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力写手选拔赛】盘扣情韵(散文)
盘扣本是传统中国服装使用的纽扣,用以固定衣襟或装饰;是民族服饰的代表性部件之一。这盘扣源自中国结,一根彩绳,精心盘绕,幻化成多种模样,百回千转的盘结似乎藏着密密的心事,在衣襟上,轻轻一扣,似乎把触动心弦的奇妙故事扣锁在衣襟里面。这盘扣,为衣襟点睛,悄悄传达着中国衣裳含蓄温婉的格调,轻轻把一低头的温柔装盘得更加美妙。于是,一袭唐装,几粒盘扣,把吉祥如意的盛唐气象强化;一身旗袍,几粒盘扣,把含蓄婉约的东方气韵阐释。纤细的盘扣就这么柔和地把特定的意蕴点染得分外别致。
有着千百年传承的盘扣,一旦遇上旗袍,可谓如鱼得水,现出了更加神奇的活力,古老的元素流动着时代的气韵,焕发出美妙的神彩;让旗袍更有了风华,有了情韵。如今,盘扣不只是衣襟的装饰,也成为独立的艺术品。曾在象山、杭州、苏州等地,参观过盘扣的展览,那一种细巧精美和流动的韵味,留给我雅美的印象,至今还有印痕。
11月11日,应我市旗袍设计制作师戎峰雷先生之邀,前去参观在普陀图书馆举办的“芳菲流年传统旗袍展”。浏览了由戎先生收藏的民国时期的旗袍和他设计制作的旗袍展品,却被半墙的盘扣展品吸引,细细观赏,久久不忍离去。
只觉那盘扣在继承蝴蝶扣、蜻蜓扣、菊花扣、梅花扣和寿形扣等内容和样式的基础上,打开视野,开发内容,丰富形式,作了进一步的拓展和创新,于是松鼠、扇面、金鱼、旗袍等成了盘扣造型的内容,虚实相间,形意交变,形式丰富多彩;而以船、帆等海洋文化和地方文化的元素制作的“乘风破浪”等,另辟新径,别具特色。看一幅幅展品,各有风韵,那“二龙戏珠”,两条游龙,蜿曲灵动,气韵流溢;那“凤凰于飞”凤冠珑玲,凤羽飘逸,奔放亲和;那”富贵花“红彩镶黄,金光亮心,富丽端庄;那“乘风破浪”船帆高扬,破浪前行,一往无前;那“鸳鸯戏水”莲花莲叶映衬,鸳鸯成双游动,意味幽雅……不同的展品,不同的造型,艺术手法不一,给人的视觉各异,看那“百家姓”“花好月圆”似彩色的版画,清晰深刻;而“树深松鼠竞”“一品鹤”则似精细的贝雕,立体精致,“五福神”“秋菊昂然”却似缤纷的剪纸,细条分明;而“虞美人”“扇开花舞”便似清丽的水墨,素淡涵蕴;“雪胎梅骨”“鸟语花香”恰似精美的刺绣,色彩丰满……这一个个盘扣,实用依然,形彩幻化,成了一个个精美雅致的艺术品。
托物寄情,托物寓意,这是中国传统诗歌的笔法,而小小盘扣也蕴藏着质朴、自然的情愫,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蕴含着招福纳祥、传情达意的含义。展品在这方面也是在继承中发扬光大。以蝙蝠为形制作的盘扣,名之为“福”,“蝠”“福”同音,以谐音取义,别有情趣。而“百家姓”,则以夫妻姓氏制作的盘扣,体现了夫妻同根紧相连,结发不分离的意味,令人咀嚼。看看“万事如意”“欣欣向荣”“花好月圆”“年年有余”“心平气和”“五福神”富贵花”……这一个个盘扣作品的名称,富有美好的祈愿和向往,生活的美好情愫和追求的多向意蕴油然涌动,给人一种欢欣的美意。
这些作品的制作者都是戎峰雷先生。他在上世纪80年代师从著名的上海“海翔公司”曹纪荣门下,并常向曾为中国第一位“电影皇后”胡蝶制作了一件与众不同的旗袍而一举成名的上海滩最后一位旗袍大师褚宏生学习取经。30年多年来坚守在旗袍设计制作这一岗位上不动摇。即使在低潮之时,人们都改业他就之时,他依然不改初衷。从喜欢到深入,对旗袍文化颇有研究,秉着”精雕细琢”的理念,造就了他炉火纯青的滚、镶、嵌、绣、盘等手工旗袍缝制手法。盘扣技艺,是他一入师门就首先学的手艺,很是精湛,加上他独到的创意,便以美妙精巧的盘扣造型和精湛的手艺,成就了手工技艺作品中的一朵奇葩。
旗袍的发展,坚持中国传统文化本色,又有机融入西方美学因素,是紧跟时代,不断创新的结果。盘扣也是这样,也是在不断的创新中发展,融入更多的人文和艺术因素,使传统之中有着新意,本源之上更多美感。小小的盘扣,要有创新,是需要一番功夫的。因了戎师傅的坚持,就有了收获,有了成就。
在那精美精巧精致精彩的盘扣展品前,我流连不舍。小小的盘扣,小小的美丽,却含着丰富的情韵,不仅仅是盘扣本身闪亮的美丽、美好和美妙,还在于制作者“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匠心独用,智慧浓缩,心意倾注;在于“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不离不弃,耐心和执着的坚守,盘、包、缝、编细腻、婉约的精巧,全凭那一针一线穿引不息,一折一结细致不丢。试想一个小小的盘扣,用整整一天半去完成,这种精细与不懈,可能没有点追求和耐心,是很难经受得住的。听说展出的二十多个盘扣作品,戎师傅带着女儿花了整整二个多月时间才完成的;听说接下来他将要进行更为复杂的以观音文化为内容的盘扣制作,向新的目标迈进。有追求,有耐心,有不懈,有坚守,有坚定;于是这方寸之间的惊艳,积淀的是深厚的专一,见证着一个手工艺人日日相依,一生不弃的奋斗精神和一丝不苟的自我涵养。
我在欣赏盘扣,我在感知盘口的情韵,其实也在领略人生的情思与情味……