成。刚寒暄几句,女儿就说:“妈妈,我饿。”我从包里拿出面包和火腿肠,分给两个孩子,女儿打开包装,分别让我尝了面包和火腿,我说:“好吃,可是妈妈不饿,不需要吃了。”其实是在别人的车里,又在同学面前,成成妈也是第一次见面,我怕失了礼节,只是象征性地吃了一口。
成成妈坐在副驾驶室里,扭过脸惊愕地看着女儿:“她自己饿,怎么会把第一口给妈妈吃?”我说:“这是应该的呀,妈妈养育她,有东西必定得给妈妈分享啊。”成成妈说:“我也这样告诉成成,可是她就算是扔掉也不会让我吃的。”这时,我才注意到成成,坐在那里贪婪地享用面包和火腿,眼里只有食物,完全没有驾驶室里的爸妈。我说:“可能是你们平时不吃孩子的食物,他习惯了吧?”成成妈说:“好吃的都给他吃,好玩的都给他玩,谁也舍不得吃他爱吃的东西。”
我看到成成的吃的样子,不禁说出来了:“成成,你妈妈有点饿,你是不是该给妈妈吃点?”成成根本不理我,继续吃他的东西。女儿说:“弟弟,给妈妈一点面包,妈妈也饿了。”成成说:“这是阿姨给我的,不是给妈妈的。”我同学边开车边摇头:“孩子都被宠坏了,不懂感恩不懂分享。”
成成妈笑笑说:“我平时也教他要分享才快乐,可是他就是不愿意分享他的东西,在家还没有什么感觉,出门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耍的时候,我感觉特别丢人,好像我很小气似的,其实是孩子不愿意,我也不能强迫孩子分享呀。”
我说:“每个孩子成长都要经历这个过程。不能怪孩子,可能是平时你们太关注他了,把精力都集中在他身上,好吃的好玩的都给他,而你们只是看客,在边上欣赏他得到时的快乐,却没有去分享得到时的快乐,所以在他心里自然形成了好吃的,都应该是他的,你们无权分享的观念。”
成成妈说:“还真是这回事,平时买点好吃的,我们都不舍得吃,他吃不完,留着下次再吃,我们谁都不动他的吃的。刚开始他给我们吃的时候,我们都不要,后来,他就不给我们了,最后,就算是我们要他也不给了,现在就算是他吃不完,扔掉也不让我们吃他的东西。”
我一听,这完全就是在培养一个小皇帝嘛,说:“他们长大后应该是一个合作共赢的时代,孩子学多少知识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学会团结合作,可是他这样很难找到合作的伙伴的。”成成妈说:“你女儿是怎么培养的?我看到她吃东西之前先想到妈妈,而且将面包和火腿分给成成时,她很快乐,一点也不小气。”我说:“小时候,我们经济比较紧张,又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所以买零食相对少一些,但是无论买多少,回到家里拿出来一定让她先给爷爷奶奶吃,然后给妈妈吃,最后才给自己吃。而且平时,我们吃饭的时候,一定先给爷爷奶奶盛饭,再给自己盛饭,身教比言传更有效果。”
成成妈说:“我们也是这样教育孩子,要先给爷爷奶奶吃,再自己吃,可是我们上班忙,回家都是吃现成的,没有机会给爷爷奶奶端饭,成成给爷爷奶奶吃的时候,爷爷奶奶也不舍得吃。”我说:“其实老人疼孩子都一样,我们家爷爷奶奶也舍不得吃孩子的,我也不舍得多吃的,只是象征性地尝一下,让孩子体验到分享的快乐都可以了。但无论多少都不能不接受孩子的给予。”
同学说:“看,我说吧,不能让孩子吃独食,你总是说那么贵给孩子留着吧,可是钱没见省在哪里,孩子的吃独食的习惯就这样形成了。”我听到同学抱怨,赶紧说:“孩子还小,可塑性很强,还来得及。”成成妈一听到还来得及,立即来了兴致:“成成,给妈妈吃点?”我说:“你不能这样要,你要让他主动给你,他心里才痛快,强迫来的总是不自愿的,他也不会快乐,你吃得也不安心。”
这时,成成可能是吃得差不多了,说:“妈妈,给我收起来。”我说:“不吃了,给妈妈吃点吧?”成成说:“不行,阿姨给我的,不能给妈妈吃。”我说:“你不吃了,还不给妈妈吃,妈妈饿肚子会很难受的。”他说:“不行,就是不行。”
成成妈一脸地无辜,双手一摊:“他就这样,你说怎么办?”我看到了成成妈的心急,也看到了成成的自私,我想免费坐人私家车,有义务帮助人家走出困境。
然后我们探讨起教育孩子的问题,成成上幼儿园,每天作业很多,妈妈的心思是把成成培养一个优秀的人才,学习必须好,所以在完成幼儿园功课的同时,在家也给不少的作业任务。妈妈想要一个高素质的人才,可是只注重了学业,而忘记了最核心的问题——教会孩子做人的道理。
我说:“十年育树,百年育人。你看浇树的时候,都去浇根,而不去浇叶;育人也是同一个道理,必须从根上浇灌他。学习只是手段,而育人成才才是目的。”
“你看成成这种情况,我现在该怎么做?”成成妈急于知道方法,我也不卖关子,直截了当地说:“你不用多说,而去做。下班回到家,不在关注他的吃喝拉撒,而是关注爷爷奶奶的生活,你们把孝敬做到极致,他就会去效仿,言传不如身教,你们去做,让他去看,去影响他。”成成妈听这么说很不认同:“我们上班忙,爷爷奶奶没事,都是他们在照顾我们的生活,我们没有时间去孝敬他们的。”我说:“孝敬老人才是育人浇根的最好方法。也没有必要那么累,自自然然就好。比如今天你们回家给成成买了零食,打开来先拿出一点给爷爷奶奶让他们先尝尝,长期形成习惯后,成成自然也知道分享的。”成成妈说:“爷爷奶奶比我更不舍得吃孩子的零食,还有什么好办法没有?”我说:“不用多吃,只是尝尝,让你们的行动感染孩子,你可以和爷爷奶奶沟通,他们也是为孩子好,所以很容易沟通。”
我说:“我猜想,你家只要是成成喜欢吃的都是成成的,你们都不会去尝的。”成成妈说:“是的,只要他喜欢的东西,我们都不会去碰。”
我说:“从今天改变,以后成成会让你看到惊喜的。”不知不觉中,车子已经驶进避暑胜地,我们就此打住了话题,再也没有谈及。
时隔半年,女儿的面包又勾起我的回忆,我给同学发了一个信息,问及成成的近况,同学回信息:“特别感谢你和我媳妇的那次聊天,我媳妇回到家里像变了个人似的,家庭比以前更家和睦了,主要是成成学会了分享,和别的小朋友也能很好地相处了。”
我很欣慰,一次聊天,竟然改变了一个家庭,改变了一个孩子。
感谢老师鼓励!冬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